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學與問教學反思

學與問教學反思

時間:2024-07-22 12:59:0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學與問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與問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與問教學反思15篇

學與問教學反思1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圍繞“勤學好問”這一觀點,敘述了“問”的重要性、向誰“問”,怎樣“問”,教育學生要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這篇課文語言直白、簡潔,結構清晰、明了,我是這樣設計我的教學思路的:

  一、讀題——構想

  讓學生讀題目,想一想:看了這個題目如果你是作者準備怎樣告訴大家“學與問”呢?問題引起了學生興味,都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為什么要“學與問”?我們該怎樣學,怎么問?向誰問,向誰學?學與問的關系是怎么樣的?學與問了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呢?……通過學生一系列的思考,然后我告訴學生這么多問題,我們該怎樣一步一步告訴大家呢?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觀點。然后讓學生走進文本,充分與文本交流,看看自己的觀點和文本的敘述是不是吻合,如果不吻合,你覺得學到了什么?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自覺與文本交流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還學會了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結構等,這樣對學生理解文本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在學生與文本的交流過程中,自然地將自己的思考和作者的`構想結合起來,找到異同,融會貫通地感悟、評析、甄別、梳理。

  二、分享——互辯

  在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寫作結構,熟讀了課文以后,我讓學生自由談談自己的收獲,把自己的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傾聽的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見解或者補充的建議。這樣讓學生在分享的同時,也能使自己的收獲變得更多豐厚、深入,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撥、引導,給予合理的評價、賞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

  通過這樣的分享交流,學生的學習成功得到展示并且在分享的過程中有深化、有補充、也有質疑,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思維得到碰撞、交流,大家在這樣的收獲中,也逐漸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想象

  在學生的交流中,分享中,設計幾個訓練點,這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學生們的交流中,學生對“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庇绊懕容^深刻,我是這樣設計的:如果說“問”是金鑰匙,鋪路石,那么“思考”“學習”就是就是什么呢?學生的表達也都非常形象,有“思考就是一艘劈波斬浪的航船!薄八伎季褪且槐K永不熄滅的航燈,指引我們前進!薄八伎季褪峭崎_知識大門的巨手!薄八伎季褪且蛔{起的通往知識海洋的金橋。”“思考就是我們騰飛的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任我們翱翔!薄

  通過這樣的想象拓展,學生不光認識了“問”的重要,同樣也知道了善于思考、善于學習的重要。然后讓學生理解“相輔相成”的意思,理解“學”與“問”的聯(lián)系,就水到渠成了。

學與問教學反思2

  《學與問》與學生學過的《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在文體和結構方面非常相似,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應該說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因此本課教學對于內容的理解不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我覺得語文教學的兩大要點“學習文章寫了什么”和“明白文章怎樣寫的”,本文可以著重從第二個方面入手,就是圍繞“文章講了什么觀點,舉例什么道理,學與問兩者有什么關系”等為明線,通過學生自學,師生對話,來滲透“如何寫”說理文的學習,亦即弄清說理文的結構。縱觀本文教學過程,在注重言語實踐訓練方面,有以下兩個方面值得交流。

  一、鼓勵學生將文本學習和實踐經驗相聯(lián)系。

  比如在舉例說說自己“問”的經驗,開始學生出現(xiàn)卡殼現(xiàn)象,后來通過點撥,引導,將學生逐漸帶到生活實踐中,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的表達有“米”可“炊”。在如何學會提問的環(huán)節(jié),我和學生置換了角色,精心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提出在什么情境下該去問誰,也就是深入理解“拜能者為師”的道理,調動學生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認識,再以運用的方式予以表達出來,使文本的學習落實到語言實踐中來。在后來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更是用比較難的開放式辨析題“談談對有人說課題應該改為《問的重要性》的看法”來考大家,使學生將學習到的文本材料經過邏輯性很強的組織加工?傊,本文的教學時時刻刻都圍繞著言語實踐進行,沒有滿足于單純讀讀文字材料而脫離學生的生活實踐,并且時刻保持師生的平等對話氛圍。

  二、注重聽說讀寫相結合,重視寫的訓練。

  本文學習我隨時根據(jù)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語言能力進行調整教學,所以沒有過多的程式化步驟,僅僅備課時根據(jù)教學重難點預設了必須實現(xiàn)的目標,過程則通過師生對話向前推進,所以師生的“聽”很重要。王尚文在《語文教學對話論》中就非常重視“聽”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只有認真聽,才有可能使以下的“說”“讀”“寫”順利進行下去。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開頭和課中用書簽作為獎品,一方面鼓勵學習積極性,一方面滲透了相關資料在書簽上,比如書簽上寫著或貼著學與問的觀點、學與問的.有關名言、小故事等,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在學習完文本之后,我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安排了“寫讀后感”這個小練習,練習的小提綱既是對文本的內容概括,也是對結構的梳理,同時也為讀后感的內容起到了概括作用,一舉三得,降低了寫作難度,使寫作成了不再頭疼甚至是一件快樂有成就感的事。

