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高一音樂鑒賞說課稿

高一音樂鑒賞說課稿

時間:2024-10-19 08:00:0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一音樂鑒賞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音樂鑒賞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音樂鑒賞說課稿

高一音樂鑒賞說課稿1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中的《陽關三疊》一課,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確定、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人音版音樂鑒賞中的第十四單元“文人情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選擇了我國古代音樂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古琴曲,第二部分是琴歌。這些作品反映了我國古代音樂中的一種品質——曲風文雅,意境高遠,深沉蘊藉、瀟灑飄逸,講究一種空靈的美感,品格高雅。本課選擇的是第二部分的琴歌《陽關三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古代音樂原汁原味的韻味,本課的設計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亩伍_發(fā),選擇重點欣賞琴歌版《陽關三疊》,而合唱版則作為對比進行鑒賞。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并理解歌曲所表達的離別之情;喚醒學生對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的關注,并愿意傳承與發(fā)揚;

  2、知識與技能:了解琴歌的概念;能分析琴歌《陽關三疊》的音樂要素;對比欣賞合唱《陽關三疊》,體會作品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能吟唱上闋;

  3、過程與方法:使用實踐、對比、體驗、討論等方法,讓學生在經典古曲的鑒賞學習中感悟、體會其意境;并能結合所學開展創(chuàng)造性改編活動;

  三、教學重點:

  通過對音樂要素的分析,感受琴歌《陽關三疊》所表達的離別之情;能吟唱上闋;

  教學難點:

  使用對比、體驗、討論等方法,開展對作品改編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

  四、學情分析:

  中國古代音樂因為離我們學生生活的時代比較遙遠,容易讓學生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學中,較側重興趣的激發(fā)與持續(xù);使用實踐、對比、體驗、討論等方法,讓學生在經典古曲的鑒賞學習中感悟、體會其意境、情感;并開展創(chuàng)造性改編活動;

  五、教法學法:

  情景導入法、視唱法、討論法、吟唱法。

  六、教學過程:

 。ㄒ唬耄海◤膶W生熟悉的重大的事件相關內容入手,引發(fā)學習興趣,鋪墊學習氛圍)

  1、播放: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片段(畫卷、古琴、現(xiàn)代舞作畫2分鐘)

  提問:在這個片段中使用了一件什么特別的樂器?

  學生觀看片段并思考回答

  本課在引入部分設計以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古琴演奏片段開始,用美侖美奐的音樂與畫面,拉近古代音樂與現(xiàn)代的距離,誘發(fā)學生的興趣,喚醒學生對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的關注。這是本課教學的切入點,為更進一步開展教學做好鋪墊。

 。ǘ、感受與體驗:(重視音樂要素與情感表達的感受與探究)

  1、引出古琴

  師:我們的古代音樂之旅就從剛才片中出現(xiàn)的樂器——古琴開始;

  2、琴歌概念;

  3、欣賞:古代琴歌《陽關三疊》

  要求:吟唱上闋并注意下闋對比上闋在音樂要素處理上、情感上有什么變化?

  4、欣賞:合唱《陽關三疊》(王震亞改編)

  討論:琴歌與合唱兩個版本在音色、速度、力度、藝術表現(xiàn)力等方面有何不同之處?

  這是音樂鑒賞的主體部分,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感受作品,并對作品進行理性的分析,深入了解本作品的各音樂要素的處理方式以及與情感表達的`必然聯(lián)系,使得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同時了解古代音樂知識技能。這是本課的重點。

  (三)、創(chuàng)造與活動(開展創(chuàng)造性改編活動,探討古代音樂文化的傳承)

  1、觀看卞留念改編的《陽關三疊》,(加入流行元素、多種音樂形式組合等)

  辯論賽:這樣的改編好不好?

