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古詩詞教學培訓心得體會實用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熱】古詩教學心得體會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教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1
優(yōu)秀的古詩詞我們凝結(jié)著一代代人最寶貴的生活體驗,是炎黃子孫引以為豪的瑰寶。誦讀經(jīng)典詩文是學習語文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它能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有益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比較喜歡古詩詞,也希望班里的孩子也都能愛上這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于是,本學期,我從教室的布置到對古詩詞的教學都進行了有意義的嘗試,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們在古典詩詞的浸染下,學習興趣濃厚,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表達和寫話能力也有了逐步的提高。
首先,我對班級環(huán)境重新布置,教室里的玻璃、前后墻壁、包括教室外的墻壁我都張貼了經(jīng)典古詩文,讓每一塊墻壁、櫥窗都有詩詞,學生無論是在課堂,還是課間,低頭抬頭都能看見詩詞的影子,讓學生在濃郁的`詩詞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也讓文化墻真正的充滿了文化。
為了更好、更系統(tǒng)的引導學生誦讀和記憶,我除了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背誦校本教材《中華經(jīng)典誦讀》一書里的經(jīng)典詩文,還借鑒了人民日報整理出來的《春日詩詞100首》,在春季學段,誦讀有關(guān)描寫春天的詩詞是再適合不過了。為了方便學生攜帶,能隨時拿出來誦讀,我把100首詩詞設計成口袋書的樣子,前面配上前言,加上目錄,配上插圖,一本小巧精致的詩詞小本就出爐了。自己雖然很辛苦,但看到孩子們愛不釋手的樣子也就不覺得累了。精心整理出來之后,我就開始了每天課前5分鐘的“日有所誦”。具體做法是:我先領(lǐng)讀,然后小老師再領(lǐng)讀,學生再自由讀,再齊讀,一首詩詞反復讀幾遍之后,學生就能讀得瑯瑯上口。在讀下一篇之前我們還會復習前面讀過的內(nèi)容,這樣學生就會熟能成誦,不用再刻意的布置背誦。因為古詩文里有些字音和現(xiàn)代音有些不同,誦讀每一首之前我都會詳細地查閱資料,聽音頻,以此確定正確的讀音。整理的詩詞里還有一些不是很適合這個年齡段誦讀的,我也進行了刪減。每節(jié)課前5分鐘的“日有所誦”,已經(jīng)讓孩子們養(yǎng)成了自覺的習慣,在瑯瑯的誦讀詩詞聲中,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為了讓孩子們感受自己的效果,我還鼓勵他們配上音樂往微信里發(fā)音頻,就連篇幅較長的《春江花月夜》也讓孩子們誦讀的韻味悠長,還有幾個都能背下來了,真是讓我興奮不已。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我們還開展了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詩詞擂臺賽、詩詞手抄報等?傊瑫r時處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古詩詞誦讀環(huán)境。
一個學期的堅持,班級有了詩詞文化的氛圍,也讓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誦讀也讓我和孩子們慢慢理解了詩詞所蘊含的意境,情操得以熏陶,審美情趣得以提升,下個學期,對詩詞的誦讀我們還會堅持與創(chuàng)新,讓傳統(tǒng)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fā)芽。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2
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詩文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有利于孩子的文化積淀和語言發(fā)展。然而,如何使學生不增加負擔,又樂于學習詩文,不再一味死氣沉沉的背誦,而換之以一種生動活潑的形式來記誦呢?下面是我聆聽戴建榮老師講座,來聊一聊他的“古詩詞吟誦教學法”,這是他經(jīng)過長期探索尋找到的是一種古今結(jié)合的誦讀形式。
1、按照“平長仄短”的方式讀。
多年來,我們的教師們都是按照“兩字一頓”的節(jié)奏來教古詩。久而久之,學生們的詩文朗讀便成了“小和尚念經(jīng)”。由于朗讀呈“千篇一律”的狀況,缺乏新意,學生對學習經(jīng)典詩文的興趣大大減弱。而戴老師將“平仄”引人詩文朗讀,則能揚長避短,既朗朗上口,又抑揚頓挫,富有變化,增強了詩文的節(jié)奏感,體現(xiàn)了古詩詞的音樂美。“平仄”是格律詩中最主要的語音規(guī)律!捌健敝钙铰曌,包括現(xiàn)在普通話中除去由古人聲字變來的全部陰平和陽平的字!柏啤敝干下、去聲和入聲的字。同樣是兩字一頓,如果結(jié)合了“平仄”,五言詩句看第2、4和末尾字,七言詩句看第2、4、6和末尾字,按照“平長仄短”的方法(平聲拖長音節(jié),仄聲聲停氣不停)去朗讀,韻味就理濃了,古詩的音樂美在此充分體現(xiàn)。
同樣是朗讀王之渙的《涼州詞》,按照“平仄”規(guī)律朗讀,一句詩中平仄相間,給人以抑揚頓挫之感,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讀來跌蕩回環(huán),更覺意境深遠,與“兩字一頓”的“普通”朗讀方法相比,優(yōu)勢不言而喻。
2、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
吟誦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一種以欣賞為主的讀書方法,是古人學習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聲而唱;誦:讀之而有音節(jié)者,即朗誦,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誦曲來吟,也可以按照統(tǒng)一的調(diào)來吟,但兩者都必須遵循平仄規(guī)律來吟誦。吟誦調(diào)可一篇一律,亦可千篇一律,故吟誦看似變幻莫測,只要掌握平仄規(guī)律,也是有法可循的。
當今的詩文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吟誦古詩這一教學方法被人漸漸淡忘。而我認為“熟讀成吟”是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葉圣陶認為:“吟誦的時候,對于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當我們的學生對詩文內(nèi)容熟知了以后,教師可以指導他們來吟一吟古詩。在舒緩的韻律中,在抑揚的節(jié)奏中,學生們曼聲而唱,既增強了對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又深一層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真可以怡然入醉。在吟誦時如結(jié)合一段悠遠的民族音樂,如蕭、古琴等樂器彈奏的樂曲,更是能把學生帶入一個美妙的境界,給學生一種不同尋常的藝術(shù)享受。
3、借助歌曲的形式唱
古人所謂的“吟”就是唱。古曲《陽關(guān)三疊》又名《渭城曲》就是按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詩譜的'曲,唱出了哀怨別離之情,流傳至今。吟唱是吟誦的發(fā)展。《毛詩序》中這樣寫道: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吟誦不足則吟唱,全部是唱,不再是“半念半唱”。優(yōu)秀的吟唱曲既表現(xiàn)了詩詞的聲律特點和節(jié)奏關(guān)系,又加強了歌唱性,能更好地傳達詩人的感情,引起人們的共史鳴。
吟唱,有的可按照古譜,如《渭城曲》;有的可按照后人譜的曲,如《登鸛雀樓》;有的可自己譜曲,在吟唱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多媒體課件不可缺少——既要有吟唱伴奏曲,詩詞內(nèi)容的畫面,再加上詩文的歌詞。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陶醉地吟唱,更容易感受詩情,進入詩境。
4、借助肢體語言的形式舞
在學生吟唱的過程中,我們還鼓勵學生借助體態(tài)語,亦歌亦舞起來。我們常借用手語增加吟唱的效果,因為手語中有字形、有書空、有主動的形象。手語最大特點是形象性強,吟唱中再結(jié)合手語,有利于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另外,在打手語這一環(huán)節(jié),由于允許學生即興發(fā)揮、自由表現(xiàn),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因此小孩子們特別活躍。課堂里,孩子們天籟一般地吟唱聲伴著他們此起彼伏的手語,這將是一個怎樣的釋放活力、舒展靈性、生動有趣的誘人景象呵!
