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說課稿

說課稿

時間:2022-06-25 21:36:2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說課稿匯編九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說課稿匯編九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選自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晚期,明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實行和君權的加強有利于恢復生產(chǎn)發(fā)展,國力強盛,所以鄭和能下西洋開展主動外交。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時的西方正經(jīng)歷著文藝復興資本主義興起,明朝中后期開始出現(xiàn)被動外交的局面即戚繼光抗擊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所以本課是一個轉(zhuǎn)折點,承上啟下,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學目標:基于課標與學情,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為兩部分:一是主動外交,鄭和下西洋;二是被動外交,戚繼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在對立中把握教材內(nèi)容。我們學習歷史要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我確定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系的概況。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與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充分利用白板與蘋果移動終端教學,師生共同收集資料包括圖片和文字資料,使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史實,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找尋歷史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繪制并識讀《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及講解路途中的所見所聞,培養(yǎng)學生識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較鄭和與哥倫布的航海,鄭和下西洋的意義,讓學生認識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的歷史壯舉,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jīng)濟與文化的友好交流,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過學生收集資料并講述戚繼光抗倭的故事及利用童謠、地圖和課本上的動腦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戚繼光,知道戚繼光抗倭是反侵略斗爭。

  通過《七子之歌》音頻及澳門回歸祖國的圖片展示,讓學生了解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的史實,使學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鄭和、戚繼光的人格魅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全的人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教材重難點

 。1)重點:鄭和下西洋的史實和戚繼光抗倭的事跡。

  理論依據(jù):根據(jù)知識點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和《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的要求。鄭和下西洋標志著我國古代航海事業(yè)發(fā)展達到了頂峰,另外,鄭和遠航架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友誼的橋梁,影響至今,意義深遠,需重點掌握。而戚繼光不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贏得了后世的尊敬,具有強烈而深遠的影響。

  突破方法:通過自學,學生繪制路線圖、講解所見所聞、合作探究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史實,通過對比,得出結論,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一次偉大的壯舉,以此加深學生的認識。

 。2)難點: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古今地名有差異等,給學生帶來不便。

  突破方法:學生先自己繪制鄭和下西洋路線圖然后講解所經(jīng)過的重要國家、地區(qū)、海峽等,然后簡要講述所見所聞,最后教師將《鄭和下西洋路線》動態(tài)地圖在白板或iPad上顯示出來,這樣調(diào)動了學生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生也更有興趣,從而形成準確的時空概念,化難為易。

  二、教法和學法:

  1.學情分析:

 。ǎ保┲R方面:七年級學生年齡較小,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知識儲備不足,易接受感性材料。

 。ǎ玻┬睦矸矫妫荷硇陌l(fā)展還不成熟,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借助歷史地圖等感性材料來學習歷史,這樣做都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

  2.教法: 根據(jù)教材和學情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白板、蘋果移動終端輔助教學法:本課圖文資料多,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將豐富的圖文資料以直觀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更可以提高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果。

  比較法:①將鄭和下西洋和歐洲新航路的開辟進行橫向比較,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②將明前主動后被動的外交概況進行縱向比較,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當時的中國在世界上已經(jīng)落后了。用比較法有利于加快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進程。

  自學輔導法等教學方法。

  3.學法:聯(lián)系法(對于鄭和下西洋的條件,教師可以通過前面所學知識的回憶,讓學生在聯(lián)系中得出結論。鄭和下西洋的偉大之處可以通過與西方航海家作對比,體現(xiàn)鄭和下西洋的偉大)、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

  設計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新課改模式,“先學”,就是同學們在課堂上緊緊圍繞著本課的學習目標,所進行的自我實踐自主學習!昂蠼獭保褪峭瑢W們對“先學”中的存在的諸多問題,所進行的合作實踐、合作學習!爱斕糜柧殹,就是同學們在“先學”與“后教”的基礎上,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yè),就是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力。因此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間觀念、獨立意識、合作精神等。

  三、教學過程:

  【導入】:視頻《鄭和下西洋》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展現(xiàn)鄭和下西洋的宏大場面,抓住學生眼球,點明主題,出示課題(解釋:從課題可看出這個時期的對外關系既有友好相處的一面,又有沖突的一面)

  【自學指導一】:傳遞和平的使者——鄭和下西洋

  (閱讀教材p93_95,5分鐘的時間獨立完成) 1.鄭和下西洋的“西洋”,是指今天的哪里? 2.鄭和遠航的目的是什么? 3.我隨鄭和下西洋。(時間、出發(fā)地、途經(jīng)今天哪些重要地區(qū)、國家、城市?穿越哪些重要海峽、港灣?最遠到達哪里?簡介所見所聞。)4.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設計理念:學生充分地閱讀教材,明確本課的基本知識點,這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而不是老師一味地灌輸知識。

  【自學檢測一】:(包括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1.通過識別鄭和的圖片,學生進一步從課前收集的資料中介紹鄭和及“西洋”的地理位置。 2.鄭和下西洋。師生合作,在蘋果移動終端ipad上完成鄭和下西洋的盛況表格,增強師生互動。3.學生在“鄭和下西洋”空白地圖上先繪制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并在白板上進行展示,然后介紹所到達的重要國家、地區(qū)、海峽等內(nèi)容,其他學生補充或再講述所到地區(qū)的所見所聞,為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作鋪墊。

  設計理念: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中,親自感受所到地方,既解決了重難點,通過講述所見所聞,又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對鄭和下西洋與亞非各國的交流有了更深的體驗。

  4.小組討論“動腦筋”鄭和為什么能實現(xiàn)遠航?