  當然,教無定法,不同的情境下,說理文會有各種不同的教學側重點,本次教學權當一次積極的探索。

學與問教學反思3

  一、教學反思的概念

  反思教學顧名思義,是指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完成以后,對這一過程進行思考和探究,對自己的教學活動、相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以及產生的教學結果進行思考,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優(yōu)勢,這樣可以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繼續(xù)發(fā)揮教學中的優(yōu)勢,改變教學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離不開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教學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反思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學過程,課堂的整體教學環(huán)境以及如何進一步的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等。所以教學反思越來越成為廣大教師應用到的教學方法,成為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1.反思教學是否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新課標中規(guī)定教師要制定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這個教學目標可以是針對教學內容而言,讓學生們掌握具有的知識和方法,也可以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而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新課標下的教學目的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這樣的教學目標具有更加廣泛、靈活的特點。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好生物學科的教學,還要通過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靈活的學習方法。當今世界是不斷發(fā)展的世界,知識更新速度很快,我們就更應該注重對于學生思想價值和情感道德的培養(yǎng)。

  2.反思教學是否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初中階段的學生個性發(fā)展明顯,具有鮮明地個性差異,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這種個體差異。一個成功的教育制度,一名成功的教育者是能夠在學生個體差異不同的情況下,根據(jù)這種不同實現(xiàn)成功教學,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因材施教。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反思,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注重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在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和教學方法的應用上都應該體現(xiàn)出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尊重,實行多層次、多方式、多角度的生物教。

  3.反思教學是否實現(xiàn)了溝通和合作。

  一個成功的教學過程是充分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一個成功的教育學家,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受教育者進行平等的溝通和合作,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沒有積極有效的溝通就不是一個成功的教學,所以失去溝通和合作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主要是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大大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在教學反思中,實現(xiàn)與學生的充分交流和溝通,在平等的基礎上實現(xiàn)師生的有效對話和交流,教師要消除傳統(tǒng)師生不平等的地位觀念,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展開對話和交流。這樣師生之間可以加深理解,減少存在的隔閡。

  三、教學反思的運用

  教師的教學反思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反思可以使初中生物教學變的靈活,教學靈活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理解的加深可以看透事物的本質,在了解事物本質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教學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任務,有利于學生學習生物,使教學方式變的更加靈活多樣。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思考如何教學、讓學生如何學習的過程。

  1.用心體會,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

  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主要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且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思考,力求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避免這樣問題的出現(xiàn),所以說發(fā)現(xiàn)問題是教學反思首先注重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運用到的教學方法與學生接受程度之間的差異和距離,因為學生的個體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學生可以完全消化,但是有的學生只是一知半解。我國很多的初中生物教學都是采用的`大班教學模式,課堂學生人數(shù)較多,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能夠適應大部分的學生,但是對于一些情況特殊的學生來說并不適用。面對那一部分“特殊”情況的學生,就需要教師應該用心體會他們出現(xiàn)差異的原因和表現(xiàn),可以在保證整體學生的教學進度的同時,適當兼顧這一部分學生,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堂表現(xiàn)、情景設置等教學過程,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應該注重對教學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反思和研究,用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這樣才能在根本上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

  2.悉心溝通,嘗試改進。

  教師在教學反思過程中,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快速找出存在問題的原因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師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師生之間如果不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即使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也很難快速找出問題出現(xiàn)的根源,教師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不知道學生的訴求和愿望,只是一味地進行教學,這樣會壓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生物教學的開展。例如在學習《人體的呼吸》這一小節(jié)時,教師完成了授課,但是學生對于呼吸的過程缺乏形象具體的認識,不理解呼吸作用產生的根源,而且相關的練習題相對于生物課本上的內容來說理解更加費力。這時就需要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教師悉心聽取學生的問題和建議,把握自己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實現(xiàn)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總之,教學反思是初中生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增強自身教學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師在反思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就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積極開展與學生們之間的交流和對話,明白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改變自己的教學重點,更新教學理念。初中生物教學中加入教學反思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創(chuàng)造平等友愛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和滿足教學要求。

學與問教學反思4

  《識字5》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內容。本課內容由五條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構成,這幾條諺語通俗易懂,給人以很深的啟示。作為第一課時,我將本節(jié)課的目標鎖定在: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斤、折”兩字。

 。2)能正確、流利朗讀諺語,并有積累諺語的興趣。

  現(xiàn)將我的整節(jié)課的教學作一個反思!

  在開課時,我以游戲的形式導入,分別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折一折筷子,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隨即引出本課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這句諺語,然后簡要介紹了一下諺語的特點;接著,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初讀,與生字初次接觸,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這兩個環(huán)節(jié)銜接自然,所花時間并不長。緊接著進入了識字寫字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識字,在此過程中相機引出要學寫的兩個字進行重點指導;再出示詞語認讀;最后回歸到課文,在一遍遍的讀中理解感悟,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即交流所搜集到的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