戴老師的古詩詞吟誦法讓我們品經(jīng)典詩文之味,在經(jīng)典詩文中徜徉,但誦讀活動卻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見影的事情,是一件長期的文化浸潤。萬事貴在堅持,“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百層之臺,起于壘土,”我們堅信,今天我們誦讀經(jīng)典美文,播種詩意人生,明天,孩子們必將在這些美好情愫的浸潤下,情感變得柔軟而細膩,頭腦變得敏銳而智慧,人生變得詩意而幸福。我們教師的精神世界也將在誦讀經(jīng)典的過中,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養(yǎng),這是提升我們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必經(jīng)之道。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3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瑰寶。古詩教學是語文課程中重要的一個版塊,每個學年都規(guī)定有具體的數(shù)目。會背會理解,能品意境是我們語文老師進行古詩教學的基本要求。大部分老師在教授古詩時常犯的一個垢病是:每一首古詩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學生學起來枯燥乏味,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葉圣陶老師曾說過“古詩教學,重在陶冶情操,擴展想像,如果能抓住要點,講解其中一兩句就可以了,不必進行繁復冗長的講解!睘榇耍艺J為一個老師在組織學習古詩時,首先是要對古詩進行全盤的備課。只有對古詩的背景、作者等方面了如指掌才能對古詩進行有效的教學。
緊扣課改理念,為師者首要觀念轉(zhuǎn)變,摒棄教師板書,學生抄記的'確滿堂灌思想。要想法設想引導學生轉(zhuǎn)變方式,嘗試自學。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小學語文教學要實現(xiàn)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zhuǎn)變。新理念下的古詩詞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在教學古詩《江雪》時,由于這首詩內(nèi)涵豐富,短小精悍,詞句優(yōu)美,韻律和諧,節(jié)奏性強,易讀易記。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每一部分我都是放手讓學生嘗試在前,學生能學會的就不教,確實不能學會的也是先讓他們自學后再教。充分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進行嘗試朗讀、嘗試講詩意、嘗試自己解答疑難問題,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很高。“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告訴我們,詩進入了學生頭腦,是詩意迸發(fā)的前提。二、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程序。自學了解作者,查閱寫作背景,熟讀成誦,嘗試理解詩意,體會表達感情。三。教會學生理解詩句的辦法。常有、較有效的辦法是拆字理解連成句子的辦法。四。舉行快速背誦古詩比賽。提示法,對仗法。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4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歷史悠久,令世人矚目,這是人類精神文明寶庫中極為燦爛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些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充盈著精華與瑰寶。深邃的哲理、優(yōu)美的詩情、雋永的文字像黃鐘大呂在現(xiàn)代社會中奏出悅耳的旋律,這一切正是青少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上周五我去參加了縣教育局主辦的“秦晉兩地,智慧聯(lián)動”的“小學古詩文教學研討會”。在這場研討會上,我有幸傾聽了山西省蒲縣教研室席澤民老師和陜西西安小學劉婷老師的古詩文課,以及兩位來自臨汾教研室的李老師和常老師關(guān)于學習古詩文的教學方法的見解,受益匪淺,就這次培訓學習到的關(guān)于古詩文的教學方法歸納如下:
1.提倡不求甚解。
按《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學習古詩文,不要求學生逐詞逐句對譯,更不需要學生了解古詩文句式等有關(guān)古漢語知識,只要會朗讀和背誦,重點詞句由學生對照注釋來理解,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大概的意思。
中小學生學習古詩文重在積累,從積累中感悟,從積累中培養(yǎng)語感。小學生理解能力差,但記憶力特別強。所以在學習中重在讀,而不在于“懂”,教師在課堂上重于指導,而不在于“講”。學生會背不一定理解得準確,但在腦子里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終生受益。 2.讀好古詩文。
中國人學詩向來注重背誦。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課程標準》各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diào)了“誦讀”二字。誦讀是一種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通過反復朗讀達到熟練的程度,注意眼到、口到、心到。誦讀有助于從作品的聲律氣韻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體驗,體會其豐富的內(nèi)涵和情感,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熟讀而成誦,也有利于記憶、積累和培養(yǎng)語感。
相對于現(xiàn)代文,古詩文的學習難度較大,古詩文與現(xiàn)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但是,古詩文的學習同現(xiàn)代文的學習一樣,需要從整體入手,也就是說從“文”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全文讀熟練,達到文從字順,朗朗上口,在讀的基礎(chǔ)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學習古詩文一定要讀好,讀通順。古詩文的朗讀要求: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要反復讀,用不同的方法去讀(范讀、引讀、賽讀、對讀等),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悟情。 3.讀懂古詩文。
怎樣讀懂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結(jié)合課文中的注釋。在讀好、讀通課文的基礎(chǔ)之上,對照課文中的注釋和平時掌握的語言表達特點相結(jié)合來理解,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同時了解寫作背景,想象畫面將自己代入情境,并發(fā)揚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學團結(jié)協(xié)作,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即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4.舉一反三,類比學習。
我國古典古詩文燦若繁星,數(shù)不勝數(shù),如果一首一首的慢慢學習,這樣耗費的精力太多,而且不利于記憶。其實,我們可以把描寫同種題材、表達同樣情感或使用相同表達方式的詩歌放到一起來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加深我們的記憶,還可以在比較中更好的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5.在生活中去學習。
詩歌所抒發(fā)的情感,學生有的可以直接體會,有的一知半解,有的要過若干年后才理解。但是,有些詩歌所描繪的內(nèi)容我們卻可以在生活中讓學生去感受感悟。例如:春天到了,學校要組織學生去踏青,在游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觀察春天,幫學生回憶描寫春天的詩歌。這何嘗不是一個好的學習方式呢?總之,古詩文的教學應該緊扣語文課標的精神,其合理的教法與學法,有利于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習的能力,使古詩教學生動。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5
