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貓》這篇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本文的語言優(yōu)美,淺顯易懂。
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xiàn)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絕然不同的表現(xiàn);講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xiàn)在:一是剛滿月,腿腳還站不穩(wěn)時就愛玩;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
課文在描述貓長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時,處處流露對貓的喜愛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間接體現(xiàn)。本文語言淺顯易懂,優(yōu)美樸實。這是課文在表達上的兩個特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無憂無慮、任憑、屏息凝視、抓癢、稿紙、豐富多腔、摔跟頭、跌倒、膽子、開辟、遭殃、責打”等詞語。其中重點是“任憑、豐富多腔、開辟、屏息凝視”。最難的是“屏息凝視”的理解。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花貓的古怪性格,小時侯的可愛,體會作者對花貓的喜愛之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
(一)能力目標
1、在“猜”中繼續(xù)練習學會結合上下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在猜中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的訓練。
3、學習真實具體的寫作方法。
(二)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
難點:體會真實具體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一)猜——猜中有比較
猜中結合上下文讀書——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是我們的課題,也是新課標的核心所在,也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大主題。借助課題研究的良好氛圍,我在平時大膽地嘗試。
我教學這篇課文的主要方法就是一個字,就是一個“猜”字!安隆奔仁潜竟(jié)課的教法,也是學生的學法。猜沒有問答那樣嚴肅,要求一板一眼,必須正確。問題無論是老師提出還是學生提出,似乎都要求答出正確的答案,心理壓力較大,學生思維受到一種目的的限制,放不開,個性得不到張揚,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的創(chuàng)新性得不到良好訓練,與我們創(chuàng)新的主題不相符。
猜常用于各種游戲之中,識字教學中也常用。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應用,有很多好處。猜的形式較多,師說生猜,生說師猜,生說生猜(小組進行,全班進行)。猜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猜字詞的理解,猜句段的理解歸納,猜思想感情的把握,猜體會到的寫作方法,猜未弄懂的問題……無論那種形式,無論那種內(nèi)容,學生都是在一種比較開放的,比較輕松的交流環(huán)境中進行閱讀、思考。
猜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融為一體,就是猜的學生,在猜的時候,也不象“答”那樣被動,而是主動去猜。游戲的經(jīng)驗,極大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即使是成績平平的的學生也敢來猜。沒有壓力,“猜”不是“答”,猜自然可以不正確,不怕犯錯誤。猜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答案多種多樣,思路開闊,這正好給教師分析學生學情提供了實據(jù),便于教師正確引導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猜中,準確地把握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對語言的理解水平,找到恰當?shù)囊肟赡苤R世界的方法。猜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他們爭對同學的猜題,老師的猜題,可以大膽的發(fā)表意見,特別是自己獨特的見解。有時還能面對大作家的作品發(fā)表不同見解,理由還很充分,這才是創(chuàng)新的培育氛圍。
當學生的意見與書上有較大出入時,這正是老師利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語感訓練的好機會。學生對相近的詞進行比較,對自己猜的詞與書上的詞進行比較。猜可以將許多學法用于其中。
(二)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教學服務的。因為本文語言淺顯易懂,為了不沖淡學生在語言中的豐富想象。所以,我用這樣的課件對課堂加以形象,補充。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
1、猜前初讀引學法
自學初讀生疑問——因為這是第八冊的課文,學生手中沒有書,借此機會,我將課后填空練習流在課文之中。學生自讀不完整的課文,發(fā)現(xiàn)空白,產(chǎn)生疑問。
依據(jù)疑問引出猜——師問:讀了竟今天這篇課文,大家發(fā)現(xiàn)什么不對勁的地方嗎?學生自然會回答出課文的不完整。然后我就說:“今天,我們就來猜猜空白處原文是什么樣。”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讀書中自發(fā)產(chǎn)生疑問,為把握全文主要內(nèi)容,為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對課文充滿個性的`理解,奠定了基礎。這是對學生進行語言創(chuàng)新訓練和思維創(chuàng)新訓練的開始。
猜前引出讀書法——大家說說要猜著,你想到采用什么辦法?(結合上下文讀書思考)猜是一種讀書方法,也在這營造出一種氣氛。要學生自主猜出原文,得靠他們已有的讀書經(jīng)驗,讓學生說出讀書方法,互相提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讀書思考。
2、猜中交流解文意
猜中品讀練填空——學生采用各種方法讀書,猜測文中空白處是什么。猜的形式多種多樣,老師讓學生猜,學生讓學生猜,學生讓老師猜,小組內(nèi)互猜,全班一起猜。邊猜邊評,評中思考,一邊思考一邊讀書,答案就在這互動的過程中接近。本課語言淺顯易懂,猜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遇到困難時,應多讀書思考,在讀書思考中,在探究中,在比較中,始終讓學生飛翔在語言情景中,發(fā)展語感水平。學生不正確的答案是教師引導學生的大好機會。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猜測,分析學情,選擇引導方法,巧妙地將學生從已知知識世界引入未知知識世界。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