  我將整個環(huán)節(jié)的重心放在了識字與寫字的教學上,先出示了本課需要認讀的生字,讓學生自己圈出來并讀一讀,同時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些字。接著,我又出示了帶拼音的生字,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并相機正音。然后全班進行交流,說一說自己記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記住的,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貼出相應的生字卡片,并進行組詞擴句,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們辨清字音、記住字形、感知字義,運用了多種方法對生字進行了再現(xiàn)鞏固?墒,最大問題就在這里出現(xiàn)了!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其實學生們在引導之下說的很好,當有一個學生說出在動畫片里見過這個字時,我很欣喜地贊許了他,應為他能將課堂所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呀!生活就是我們最大的老師嘛!但是,我一心想讓學生們牢牢記住本課生字,所以在教學本課生字時沒有一個側重點,十二個生字平均用力,幾乎每個字都細細分析了字形,弄清了字義,并擴詞造句,顯得繁復,時間也就在這里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原本以為這下生字的認讀應該沒問題了吧,可當我將生字融入詞語再來檢查認讀時,沒想到還是會有同學根本不記得。當那個剛轉入的同學看著我發(fā)愣時,我的心里呀,真是長長嘆了口氣!其實在這時我應該馬上直接告訴她怎樣拼,可我一時忘了她的拼音基礎不牢,忘了大部分同學還等著,還讓她自己拼出來,并且又再一次地說明怎樣怎樣記,作為老師,話繁無簡,實在是一大弊!為什么在識字的時候我沒有想到巧借文本,在后面的讀文中還會與生字碰面呢?學習語文,本就應該在具體的情景中識字,脫離了文本,機械記憶實屬一大忌。

  在寫字教學中,由于“斤”和“折”是即要求會認又要求會寫的字,因此在識記生字的過程中我便一并出示了出來,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再來說一說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之后又分別進行了書空練習。這一點在老師們后來的評課中,我意識到了又犯了平均用力的錯誤。是啊,重點指導“斤”,再引伸到“折”,稍作引導便可以了,讓學生學會自主發(fā)現(xiàn),我又何必每個字都書空一遍呢?時間,就在這一遍遍的重復中被消磨掉了。由于識字環(huán)節(jié)所花費的時間太多,因此寫字的時間就少了,再到后來的拓展時間也沒了!

  回想起整節(jié)課,心中充滿無限感慨!有些遺憾,有些失落,更多的是深深的反思!作為老師,首先,我應該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允許出現(xiàn)接受慢的現(xiàn)象的存在,且應該放眼整體,當好舵手;其次,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方法而不是授死知識,學會放手,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多向前輩們學習好的經驗與方法,同時不斷對自己進行反思總結,改進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在一次次的教學過程中領悟到教育精髓,教學水平能有所提高!

學與問教學反思5

  今天的這節(jié)語文課上,第六小組的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求助的問題,即:問的重要性,他們小組內有土同的答案,請其他的.小組的同學幫忙解決。他們的答案一說是“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币徽f是“問是打開知識電燙的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碧岢龊,第五小組的同學何文新立即給予了解答,說應該是第二個答案。我接著問:“能說說你的理由嗎?”可是說不出來,我等了一會,可是還是沒有人說。我開始生氣了,說:“你們在小組合作探究時,就沒有發(fā)表你們各人的意見嗎?”等了一會還是沒有,F(xiàn)在想起來我自己都感覺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價值。我在當時是這樣回答學生的:“在這里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問的重要性,更形象!苯又覟榱送卣箤W生的思維和想象,又問學生,誰能仿照這樣的句式在寫兩句?等了一會沒有人說,“難道同學們都不會?”我心里這樣想著。我沒出聲,在等待,還是沒人說,于是我有點著急了,終于有人回答了。朱冬成說:“問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橋梁。”卜方圓說:“問是攀登知識的高峰!蔽矣X得不錯,我給了他們點修改,:”可以把“通向”改為“抵達”,在“知識”前加上“科學”更好點。

學與問教學反思6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剛拿到這篇文章,通讀一篇。與我們學過的《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很相似,在文體和結構方面幾乎都如出一轍。應該說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

  第一次備課時,我所做的就是梳理課文。第一個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導學生抓住“經!焙汀袄p著”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這對哥白尼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lián)系起來!斑@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抓住省略號讓學生說說哥白尼還可能提哪些問題。并列舉古今中外名人因為勤學好問而成功的例子。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lián)系。

  第二個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想結合解開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夢溪筆談》)

  我們現(xiàn)在現(xiàn)在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怎么辦?(多問)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在由“能者為師”讓學生說說與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弧安粣u下問”等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自己備完之后,感覺找不到任何的亮點,就是將文章分析了一邊,像我們的常規(guī)課堂一樣。

  課末,總結升華,拓展延伸,補充有關學與問得名言警句,學生交流然后出示齊讀,最后出示陶行知先生的《問到底》,讓學生課后讀讀并理解。

  上課的時候有老師聽課,但是我還是按照自己事先的設計進行教學。上完此課,將這次的課堂實踐感受總結為幾個關鍵字:

  一、創(chuàng)新。沒有上過這樣的課。這節(jié)課將一個個活動滲透到課文之中,給枯燥的議論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學生和老師都感受到了一種新鮮,在上課的過程我都感受到了學生對其的熱情高漲。這無疑是一次創(chuàng)新的設計。藝術都需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作為藝術的一種,也迫切地需要打破常規(guī),進行創(chuàng)新。

