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說課稿1
一、教材和課標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是人教版選修4第一章的第一節(jié),主要內容包含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及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作為主要線索貫穿在整個高中化學教學中,這是教材體系的總體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質結構知識統(tǒng)帥整個化學教材外,還以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來組織教材。其原因是化學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對人類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物質條件。本節(jié)內容還為以后學習燃燒熱和化學反應熱的計算打下基礎,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對后面的學習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效果。
2、課標對該內容的要求:
本節(jié)教材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為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即放熱反應、吸熱反應;二為燃料的充分燃燒的條件。教材內容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意反映了化學的發(fā)展與現(xiàn)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如把一些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啟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經濟效益觀念,以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如放熱反應中的熱量的利用,煤的燃燒,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減少污染,開發(fā)新能源等。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和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
2、認識化學反應過程中同時存在著物質和能量的關系
3、了解反應熱和焓變的含義
4、認識熱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并能正確書寫熱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化學反應的實質的回顧,逐步探究引起反應熱內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化學原理的學習方法
2、通過討論、分析、對比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從微觀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嚴謹求學、勤于思考的態(tài)度,樹立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唯物主義觀點
二、學情分析:
因為大綱對本節(jié)的要求都是A層次要求,我們可嘗試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維優(yōu)勢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自由表達各自觀點來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在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又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快樂,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體現(xiàn)教材改革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難點:焓變,△H的“+”與“—”,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四、教學思路和策略:
本節(jié)課屬于理論課型,教學方法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來學習新的內容,采用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注意啟發(fā)和問題驅動。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學效果,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五、說教學程序:
六、板書設計
第一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jié)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
一、反應熱焓變
1、定義:恒壓條件下,反應的熱效應等于焓變
2、符號:△H
3、單位:kJ/mol或kJmol—1
4、反應熱表示方法:△H為“+”或△H>0時為吸熱反應;△H為“一”或△H<0時為放熱反應。
5、△H計算的三種表達式:
(1)△H ==化學鍵斷裂所吸收的總能量—化學鍵生成所釋放的總能量
。2)△H ==生成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
。3)△H ==反應物的鍵能之和–生成物的鍵能之和
二、熱化學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義:表明反應所放出或吸收的熱量的化學方程式,叫做熱化學方程式。
2、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注意事項:
3、熱化學方程式的應用
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采用教師提問或學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這種方式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增加了內容的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了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自由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由此獲得了成功的快樂和合作的愉悅。既符合化學學科的特點,也符合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發(fā)展的特點。我認為本節(jié)最大的亮點是通過恰當的設計和引導,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提高學習興趣,并輕松的獲得知識,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并認識到合作是學習的有效途徑。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實現(xiàn)了課堂圍繞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說課稿2