  設計理念: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些學生通過縱向聯(lián)系,既能聯(lián)系以前所學知識,例如:造船技術的高超、指南針的使用等并引導學生將優(yōu)秀人物的品質(zhì)內(nèi)化為自己的素質(zhì),又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5.與西方新航路的開辟進行橫向比較,引導學生歸納鄭和下西洋的偉大歷史意義,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能力,在比較中將重點解決。

  教師小結:鄭和下西洋是我國明代與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但是,在中外友好交往的與此同時,還有中國軍民抵抗外來侵略的一些英雄事跡。下面讓我們走進戚繼光。

  【自學指導二】:抵御侵略的英雄——戚繼光抗倭

 。ㄩ喿x教材p96,3分鐘的時間獨立完成) 1.“倭寇”有哪些人組成?2. 戚繼光抗倭的背景及簡單經(jīng)過。3. 戚繼光抗倭取勝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自學檢測二】: 1.學生先了解什么是倭寇,通過課前收集的故事、童謠等材料了解倭寇的危害,學生介紹戚繼光及他的英勇事跡,進而理解他的詩句,凸顯戚繼光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在感受人物魅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設計理念:培養(yǎng)愛國情感,注意指導學生將優(yōu)秀人物的品質(zhì)內(nèi)化為自己的素養(yǎng),這樣做都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美國有位教育學家說過,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

  2.探討戚繼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綜合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明確“民族英雄”的概念,在愛國主義情境中使重點突出。

  教師小結: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領導的抗倭斗爭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反抗外來民族侵略并取得勝利的斗爭。在東南沿海遭受外來入侵的同時,我國還有一處地方也正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騷擾。通過自學,大家知道是哪個國家?

  【自學指導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閱讀教材p97,2分鐘的時間獨立完成)(配《七子之歌》音樂),渲染氣氛,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增強民族自信心。1.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講述葡萄牙攫取在澳門居住權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2.欣賞“澳門回歸”的圖片,使學生感受到只有國家強大,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不敗之林。

 。壅n堂小結]同學們,從前面學習過的內(nèi)容知道,明朝前期,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鄭和七下西洋,同亞非各國的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頻繁,屬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國勢日漸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繼光領導了反侵略的抗倭斗爭,并取得了勝利,然而中國與外來侵略勢力的矛盾卻日益尖銳,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國澳門的居住權,并在那里開始了殖民活動。后兩者表現(xiàn)為沖突和戰(zhàn)爭。明代對外交往的特點的演變,非常直觀地反映了當時處于封建社會的中國,在世界范圍內(nèi)已經(jīng)落后了。

  【板書設計】:

  明朝前期 明朝中后期

  中外友好交往 中外矛盾沖突

  鄭和下西洋 戚繼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教學評價】:

  撰寫歷史小論文:鄭和七下西洋的遺憾與啟示。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客觀、科學、有新意的觀點,并能自圓其說的,可酌情加分:體現(xiàn)質(zhì)疑求真的探究精神的作品,應鼓勵加分。

  設計理念:檢測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

  四、教學反思:這節(jié)課整個過程都是按照“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來進行的,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達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多種方式與檢測手段都是為了能讓學生達到堂堂清的目的,為學生的課后作業(yè)掃除障礙。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fā)揮,收到了比較好的學習效果。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謝謝!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所處位置及內(nèi)容分析

  《傾斜的傘》是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教材以“愛”為主題,共安排了3篇文章,這是第1篇。《傾斜的傘》是一篇敘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質(zhì)兼美,文章主要寫了外公和外孫女兩代人之間互相撐傘的場景。文章以“雨中傾斜的雨傘”為線索,將外公對“我”的愛和“我”對外公的愛,這一“愛的情感線”連綴起來,使“雨中共同打一把傘”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細節(jié)中,蘊涵著的強烈的愛的氣息,通過精彩的文字巧妙地張顯出來,給人以“愛”的感動,讓人體會到人間親情的溫馨。

  課文主要寫了“我小時候在雨中,爺爺為我撐傘”和“我長大候在雨中,我為爺爺撐傘”兩部分。作者在抒發(fā)著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的同時,我們讀起來也會清晰地認識到,雨中傘下籠罩著濃濃的親情,時空變幻的傳遞中也流露著濃濃的感恩之情。

  2、教學課時劃分:本課共2課時(今天所授第2課時)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墨、挽、胳、膊、擦”五個生字。

 。ǎ玻├斫庹n文內(nèi)容,了解文章題目的含義。

 。ǎ常┱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 結合生活體驗,描述生活中充滿溫情的事件。

  過程與方法目標

 。ǎ保┳寣W生在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

 。ǎ玻┨岣邔W生隨文識字,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在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體會祖孫間的親情。

  4、教學重點:本文的教學重點,除了知識、技能與方法外,還應側(cè)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體會人間真情,學會感恩,懂得回報。

  5、教學難點:通過學生感悟,從字里行間理解人間真情,學會感恩,懂得回報。

  二、說教法學法設計

  1、設計理念

 。ǎ保⒆寣W生讀中感悟到人間真情,體會到父母等長輩對自己的愛。

 。ǎ玻、要讓學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談出自己的感悟。進而體會到父母等長輩的愛。

 。3)本課采用交互式、自我體驗式等教學方式將這些理念貫穿于教學過程中。

  2、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的是剛上1個月的三年級的同學,他們的思維能力、說話能力等其實還是二年級水平。加上抽簽借班教學,新區(qū)回小又是大班額教學,和自己平時教學班級不同,面對上述學情,要努力作到“以學定教”、“因材施教”。針對當今,孩子們不論吃的,穿的,玩的,就連上學,無一不在享受著親人的愛的呵護,那么它們是否感受到了愛的溫馨與幸福呢?他們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報這些愛。事實上,現(xiàn)在的孩子對愛的感受確實缺乏,更不用說主動獻出自己的愛了。這篇課文正適時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3、教法學法設計