  二、不安。會不安是因為沒有上過,我們上過太多“循規(guī)蹈矩”的課了,對這樣的實踐有些沒有底。我們不清楚學生會怎樣提問,會怎樣回答,這在以前的教學中是很少的,我們對于學生的答案總是能心中有數(shù),但這次的“心中沒數(shù)”多少使人有些“提心吊膽”,能不能在課堂中機智地處理突發(fā)的情況,或者是學生的反應不及我的想象效果又該怎么辦,這些想法都使我頗感不安。其實教學也像任何一門藝術一樣,總是帶有遺憾的,但遺憾未必不美,完美無缺的課總是很少的。放準心態(tài),平靜一些,或許效果會更好。

  這節(jié)課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課堂應該做好充分的預設,但無論怎樣生成的過程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預設,這就需要教師有自己的教學機智。而教學機智是經驗和積累的養(yǎng)成。羅丹說:“在藝術中有風格的作品,才是美的!逼鋵嵱酗L格的課堂教學才是美的。提醒自己要繼續(xù)努力,做個機智的老師。

  本課已經畫上了句號,但我覺得我對它的思索不止如此,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思索也遠遠不止如此。

學與問教學反思7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剛拿到這篇文章,通讀一遍。與我們學過的《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很相似,在文體和結構方面幾乎都如出一轍。應該說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

  文中第一個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導學生抓住“經常”和“纏著”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這對哥白尼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lián)系起來!斑@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抓住省略號讓學生說說哥白尼還可能提哪些問題。并列舉古今中外名人因為勤學好問而成功的例子。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lián)系。

  第二個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想結合解開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

  通過“我們現(xiàn)在現(xiàn)在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怎么辦?”自然過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再由“能者為師”讓學生說說與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弧安粣u下問”等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課末,總結升華,拓展延伸,補充有關學與問得名言警句,學生交流然后出示齊讀,最后出示陶行知先生的《問到底》,讓學生課后讀讀并理解。》教學反思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剛拿到這篇文章,通讀一遍。與我們學過的《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很相似,在文體和結構方面幾乎都如出一轍。應該說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

  文中第一個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導學生抓住“經!焙汀袄p著”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斑@對哥白尼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lián)系起來!斑@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抓住省略號讓學生說說哥白尼還可能提哪些問題。并列舉古今中外名人因為勤學好問而成功的例子。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lián)系。

  第二個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想結合解開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

  通過“我們現(xiàn)在現(xiàn)在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怎么辦?”自然過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再由“能者為師”讓學生說說與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不恥下問”等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課末,總結升華,拓展延伸,補充有關學與問得名言警句,學生交流然后出示齊讀,最后出示陶行知先生的《問到底》,讓學生課后讀讀并理解。

學與問教學反思8

  誦讀(熟讀成誦),是學習詩歌的主要方法。講授詩歌應該緊緊抓住朗讀這個關鍵點。我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了朗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節(jié)課上,我就充分運用了這一點,學生反復讀,而每一遍讀的'要求又在循序漸進的提高,做到了讀中學、讀中賞、讀中悟、讀中背。語文課應力求達到知識與情感的有機結合。我意識到在講課過程中只在于過多進行內容分析,而忽視了作者的情感抒發(fā),“文以情而發(fā),”我始終還是堅信這樣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撇棄了文章的情感,只是把單調的字、詞、句拿到課堂上,想必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我深深意識到在這方面我做得還不算太到位。

學與問教學反思9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初拿到這篇文章,通讀一篇。與我們學過的《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很相似,在文體和結構方面幾乎都如出一轍。應該說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

  第一次備課時,我所做的就是梳理了課文。第一個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導學生抓住“經!焙汀袄p著”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斑@對哥白尼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lián)系起來!斑@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通過對哥白尼事跡的簡介(《天體運行論》、“日心說”),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lián)系。

  我們現(xiàn)在要不要多問呢?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對3、4兩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二個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夢溪筆談》)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自己備完之后,感覺找不到任何的亮點,就是將文章分析了一邊,像我們的常規(guī)課堂一樣。

  寫完教案,與范老師及同組的老師交流的時候,都感覺這樣一篇淺顯的課文,我們能不能上出新意,做一點大膽的嘗試。我們的初步構想就是將這節(jié)課定義為語文實踐活動課,那怎樣設計才能既讓學生活動了起來,又沒有脫離了課文。在一次次試教過程和鉆研教材的過程中,我們確定了教案內容。

  將這次的課堂實踐感受總結為幾個關鍵字:

  一、創(chuàng)新。沒有上過這樣的課。這節(jié)課將一個個活動滲透到課文之中,給枯燥的議論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學生和老師都感受到了一種新鮮,在試教和上課的過程我都感受到了學生對其的熱情高漲。這無疑是一次創(chuàng)新的設計。藝術都需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作為藝術的一種,也迫切地需要打破常規(guī),進行創(chuàng)新。