古詩詞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情感表達。在教學實踐中,我充分體會到古詩詞鑒賞與教學的重要性,并收獲了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古詩詞鑒賞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古詩詞的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常常需要學生用心品味、欣賞。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的含義和表達方式,幫助他們感受其中蘊含的美和情感。通過鑒賞古詩詞,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他們對美的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古詩詞鑒賞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古詩詞往往以簡潔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意蘊,需要讀者通過一些間接的`信息來理解和推測。在鑒賞過程中,我常常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思考古詩詞中的隱喻、象征和意象等,促使他們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維。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學會了思辨、闡釋,提高了邏輯推理和批判思維能力。
再次,古詩詞鑒賞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古詩詞不僅僅是一個個獨立的美文,背后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在教學中,我常常結(jié)合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歷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故事等,幫助學生了解和感知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認知得到了加深,他們也對中國文化充滿了興趣。
此外,古詩詞鑒賞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古詩詞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達豐富的情感,通過閱讀和鑒賞古詩詞,學生能夠感受到詩人對于生活、人情和自然的感悟和表達。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詩意,進一步沉浸其中,從而產(chǎn)生共鳴和情感共振。通過與古詩詞對話,學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了拓展和豐富。
最后,古詩詞鑒賞也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而言,傳統(tǒng)的朗讀和默誦方式可能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注重課堂的互動交流,還常常采用多媒體技術(shù)、游戲和小組活動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去鑒賞古詩詞。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都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古詩詞鑒賞與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可以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思維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世界,并激發(fā)學習興趣。作為教師,我將繼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讓他們在古詩詞的世界中感受人世間的美好和情感的熏陶。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6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歷史悠久,令世人矚目,這是人類精神文明寶庫中極為燦爛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些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充盈著精華與瑰寶。深邃的哲理、優(yōu)美的詩情、雋永的文字像黃鐘大呂在現(xiàn)代社會中奏出悅耳的旋律,這一切正是青少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正因為如此,新課改以來,我們語文教師紛紛投入到古詩文教學這塊陣地中,利用古代美文的熏陶優(yōu)勢,大量誦讀、積累古詩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體會、移植詩人的思想精華,使語文素養(yǎng)得到綜合提高。
通過培訓和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在古詩文教學方面,我也有一二心得,現(xiàn)交流如下:
1、營造氛圍,培養(yǎng)興趣。
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件事情發(fā)生了強烈的興趣,他才會參與它,熱愛它,學習古詩文也同樣如此。為了讓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我在班級布置上別出心裁,專門列出一個“每周古詩文專欄”,定時更換欄目內(nèi)容,學生記誦,積累其中的內(nèi)容并且定時檢查;再者是在班級文學社的手抄報內(nèi),設制古詩文?,總結(jié)歸納學生每日記誦的古詩文,以供學生傳閱、學習!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教師自身的古詩文功底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好的激勵。教師的出口成詩、字字珠璣是對學生最好的熏陶和感染,這種人格魅力,會促使、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自覺積累。
因而,我在教學的百忙之余,見縫插針,搜集了《古代文學作品選》、〈〈唐詩三百首〉〉、〈〈宋詞〉〉、〈〈千家詩〉〉等古文作品,一方面自己記誦、積累;另一方面更是激勵學生學詩、背誦,并且在年級以內(nèi)設立“超師獎“,在學期末與學生進行比背古詩文,這樣在比、背中造成一種聲勢,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興趣也就培養(yǎng)了起來。
2、以點代面,多方積累。
笛卡爾曾說: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有了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還不行,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文學素養(yǎng)的形成是個漫長的過程,底蘊內(nèi)涵是靠日久天長的積累和打磨培養(yǎng)出來的,因而,學習古詩文時積累是至關(guān)重要的。我受唐代詩人李賀“錦囊妙句”典故的啟發(fā),我也引導學生隨時隨地作積累,小卡片、鉛筆頭隨身攜帶,在電視、歌曲、閑聊中獲得的佳詞錦句都可以積累下來,整理之后背誦下來,讓他真正的成為自己的知識。
另外,在課堂教學時多方遷移和拓展也可積累?捎梢皇自娧由炫c其主題相同的、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或同一詩歌流派的其他詩,也可以是同一詩人的不同作品,由這樣的拓展可以是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交給積累的方法。還可以由教材中的課文,如《香菱學詩》這樣的文章,相應拓展到名著中的古詩文積累,像《紅樓夢》就是一個古詩文學習的典范,曹雪芹在這部名著里撰寫的僅詩詞就200余首,還有其它的銘文、悼文等,總計300多,引導學生積累、記誦。這樣就形成了以課堂為基礎(chǔ)、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的教學體系,讓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積累,相互促進,讓學生在多層次、多方位的閱讀、積累、感悟中,獲得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做到凈化學生的靈魂,滋潤學生的心智。
3、以讀促寫,讀寫雙行
學生在積累古詩文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他們把言簡意賅、靈活秀美的古詩文,引用或活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他們的文章增色添彩,底蘊豐厚,文采斐然。教師也在成功與喜悅中收獲著從教的快樂與幸福。譬如學生在作文《詩歌,它走進了我的心中》中,就曾有這樣的抒寫:“比如李太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比如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日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比如劉禹錫的‘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比如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每次讓我品讀,心靈都如初讀一般悸動,每次都別有一番滋味心頭”……學生之所以對詩歌能有如此之深的感悟,就是因為他們對詩歌那種強烈的愛好和多方面的積累、記誦。