  我根據(jù)教學實際和學生情況,將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分為四大版塊。

  第一版塊:回憶雨景,導入新課

  由于是第二課時,同學們對課文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提出“同學們喜歡下雨天嗎?在雨中,你們有沒有和別人共同打過一把傘?發(fā)生過什么事情嗎?”等提問,把學生拉回課文所敘述的情景中。這樣設計意圖:選擇學生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融入到課文當中去。]同時師生共同走進課文,去感受“我”與外公之間濃濃的愛。

  第二版塊:細讀研磨,精讀感悟

  讀中感悟外公對丹丹的疼愛。教學中,我采取看一看、說一說、讀一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外公對丹丹無私的愛。以上這部分教學,引導學生緊扣文本,憑借對重點語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抓住語言感悟點,深入體會,進而深入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摯愛親情。通過傘下外公對丹丹的關愛情景的.表演,讓學生真切地感受親情。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合理部分,如果拋開語言文字,空對空的說教,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會有好處。

  讀中感悟丹丹對外公愛的回報。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觀察兩幅圖,找出不同點:1、外公老了,丹丹長大了。2、丹丹小時候外公把傘歪向丹丹,丹丹長大了,把傘歪向外公。通過對比,讓學生從當年外公把關愛更多地給予丹丹,后來丹丹把關愛更多地給予外公的畫面中,體會外公的愛幼之愛和丹丹的愛老之愛都是一種親情之愛,體會到這種親情的至純至真。

  在學法引導上,我特別注意了對基礎知識的傳授。如課文中幾處重點句子的理解,教師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怎樣學上下功夫,特別是“仍然----仍然-----仍然-----”這個句子,其實是排比句,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懂得意思,還要用3個“仍然”造句。考慮到剛上三年級難度過大,教師設計了2個同樣句型的填空說話訓練,及完成學生對這一難點內(nèi)容的掌握,又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

  在對重點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中,我都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怎樣讀出情,讀出意,怎樣讀出主人公的內(nèi)心感受上,做重點指導。讓學生隨著課文內(nèi)容的故事情感的遷移,而投入到教師的教學之中去。這是本課學法的指導的重點所在。

  第三版塊:激情延伸,再現(xiàn)關愛

  在學生對比“兩張不同的照片”之后,教師提出理解“傾斜的傘”課題的含義。安排在文章最后是我的大膽創(chuàng)意,文章的結尾讓學生讀中思考:“我”永遠珍惜愛護的僅僅是那把傘嗎?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雨傘下籠罩著的是濃濃的親情。

  第四版塊:真情回報,學會感恩

  讀后拓展。課文學完,要讓學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談出自己的感悟。進而體會到父母等長輩的愛。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從司空見慣的小事中去感受到父母親人的愛,只有感受到愛才會懂得回報愛。因此,我先讓學生回憶父母親關心自己的一件感人小事,再填寫愛心卡,表達自己對長輩的感激之情。

  最后用歌聲抒發(fā)心中的愛,使關愛他人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慢慢扎根。教師用歌曲《感恩的心》和人間感恩的圖片,讓學生遷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進一步升華主題,從而結束全課教學。

  三、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設計有一定特色。

  1、課題:傾斜的傘中的“傘”由字變成圖——一把墨綠色的小傘,傾斜地貼在黑板上。使文章的線索一目了然,更突出了傾斜的含義。

  2、用“外公”和“丹丹”以及雙向箭頭使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一目了然。雙向箭頭上的愛心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愛”。

  3、一個大大的紅心上貼滿孩子們的五顏六色的愛心卡,這不僅是孩子們愛的感激,更是他們愛的宣言,相信他們一定會把愛心留在心間,把愛心播撒到每個人的身邊。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第三單元《四邊形》的第一課時。

  首先,我對這一課時的教材和學生情況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平面圖形、認識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以后進一步學習其它圖形的基礎。所以,要落實好這部分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快樂、充實的課堂中得到一定層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一是借助涂顏色的活動,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qū)分出四邊形,并感悟到四邊形的特點;例二讓學生對各種四邊形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材通過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動,加深學生對四邊形的了解。我覺得教材這樣的編排符合中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

  所以,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起點,我作了課前調(diào)查,調(diào)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對于四邊形并不是一無所知,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學生的認識存在差異,學生只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尤其是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學生還只能在直觀上理解,還不能概括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根據(jù)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四邊形,了解四邊形的特點,并能根據(jù)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

  3、通過主題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經(jīng)過初步分析,我認為本課時的重難點是:

  三、重點和難點。

  掌握四邊形的特征,通過對四邊形的分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

  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和探索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法和學法我是這樣設想的:

  四、說教法學法

 。ㄒ唬┱f教法

  中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的階段。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盡量運用直觀的教具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所以教法的選擇以直觀演示法、實驗操作法、情景教學法為主。

 。ǘ┱f學法

  托夫勒有句耐人尋味的名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边_爾文也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論的知識。”這些至理名言充分說明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為了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始終貫徹主體性和活動性的教學思想,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學習方法

  1、動手操作的方法。如讓學生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四邊形,剪一剪四邊形。

  2、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類出不同的四邊形。

  3、觀察比較法。如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引導學生逐步概括出他們的異同點。

  五、說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jù)教學需要,這節(jié)課我準備的教具有多媒體課件一套、學具盒一套。

  一切好課行如流水。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重在激趣;主動探索,研究問題力求自主創(chuàng)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意在啟智培能。為此,對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過程,我做如下設計:

  六、說教學程序:

  一、主題圖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什么運動?(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2、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同桌說或小組說。)

  3、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圖形。

  學生匯報、交流。

  4、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四邊形”的知識!鍟n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認識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就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學生剪完后匯報,并說說理由。

  (2)小組討論。

  你發(fā)現(xiàn)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匯報,教師根據(jù)回答板書:

  四邊形有四條直的邊四個角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

  2、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學具袋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學生獨立操作)

 。2)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小組交流)