1. 教材分析
1. 1教材的內容和特點
(1) 內容:本節(jié)內容選自高中化學課本(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第三節(jié),本節(jié)教材主要介紹兩部分內容:一部分內容是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以及燃料的充分燃燒,另一部分內容是從節(jié)約能源、提高燃燒效率的角度,說明研究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授課安排為1課時。
(2) 特點:本節(jié)內容有關理論的教學要求并不高,但重視對學生進行能量觀點的教育;本節(jié)內容較多地滲透了化學社會學的觀點,聯(lián)系實際的面較寬;本節(jié)內容還安排了一個“要求學生就家庭所用燃料問題進行調查”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教材也重視教學內容的更新,編入了一些學生能接受的現(xiàn)代科學知識,如資料中的火箭利用高能燃料的燃燒升空等。同時也編入了一個家庭小實驗、資料圖表等,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使家庭作業(yè)不僅僅限于筆答,增加了學生動手實驗和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
1.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作為高中化學的第一章的內容,在全書乃至整個高中化學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瘜W反應和能量變化作為主要線索貫穿在整個高中化學教學中。本節(jié)內容作為連接初中化學和高中化學的“紐帶”,正好符合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需求。這是教材體系的總體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質結構知識統(tǒng)帥整個化學教材外,還以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來組織教材。本節(jié)內容與高三的“反應熱、熱化學方程式、燃燒熱、中和熱”等知識前后呼應。高一側重介紹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基本概念,高三側重介紹計算。這樣做,通過教材精心設計知識的臺階,避免由于知識臺階設計不合理而使學生出現(xiàn)大面積的分化。同時,由于難點分散,也有利于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把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有關概念的教學放在高一教材中是通盤考慮整個高中階段教學內容和要求的結果。
1.3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化學反應所釋放出的能量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因此研究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即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是重點,學生剛從初中上來,學生雖然學習了很多有關燃燒的反應,但對化學反應中伴有能量的變化只有大致的印象,因而,化學反應中能量觀點的建立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了解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學習資料的查找,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結論的自學能力。又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對學生進行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化學實驗的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通過設置家庭小實驗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3. 學情分析
在初中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有關燃燒的反應,對化學反應中伴有能量的變化有大致的印象,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分組實驗來探究化學中能量變化;同時,通過比較燃料的燃燒條件和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使學生樂于探究如何提高燃燒高效率、節(jié)約能源和開發(fā)新能源等前沿課題。
4.教法設計
4.1課的引入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課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領取“常見的能源有哪些”、“初中學過的燃燒反應有哪些”、“我國的煤炭儲量及分布情況”、“能源的利用與人類進步”等資料收集任務,每個小組推選一人在課堂上作簡短匯報(每組限時1.5分鐘),教師總結后引入新課。這樣處理能讓學生學會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并用化學語言進行表述,了解化學與社會和科技的密切聯(lián)系。
4. 2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采取“引導—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
在已準備好所需化學物品的前提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探究得出:鋁片和鹽酸反應要放熱,使溶液的'溫度升高:Ba(OH)28H2O晶體與NH4Cl晶體的反應要吸熱,使玻璃片上的水結成冰。從而合學生進一步明確化學反應伴有能量變化,常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放出或吸收,并聯(lián)系能量守恒定律,引導學生總結出反應物的總能量和生成物的總能量不相同是能量變化的原因所在。這樣處理能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現(xiàn)象—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同時在實驗的基礎上突出重點,也對學生進行了能量觀點的教育,突破了難點,這樣也使學生獲得自主發(fā)現(xiàn)的快感,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4.3燃料的充分燃燒采取“自學—討論”的教學模式
在已布置研究學習課題“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相關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質疑、集體討論等形式,并創(chuàng)設下面幾個問題:
。1) 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是什么?
。2) 燃料不充分燃燒會造成怎樣的結果?
(3) 為使燃料充分燃燒,空氣是否越多越好?
。4) 增大燃料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可采取哪些措施?
。5) 解決能源危機的途徑有哪些?
(6) 高效、清潔利用煤的重要途徑有哪些?
。7) 煤直接燃燒會對環(huán)境會產生什么污染?