  2、借鑒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片段(畫卷),分小組設計2010年廣州亞運動會的閉幕式片段,要求使用或改編《陽關三疊》。

  這是本課的拓展部分,也是設計的亮點;我國古代音樂文化如何傳承本身就是現(xiàn)代的中國人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兩個拓展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能更深地在參與之中感受到古代音樂文化的價值與藝術魅力的保持與創(chuàng)新;同時,也認識到自己對傳承古代音樂文化的責任。

 。ㄋ模⒄n堂小結,課后延伸

  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肯定同學們的表現(xiàn)并要求同學們繼續(xù)關注古代音樂文化并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傳承下去。

  這樣做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對傳承古代音樂文化的責任。

  七、教學反思:

  1、本課的引入部分獲得了預期的效果,學生一開始就被吸引,并成功地引入到課題;確實激發(fā)了學生想對古琴做進一步了解的興趣。

  2、在感受與體驗這一部分,兩次對比鑒賞層層深入:

  通過吟唱上闋,對琴歌中上闋與下闋的音樂要素對比,學生可以感受到歌曲情感的遞進,深刻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離別之情。比如:課堂上學生討論到八度大跳所表達的情感起伏;反復吟唱所表達的無限眷戀與依依不舍之情等;

  接下來是合唱版與琴歌版的對比,通過對音色、速度、力度、藝術表現(xiàn)力等方面的對比鑒賞,學生能體會作品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并由此關注現(xiàn)代的合唱作品是如何傳承古代音樂文化的。

  3、在創(chuàng)造與活動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積極性被調動,參與面也很廣,幾乎每個學生在小組討論部分都積極參與,場面活躍。辯論賽上,兩組學生都能很準確地闡述自己對古代音樂文化傳承的認識,并很具說服力。在創(chuàng)造性的改編活動中,學生結合所學,新的創(chuàng)意層出不窮,讓人大吃一驚。整個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說課堂里學生妙語連珠,掌聲不斷,氣氛熱烈。

  4、不足之處在于對歌曲所表達的離別之情的背景等介紹還不夠。還有吟唱的部分還可再加強一點。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見解,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

高一音樂鑒賞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今天我所說課的題目是《這個世界的音樂》。它是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二冊第三單元(說明文單元)的第四篇。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有了三篇文章對如何抓住學好說明文的關鍵問題作了鋪墊,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xiàn)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突出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和素質。 《這個世界的音樂》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它不僅帶著我的學生們再一次走進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而且還為他們解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大自然奧秘。

  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領會“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

  2、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動的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勇氣和信心及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

  教學難點:解讀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把握作品主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學生教授新知識時,自然要考慮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征,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學計劃,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這個世界的音樂》這篇課文時新教材的新課文,同時它也被確定為“自讀”課文,再加上學生剛剛進入高一,他們大都不喜歡讀說明文,感覺枯燥無味,這就有可能使他們讀不下去課文,或者雖然讀下去但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針對學生的一系列心理狀態(tài),我思考:怎樣在40分鐘時間里將學生的注意力盡量吸引到課文本身上來,完成對這篇科普說明文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關鍵。

  三、說教學方法

  (一)從學情出發(fā),首先把握兩個原則:

  1、注意高視點、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實到實處,再深入實施其他教學方式和手段。

  2、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以下具體方法:

  第一、充分預習課文。印發(fā)預習材料,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內容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標出段落、劃分層次),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認知能力。

  第二、根據(jù)學習的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課時。

  第三、分解重難點,以確保學生做到一課一得。

  (二)、從課文本身出發(fā),需注意:

  作為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問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問題,是將學生帶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后通過“討論”和“辯論”等形式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過學生自由誦讀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但由于說明文中某些內容較為抽象,所以我上課時利用錄音機錄制了一部分來自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親身品味、體驗。同時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將幾個需要討論和理解的問題顯示了出來,并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們去思考。

  五、說教學程序(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1課時

  指導學習:課前自學和課堂討論相結合。(設計依據(jù):課前預習是學習每一篇課文前的要求,且本文是自讀課文,自學是必須的;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和辯論可以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內容,發(fā)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先聽一段中國古典音樂《梁祝》,再聽幾段來自大自然的音樂。

  明確:除了人類的音樂外,自然界的生物也有音樂。我們應該懂得尊重任何形式生命。

  (二)、分析課文

  提問:

  1、“這個世界的音樂”究竟指的是怎樣的一種音樂?

  (思考——討論——發(fā)言)

  2、這種聲音是否具有某種具體的意義?