  學生匯報,并說理由

  三、鞏固應用。

  教材第36頁的“做一做”中的第1、2題。

  四、全課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匯報)

  2、今天我們學習了四邊形,掌握了四邊形的特點;還能根據(jù)四邊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給四邊形分出不同的類型。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體系:初中語文教材分為三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即第一、第二學期,要求是聯(lián)系生活,著重培養(yǎng)一般的閱讀能力!栋踩摹肥杖刖帕x初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四單元中。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整體領悟,發(fā)表見解。

  文章內(nèi)容:本單元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兩篇講讀課文,三篇閱讀課文!栋踩摹肥堑诙v讀課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蕩的句式,瑰麗奇?zhèn)サ南胂,急促暴烈的?jié)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蕩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鼓蕩澎湃的活力。

  文章的作用和地位: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在港臺流行歌曲充斥校園,學生們追星火熱的時候,本文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渲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nèi)容與形式高度統(tǒng)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對于習慣于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沖擊是巨大的。

  目標制定:上課前,我先請學生預習文章,提出本文他們已經(jīng)知道了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并擬定出來,綜合學生意見,依據(jù)大綱及本單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研究課文的表達方式,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情感目標(人文目標):通過對文章的綜合性學習,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熏陶感染學生,

  3:能力目標:鞏固運用整體與局部相結合把握文章的方法。注重感悟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nèi)在美。培養(yǎng)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文的學習重難點是通過對文章的揣摩朗讀,感悟其中的深意與情感。

  二:教法設計

  由于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tǒng)一體,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在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自讀感悟式,注重學生讀的優(yōu)化訓練,以讀代講。課堂上提倡自由研討,允許下位置交流意見。根據(jù)“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外與課內(nèi)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三:學法設計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笨梢,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根據(jù)創(chuàng)新學習的思想,在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突出重難點,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精神的。

  四:教學準備

  為了拓寬課堂,實現(xiàn)生活、語文、課堂的對接,體現(xiàn)大語文觀,實現(xiàn)綜合學習,在上課之前首先布置兩項任務:

  1: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可以是錄相、音樂、文本等等)

  2:仔細聆聽自己最喜歡的音樂,寫一篇感悟文章。

  教具準備:掃描儀、多媒體課件(1: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后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2: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五: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由導入新課、學習新課、創(chuàng)造性作業(yè)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我準備用大約三課時時間完成本文教學,具體課時劃分將根據(jù)課堂的發(fā)展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確定。

 。ㄒ唬簩胄抡n

  傳統(tǒng)的新課導入幾乎都是老師的表演或?qū)а蓍_始,學生處于一種觀看者、參予者的地位,師生位置區(qū)分明顯,而本課導入,我則從作品欣賞開始,學生一下子便進入了中心地位,我則和同學們坐在一起,共同欣賞、議論學生作文,打破了傳統(tǒng)導入的局限,創(chuàng)設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與本文的教學、學習思想符合。

  學生在欣賞了自己的作文以后,迫切想知道同樣類型的文章,作家劉成章又是怎樣寫的呢?他在文章中又要表達些什么呢?這種求知的渴望與需要,產(chǎn)生了學習的強大動力,使學生主動、自覺的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新課的學習。

 。ǘ簩W習新課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樹立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轉(zhuǎn)變師生角色,真正體現(xiàn)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在課堂上,我將作為教學的促進者、參予者,深入學生群體,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討論,相機點撥、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根據(jù)本文的教學思想及模式,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板塊,在這些板塊的學習中,我將大部分學習的時間都交給了學生,讓他們發(fā)揮主動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及小組、班級合作的`精神,通過自己反復讀書、討論而領悟,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目標。

  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播放課件1,創(chuàng)設文章情境。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讀文章,解決生字詞,提出在讀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下相互交流討論,實在不能解決的,再留到以后的學習中處理。利用課件的情境,讓學生反復揣摩文章的朗讀技巧,力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現(xiàn)文章內(nèi)容。鼓勵學生采取多種方式練習,提倡合作交流,從整體與局部的結合中初步把握文章,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實現(xiàn)知識目標。學生將被本文深深的震撼,不知不覺實現(xiàn)了人文主義精神的潛移默化。

  在對文章進行初步鉆研,有了整體的感知以后,學生們都想更深入的研究,這,就進入了精讀階段。

  第二板塊:精讀文章,感悟探究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采用“課題研究”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cè)重實現(xiàn)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教師點撥:對于這篇文章,你們想對哪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學生與老師的共同確定并板書出以下主要的小課題:(允許學生有別的小課題)

  1:對安塞腰鼓的研究

  2:對本文語言的研究

  3:對本文主題思想的研究

  ………………

  學生根據(jù)自己掌握的材料,確定研究題目,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合作探究。這些小研究題目,要求學生一定要深入思考,結合全文,參照課后練習,集小組的智慧于一起,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完美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應當肯定。同時,用掃描儀代替板書,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評價。激發(fā)他們的學習、鉆研的熱情,培養(yǎng)合作與深入鉆研的精神。在這幾個課題的研究中,學生已經(jīng)明了本文的寫作特點、對安塞腰鼓也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對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也有了銘心的感受,而且,能夠結合文章體味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將來,增強民族自豪感,F(xiàn)在,同學們最想的,就是將自己心里的更多感受對老師、對同學,說出來,水到渠成的開始了品讀、表達。

  第三板塊:品讀文章,賞析表達

  這個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再朗讀的優(yōu)化訓練,從讀中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側(cè)重于實現(xiàn)情感目標。

  1:展示課件2,對于學生們的研究成果作必要的補充完善。使大家對安塞腰鼓的認識更深入,體會更深刻。

  2:展示課件1,播放課文的朗讀伴音。

  聽了課文的朗讀錄音之后,借鑒朗讀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處理讀法。讀書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讀,可讀給別人聽,可與同學共同揣摩朗讀,可默讀等。然后,可配合畫面表演讀。同學們給以評價。