這樣處理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珍惜資源、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5. 教學過程
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過程設計總體思路為:
結合我國的國情
能量利用
引出
人類的文明史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燃料充分燃燒
煤的綜合利用
新技術的開發(fā)
放熱反應 充分燃燒 充分燃燒
吸熱反應 的條件 減少污染
6.反饋練習
由于本節(jié)課對理論教學的要求并不高,故本節(jié)課的反饋練習比較簡單,以課本的課后習題為反饋練習。見課本P24。
7.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關于充分利用家庭燃料問題的調查報告。(最好有自己的觀點和創(chuàng)新意識)
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應簡潔明了、體現(xiàn)重點
第三節(jié)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一、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能量守恒
化學反應(據能量變化為)可分為放熱反應;吸熱反應
∑E(反應物)>∑E(生成物)------放熱反應(能量釋放)
∑E(反應物)<∑E(生成物)------吸熱反應(能量貯存)
二、燃料的充分燃燒
。. 條件:足夠多的空氣;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 實例:煤的氣化或液化
三、當今能源技術及未來展望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反應和能量變化作為主要線索貫穿在整個高中化學教學中,這是教材體系的總體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質結構知識統(tǒng)帥整個化學教材外,還以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來組織教材。其原因是化學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對人類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物質條件。人們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學反應產生的,又通過化學反應來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學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確保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本節(jié)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jié)教材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為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即放熱反應、吸熱反應;二為燃料的充分燃燒的條件。教材內容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意反映了化學的發(fā)展與現(xiàn)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如把一些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啟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經濟效益觀念,以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如放熱反應中的熱量的利用,煤的燃燒,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減少污染,開發(fā)新能源等。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了解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學習資料的查找,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結論的自學能力。又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對學生進行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辨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化學實驗的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通過設置家庭小實驗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4、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難點: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觀點的建立
二、說方法
因為大綱對本節(jié)的要求都是A層次要求,我們可嘗試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維優(yōu)勢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自由表達各自觀點來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在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又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快樂,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體現(xiàn)教材改革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說程序
本節(jié)內容學生在初中已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且內容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當今家喻戶曉的話題,學生很易于發(fā)揮,是學生把廣泛興趣與中心興趣有機結合,同時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較好內容。
首先提前1~2天要求學生預習好本節(jié)內容并設計好問題上報教師,教師提前把問題按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提煉出幾個核心問題,通過問題串連課堂,通過問題鼓動學生踴躍小組合作討論,發(fā)表各組見解,不斷完整問題的答案。主要問題如下:
。保┗瘜W反應有用嗎?化學反應都有用嗎?舉例說明。
有些有用、有些有害。
。玻┗瘜W反應都伴有能量變化嗎?這里所指的能量你有何認識的嗎?
一定。能量可能熱能、光能、化學能。
。常┗瘜W反應常常伴隨熱量的變化,你有體會嗎?為什么化學反應中會有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學生猜想,教師總結。
強調“常!,并非一定。做好實驗是建立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概念的關鍵。
①新舊物質組成結構不同,本身具有能量不同。
、诜磻心芰渴睾。
、鄯磻锷晌锶粢詿崃啃问奖憩F(xiàn)為放熱或吸熱。
∑E(反應物)>∑E(生成物)------放熱反應(能量釋放)
∑E(反應物)<∑E(生成物)------吸熱反應(能量貯存)
④反應的吸放熱與反應本身是否需要加熱無關。
媒體演示非常形象直觀,便于理解。
4)人類現(xiàn)階段是如何利用能源?利用這些能源有何利弊?舉例說明.
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電力、水力、太陽能等等.
。担┠阏J為如何來提高煤等燃料的燃燒?
從燃燒的條件上分析,充分燃燒放熱多:足量空氣(適量);增大接觸面(固、液→氣).
。叮┤祟惡芏鄷r候在利用反應放熱,是否有利用反應吸熱?
充分利用"家庭小實驗"進行探究性實驗.
。罚╅喿x課后"資料",你有何認識?
為何要發(fā)生伊拉克戰(zhàn)爭?我國為何要實施西氣東送?西電東輸?
媒體演示"能源的儲量"、"可開采年限"
。福┤祟惱媚茉纯煞譃槟膸讉時代?
利用課后"閱讀",體會到人類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對未來充滿信心。
本節(jié)作業(yè):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價格、燃燒產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及提高燃燒效率的措施。通過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說課稿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統(tǒng)編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六章第一節(jié)《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第六章講述化學反應與能量。主要內容有: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F(xiàn)代社會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能量,化學反應在發(fā)生物質變化的同時伴隨有能量變化,是人類獲取能量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好地利用化學反應中的物質和能量變化,在化學研究和工業(yè)生產中還需要關注化學反應的快慢和程度。能量、速率與限度是認識和研究化學反應的重要視角。本課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承擔著實現(xiàn)本單元教學目標的任務,為了更好地教學,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和核心素養(yǎng)、教學重難點、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xx版20xx年修訂):
【內容要求】“3、4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認識物質具有能量,認識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了解化學反應體系能量改變與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有關。知道化學反應可以實現(xiàn)化學能與其他能量形式的轉化,以原電池為例認識化學能可以轉化為電能,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初步認識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體會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開發(fā)高能清潔燃料和研制新型電池的重要性!
