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風箏》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風箏》說課稿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與學情:
親情,最容易讓人忽略,又最值得信賴!紅塵滾滾,唯有親情是永恒的。親情,它有時溫馨和美,有時交織著矛盾與沖突。魯迅的散文《風箏》便是一篇在誤解和沖突中表現(xiàn)親情的文章,她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被放在親情單元之首,具有奠基的作用。本文體現(xiàn)了魯迅一貫的文風:語句深奧,含義深刻,感情深切,思想深邃。這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而本文又有一定的難度,主題的理解是多元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主題,有一定的難度。他們熟悉親情卻難以撩開掩蓋親情的面紗,他們能讀出了思路,卻不易讀懂文章深邃的思想。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語文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作用”,“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睋耍业慕虒W的三維目標是:
知識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了解魯迅作品
過程方法目標: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悟親情,熱愛魯迅
由于本文難點太多,學生容易出現(xiàn)“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教學時就要找準問題切入點。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和“化繁為簡”的原則,我把教學重點定為“品讀課文,感悟親情”,難點定為“理解含蓄深刻的語句,多元化解讀主題”。教學時通過突出重點帶動難點的突破,“走一步,再走一步”,讓學生到達“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三、教法與學法
夸美紐斯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求知和求學的欲望激發(fā)出來!闭Z文課堂應該充滿青春的活力,閃現(xiàn)智慧的火花,寓教于樂是教法首選。《課標》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各階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所以,“讀”貫穿了我的課堂。同時,“教學是對話”,“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因此,我的教法和學法是“激趣、聽讀、討論、探究、點撥”相結合!罢f”、“讀”、“演”、“解”多種能力的訓練相互滲透。把自主權還給學生,給學生搭建一個鍛煉自我、展示自我的舞臺,解放其思想和個性,改變以接受為主的單一的學習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學中樂”,在“樂中學”。
四、教學流程
綜上所述,《風箏》的教學框架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問題為中心,以親情為重點,以朗讀討論為支撐點!薄耙詥栴}為中心”,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材,讓學生跳出教材提問題。我的教學流程是“課前準備——動畫導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文本對話——表演再現(xiàn)——布置作業(yè)!
。ㄒ唬┱n前準備:(學生)
、沤柚ぞ邥鉀Q不懂字詞,劃出難解詞句,并制成的問題卡片。
⑵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制成卡片,準備交流。
。ǘ﹦赢媽,1、大屏幕播放fiash動畫《三月三》(蘇紅演唱)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有聲有形,喚起美好回憶)
2、學生體味并用美的語言描繪放風箏的情景和感受。(與文中情形形成強烈反差與對比,引出課題)
3、出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4、電腦課件展示:魯迅生平、作品。學生對照資料卡片,自由朗讀,初步了解魯迅。
。ㄈ┱w感知。
1、學生速讀課文并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復述故事,注意記敘的要素。
此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文本有一整體認識與把握,是下面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必要鋪墊
(四)合作探討
1、播放課文配樂朗讀。學生聽讀并圈點勾畫不能理解的地方,對照并整理資料卡片。
七年級學生初次閱讀魯迅這篇難點較多的文章,可能讀不懂,而且有可能提不出問題!但新的教學理念不允許老師越俎代庖,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所以我的處理是:“授之以漁”,拋磚引玉。
老師點撥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文中那些難懂的詞句,看似矛盾的地方都是問題所在。要深入閱讀,積極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
2、以學習小組(每組4-6人)為單位,帶著自己的疑問,進行組內討論。教師巡視引導、點拔、補充。(簡單的問題,小組內就可以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很可能就是教學重點或難點,提出來,在下一環(huán)節(jié)全班討論解決。)
3、每組選派一名中心發(fā)言人陳述本組討論結果,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討論解決。
此環(huán)節(jié)要抓住問題關鍵,教師預設要充分,教師要善于引導,課堂生成才會精彩。
其實此環(huán)節(jié)主要解決4個問題。
第一問:“以上諸多問題,緣于一次誤解和沖突。你認為文中的誤解和沖突有哪些?”
拋出問題后請同學們跳讀3、4兩段,讀完后讓學生找出誤解和沖突所在。
第二問:“在這樣的誤解和沖突中,也有親情嗎?”
解決此問需要學生撩開掩蓋親情的面紗,是不容易的,也許學生跳起來仍摘不到桃子,這就需要教師搭建相應高度的梯子,設計一些降低難度的小問題幫助學生。比如“哥哥為什么要如此嚴加管束弟弟?“哥哥一點也不愛弟弟嗎?”