  3:質(zhì)疑:說說現(xiàn)在你的新感受,或新的發(fā)現(xiàn)(問題)。

  發(fā)現(xiàn)教育法認為:“當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較為典型的問題,而學生對于自己的問題總是有更大的興趣,又將主動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古人說:“學成于思,思源于疑”,質(zhì)疑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在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鉆研后,請學生自由提問,相互質(zhì)疑問難。打破思維束縛,讓每一個學生自由、充分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實現(xiàn)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通過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多角度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與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了思維空間受到了情感熏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我將無比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并將給以高度的評價與鼓勵。

  最后,進入第四板塊:熟讀課文,整體深化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將課內(nèi)課外結合,將學生作文與課文結合,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xiàn)能力的拔高與遷移。

  1:教師點撥:結合自己的作文談談學了本文之后,自己有些什么收獲?

  學生們將暢所欲言,在文章的比較中,學生將明白自己的得與失,提高寫作的素養(yǎng),同時又對本文的學習進行了梳理與鞏固,遠遠勝過教師的講解。

  2:欣賞、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用掃描儀將學生收集的文本材料進行掃描,直接投影在屏幕上。對于學生的音樂、錄相材料運用多媒體進行播放。)

  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材料,談論著自己的收獲。這時的語文課已經(jīng)不僅僅是語文課了,它將欣賞課、音樂課、地理課、社會課等綜合在了一起,體現(xiàn)了大語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有效的拓寬了、延伸了。對學生的影響和熏陶更深入了。加之先進手段的運用,學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熱情是高漲的。

  可是,假如我們滿足于以上的成果,那是遠遠不夠的,文章的人文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生同樣是意猶未盡,按照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我設計了第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ㄈ簞(chuàng)造性作業(yè)設計

  結合學生的精神生活與接觸的社會生活,緊承本文文化內(nèi)涵,我設計了以下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題目,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一個,允許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學生也可以自行設計作業(yè)題目。從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身發(fā)展。

  1:論文題目:調(diào)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民間藝術,寫一篇文章。

  2:寫作提高:選一篇同樣寫音樂,生命或是黃土高原的文章,與本文比較分析,寫出它們的相同、不同的地方。(可先找資料學習寫法。)

  3:反思:當代中學生應該是什么樣的?(可以舉行辯論會,深入討論。)

  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yè)之后,在班上舉行作品發(fā)布會,可邀請老師、學校領導參加,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后,《安塞腰鼓》這篇文章在磅礴雄渾的音樂聲中,在學生們的暢談中結束。

  現(xiàn)在我說說本文的教學構想與板書,本文我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cè)重于展現(xiàn)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側(cè)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以學生的思想為課堂主線,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體。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見性。要求教師參預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主體。因而,我的板書以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為主,利用多媒體手段代替了傳統(tǒng)板書,使傳統(tǒng)板書之不能成為了可能。板書同時也具有了強大的評價功能與教學功能。

說課稿 篇5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薄饵S山奇石》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xiàn)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借助網(wǎng)絡,讓學生參與收集資料、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yǎng)成主動性地、創(chuàng)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教材、學生分析

  《黃山奇石》一課是冀教版教材小學語列二年級上冊利一篇課文,課文向讀者介紹了景色奇特的黃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的教育,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作為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xiàn)欲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jīng)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致觀察能力也處于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十八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yǎng)觀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贊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四、教法、學法說明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演、畫這種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

  五、教學過程設計

  課堂上應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依據(jù)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質(zhì)疑為主線,運用反饋教學法進行調(diào)節(jié)反饋,引導學生進行質(zhì)疑、歸疑、悟疑、解疑的教學,并且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初讀質(zhì)疑,明確目標

  開課質(zhì)疑,課件出示課題“黃山奇石”,教師解釋什么是奇?并問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問?”在學生充分質(zhì)疑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后,請學生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同時觀看課件播放介紹黃山的風光短片,讓學生通過欣賞、領略黃山美景,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細讀解疑,突破重難點

  在學生質(zhì)疑的基礎上,圍繞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悟疑、解疑,突破重難點,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由于課文中介紹了許多怪石,因此采用選讀探究的教學方式,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將自己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提出來,鼓勵學生們質(zhì)疑問難。在師生的共同梳理下,歸納出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和仙女彈琴幾個探究主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相機引導。

  在學生選讀探究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fā)動學生通過相互評議、補充、演演、畫畫,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huán)節(jié):

  1、讀。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lián)系已有生活經(jīng)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如通過“飛”和“落”使學生感受到那么大的巨石卻像小鳥一樣輕盈地落在山上,大自然真是神奇得妙不可言哪!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chuàng)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你認為奇在什么地方,并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在小組內(nèi)交流!白h”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fā)揮、表演。

  4、賞。再次展現(xiàn)黃山的奇特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奇石的與眾不同。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黃山的奇特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觀石的人群中,看到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報曉等奇特景觀,你的心情又如何昵?又會說些什么呢?黃山奇石還有哪些奇特的石頭呢?“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xiàn)黃山的奇,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六、說效果

  通過看圖,了解文章大意到質(zhì)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難點,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主體地位,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多媒體課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觀性,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情投入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白x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白楊》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nèi)地接將要上小學的兩個孩子,在返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同時希望自己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發(fā)芽、成長。課文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歌頌扎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

  二、說教學目標 :

  1、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2、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幷寫小練筆。

  三、說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nèi)在的品質(zhì)。

  四、說教學難點:

  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zhì)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五、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本,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交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一種美好的境界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

  六、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學生了解白楊是一種極普通的樹。

 。ǘz查預習

  有小主持人檢查詞語及本課主要寫了什么?