  二、不安。會不安是因為沒有上過,我們上過太多“循規(guī)蹈矩”的課了,對這樣的實踐有些沒有底。從蘋果的出示到奇妙的圖片再到設計妙計,我們將課堂完全地還給了學生,我們不清楚學生會怎樣提問,會怎樣回答,這在以前的教學中是很少的,我們對于學生的答案總是能心中有數(shù),但這次的“心中沒數(shù)”多少使人有些“提心吊膽”,能不能在課堂中機智地處理突發(fā)的情況,或者是學生的反應不及我的想象效果又該怎么辦,這些想法都使我頗感不安。其實教學也像任何一門藝術一樣,總是帶有遺憾的,但遺憾未必不美,完美無缺的課總是很少的。放準心態(tài),平靜一些,或許呈現(xiàn)出的公開課的效果會更好,我們也會更從容一些。

  三、進步。公開課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非常重要。在這次公開課中我也收獲了進步,得到了成長。創(chuàng)新的設計給我?guī)淼氖庆`感的撞擊,當課文教學遭遇瓶頸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換個思路去思考課文,打破常規(guī)去建構課文;專家的指導給我?guī)砹颂嵘独蠋煂ξ恼碌膭?chuàng)新的把握,耐心的指導都讓我如沐春風,對如何處理教材有了更高層次地把握;團隊的合作讓我感受著溫情,一起交流,一起互動,既是智慧與智慧地碰撞,我們也是一起進步;大家的點評讓我明白了前進的方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課堂應該做好充分的預設,但無論怎樣生成的過程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預設,這就需要教師有自己的教學機智。而教學機智是經驗和積累的養(yǎng)成。羅丹說:“在藝術中有風格的作品,才是美的!逼鋵嵱酗L格的課堂教學才是美的。提醒自己要繼續(xù)努力,做個機智的老師。

  這節(jié)課已經畫上了句號,但我覺得我對它的思索不止如此,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思索也遠遠不止如此。

學與問教學反思10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學第一課時,我從談話導入。板書“學”、“問”,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今天我們來學習《學與問》。告訴學生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課文,也就是議論文。然后與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議論文。(《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總結出議論文的一般特點:提出觀點——證明觀點——得出觀點。

  接著讓學生自學,讀課文,找出文章的觀點,同時給文章分段。應該說這篇文章的脈絡是非常清晰的。學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觀點: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簡單的。

  教學第二課時時,我從“問”字入手,引出漢字中也有學問,再追問“為什么把知識說成學問呢?”讓學生進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重點理解兩句話,并通過比較句子,體會“問”的重要性,再朗讀體會句子的含義》。在學習哥白尼的例子時,我先介紹他的成就,再引導學生抓住“經常”和“纏著”等詞語體會哥白尼非常喜歡問的.好習慣成就了他,并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lián)系起來,體會他是由好問開始走上探索之路,加上勤學終于取得成功的。然后,我讓學生自己說說讀了哥白尼的故事受到的啟發(fā),并再次讀讀第一節(jié)中的句子,體會“問”的重要。

  那么,我們現(xiàn)在要不要多問呢?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對3、4兩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在教學第二個事例時,我主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故事,并從文字中體會他的勤學與好問,讓學生明白問不到答案時還應該多觀察思考,向沈括學習,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教學中,我還嘗試著讓學生對古詩進行質疑提問,再通過交流理解古詩,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說說對學與問的關系的認識,明白只有將學與問結合起來,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才能做學習的主人。教學的最后,我為了讓學生加深對“問”的重要性的認識,讓學生補充說說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又出示了一些名人名言,讓學生從更多的信息中去懂得“問”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

學與問教學反思11

  初中的政治課是一門必修課,對中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大背景下,初中的政治課無論是從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學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變化。如何創(chuàng)建一個愉悅、生動的課堂是當前每一名初中教學需要思考的問題。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給初中的政治課提供了更多的機遇。政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性發(fā)展,調整教學方式,把初中的政治課堂搞“活”,讓學生在學到政治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提升政治素養(yǎng)。發(fā)揮政治課的育人功能,激發(fā)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下面我對當前政治課教學現(xiàn)狀進行簡單分析,然后提出我對初中的政治教學的一些觀點和反思。

  一、初中的政治教學現(xiàn)狀

  1.教師方面

  教師受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影響,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還沿用著一人唱“獨角戲”的方式,教學方法跟不上時代要求,不能在教學中培養(yǎng)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多政治教師為了確保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在教學中不會大膽的創(chuàng)新,恐怕一發(fā)不可收拾。初中的政治課是對初中生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就很難在教學中有新的突破。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還存在這一名教師兼任兩個學科的現(xiàn)象,這就使得教師投入到政治課上的精力被削減,不利于政治教學的開展。同時,由于受到初中升學考試的壓力,很多教師都是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的目標。只關心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沒有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這樣的現(xiàn)象必然會導致初中生學習熱情下降,對政治課失去興趣。

  2.學生方面

  中學生在政治課堂表現(xiàn)出來的最多的就是興趣不足,遠遠比不上對數(shù)學、語文、英語的學習。很多學生認為政治課沒什么可學的,只要考試的時候提前看看書就行了。這樣的思想是完全錯誤的,初中生學習政治并不只是為了應試,而是要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為未來生活和發(fā)展提供幫助。同時,學生學習政治的方法不對,不懂得靈活掌握,只是死記硬背,最終也沒能學明白政治。初中的政治課相對其他學科還是比較容易的,只要中學生對政治有興趣、有信心,就一定能夠學好。另外,學生在學習政治時還存在著漫無目的的現(xiàn)象,學習效率不高,不知道學完了政治怎么運用。以上是中學生在學習政治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在制約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