  (在原文中找答案)

  3、作者的觀點,人類作為地球生物,創(chuàng)作音樂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思考——發(fā)言)

  (三)“課堂小小辯論賽”

  作者把音樂創(chuàng)作視為人類的生物性本能,也就是把動物與人類看作有某種質的類同,這是否抹殺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學生先討論,再發(fā)表自方觀點)

  (四)、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

  (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事例加以證明)

  (五)品味語言:生動幽默

  (兼文學性和趣味性)

  (六)介紹“人生健康小訣竅”

  1、聽好的音樂可以使人

  身心舒暢。

  2、聆聽古典音樂最有益于人的健康。

高一音樂鑒賞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鑒賞》(全一冊)第三單元《鼓舞弦動——豐富的民間器樂》第六節(jié)《鼓樂鏗鏘》。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民間樂曲《錦雞出山》、《滾核桃》和《童謠》。①《錦雞出山》是依據(jù)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編的一首器樂曲,樂曲表現(xiàn)了人們熱愛生活的樂觀情趣。②《滾核桃》是根據(jù)山西絳州鼓樂改編的一首作品,表現(xiàn)了農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④書上44頁)

 。ㄍㄟ^對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兩點)

  2、教學目標:

 、亳雎牎跺\雞出山》、《滾核桃》,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想象樂曲所表現(xiàn)的生活內容。

 、谠诟惺軜非囊魳非榫w,理解樂曲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掌握“打溜子”。

 。榱烁玫耐瓿梢陨夏繕耍业慕虒W重點、難點為:)

  3、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參與打擊樂合奏等藝術實踐,從中體驗其樂趣,了解樂曲的表現(xiàn)方法。

  二、說教法說學法

  高中的學生,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畫面,達到視覺聽覺的高度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將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ㄏ旅嬲f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①導入部分:首先播放視頻,《鴨子拌嘴》,進行導入,營造氛圍,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

  ②之后我將提問學生“你們聽出了幾種民族樂器?學生回答,我來總結:樂器有小鈸、釵、鈸、大鑼、木魚、云鑼六種樂器(讓學生感受不同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

 、劢酉聛硗暾雎牎跺\雞出山》。之后,分小組討論:音樂情緒是怎樣的'?讓你聯(lián)想和想象到了什么?然后初步引導學生,聽辯曲子中的樂器。在復聽全曲之后引導學生體會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根據(jù)《錦雞出山》的演奏樂器和樂曲所表現(xiàn)的內容,總結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種民間器樂演奏形式“打溜子”。

 、芟旅嫖襾砜偨Y:③打溜子通常用馬鑼、大鑼、頭鈸、二鈸四件樂器演奏。樂曲內容多描繪動物形象及勞動生活情景。

 、葸^渡語言:我國浩瀚的民族器樂曲中有很多豐富的民族打擊樂形式,下面再欣賞一首山西絳州的民族鼓樂《滾核桃》。之后引導學生了解、感受樂曲的節(jié)奏特點,模仿拍打樂曲節(jié)奏,感受樂曲的頭、身、尾三部分的不同技法,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農民勞動的情景畫面及喜悅心情。下面我來介紹鼓吹樂(⑤書上45頁)。

 、藿酉聛眈雎牨本┟耖g樂曲《童謠》,之后提問學生:同學們能聽出來這首樂曲是根據(jù)北京兒歌轉化而來的嗎?樂曲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歡快、活潑、詼諧)它以什么形式出現(xiàn)的?(吹歌)。下面我來介紹吹歌:(⑥書上45頁)。

  四、拓展

  完成書本拓展與探究中的第四題:⑦“按下列曲譜練習打擊樂合奏”

  五、總結

  通過欣賞《錦雞出山》、《滾核桃》兩首民間樂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謝謝評委,說課完畢。

【高一音樂鑒賞說課稿】相關文章:

《美術鑒賞》說課稿12-16

音樂鑒賞教案優(yōu)秀07-31

小學音樂鑒賞教案02-23

《美術鑒賞》說課稿11篇12-16

高中美術鑒賞說課稿07-15

音樂說課稿11-22

音樂的說課稿12-17

音樂說課稿05-16

《學些美術鑒賞知識》說課稿12-13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反思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