 。ㄈ├蠋煄ьI學生學習課文

  首先讓學生快速讀課文,找一找白楊有什么特點?抓住爸爸說的一段話: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讀,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總結出白楊有三大特點:直 、適應性強、不怕困難。然后引導學生簡單理解小白楊有沒有這樣的特點,出示句子: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學生總結概括。

  然后重點理解爸爸是個怎樣的人,通過課文段落: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學生很容易看出孩子對爸爸了解甚少。接著讓學生匯報搜集的西部戰(zhàn)略資料,進一步了解,爸爸是個怎樣的人及當年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有著怎樣的品質(zhì)。總結出:他們同樣像白楊一樣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體現(xiàn)出他們無私奉獻精神。

  孩子能不能行,從哪里看出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這一句話就很容易看出來。

  最后,學生通過看板書,深入了解白楊和爸爸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完,老師總結,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緊接著出示小練筆,學生先交流然后練筆,最后一生說說自己的小練筆內(nèi)容,學生評價,老師小結。

  總結提升: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記住白楊的特點,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鋒面系統(tǒng)與天氣》。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簡單介紹。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節(jié)選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jié)。

  本節(jié)是繼氣壓帶、風帶移動對氣候影響之后,從微觀角度介紹了鋒面系統(tǒng)與天氣,以點帶面使學生理解不同時空的天氣變化。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中常出現(xiàn)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能夠說明鋒面系統(tǒng)是如何對所到達地區(qū)的天氣產(chǎn)生影響的,并為接下來的氣候?qū)W習做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 學情分析

 。1)教學對象:高中一年級學生

 。2)學生情況:高一的學生經(jīng)過初中的課改,個性普遍突出,他們富有好奇心又活躍;在心理上,他們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現(xiàn),對感興趣的知識表現(xiàn)出高度的熱情,并具有一定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

  但我們應該清楚一個并不樂觀的現(xiàn)實:由于地理并不被列入中考范圍,高一學生,從初中到高中中間對地理學習有一年(初三)的真空狀態(tài),相對于其他科目,基礎比較薄弱,再加上學生的地理空間分析能力普遍較差,這給我們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增加了困難;所以,我們更應該注重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學情,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 了解氣團(冷氣團、暖氣團)的概念;

  ② 理解鋒面的概念、特點和分類;

  ③ 理解和掌握各種鋒面形成的原因,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變化情況。

 、 學會簡易天氣圖的閱讀和鋒面系統(tǒng)示意圖的繪制。

  【過程與方法】

 、 通過介紹鋒面系統(tǒng),訓練學生獨立分析、推理的能力;

 、 運用所學知識,利用天氣圖進行天氣形勢的預報,培養(yǎng)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偻ㄟ^天氣系統(tǒng)的學習,了解天氣系統(tǒng)對全球各地天氣變化影響,認識地理要素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

  ②通過分析鋒面系統(tǒng)對我國的天氣的影響,增強學科學、愛科學,將所學知識用于實際生活生產(chǎn),運用科學知識服務社會的意識。

  4、說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

 、黉h面系統(tǒng)的識別;

  ②冷鋒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③簡易天氣圖的判讀。

  依據(jù):鋒面系統(tǒng)是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系統(tǒng)有關。例如:我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多是由于冷鋒形成的鋒面雨;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沙暴天氣,也多與鋒面有關。

  【教學難點】

  冷鋒、暖鋒的形成過程與天氣的關系。

  依據(jù):該部分內(nèi)容比較復雜、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尤其是鋒前鋒后區(qū)分較難,過境前、過境后、過境時所受冷暖鋒控制和形成的天氣狀況不易理解。

  二、 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助工具,采用視頻直觀演示法、發(fā)現(xiàn)教學法、讀圖分析法、比較法、講解及討論法、歸納法、角色扮演法等。重視學生的參與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能力。

  1、直觀發(fā)現(xiàn)教學法:本課鋒面系統(tǒng)內(nèi)容較為抽象,學生不易接受。通過電教手段摸擬演示,提出探究問題,邊演示邊啟發(fā)。使學生接觸客觀事物,把具體感受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發(fā)展能力,增強興趣。

  2、比較法:由于許多知識點容易混淆,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比較法揭示概念之間異同點,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深化是一條重要途徑,它是一切思維的基石。例如,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氣的區(qū)別,通過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

  3、讀圖分析法:本課時教學用圖很多,有的顯示結構,有的顯示過程,有的顯示符號,讀圖分析,從圖象中發(fā)現(xiàn)信息是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方法。

  4、小組討論法:主要在學習鋒面過境前后的天氣變化,通過小組討論,班級交流、教師歸納總結,拓展學生思維,加深對前面理論知識的理解。

  5、角色扮演法:主要用于“試做天氣預報員”活動環(huán)節(jié),通過天氣形勢預報幫助學生閱讀天氣形勢圖,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到學習地理知識終身受用,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6、歸納法:貫穿教學過程始終,是做階段知識小結使用的最重要方法。有助于知識體系化。

  三、 說學法

  1、 自主探究的學習法

  上課時布置預習任務,學生通過預習,自我總結,形成基本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教師設置問題,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經(jīng)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教師』播放近期的天氣預報,提醒學生注意天氣形勢預報信息。

  『學生』認真欣賞天氣預報,并注意天氣形勢預報信息。

  『教師』總結承轉(zhuǎn):從上述天氣預報中我們可以獲知冷鋒所經(jīng)地區(qū)出現(xiàn)陰天、大風、降溫、雨雪天氣。為什么冷空氣對所經(jīng)地區(qū)天氣產(chǎn)生重大影響?今天我們來研究該問題,學習鋒面系統(tǒng)與天氣。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視頻的觀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ǘ┙虒W新課

  1、【氣團】

  『教師』學習鋒面系統(tǒng)之前,我們首先必須學習一個與鋒面密切相關的概念——氣團,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54頁,合作探究,成下列問題:

  ①什么是氣團?