同時還可以讓古詩文成為學生作文的載體,讓學生嘗試作文訓練,即使使學生既深刻地把握了古詩文的內(nèi)涵,又鍛煉了文筆,這樣做到以讀促寫,讀中學寫,以寫促寫的讀寫統(tǒng)一。如在學習《三峽》一文時,為考查學生是否達到文貴自得這種境界,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想像改寫成游記,可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稱,學生動筆前讓學生反復吟誦,使學生感悟聯(lián)想,然后再進行創(chuàng)作。在學習古詩文時還可以進行同類文對比,在類比中感悟,體會作者的感情。例如,在學習《答謝中書》和《小石潭記》兩篇文章時,通過類比聯(lián)系,讓學生寫出心得體會,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獲得了又一次的升華,課堂教學的思想教育再一次得到體現(xiàn)。有些古詩文還可以改成劇本,如《石壕吏》等這樣情節(jié)性比較強的古詩文,可以通過課本劇的形式來表現(xiàn),在編、寫、演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
4、創(chuàng)造機會搭建展示平臺
有了展示平臺,才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因而,我在教學中曾多次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搭建展示的平臺。開展古詩文朗誦活動,古詩文積累大賽,古詩文積累匯報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表演的形式繁多,有詩詞配樂朗誦、詩詞賞析、詩文演唱、改編劇本、反串《長恨歌》等,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在這些活動中,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的古詩文積累功底。
梁啟超曾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要從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zhì),必須從青少年抓起。經(jīng)典古詩文字句凝練,音韻優(yōu)美,詞匯豐富,意境深邃,思想深刻,雖經(jīng)歷滄桑,卻深深扎根在人們心中。誦讀、積累、運用古詩文,對于塑造青少年的靈魂,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還要再接再厲,繼續(xù)研究古詩文的教學。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7
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選編進我們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優(yōu)秀古詩,它們大都具有如下特點:語言優(yōu)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們或豪邁昂揚,或細膩清麗,或發(fā)人深思,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一輩子都難以忘掉。古詩在開發(fā)培養(yǎng)孩子們審美意識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如何讓孩子們領(lǐng)略古詩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們的老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講多了,破壞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講少了,我們的孩子們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迫于統(tǒng)考的壓力,一個簡單省事的辦法出現(xiàn)了:一抄了事——照抄教學參考書上的詩句分析。老師的教流于程式化、孩子們的練也趨簡單化,一切都是為了考試,一切圍繞圍繞考試,詩中的情感、美詞佳句的體驗過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誦代替理解,會背、能默寫成為學習詩歌的單一目的。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古詩審美教學中所做的一些嘗試:
一、反復吟誦,感受形象美。
通過反復吟誦來體會文章的美感,以聲帶情、以形入情,是這一鑒賞方法的最大特點。宋代大家朱熹曾經(jīng)說過:“詩須沉潛諷誦,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敝挥薪(jīng)過充分地、反復地誦讀,設身處境地進入詩的境界,仔細體味每個重點詞句的含義,細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領(lǐng)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1、吟誦,要正確流利。
古詩語言是非常優(yōu)美精煉的,它經(jīng)過了詩人反復推敲錘煉,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平仄押韻,瑯瑯上口,可以把它當作一首樂曲來看待,這就是古詩所獨特的音樂美。正確流利地誦讀,就是在初步教學古詩時,就指導孩子們大聲地朗讀,力求把古詩讀準確、讀清晰、讀出節(jié)奏感;進而要求把古詩讀流利,讀出古詩的平仄押韻的韻律美,提高孩子們的語言感悟能力。我在教學膾炙人口的唐朝大詩人李白所作的《望天門山》時,就注意讓孩子們正確的基礎(chǔ)上,大聲地、流利地朗誦,稚嫩的童聲隨著優(yōu)美的韻律,讓人陶醉不已。
2、吟誦,要咬文嚼字。
古人作詩是十分注意錘煉詞句的。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從語言入手,斟詞酌句,在孩子們初步理解古詩大意后,組織孩子們咬文嚼字地吟誦,細細品味,慢慢品賞,讀出古詩的抑揚頓挫、回環(huán)曲折之美,進而感悟古詩的意境。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詩,教學時,在孩子們初步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指導咬文嚼字吟誦,并體味交流:“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用得好,好在哪里?在知道“生”是動詞后,與“升”作比較,體會“生”用得好,不但用得準確,而且寫出了紫煙富有生命力的連續(xù)不斷。以“生”為細節(jié),再練習朗讀詩句。
3、吟誦,要反復不斷、要有感情。
在孩子們深入理解詩意,把握詩人思想感情之后,我們老師最要注重讓孩子們進行反復不斷地、有感情地吟誦。在反復的感情誦讀中,孩子們會積極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中,探索古詩的意境美!白髡咝赜芯常刖呈寂c末!边@是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原話,他老人家還曾說:“必須驅(qū)譴我們的想象,才能通過文字,達到這個目的!焙⒆觽冎挥邪炎约寒斪鳌耙庵腥恕,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的情境之中,和詩人情脈相通,才能做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才能深切地體會到詩人所抒發(fā)的真情實感,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進而得到美的享受。如被譽為唐代大詩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是一首絕佳的抒情詩,全詩充滿了喜悅、激動之情。確定感情基調(diào)后,我們還應該指導孩子們處理好重音與節(jié)奏,與孩子們一塊探討:起句與七、八句節(jié)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緩;“忽傳”、“喜欲狂”、“即從”、“便下”讀重音。這樣朗讀抑揚頓挫,孩子們的感情自然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
二、深入理解,體驗情趣美。
古詩的語言凝煉含蓄,耐人尋味,經(jīng)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近代大家聞一多先生曾說:詩的長處在于它有無限度的彈性,變得出無窮的花樣,裝得進無限的內(nèi)容。例如唐朝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比娭挥卸畟字,既有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又有詩人們對現(xiàn)狀的不滿足,亦有詩人無限的進取和探索精神。正是因為這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自己要設身處地窺探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去體驗詩人的情感經(jīng)歷,再來引導孩子們理解詩的中心、體驗詩的情感。要使孩子們具備情感體驗的能力,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來,做到“自化其身!惫旁姇r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詩,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極力描繪了漁翁垂釣時的氣候和景物。教學時,適當介紹一下這是詩人被貶永州后所寫的,詩中描寫漁翁“獨釣寒中雪”,表面上是在寫我行我素、身處孤寒之界的漁翁,實際上是反映了柳宗元被貶永州后不甘屈從而又倍感孤獨的心理狀態(tài)。聽完介紹,再讀全篇,相信孩子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會油然而生。所謂“詩言志,歌詠言”,詩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詩教學中不可少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古詩語言簡潔所帶來的一些特點,比如詞序倒置、成分省略、語句濃縮、意思跳躍等,都構(gòu)成了孩子們學古詩的障礙。根據(jù)孩子們年齡特征,幫助其疏通理解,教給一些古詩的常規(guī)學法——分詞連序法:第一步是分詞解義,逐詞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詩中的含義;第二步是按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進行連序翻譯。古詩常規(guī)的學法可用七個字來概括:
擴:濃縮的詞語要“擴”,將單音詞擴成雙音詞,使意思明顯化、具體化。
留:古今通用的詞語要保留。
補:詩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補上,使之通順。換:古今用法不同的詞語要更換。調(diào):詞語的順序顛倒的要調(diào)整。
嚼:詩中關(guān)鍵、傳神的、富有哲理的詞句引導孩子們細心咀嚼、品味。
連:將各句中解釋的詞語連起來翻譯。在古詩教學中,我們老師如果能注意指導古詩常規(guī)學法,讓孩子們深入理解,古詩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難體會出來。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8
和著教改的春風,跟隨著我校開展“有效教學”模式的步履,我們又迎來了新的階段——有效教學的實施與改進。 “主動教育”、“賞識教育”等教學模式的結(jié)合與運用,使學生們的主體性在課堂上很好地展現(xiàn)了出來。這學期,令我感受頗深的是,學校組織老師觀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北蔡中心小學的青年教師戴建榮的《靜夜思》、《回鄉(xiāng)偶書》教學視頻及視頻講座。戴老師的“古詩吟唱教學法”,讓我們倍感新穎。
說真的,一直以來,古詩教學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難題:講多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被拆解,不講,年幼的孩子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從老師講解,學生識記,最后背誦的方法,到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古詩,利用音樂來欣賞古詩等方法,總體上感覺教學模式內(nèi)容豐富,但實際卻只留于形式,而未能真正提高學生對古詩的美的鑒賞能力。
說實話,剛開始觀看時,我真有點擔心,因為剛開始戴老師就給同學們講平仄的知識,平仄是古代漢語里的一個語法知識,小學生能聽懂嗎。第二點是老師這種手舞足蹈的吟誦教學法能否行得通。是否會影響課堂紀律。
當我看了近二十幾分鐘,感覺就不一樣了。學生的感情投入了,隨著老師的思緒到了李白的故鄉(xiāng),到了李白的夢中,到了李白的心中。看到了李白所見到的,想到了李白所想到的。
最主要是讓學生聯(lián)想到了李白自從十幾歲離開家鄉(xiāng)后從來沒有回過家,每當看到月亮就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讓學生感受到當時他非常想念家鄉(xiāng)。
聽了戴老師別具一格的小學古詩“吟唱”教學法后,對如何把古詩的美呈現(xiàn)在當代小學生的面前,如何讓小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有了一點初淺的掌握。對戴老師的“古詩吟唱教學法”有了具體的認識:
戴老師的“古詩吟唱教學法”,包含了四個組成部分:讀、唱、吟、舞。
這四個部分有機組合,互為支撐,融為一體,看似簡單,卻把孩子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極大地調(diào)動起來,讓他們在形式多樣、充滿情趣的反復誦讀中,既讀懂詩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一、“吟唱”教學法的第一步是“讀”
如何“讀”。
把音律引入誦讀。
正如戴老師所說的一樣,現(xiàn)今的古詩教學中,老師們大多數(shù)按照“兩字一頓”這樣一種單一的模式來指導學生誦讀古詩。這種“千篇一律”的朗讀,單調(diào)乏味,沒有情趣,久而久之,學生對古詩文誦讀就會失去應有的興趣。他由此想到,中國古詩十分講究音律,“平上去入”四聲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和聲韻變化體現(xiàn)出鮮明而豐富的音樂性。如果把音律引入誦讀,指導學生按照“平長仄短”的規(guī)律來朗讀古詩,就能更好地再現(xiàn)古詩的音韻之美,引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
戴老師教學時,是這樣向?qū)W生介紹的:古人讀詩有平仄,“平”指平聲字,就是現(xiàn)在普通話中的一、二聲;“仄”指上聲,去聲和入聲的字。
讀法是:平聲拖長音節(jié),仄聲聲停氣不停,縮短發(fā)音。
這是他在借鑒古法的基礎(chǔ)上,注意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將平仄音律簡化,讓學生以漢語拼音的四聲為準,讀音為一聲、二聲的歸入平聲,三聲、四聲的歸入仄聲。這樣一來,雖然同樣是“兩字一頓”,但因為誦讀的節(jié)奏變化豐富、長短交替,古詩內(nèi)在的音律美得到較充分的體現(xiàn)。
在教學中,戴老師注意引導學生邊體會詩意,邊讀出節(jié)奏韻味。
例如:指導朗讀“少小離家——老大回——”一句,讀到“家”的時候,戴老師提醒孩子們:“你們想想,詩人離家有多遠,你的聲音就可以延長多久!碑斪x到“回”時,他又說:“離家有多遠,回家就有多久。終于回到故鄉(xiāng),你又有了什么感受?”學生在老師的引領(lǐng)下,深切品味著“家”,細嚼著“回”,情不自禁地跟著他搖頭晃腦,不僅讀出了詩的韻味,更讀出了詩的意境。
二、何為吟,如何吟
讓吟唱走進課堂,充分誦讀之后,就是唱和吟
戴老師認為:要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和情感共鳴,僅有讀是不夠的。
中國古人在讀詩時不僅“高聲朗誦,以昌其氣”,在高聲朗讀之后,古人又通過吟唱的方式,進一步入詩境、悟詩心、品詩味,這一點值得后人認真學習和借鑒。
吟,是中國古詩特有的一種誦讀方式。吟,不同于唱,講究“無腔無調(diào),隨意而出”。意在通過吟詩,心中復現(xiàn)情景,領(lǐng)會詩情,吟是讀者對詩境的“個性化解讀,對詩意的`個性化表達”。
唱,最能打動孩子的心。唱詩需要音樂的配合,更多的古詩需要老師自己選曲配唱。
但選曲應遵循這樣幾條原則:①準確理解詩意,曲子要和詩歌的情調(diào)吻合;②弦律要簡單,易于吟唱;③弦律應高雅古樸,一般不宜選流行歌曲。
三、怎樣舞
即借手語表達情意
在教學中,戴老師習慣性地用手勢指揮學生吟誦。
每到動情處,不少學生情不自禁地舉起小手,學著他的樣兒,和他一起舞動起來。戴老師把手語融進讀、唱、吟之中,讓孩子們能更酣暢更有情趣地抒情;吟唱中再結(jié)合手語,還有助于鞏固理解,積累內(nèi)化。另外,在打手語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展現(xiàn)即興發(fā)揮的體態(tài)語,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鼓勵個性發(fā)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四、教——讓學生喜歡
戴老師認為: “不管怎樣教,一定要讓孩子們喜歡”;“童心就是詩心,孩子們喜歡,古詩才會有生命”。
目的就是喚起孩子對古詩的情感,激發(fā)孩子學古詩的興趣。
我們當老師的,不管怎么教,一定要讓孩子們喜歡。孩子們喜歡學習,那學習不就成了和游戲、玩耍一樣快樂的事了嗎。這讓我想起簡?豪斯頓在《教育可能的人類》中曾說的話:“如果孩子們跳舞、品償、觸摸、聽聞、觀看和感覺信息,他們幾乎能學到一切東西”。
有人說,詩其實就是人的生命,是人的生命中那個最美、最真的化身。戴老師是用自己的真摯喚醒了詩的靈魂,讓她為孩子們綻放出最動人的笑顏。詩如生命,生命如詩,戴老師以一顆如詩的心,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間找到了一條古詩教學的成功之路。
聽完,學完,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要如何才能真正再現(xiàn)古詩的音韻之美呢。怎樣才能使古詩的教學在學生那兒實現(xiàn)傳承呢!矣X得,應該加強自身學習,只有在老師對古詩及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下,才能更好地教學古詩。
因此,在今后的古詩教學中,我會借鑒戴老師的古詩“吟唱“教學法,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探索教學方法,讓古詩教學沐浴在教改的春風中,不斷地呈現(xiàn)新的詩篇。
讓學生們真正喜歡上古詩,并能主動學習,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我們悠久的詩文化。
20xx年4月20日。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9
學習完畢,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教師的知識素養(yǎng)深化