二、說教材分析
本節(jié)講述了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本課以化學反應與能量為載體,以實驗設計為核心,訓練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的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化學反應與熱能、化學反應與電能兩部分內容。教材以文字介紹化學與能量的關系導入,正文部分以文字敘述為主,輔以圖片。另外教材還提供了“資料卡片、信息搜索”,以豐富拓展教學內容。教材設置“思考與討論”相關欄目,引導學生探究實踐。
三、說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
。ㄒ唬┙虒W目標:
1、了解并掌握化學反應與熱能的密切關系。
2、了解并掌握化學反應與電能的密切關系。
。ǘ┖诵乃仞B(yǎng)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通過學習,明白各種物質都具有能量,物質的組成、結構與狀態(tài)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并遵循一定規(guī)律;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并伴有能量轉化。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具有證據意識,能基于證據對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知道可以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征、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建立認知模型,并能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xiàn)象,揭示現(xiàn)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
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運用化學實驗、調查等方法進行實驗探究;勤于實踐,善于合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具有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從自身做起,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四、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化學反應與熱能的變化關系。
2、教學難點:化學反應與電能的變化關系。
五、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時有關本課知識的學習很少。高中化學的學習是要把知識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加強引導,教學要更深入更細致,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信息多,閱讀量大。建議教學時提前布置學生自學。在課意上以講授與討論相互結合的形式進行歸納整合。
六、說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類比、實驗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七、說教學準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掛圖,準備好實驗器材。
八、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談話導入。
1、師:現(xiàn)代社會中,人類的一-切活動(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娛樂,從社會生產到科學研究等)都離不開能量,而許多能量的利用與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密切相關。從煤、石油和天然氣等提供的熱能,到各種化學電池提供的電能,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化學反應與能量的關系知識。
2、板書課題: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
環(huán)節(jié)二:講授新課。
(一)化學反應與熱能
1、師指導生做兩個實驗。
。1)實驗6-1:在一支試管中加入2 mL 2 mol/L鹽酸,并用溫度計測量其溫度。再向試管中放入用砂紙打磨光亮的鎂條,觀察現(xiàn)象,并測量溶液溫度的變化。
(2)實驗6-2:將20g Ba(OH) 8HO晶體研細后與10 g NHCI晶體一起放入燒杯中,并將燒杯放在滴有幾滴水的'木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攪拌,聞到氣味后迅速用玻璃片蓋上燒杯,用手觸摸杯壁下部,試著用手拿起燒杯。觀察現(xiàn)象。
2、生小組內交流問題:
、偕鲜鰞蓚實驗中,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說明了什么?
、诨瘜W反應過程中為什么會有能量變化?為什么有的化學反應釋放熱量,有的化學反應吸收熱量?
3、師講解歸納:
①上述兩個實驗中,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說明反應過程中伴有熱量的釋放或吸收。化學上把釋放熱量的化學反應稱為放熱反應,如鎂條、鋁片與鹽酸的反應,木炭、氫氣、甲烷等在氧氣中的燃燒,氫氣與氯氣的化合等都是放熱反應;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稱為吸熱反應,如氫氧化鋇與氯化銨的反應,鹽酸與碳酸氫鈉的反應,灼熱的炭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等都是吸熱反應。
、谖镔|中的原子之間是通過化學鍵相結合的,當化學反應發(fā)生時,反應物的化學鍵斷裂要吸收能量,而生成物的化學鍵形成要放出能量。
、鄹鞣N物質都具有能量,物質的組成、結構與狀態(tài)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放熱反應可以看成是反應物所具有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釋放出來,吸熱反應可以看成是熱能轉化為化學能被生成物所“儲存”。因此,一個化學反應是釋放熱量還是吸收熱量,與反應物總能量和生成物總能量的相對大小有關。如果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發(fā)生反應時會向環(huán)境釋放能量;如果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發(fā)生反應時需要從環(huán)境吸收能量。
4、生閱讀教材,探究交流問題:①人類利用化石燃料面臨的問題是什么?②在能源利用上,為了改善人類生存環(huán)境,我們應該怎么做?③如何節(jié)能?④理想的新能源有哪些?