 、跉鈭F分類及性質(zhì)對比:

  『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小組討論,完成以上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總結能力。

  2、【鋒面的結構與特點】

  采用多媒體演示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法

  『教師』播放鋒面動畫,解釋鋒面結構

  『學生』欣賞鋒面動畫,了解其結構,思考老師的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地理空間分析能力,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分析了解鋒面的概念、結構與天氣特征。

  3、【冷鋒】

  采用多媒體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師』 播放冷鋒動畫,播放前設問:

 、 鋒面移動方向?

 、 雨區(qū)位置?

 、 冷鋒降水發(fā)生在鋒面的哪一側(cè)?

  『學生』 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問題,激發(fā)學習熱情。

  『設計意圖』 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通過積極討論、相互辯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靈感。同時,師生共同探討,又可以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和諧、平等的環(huán)境中輕松、愉快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預期效果』 學生能在頭腦里演示冷鋒的.動畫,理解其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4、【暖鋒】

  采用動畫演示暖鋒過境前后的天氣變化。

  『學生』鼓勵學生積極討論暖鋒過境前后的天氣變化,每一個小組積極派出代表描述天氣狀況。

  『教師』進行點評,肯定學生的成果。

  『設計意圖』由于時間的關系,學完冷鋒后學生稍感疲倦,通過小組討論,加深對暖鋒的理解。教師肯定學生的成果,讓學生感覺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真正在快樂中學習。

  『預期效果』學生能夠理解暖鋒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5、【比較冷鋒、暖鋒】

  采用圖表對比法展示冷暖氣團的特點,發(fā)動學生。

  『設計意圖』 采用對比法對本課的易混淆知識點進行對比總結。通過比較,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異與同、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進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

  『預期目標』 理解冷鋒、暖鋒的區(qū)別。

  6、【準靜止鋒】

  介紹準靜止鋒的定義,各個小組收集有關準靜止鋒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交一份報告。

  7、【爭當天氣預報員】

  采用角色扮演法

  『教師』 展示一張簡易天氣圖,請學生上臺播報某地的天氣形勢,『設計意圖』 學以致用,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天氣預報與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感到學習地理知識終身受用,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口頭表達能力。

  8、【當堂檢測】

  單項選擇題:

 、、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zhuǎn)晴是( )

  A 冷鋒過境時的天氣 B 冷鋒過境后的天氣

  C 暖鋒過境時的天氣 D 暖鋒過境后的天氣

 、啤⒗滗h與暖鋒的共同點是( )

  A.都形成連續(xù)性降水

  B.降水都降在鋒前

  C.都是冷氣團在下,暖氣團在上

  D.都屬于氣候系統(tǒng)

  ⑶、下列哪幅圖能反映冷鋒過境前后的氣壓變化( )

  9、【課堂小結】

  圖表展示

  五、板書設計

  鋒面系統(tǒng)與天氣

  一、 氣團

  1、定義

  2、分類

  二、 鋒面

  1、定義

  2、分類

說課稿 篇8

  講授的是“窮人”第二課時,他希望學生能通過課文內(nèi)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這堂課上得很成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構思巧妙,別具匠心。

  老師在課前與學生交流之時,問:誰愿意回答老師一個問題?許多學生都不愿意舉手,可能是因為緊張,也可能因為老師還沒出題,大家不敢貿(mào)然行事。但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老師問:我還沒出題,你怎么敢舉手呢?學生回答說因為我自信。老師當即表揚了他,并說機會是屬于那些自信、有勇氣以及準備好了的人的。隨即出示了5+2=?這么一道題,其他同學看了恍然大悟,這樣一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在無形之中被激發(fā)出來了,還很巧妙地引出了課文的內(nèi)容,為這堂課最后的5+2真的等于7嗎?這個引人深思的環(huán)節(jié)埋下了伏筆。更巧妙的是,教學的整個過程是圍繞著桑娜忐忑不安地想著的四件事情展開的。老師先讓孩子們讀課文,找找從哪些詞句中讀懂了桑娜的忐忑不安?再讓他們細細品讀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通過學生的交流以及老師的引導,大家都發(fā)現(xiàn)這四件事情在文中出現(xiàn)時順序顛倒,于是老師就讓學生們排列一下順序,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桑娜想問題時順序會顛倒,而這四個排列完的四件事情卻是整堂課展開的線索。而且講解時,這四件事情與情感的體驗融合在一起,未出現(xiàn)任何的矯作之勢。

  循循善誘,開拓思維。

  劉老師在引導學生思考時,非常的沉著,一點都不著急,真正做到了循循善誘。比如說,學生在文中找能體會到桑娜忐忑不安的的詞句時,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把眼光集中到了字詞句上,一個個回答都非常的精彩,但就是沒有人能從標點符號這塊寶地突破。于是,老師不緊不慢地又重復了一遍題目,并稍許地點到了可從標點下手,這樣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又通了,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都找到了一些非常關鍵的標點,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對桑娜此時心理活動的理解。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學生課堂上思維的活躍以及精彩的回答就是最好的見證。

  “沉”是這堂課的最大特點。這個“沉”在我理解,它有好幾種含義。一、這個“沉”是指老師的聲音低沉,就是這低沉的聲音給我們營造了一個情境,讓人感覺自己也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與桑娜共同承受著心靈的煎熬。二、這個“沉”是指思想的沉淀。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找文中的關鍵詞句,讀一些滲透著主人公內(nèi)心思想的句子,抓住關鍵詞體會、理解,學生的心已經(jīng)被桑娜和漁父的善良感動了,把這種情感和思想都沉淀到了自己的心靈深處。于是當老師問:桑娜一家很窮,但文中為什么沒出現(xiàn)任何一個“窮”字的時候,學生就能深有感觸地回答到:他們雖然物質(zhì)上貧窮,但他們的.精神是富有的。當老師要他們給課文換題目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富人”?梢,桑娜一家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已經(jīng)扎根于孩子們的心靈深處了,他們發(fā)出了自己內(nèi)心最真切的感受。