3、猜中引思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我們的主題,包括語言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創(chuàng)新。猜在閱讀中的應用,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示范。學生在猜答案中,如在游戲中,比起回答問題來,興趣濃厚,沒有心理壓力,思路更加開闊。學生不能一猜就中,正是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的時侯,表達不受原文的限制,有的答案雖與原文不一致,用在那兒也很恰當,并充滿個性,學生語言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發(fā)展。不斷的讀書思考,敢于對原文猜想,在創(chuàng)新思維上是一種訓練,創(chuàng)新精神上也是一種激發(fā)。
4、猜中引評學交流——合作是未來人成功的基本素質(zhì),也是新課標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本課互猜互評中,學生既進入到語言環(huán)境中交流,還進入到心靈中交流,因為互猜的是心里所想。
5、猜題目歸納全文——在一邊猜一邊填空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幾對詞的矛盾,從而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從貓的性格古怪中,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再讓學生猜課題,在不同的課題中再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理解。
6、猜中激趣愛語文——無論是猜文中空白,還是猜課題,課堂中,學生似乎在游戲的心理中。在猜測中,學生感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連大作家的作品也敢猜測,有的地方做了修改一樣正確,成功之感自然而強烈,學習興趣自然濃厚,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中漸漸培養(yǎng)對語文的熱愛。其中,教師要對學生成功之處多加肯定。
以上是完成這節(jié)課的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訓練環(huán)節(jié)。課文的難點,“真實具體”的寫作方法,通過這樣一步一步地讀書猜想,難點就變得很容易解決了。
7、猜后
后猜延伸用寫法——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幾種小動物,示范說一種的性格特征,舉一個真實具體例子,讓學生來猜是什么動物。然后叫學生來說自己喜歡的動物特征,其他同學來猜是什么動物。也可以背誦兒歌、古詩,讓同學猜寫的是什么動物。
(四)板書設計
將原文中用來猜的詞語用課件展示出,每個詞卡用一種相符的性格貓送出。板書的內(nèi)容就是學生猜測的詞。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21課《鄉(xiāng)下人家》。本次的說課我設計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各方面。
一、說教材:
《鄉(xiāng)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zhì)樸的鄉(xiāng)村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xiāng)下人家》是本組第1篇精讀課文,起到初步實現(xiàn)并輻射這一主題的作用.文章語言質(zhì)樸,采用白描和勾畫的寫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xiàn)了鄉(xiāng)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xiāng)村生活,也贊揚了鄉(xiāng)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zhì)。這既是1篇美文,也是一組美畫,讀之,正如作者所言“鄉(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根據(jù)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把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認知目標:學習作者抓住鄉(xiāng)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xiāng)村生活的方法。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fā)情感,發(fā)揮想象,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隨文想象畫面,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體會鄉(xiāng)村生活的美。
二、說教法:
朱熹《孟子集注》中說,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因此我選擇了導讀法、圖示法、情景教學法等來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鄉(xiāng)下人家自然、質(zhì)樸的美,從而激發(fā)他們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
三、說學法
終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而是讓學習者更多的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真正使他們學會學習。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學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對比法、讀說結合法、讀寫結合法。
四、教學過程:
語文教育界前輩劉國正老師提出語文訓練要講求“實”與“活”。所謂“實”指教學體現(xiàn)務實態(tài)度,扎實教風,學生在不同階段學有所得,從而使課程目標落到實處。所為“活”,指教學要目中有“人”,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從而使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ㄒ唬﹦(chuàng)設情境,順勢導學。
學習寫景的文章,直觀的視覺感受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深對文本的感受。上課伊始,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鄉(xiāng)下游的情境,用多媒體展示鄉(xiāng)村生活畫面,使學生再次感受到鄉(xiāng)下美景,為后面想象畫面做好了鋪墊。
(二)默讀課文,整體把握。
本課分為兩課時,經(jīng)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本文的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圍繞“課文向我們描繪了哪些鄉(xiāng)村美景?”這一問題提出閱讀期待,引導學生潛入文本,默讀課文。
。ㄈ┢纷x課文,感悟美景。
1、讀文想像畫面
“讀一讀,說一說”,感受文中的。畫面美。
(1)采取多形式朗讀,如學生自由讀、教師示范讀、個別展示讀、小組比賽讀、配樂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讀中品味,從讀中感悟。