語文學科知識博大精深,浩瀚縹緲。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首先要擴展思路,不拘泥于課本,爭取做到立足課本高于課本。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課堂思維,利用課本內(nèi)容多多擴展課外知識,注重自己知識的培養(yǎng)與積累和提高。教師首先要有語文狀態(tài),關(guān)注自身的語言美和教學的詩意化,注重教師的語言味道,例如讀書要讀書語文的感覺,改變平鋪直敘的白話教學語言和教學內(nèi)容,從專業(yè)化知識水平角度充分挖掘自己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多多參讀語文文言文,課外讀物,現(xiàn)代文學作品。
做語文教育,貴在做實,在做老師的過程中,要腳踏實地的培養(yǎng)自己的知識,向別的教師請教學習,追求新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式。但是無論如何改變,都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和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因為一切工作的立足點,都是最堅實的業(yè)務基礎(chǔ)知識。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積累
余教師講的'教學設計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設計。一,從結(jié)構(gòu)清晰進行教學設計,例如從讀、品、寫三方面進行設計,從而使語言學、用,能力訓練,知識能力充分得到運用和鍛煉;二,從教材處理進行教學設計,如從教學創(chuàng)意、文筆探析、局部精讀三方面深入分析課文,做到不浪費每一個句子、段落做到詳略得當,從課文概說、選點講解分層次理解內(nèi)容;三,從學習方法進行教學設計,如有的課文較為短小精悍且易于理解,則主張學生自讀自講,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學生的性格差異性從而達到見仁見智的效果,教師加以引導達到正確的思想感情教育目的;四,從課堂活動進行教學設計類似活動有:朗讀訓練、課堂作文、讀背積累等形式來進行教學設計,達到一個充分高效的利用課堂時間的效果;五,從綜合學習來進行教學設計,如,每節(jié)課規(guī)定學習任務,記住一點知識、美詞,品味一些雅詞雅句,從新溫習經(jīng)典段落,這部分的教學設計適合用于復習。
三、教師的教育態(tài)度的轉(zhuǎn)化
從板塊結(jié)構(gòu)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組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但是切記不要把自由討論代替?zhèn)人思考,爭取每人都能獨立完成教學任務。要把學生分類化,初二正是扎實基礎(chǔ)和提升能力的時間,所以這二者是不可分的,不論是學習能力還是扎實基礎(chǔ),都應該同時提高。爭取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把每一個孩子當成一塊未經(jīng)雕琢的璞玉一樣,增補、刪減,只要用心必有收獲。我作為一個剛剛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新老師,肯定是缺點多余優(yōu)點,所以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從優(yōu)秀教師那里學習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語文興趣,自身踏實努力勤奮刻苦,多多培養(yǎng)自己的知識能力,在實踐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培養(yǎng)自己教師愛人的思維,爭取把每個學生派樣到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石俊維
20xx年5月3日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10
5.18——5.21,我有幸參加了在諸暨市教師進修學校和城東實驗小學舉行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培訓活動,聽了5位老師的精彩課堂,以及4位特級教師的講座,我感受頗深。
一、感受經(jīng)典 :深悟古詩文化底蘊
每一位授課老師以配樂、吟唱、朗誦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中華古詩文誦讀成果匯報演出,這幾堂課讓我眼前一亮,心頭一震。唐宋、明清的歷史脈絡,盡顯古今詩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發(fā)出濃郁的書香氣息,蕩氣回腸,令全體老師如沐春風,如飲甘露?偠灾瑥倪@樣一堂集古典與現(xiàn)代、文學與藝術(shù)之美于一體的課堂中傳遞出了中華文化的神韻和不朽魅力,并足見各位老師的功底之深厚!
二、感悟名師:用心細細聆聽,盡情領(lǐng)略風采
這次活動有省內(nèi)特級教師設計全新的觀摩課,各位老師雖然授課的`風格、運用的教學藝術(shù)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師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富有魅力的語言藝術(shù),將我們帶到經(jīng)典詩文教學的神圣殿堂,讓我們回味無窮。每一場報告都呈現(xiàn)出老師們精湛獨到的教學藝術(shù),一個個教學案例讓我們感到真情蕩漾,自然流暢,活潑生動,受益匪淺。其中讓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淺的是黃吉鴻老師上午講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熟悉讓我們深深折服。整場報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語如珠,他對古詩詞文本獨到的理解與深刻的解讀,是我在過去的教學中所不曾用心關(guān)注過的,這一點讓我們望塵莫及,帶給大家的震憾是無窮的。張英老師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聽課的人如同走進了一個詩意的天地,整堂課中,張老師始終是如此的沉穩(wěn),一字一句,細細推敲,優(yōu)美的視頻,生動并帶有回味的聲音將學生們慢慢地帶入詩境中,學生也在學習過程中領(lǐng)略到了古詩文的經(jīng)典魅 力,同時用朗讀、吟誦、想象、小練筆等教學手段更是將詩文教學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四個部分有機組合互為支撐,融為一體,看似簡單,卻把孩子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極大的調(diào)動起來,讓他們在形式多樣、充滿情趣的反復誦讀與想象中,既弄懂詩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看到各位名師的風采,使我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我的心中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感受和認識,多了一層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還缺乏更多的思考與鉆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積淀,因此要想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就必須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腳踏實地,不斷總結(jié),不斷反思,也只有這樣,我們方能點燃和引發(fā)教學的火花,不斷提高教學的境界,譜寫美麗的教育人生。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11
一、反復吟詠,在誦讀中品詩情悟詩理
漢語言文學講審美、體驗、感悟、直覺,體現(xiàn)了漢民族獨特的心理結(jié)構(gòu)和思維方式。用方塊字連綴而成的中國古典詩詞,一直洋溢著一種獨具魅力、生生不息的靈性風韻。靈性是古典詩詞的一種鮮活氣脈,故非吟誦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韻!案腥诵恼,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義!睂W生在教師指導下口誦心悟,咀嚼體會,共鳴感奮,潤養(yǎng)身心,化育靈魂,鑄造人格的支柱,積蓄精神的原動力。古典詩詞教學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發(fā)現(xiàn)。吟誦創(chuàng)造了令人陶醉、充滿激情的學習情境,促使主體與主導、作品與讀者進行深刻對話,激勵學生探索的熱情和責任感。因此詩詞教學就該多一些聲并茂的誦讀,少一些學究解經(jīng)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樂,少一些正襟危坐的嚴肅;多一些聯(lián)系自我的體驗,少一些微言大義的挖掘。
二、啟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詩詞文本與生命靈魂的對話