  二、對初中的政治教學的反思

  1.以教材知識為基礎,改變重教材輕實踐的現(xiàn)象

  初中的政治教學不能偏離教材,要以教材為基礎,通過知識拓展,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政治課。有的初中思想政治知識很生動有趣,但有的也很枯燥乏味,初中生在學習時可能會厭煩。政治教師要根據(jù)初中生的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改變了傳統(tǒng)重視教材、輕視實踐的教學觀念。對學生的教育要均衡,即在確保學生掌握了政治知識的同時,給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高中學生的思想覺悟。

  2.倡導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校園內也對網(wǎng)絡的利用越來越多。無論是教學課件的制作,還是學校內刊的排版等,都離不開網(wǎng)絡的幫助。對于初中的政治課來說,更需要引進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新時期注重個性創(chuàng)新,政治課當然也需要創(chuàng)新。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了,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開拓學生的思路。比如在講到人類面臨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的時候,我就會讓學生在課下提前在網(wǎng)上查找資料,分析出我國目前環(huán)境污染的幾個原因,以及提出解決措施。這樣就使得政治課堂不再枯燥,教師對于學生查找的資料和分析進行評價講解,有利于中學生下一次更好地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

  3.注重學習技巧的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政治課堂要想高效,教師就要不斷提升自己,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政治新課標中要求政治教學必須常教常新,培養(yǎng)初中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道德素養(yǎng)。學習政治知識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的方式,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政治的技巧,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技巧,才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政治的方法大致是:課前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教材背后的故事;課中注意聽講,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課后自己獨立完成作業(yè),并做好學習總結。對初中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理論指導層面,要細化到學生的學習實踐中。通過設計教學活動,組織學生聽講座等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政治的氛圍,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4.結合生活實際授課,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初中的政治教師在指定教學目標時要結合政治課的特點,正確處理好教材知識和學生情感之間的關系,在講課時與日常生活想結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在講到做一個負責人的公民的時候,首先要讓中學生了解作為一個中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然后幫助學生做到誠實守信和勇于承擔。生活中有很多實例可以在課堂上跟學生一起分享,比如央視播出的《感動中國》節(jié)目,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涌現(xiàn)出來的一個個普通人,但是他們的覺悟和行為卻在平凡之中見偉大。中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只要政治教師掌握方法,就可以極大地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在日常教學中要多聯(lián)系生活實際,現(xiàn)在網(wǎng)絡很發(fā)達,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查找一些教學資源,從網(wǎng)上找一些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又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大事小情,引導中學生分析,討論,最終形成正確的關系。這樣做不僅理論聯(lián)系了實際,也增加了政治課堂的教學魅力。同時教學還要多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開闊初中生的思路,引發(fā)學生跟教師產生共鳴。

  5.開展課外活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初中的政治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要走出課堂,用精彩多樣的課外活動豐富初中生的思想。其實,政治課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性的。政治教師要讓學生學到的思想政治知識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有所體現(xiàn),并且讓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處理遇到的實際問題。在組織課外活動前,政治教師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活動計劃,并對計劃的可行性進行詳細分析,以確;顒拥捻樌瓿伞U握n外活動的形式很多,教師可以組織初中生參觀博物館,領略歷史發(fā)展中的先進事跡;可以開展演講比賽,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口才;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小調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等,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通過精彩的政治課外活動優(yōu)化初中的政治課。

學與問教學反思12

  昨天,是進修學校組織“送教下鄉(xiāng)”活動的日子。之前,我就接到了通知要準備上一堂公開課。接到通知,我既高興又緊張。高興的是,我可以鍛煉一下自己;緊張的是當著那么多人的面,雖說公開課也上了不少次,但還是少不了要緊張的。其實,上過后想來這對我來說真是一次鍛煉。∥覟楹尾粻幦∵@樣的機會呢?

  “送教下鄉(xiāng)”的六年級語文主講者是來自市九小的郭老師。我們倆都上《學與問》第一課時。雖說課時相同,可教學設計卻不一樣。這真的是同課異構!郭老師設計的第一課時主要以教學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并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最后理清課文的思路。而我的設計主要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找出作者提出的觀點,理清文章脈絡,然后學習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雖說郭老師最后因時間關系沒有把理清思路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完,可從郭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確實學到了不少。確切地說,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適用于我們鄉(xiāng)村的學生,而我的教學設計卻顯得底氣不足了。郭老師課堂上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不僅適用于這節(jié)課,而且是終生受益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嘛。這樣的教學指導值得我們鄉(xiāng)村的老師學習。鄉(xiāng)村的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都不牢,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未能養(yǎng)成,導致到了六年級了讀錯字、寫錯別字、讀書拖腔的現(xiàn)象還是很嚴重。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從學生讀一年級時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讀書學習的能力,那么到了六年級就不至于這樣了。其實追究起來,原因還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沒有接受幼兒教育,知識的獲得從一年級開始,起步肯定比市內的學生晚多了;二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沒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存在著只要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有自己事的思想;三是受當?shù)胤窖缘挠绊,學生學習拼音比較困難,學完了一年級不會拼音的學生還是有很多,這樣導致了認字不多,讀書自然不流利了。在中心學校,我?guī)У牧?)班就是從下面學校來的寄宿生。雖說他們比其它的學生基礎要好些,可基礎不扎實的還有一大把。平時課堂上膽子小,不善表達。說實話有時真為此而大為光火,心里想他們怎么就一言不發(fā)呢?反思自己,煩惱他們!看著他們這樣懂也不回答,無奈中漸漸地沒了自信,是老師的失敗啊!漸漸地自己仿佛脫離了新課程改革的軌道了。課堂上的交流、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好像在這都派不上用場了,除了反思還是反思!