  把握課堂教學的生成點

  不少老師的課堂教學只是按著預先的設計“走教案”,較少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需求。而上述案例中學生的兩次質(zhì)疑教師在備課時并未預設到,但這位教師清楚地意識到,教師的“教”從根本上說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學定教”。該教師視學情及時生成,引導學生圍繞疑問各抒己見,培養(yǎng)了學生多維視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這樣的教學,豐富了文中蘊涵著的人文內(nèi)涵,學生對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

  語文課標反復強調(diào)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問,明確宣示“閱讀是個性化行為”的科學理念,語文教學尤其要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情感體驗、思維方式和多元表達。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一點懷疑、一聲感嘆、一句批評、哪怕是一知半解、帶著稚氣,只要是自己的獨立思考,獨特體驗,都是可貴的。以上的教學案例很好的給我們詮釋了這一點:課堂已不是教師獨白,學生獨聽的局面,而是師生間、生生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思維的成果,熱情給予鼓勵,積極引導,拓展文本的思想教育的內(nèi)容。學生對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多種答案,盡管認識有高下之分,但這些答案都融入了他們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他們思維活躍,情趣盎然地走進文本,與文中人物產(chǎn)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鳴。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釋放了情感,升華了認識。這樣的教學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很好的體現(xiàn)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

  

說課稿 篇9

  一、 教材結構與內(nèi)容解析:

  本課選自浙美版第六冊教材,“造型表現(xiàn)”領域。著重介紹色彩知識。色彩知識在小學階段是一項系列知識,有三原色、三間色、復色、色相、對比色等等,這些都以原色為基礎。本課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了解原色之間互相混合,可以產(chǎn)生許多色彩變化,并學習應用,裝點我們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研究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識。

  二、 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nèi)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內(nèi)容:認識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

   過程與方法:掌握用原色調(diào)配間色的技能。

   情感、態(tài)度合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感性認識,學習調(diào)色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三原色和三間色及其色彩特性。

  難點:掌握原色與間色的色彩關系,學會用原色調(diào)和間色的調(diào)色方法。

  四、教法:

  本課通過小游戲、小競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 ,在大量的師生互動中,讓學生理解抽象的三原色和三間色的關系。

  五、學法:

  學習離不開生活,離不開實踐。只有學生通過自己探索而獲得的.知識,才能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子里。為此,我讓學生通過探究實驗,自己得出兩種原色相調(diào)的出的新的顏色。每得出一個間色,就讓他們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種顏色。從而讓學習的過程直觀,明白,易懂。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1、引導發(fā)現(xiàn):首先引導學生從課件的圖片中,發(fā)現(xiàn)自然花叢中的色彩是五彩斑斕的,直觀形象地把學生引入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用簡潔的語言直接把學生帶入本課色彩的主題——《五彩斑斕》。

  2、科學傳授三原色的知識:從問學生知道顏料中的三原色與否,到比較淺近科學地講授三原色的知識,并且板書定義讓學生認識復述和記憶三原色知識。(板書定義:不能由其它顏色調(diào)和成的顏色叫原色。因為只有三種,所以叫三原色。)并理解三種原色的不同感受。

  3、探索實踐,認識三間色:通過玩色練習,發(fā)現(xiàn)兩種原色重疊會產(chǎn)生第三種顏色,老師的示范給了學生啟發(fā),讓他們?nèi)ブ鲃拥靥剿,得出新的結論。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體驗了三間色的形成,這時,老師再以簡潔明了的話語為三間色下定義,另學生印象深刻。

  4、.激勵探索:當教師講授完三原色和三間色知識后,教師都要啟發(fā)學生,回想生活中的色彩,尋找自然界當中三原色和三間色的本源色,做到寓教于生活寓教于樂趣。在引導學生回到生活中時,再次引領學生思考、去對應三原色和三間色的本源色,促使學生很好地領悟:色彩源自生活,源自大自然。

  5、游戲生成,寓教于樂:色彩知識的傳授和鞏固提高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此時,老師選擇游戲的方式來來刺激學生,提高學生對色彩的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能力,進一步幫助學生初步掌握三原色基本知識和三間色的調(diào)配規(guī)律。通過“抱一抱”的競賽游戲,學生學習情緒高漲,課堂顯得生動有趣,效果較好。

  6、實踐導學:首先是教師親自演示三原色和三間色的調(diào)色涂色方法,做到簡練、直觀、明白,起到了導向性作用。其次是布置學生調(diào)色涂色練習,要求學生用任意形重疊組成一幅畫,只能用三原色涂色,令畫面色彩繽紛,并注意涂色要均勻。通過練習,鞏固了涂色知識,提高了調(diào)色的基本技能。

  7.展示勉勵:在學生作業(yè)的展示中,每一位同學都有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大膽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圍繞課的重點,以利鞏固色彩的基本知識,也勉勵學生再次認真涂色。

  8、課后拓展:在練習中,師生談話間出現(xiàn)了學生關于復色的疑問,教師應勢利導地點出了這是復色,等待以后再去學習。教師簡單明白的話語,帶有總結性、啟發(fā)性和勉勵性,埋下伏筆引導學生向深層化方向,去探尋大自然中各種顏色。

【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理說課稿-《大洲和大洋》說課稿07-12

高中漢語說課稿《我很重要》說課稿06-29

太陽說課稿11-19

采茶說課稿11-20

《孔乙己》說課稿11-20

詩歌說課稿11-20

教案說課稿11-20

《春曉》說課稿11-17

《故鄉(xiāng)》說課稿11-17

軍神說課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