中國古典詩詞言約意豐,貴在含蓄,非聯(lián)想、想象不能領(lǐng)悟其意境、意趣!按猴L又綠江南岸”“紅杏枝春意鬧”“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字風流,境界全出。老師就要啟發(fā)學生通過聯(lián)想、想象,再現(xiàn)春江碧透、柳綠桃紅、蜂蝶翩躚、鶯飛鳥鳴或者月影姍姍、風來花動、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領(lǐng)會詩句深邃的意蘊和含蓄的感情,獲得閱讀欣賞的愉悅和二次創(chuàng)造的滿足。古詩詞浸潤著漢民族的審美意趣,多借景抒情、體物寫志、詠史寄興、即事感懷,又多用映襯渲染、虛實相生、動靜互見、擬人比喻等表現(xiàn)手法,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扒进B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弊x者只有放眼廣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飄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葉孤舟、一竿魚鉤和一個孤苦老頭,才能走進一個在宦海中雖幾遭打擊幾度浮沉仍癡守節(jié)操、孤寂憤怨的靈魂深處,實現(xiàn)跨越千年的靈魂對話。
老師的講析代替不了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學生也不可能通過老師的聯(lián)想和想象走進詩詞的意境、詩人的世界。學生只有在教師啟發(fā)下進行聯(lián)想想象才能實現(xiàn)讀者與文本的對話。讀者閱讀的過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體驗、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識與文本背后潛藏著的生命對話的過程,就是實現(xiàn)讀者自我生命成長和提升的過程。聯(lián)想和想象是這個過程的催化劑和通衢大道。
三、搭建平臺,促進知識與能力相生相長
一般來說,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越豐富,他們對詩詞的領(lǐng)悟就越豐富深刻。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夯實作為新知識生長點的知識基礎(chǔ)。這個基礎(chǔ)包括作品積累、詩詞常識、鑒賞方法、背景知識以及一些主要詩歌流派的風格特點等。
1、注重作品積累,嚴格要求學生背誦一定量的課內(nèi)外作品,在背誦中豐富積累,在吟詠中感悟陶冶。
2、引導學生收集資料,掌握詩詞的一般常識。比如詩詞的.題材類別、意象、意境、風格、表現(xiàn)手法、朗誦技巧等。
3、推薦并指導學生閱讀詩評名家賞析詩詞的文章,讓學生走進經(jīng)典、走近名家大師,這樣既有助于對所學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又能從中學到賞析詩詞的方法。
4、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詩人傳記,走進詩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時代風云、生活遭際、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反映,從而提高詩詞賞析水平,并能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和生活的哲理。
四、拓展學習方式,在合作對話、互相促進的開放式探究學習中整體發(fā)展
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又是詩歌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主要應在三個方面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一是幫助學生確定探究的問題。如“詩的意象與詩的情感主旨”、“詩詞中的聯(lián)想和想象”、“詩人的風格與詩詞的主題”、“詩詞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中,這些問題應該分為更具體更小的問題,以便于學生的學習。二是從資料的來源、搜集、取舍等方面對學生給予指導。三是組織和指導學生把學習的結(jié)果進行交流。
總之,詩詞的教學有別于實用文體的教學,應該把鑒賞美的語言、培養(yǎng)美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欲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對話的過程之中,誦讀,聯(lián)想,感悟,賞析,評價,探究,讓學生在詩品、詩意、詩情、詩格、詩韻匯成的大海中遨游。只有這樣,古詩詞的教學才抓住了根本。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12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不僅深深地烙印在中國人民的心中,也深受世界各地的人們喜愛。在我讀過的古詩中,最讓我感動和啟迪的是小班古詩。小班古詩以其簡潔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在學習小班古詩的過程中,我不僅收獲了詩歌的美感,也體會到了詩歌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首先,小班古詩以其簡潔、精煉的文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些詩中,每個字都被精心地選擇,每個句子都被精確地排列,形成了一個個精美的古詩作品。比如杜甫的《登高》一詩:“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边@首詩用了很少的字數(shù),卻能夠清晰地表達景色和情感,令人難以忘懷。這種簡潔的文字讓我深感古詩的美妙之處。
其次,小班古詩給我?guī)砹素S富的美感。在這些古詩中,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個美麗而幽遠的畫面。比如李白的《靜夜思》一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边@首詩以簡短的`話語勾勒出了一個安靜的夜晚,一輪明月,以及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這種美感讓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深情和對自然的敬畏,也引發(fā)了我對詩歌美的思考。
第三,小班古詩在簡潔中蘊含了深刻的哲理。雖然這些詩歌字數(shù)不多,但卻能夠傳達出豐富的思想和道理。比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一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边@首詩通過描繪壯美的自然景色和人們的向上心態(tài),表達了報國忠誠和追求進步的主張。這種哲理讓我明白了古人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追求的思考,也給了我在成長中的啟示。
第四,小班古詩帶給我了藝術(shù)的享受。閱讀這些古詩,就像是欣賞一幅幅美麗的畫作或是聽一首首動人的音樂。在這些詩歌中,作者通過精心選擇的詞語、抑揚頓挫的韻律,以及獨特的形式結(jié)構(gòu),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美的藝術(shù)效果。這種藝術(shù)的享受讓我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和欣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激發(fā)了我自己去創(chuàng)作的愿望。
最后,小班古詩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在這些古詩中,作者通過自己的感悟和情感真實地表達了對于世界、人生、愛情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這種真實的表達和深入的思考讓我與古人有了一種心靈的交流與共鳴。在讀完這些古詩之后,我感到心靈得到了滋養(yǎng),思想得到了升華,這種觸動使我更加熱愛古詩,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情感和內(nèi)心的世界。
總之,小班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以簡潔的文字、豐富的美感、深刻的哲理、藝術(shù)的享受和觸動人心的力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通過閱讀和學習這些古詩,我不僅汲取到了詩歌的美學知識和修養(yǎng),也得到了一種心靈的滋養(yǎng)和獲得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繼續(xù)深入地學習和理解古詩,用心去品味和感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將這種美與力量傳承下去,綻放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情感的源泉。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13
如果讓我重新設計,我可能會有所增減,有所側(cè)重,切實以文本訓練學生,切記碎問碎達,而以主問題或者任務引領(lǐng),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深度思考、練習、匯報,如此,老師才真正地成為了一個引導者,學生才能主動學習。