通過啟發(fā)提問,讓學生再次深入課文找出“放風箏是沒出息的玩藝”“不幸”“心直墮下去”“總想補過”“討他寬恕”這些體現(xiàn)哥哥關愛弟弟、悔不當初的沉重心情的詞句,讓學生明白:原來哥哥對弟弟的愛是很深沉的呀,是無言的呀,這種愛彌足珍貴。
第三問:中年后的魯迅想彌補自己的過失,但弟弟早已忘卻,這不是更好嗎,但魯迅為什么感到更加沉痛和悲哀?
這是課文難點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文本中尋找答案。首先排除“弟弟故意為難哥哥,故意不給他解脫的機會”的情況,并從文中找出:做風箏躲到少有人去的小屋,哥哥毀壞風箏時驚惶,瑟縮的表現(xiàn)等,明白弟弟本來就認為哥哥管得對,不妨舉例上語文課,學生畫畫被老師發(fā)現(xiàn),畫作被沒收,你會怨恨并反抗嗎?經過這樣引導,突破難點就比較容易了。
此問能將文章內容引向深入。封建教育思想對人們的戕害和倫理道德等內容被挖掘出來,一個勇于自責和嚴于批判社會的魯迅形象逐漸豐滿。
這些內容都是課文重難點,涉及到文章的多元解讀。教學時要讓學生通力合作,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由于年代的久遠和學生思想認識的局限,此處仍需老師點撥:
第四問:“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在當時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所犯的錯誤稱為“精神虐殺”,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老師卻不讓我們上網玩游戲,難道他們也是在對我們進行“精神虐殺”嗎?請大家針對這一事件談談對爸爸媽媽及老師這種做法的看法或對游戲的看法。
此設計意在溝通課堂內外,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體驗感悟親情,明白親情也需要包容需要理解的道理,對現(xiàn)在自我中心意識較濃的獨生子女來說,很有現(xiàn)實意義。
通過以上的處理會讓課文的難點得到突破,學生的思想認識得到提高。
。ㄎ澹⑴c文本對話:
讀完全文,你想對中年魯迅說點什么?
想象虛擬空間,穿越歷史,與文中人物對話,加深主題的理解。創(chuàng)設一個與作品中與人物對話的活動。讓學生進入文本,充分解讀,或完成角色互換,直白內心。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同時,在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終生發(fā)展的需要,“潤物細無聲”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獲得審美的重塑與提高。
。、合作表演
由于初一學生好動:既思維活躍又肢體好動,所以我請幾組同學模擬表演文中情景。(通過表演、了解人物,理解內容,)
情景一:弱小的弟弟愛極了風箏,見風箏歡呼雀躍;“我”冷眼旁觀嘲笑奚落。
情景二:小弟偷做風箏被“我”發(fā)現(xiàn)后惶恐、瑟縮、無比絕望;“我”殘忍地撕毀踏扁風箏傲然走出。
通過反復再現(xiàn)課文內容,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現(xiàn)在的自責與悔恨,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表演力,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寓教于樂的思想。
。ㄆ撸┎贾米鳂I(yè),帶著問題離開:
“透過《風箏》,我們了解的只是魯迅的一個側面,有人說,在中國夠資格評諾貝爾文學獎的,當首推魯迅。不過,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倍嗝襟w顯示多位名人對魯迅的評價。高度贊揚的包括毛澤東、老舍、大江健三郎,持不同看法的包括梁實秋、蘇雪林、王朔。
教師拋出問題:“你如何評價魯迅呢?沒有閱讀就沒有發(fā)言權。老師認為,在文學的大花園里,魯迅的作品是永遠盛開的奇葩。魯迅和他的作品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閱讀的!
這個設計首尾呼應,拋出看似矛盾的評價激發(fā)學生課后閱讀魯迅的興趣,給他們對名著的閱讀留下了一個大問題:我能用自己的頭腦去解讀偉人嗎?這樣,學生就帶著問題走出了教材,走進了生活。
五、板書設計;
風箏將兄弟倆緊緊連在一起,一邊是矛盾沖突,一邊是濃濃親情。矛盾與親情連成了最穩(wěn)固的三角,它告訴我們:深藏心底的親情是永遠的!板書設計成風箏型,直觀醒目,容易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六、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初一年級的課,基本達到了“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突出了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營造了民主、平等、自由、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這符合現(xiàn)代閱讀理念的要求,使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充分挖掘文本中蘊含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同時,又得到精神的熏陶,本堂課也留下了諸多遺憾和失誤。本課中雖有聽錄音,默讀等,但形式和分量仍顯不足。加上課文部分語言的時代差異和晦澀深奧,因此,課堂生成不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