  上完了這堂課,剛開始自我感覺還是可以的,可晚上讀了麥詞校長的博文《怎樣的課是一堂好課》之后,對比自己,離一堂好課的標準還差得遠呢!真慚愧!還是努力奔著上好一堂好課的目標奮進吧。希望今后的我有更大的進步。

學與問教學反思13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另一個是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感悟:“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讓學生明白“只有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勤學好問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過程中,還要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去獲得答案。

  成功的地方:

  1、課前對教材研讀的較為深入。這篇文章結構清晰,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課前,我認真地讀了好多遍,已經做到熟練背誦。(我想這給我在課堂上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的理解以及評價學生做了很好的準備)

  2、從關注教案轉而關注學生。以前教案不熟使我無法更好地關注學生,因為想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而有時不得不忽視學生的真正所需,無法從促使學生提高的`角度去著眼自己的課堂,而這堂課我體會到一種調控課堂的樂趣。我不捧課本,眼睛關注著學生,我能用啟發(fā)性的語言和評價引導和激勵他們去思考,看到有些孩子朗讀不佳,我會“停下課來”指導、鼓勵他去朗讀……

  不足的地方:

  1、懸疑不夠。這篇文章比較直白,開頭我設計了一個導入:同學們,人們常把有知識說成有“學問”,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那么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接著板書:學與問,齊讀課題!@樣的導入直接,可似乎調動不起學生的興趣,如果我先板書“學”,進行談話,接著板書“問”,最后再添上一個“和”字,那么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可能簡單而又使學生產生一種探究的欲望。

  2、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一個高效的問題應該是先有幾個同學舉手,過一小會,又有幾個同學舉手,再等等,舉手又多了……而這節(jié)課,可能容量比較大,潛意識里有“搶”的意識,當看到上述情況的“好兆頭”時,我已經“等不及”請學生來回答問題,而沒有給其他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3、在教學設計時,由于沒有考慮到時間的安排,所以前松后緊。在今后的教學中有待改進。

學與問教學反思14

  《學與問》一課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緊緊抓住“勤學好問”這一點進行敘述。先寫“問”的重要性,再舉例子來證實;接著寫向誰“問”;然后寫“問”與“思”要結合;最后有理有據(jù)的提出觀點: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任。整個課文敘述,言簡意明,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問”的重要性,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坻。第二自然段寫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例如他對科學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寫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第四自然段寫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第五自然段寫?zhàn)B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做學習的主人。

  我想,這篇課文層次清楚,中心鮮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就請學生劃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導總結。學生根據(jù)我的指導,分別把課文的五個部分歸納出來,分別是:

  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2、哥白尼對科學奧秘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么”開始的;

  3、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該像哥白尼一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問題;

  4、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5、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學生歸納后,我要求大家看書,然后把課文的五個部分聯(lián)系課文說說,力求每個學生都能清晰地說出作者的思路。這樣的好處是能統(tǒng)領全局,清楚地了解課文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學習課文就很輕松,也很明白了。

  教學這篇課文之后,我感覺到,根據(jù)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初拿到這篇文章,通讀一遍,發(fā)現(xiàn)與我們學過的《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很相似,在文體和結構方面幾乎都如出一轍。應該說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

  第一次備課時,我所做的就是梳理課文。第一個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導學生抓住“經常”和“纏著”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斑@對哥白尼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lián)系起來!斑@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抓住省略號讓學生說說哥白尼還可能提哪些問題。并列舉古今中外名人因為勤學好問而成功的例子。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lián)系。

  第二個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夢溪筆談》)

  我們現(xiàn)在現(xiàn)在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怎么辦?(多問)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在由“能者為師”讓學生說說與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不恥下問”等。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自己備完之后,感覺找不到任何的亮點,就是將文章分析了一邊,像我們的'常規(guī)課堂一樣。

  課末,總結升華,拓展延伸,補充有關學與問的名言警句,學生交流然后出示齊讀,最后出示陶行知先生的《每事問》和《問到底》,讓學生課后讀讀并理解。

  寫完教案,與年級組內的老師交流的時候,都感覺這樣一篇淺顯的課文,我們能不能上出新意,做一點大膽的嘗試。我們的初步構想就是將這節(jié)課定義為語文實踐活動課,那怎樣設計才能既讓學生活動了起來,又沒有脫離了課文。在一次次試教過程和鉆研教材的過程中,我們確定了教案內容。

  上課的時候沒有老師聽課,但是我還是按照自己事先的設計進行教學。上完此課,將這次的課堂實踐感受總結為幾個關鍵字:

  一、創(chuàng)新。沒有上過這樣的課。這節(jié)課將一個個活動滲透到課文之中,給枯燥的議論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學生和老師都感受到了一種新鮮,在試教和上課的過程我都感受到了學生對其的熱情高漲。這無疑是一次創(chuàng)新的設計。藝術都需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作為藝術的一種,也迫切地需要打破常規(guī),進行創(chuàng)新。

  二、不安。會不安是因為沒有上過,我們上過太多“循規(guī)蹈矩”的課了,對這樣的實踐有些沒有底。我們不清楚學生會怎樣提問,會怎樣回答,這在以前的教學中是很少的,我們對于學生的答案總是能心中有數(shù),但這次的“心中沒數(shù)”多少使人有些“提心吊膽”,能不能在課堂中機智地處理突發(fā)的情況,或者是學生的反應不及我的想象效果又該怎么辦,這些想法都使我頗感不安。其實教學也像任何一門藝術一樣,總是帶有遺憾的,但遺憾未必不美,完美無缺的課總是很少的。放準心態(tài),平靜一些,或許呈現(xiàn)出的公開課的效果會更好,我們也會更從容一些。

  三、進步。公開課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非常重要。雖沒人聽講,但我也收獲了進步,得到了成長。創(chuàng)新的設計給我?guī)淼氖庆`感的撞擊,當課文教學遭遇瓶頸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換個思路去思考課文,打破常規(guī)去建構課文;團隊的合作讓我感受著溫情,一起交流,一起互動,既是智慧與智慧地碰撞,我們也是一起進步;組內老師的意見讓我明白了前進的方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課堂應該做好充分的預設,但無論怎樣生成的過程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預設,這就需要教師有自己的教學機智。而教學機智是經驗和積累的養(yǎng)成。羅丹說:“在藝術中有風格的作品,才是美的!逼鋵嵱酗L格的課堂教學才是美的。提醒自己要繼續(xù)努力,做個機智的老師。

  這節(jié)課已經畫上了句號,但我覺得我對它的思索不止如此,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思索也遠遠不止如此。

學與問教學反思15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文,對此類課文,學生并不陌生,曾學過《談禮貌》《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等文章。而到了六年級,對于議論文,似乎更重要的不是讀懂文章,而是要在品味語言的同時更多地結合文體,把握文章的結構章法。龔老師的課上做到了!

  亮點一:檢測預習作引領

  “學程導航”強調“以學定教,學生會的不教!鳖A習檢測亦是如此。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對于讀通讀順課文已經沒有問題。龔老師的預習檢測,抓住了對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學習和感悟,讓學生寫寫與“相輔相成”結構一樣的詞語;默寫一個“瞬息萬變”,再寫出文中的一個近義詞;默寫“不懈探求”和“勤學好問”,理解關鍵字“懈”“好”。 這樣的檢測既抓住了文本,又幫助學生學會了舉一反三。這也是引領和導向,學生下次的預習就自然會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亮點二:緊扣文體教語文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教法。龔老師首先幫助學生回憶了學過的說明文,再讓學生大聲讀讀課文,說說這種體裁的文章有什么特點呢?從而揭示:議論文往往在文章開頭鮮明的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

  緊接著,龔老師又用設計了學程單讓學生找到寫“學”與“問”之間關系的句子和作者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所列舉的例子。值得一提的是,龔老師在每一個要求的后面都有方法提示。在“學程導航”的.模式下,教師已從導演退居二線,而學生則成了舞臺上的主演。但是不管怎么改,教師的方法提示永遠是必要的,能幫助學生的課堂學習少走彎路,學習更有針對性。

  語文課就是最好的作文課。在交流中,龔老師還是緊緊圍繞開頭結尾和過渡句,教會學生什么叫“首尾呼應”,什么叫“承上啟下”。

  而這不僅僅幫助學生理清了文脈,更是一次議論文的構段訓練。

  亮點三:結合事例品語言

  盡管是議論文教學,但仍不能丟了語文味兒,靜心默讀,圈點批注,用咬文嚼字的品味還是需要的。在學習哥白尼的事例時,龔老師讓學生默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結合老師補充的資料,哥白尼留給你什么印象?你從哪些詞句中能夠感受到?在文中圈畫出來。指導朗讀時,龔老師提醒學生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好問,再聯(lián)系哥白尼提出的問題,理解后補充省略號中省略的內容。

  學生在關鍵詞語、標點中,在細節(jié)處體會哥白尼的勤學好問,同時養(yǎng)成讀書動筆墨的習慣,也學會了思考和捕捉信息。 龔老師的課上亮點還有很多,如:將《練習與測試》上的題目放在課堂上,切實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學習第一個事例后讓學生根據(jù)學法自學第二個事例,等等。這一切,有待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慢慢學習。

【學與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學與問教學反思02-04

《學與問》教學反思09-15

學與問教學反思(15篇)02-04

學與問教學反思精選15篇02-04

學與問教學反思(集錦15篇)02-04

學與問教學反思(合集15篇)02-04

《問銀河》教學反思11-09

六年級上冊《學與問》教學反思08-06

學與問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