。ǘ┗瘜W反應與電能
1、過渡: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能主要來自火力發(fā)電。火力發(fā)電是通過化石燃料燃燒時發(fā)生的氧化還原反應,使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加熱水使之汽化為蒸汽以推動蒸汽輪機,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鹆Πl(fā)電過程中,化學能經過一系列能量轉化過程,間接轉化為電能。其中,燃燒(氧化還原反應)是關鍵。要想使氧化還原反應釋放的能量直接轉化為電能,就要設計一種裝置,使反應中的電子轉移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電流。化學電池就是這樣一種裝置。
2、師指導學生做實驗6-3,邊做邊觀察現(xiàn)象。
(1)將鋅片和銅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觀察現(xiàn)象。
(2)用導線連接鋅片和銅片,觀察、比較導線連接前后的現(xiàn)象。
(3)用導線在鋅片和銅片之間串聯(lián)一個電流表,觀察電流表的指針是否偏轉。
3、小組內交流發(fā)現(xiàn):
可以看到,當鋅片與銅片插入稀硫酸時,鋅片上有氣泡產生,銅片上無氣泡產生;當用導線將鋅片和銅片相連后,銅片上有氣泡產生;串聯(lián)電流表后,電流表指針發(fā)生偏轉,說明導線中有電流通過。
4、師出示原電池原理示意圖,講解歸納:
①上述實驗中,當插人稀硫酸的鋅片和銅片用導線連接時,由于鋅比銅活潑,與稀硫酸作用容易失去電子,被氧化成鋅離子而進人溶液:鋅片: Zn-2e = Zn(氧化反應)
、陔娮佑射\片通過導線流向銅片,溶液中的氫離子從銅片獲得電子,被還原成氫原子,氫原子結合成氫分子從銅片上放出:銅片:2H+2e=H↑(還原反應)
、凵鲜鰧嶒灪头治霰砻,通過特定的裝置使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區(qū)域進行,可以使氧化還原反應中轉移的電子通過導體發(fā)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從而實現(xiàn)化學能向電能的轉化。這種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在原電池中,電子流出的一極是負極(如鋅片,電極被氧化),電子流入的一極是正極(如銅片,H在正極上被還原)。
5、探究實踐:簡易電子的設計與制作(見教材)
(1)生小組合作探究。
。2)問題和討論:
、偎姵刂校淖饔檬鞘裁?
、谕ㄟ^比較不同材料作電極的簡易電池,你是否發(fā)現(xiàn)值得注意的問題?請與同學交流你的經驗。
、墼谝陨蠈嶒炛校姵夭豢苫蛉钡臉嫵刹糠钟心男? 6、師講解:
。1)根據原電池原理,人們研制出很多結構和性能各異的化學電池,以滿足不同的用電需要。①常見的鋅錳干電池的構造。②有些電池放電時所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在充電時可以逆向進行,使電池恢復到放電前的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放電(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與充電(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循環(huán)。這種充電電池屬于二次電池。常見的充電電池有鉛酸蓄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等,目前汽車上使用的大多是鉛酸蓄電池。
。2)化學電池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技術的進步加速了電池技術的發(fā)展,鋅錳電池、鉛酸蓄電池等傳統(tǒng)電池的性能有了明顯提高;各種高效、安全、環(huán)保的新型化學電池不斷涌現(xiàn),其中鋰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發(fā)展較快。手機、筆記本計算機、照相機和攝像機等電器所用的電池大多為鋰離子電池。
環(huán)節(jié)三:全課總結。
九、說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
化學反應與熱能
化學反應與電能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說課稿】相關文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說課稿12-13
高二化學說課稿化學反應與能量03-03
《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說課稿12-23
《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7篇12-03
《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7篇)12-13
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說課稿03-29
《化學反應速率》說課稿(匯編7篇)12-13
《氣溫的變化》說課稿12-23
農業(yè)變化真大說課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