特別是聽了余映潮老師的《盧溝橋》,課堂容量很大,但進行地有條不紊。余老師很擅長引領(lǐng)學生學習,先展示范例,學生根據(jù)例子和提示,很容易找出答案。余老師很擅長訓練學生,選取最精華的部分,讓學生反復品析,最后背誦。余老師很擅長提主問題,一個“話題”,一個“任務”,就能讓學生通讀全文,了解大意。余老師很擅長發(fā)現(xiàn)文本資源,一句優(yōu)美的話,一組精彩的.四字成語,讓學生就說起來了。余老師很擅長提煉文本寫作藝術(shù),總分的段落寫作,先敘述再抒情的寫作,精彩的點示,讓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的奧秘。
總之,在余老師眼里,一個簡單的文本可以挖掘出無盡的教學資源,不同的視角下,不同的板塊,就能組合出不同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積累豐富,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訓練。沒有碎問,準確精煉而又雅致的語言,節(jié)省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14
20xx年12月24日,教研組組織我們學習了空中課堂實錄課,上海市閔行區(qū)莘松中學張一凡老師執(zhí)教的《古詩三首》一課,這篇課文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共三首古詩,這堂課講了第二首《寒食》和第三首《十五夜望月》。
課堂伊始,張老師從詩意,詩情兩個方面指導大家回顧復習了課文第一首古詩《迢迢牽牛星》,接下來的教學,她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節(jié)
、倨纷x《寒食》;
、谄纷x《十五夜望月》;
③課堂小結(jié);
④積累拓展;
、莶贾米鳂I(yè)。輕輕松松完成了兩首古詩的教學工作。
近24分鐘的教學時間,張老師把兩首古詩解析得清清楚楚,教學設計簡潔明了,重難點突出。古詩品讀部分設計大致相同,先指導學生了解文化常識,然后借助古詩注釋完成學習任務,逐句品讀感悟,理解古詩蘊含的思想感情。小結(jié)內(nèi)容后,積累部分布置了同是描寫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生查子.元夕》、《元日》兩首古詩的學習積累,既是復習鞏固,也是學習新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指導學生讀中悟,悟中品,感悟古詩魅力,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張老師的'解析由景及情,環(huán)環(huán)相連層層深入,設計巧妙、構(gòu)思新穎。兩首古詩容量大,知識點多,但脈絡分明,結(jié)構(gòu)清楚,張老師的教學為我們提供了范例。
聽課完畢有個題外的想法,上?罩姓n堂這樣的教學平臺,所選課程的教學設計和方法比較適合一線城市的學生參照學習,如果按這樣的教學進度完成線下教學任務,大部分學生極有可能聽不懂跟不上。所以,張老師的教學方法只能借鑒學習,不能照搬照抄,取其精華為我所用,補足基礎(chǔ)知識部分,讓學生真正學得輕松學得懂。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15
古詩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識,增強文化素養(yǎng);有助于發(fā)展學生健全的人格。
那么,在教學中,怎么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呢?
一、結(jié)合寫作背景,挖掘主旨。
詩必有感而發(fā),優(yōu)秀的詩作都是詩人感情被現(xiàn)實生活激發(fā)點燃后抒寫的。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社會生活及個人際遇、經(jīng)歷、創(chuàng)作意圖、個性氣質(zhì)不同,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樣。
白居易元和年間被貶為江州司馬,寫了千古絕唱《琵琶行》,抒發(fā)的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之情;而李白的作品《夢游天姥吟留別》則反映了詩人在長安受排擠被放逐后東游齊魯時追求自由的心情。這一類詩歌教學,需要比較詳細地介紹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把握詩人的感情脈絡。
二、抓住詩眼,挖掘詩的內(nèi)涵。
教學中要抓住重點詞句,圍繞重點詞句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隱的《無題》詩,詩眼就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抓住這兩句誘導,可以提挈全篇,領(lǐng)悟詩人忠貞不渝的感情;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極其完美地表達了詩人舍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三、引導學生發(fā)揮想像,體會詩的意境。
古詩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現(xiàn)得比較含蓄。教學時,必須啟發(fā)學生逐句逐段地進入詩中所描寫的意象中去感受,去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怎樣才能進入意境呢?這就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體驗、感受、聯(lián)想和想像,從而拉近古代和現(xiàn)代的距離,賦予古詩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魚之江海中,自有無窮樂趣,而后發(fā)現(xiàn)情致理趣所在。如“古道西風瘦馬”、“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都是富有情致理趣的句子,都可用來激發(fā)學生審美的興趣,從而引導他們一步步地深入到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四、反復吟詠,從感性意象到達理性領(lǐng)悟。
學習古詩必須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首先要使學生對詩歌充分感知,通過誦讀,在頭腦中想像,逐步形成詩歌所表達的整體形象!皶x百遍,其義自見”,道理就在于此。感知階段過后,則要使情景完美統(tǒng)一,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對詩歌的理性認識。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兼及寫景與記事兩個方面,前十句重在詠雪,后十句重在送別,但送別又始終不脫離雪景。全詩用了四個“雪”字:送別前的雪,餞行時的雪,送別時的雪,送別后的雪。一幅幅鮮明的畫面,猶如電影的遠鏡頭、中鏡頭、特寫鏡頭,交替使用,錯綜多變,波瀾起伏,點染出塞外風光的綺麗,為讀者熔鑄了美好的意境。為了啟發(fā)學生想像,不妨設計如下提問:“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一下子抓住了什么特點?一個“卷”字刻畫了什么景象?一個“折”字使我們看到了什么情景?一個“即”字則又道出詩人怎樣的心情?一連串的問題,打開了學生想像的翅膀,使他們看到了一幅邊地漫天大雪的壯麗景象……通過這些形象,感性認識就由此及彼上升到了理性認識。教師可根據(jù)詩中的“胡裘”、“錦衾”、“角弓”、“鐵衣”皆軍幕中實有事物,展開問題提問:詩中是通過胡裘、錦衾這些高級御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凍硬以至無法控制,都護的鐵衣冷得難以著身來表現(xiàn)邊地的奇寒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說明了什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詩中的描寫加以補充擴展,漸入詩的意境,從對自然景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悟出哲理。
顯然,以上幾種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每一首古詩的教學都要綜合應用多種方法,學生才會理解接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尋求最佳的教學思路,多角度、多層次地鑒賞,有的放矢,讓學生發(fā)現(xiàn)作品的審美價值,從中悟出詩歌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06-28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05-27
古詩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2-07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薦】11-18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熱】11-18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熱門】11-18
【薦】古詩教學心得體會11-18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范文05-19
古詩詞教學心得體會11-13
古詩教學心得體會15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