(2)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做到讀說結合。
2、凝練概括畫面
。1)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示范為畫面取名。
。2)生生互動,合作取畫名。
3、動情欣賞畫面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欣賞畫面。
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讀一讀,體會句中哪個字用的好,為什么?學生通過讀,可以體會到“探”字用的好,因為“探”字讓人感到嫩筍的長勢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機。
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體會。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引導學生將鄉(xiāng)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瓜藤與高樓門前的石獅子作對比,通過具體事物的想象,一動一靜,鄉(xiāng)下人家瓜藤的可愛與獨特便留在了學生的腦海里。
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情境體驗法”進行體會。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xiāng)下人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他們和鄉(xiāng)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首先,說說我對都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xiàn)代詩。全詩共有8小節(jié)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1—4節(jié),圍繞“什么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現(xiàn)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為5—8節(jié),圍繞“什么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jié)中去捕捉,實現(xiàn)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我根據(jù)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為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A類: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B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C類: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fā)展,激發(fā)孩子們愛祖國,為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學重點:
通過誦讀、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并有意識地學著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
將優(yōu)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zhuǎn)化為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說說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蒂惠斯說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采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迷法、質(zhì)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采用讀中感悟,自主創(chuàng)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第四、說說教學程序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為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chuàng)新。整個教學,以“愛”為基調(diào)進行著。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4
教材簡析
今天我要說的課是小學語文每五冊十九課!吨胁誓翘臁愤@是一篇外國小故事,寫了一名修理廠的技工無意抽中了大獎,但是抽中了大獎的彩標卻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jīng)過思想斗爭,他把大獎送還了同事。作者贊揚了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
一、教學目的、要求
1、認識本課的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生字。級正確讀寫下面詞語:財富、修理廠、名牌、方式、贈給、擁擠、道德等。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父親”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
4、學習在閱讀提出問題,并討論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父親”從不愿意把大獎還給同事到最后還給同事的矛盾經(jīng)過。
中獎——不還獎——還獎
三、難點:理解“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
四、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五、教學理念
學習貫徹大綱精神,實施素質(zhì)教育,這是全國各學校教學中所追求的一個立足點。其中有些小學開辦的實驗課題的立早間是“自主”,意在突出“發(fā)展”的教學指導思想。讓學生根據(jù)導學提綱,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自學,明確學習重難點,經(jīng)綱導學,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習慣。
六、教學程序
(一、)故事對比,發(fā)生質(zhì)疑,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像中彩這種事情已是縷見不鮮了,而大部分的中彩者在中彩時都是同樣的激動不已。因此,可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中彩事件與本文中的中彩事件作對比,用較通俗的語言簡述二者的差異,突出本文中故事的特別之外。讓學通過對比發(fā)生的質(zhì)疑,進而引入新課。
1、想象導入:中彩是令人高興、興奮的一件事,好像喜從天降。假如你中了彩,會有什么樣的心情或表現(xiàn)呢?
2、過度:課文中的父親有什么表現(xiàn)呢?
(二、)深讀課文,抓重點詞句,理解句意
大綱提出:“中年級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nèi)涵。
例如:第1自然段寫我們家生活不富裕,但卻有做人的原則。教學時,可抓住“拮據(jù)”這個詞,讓學生了解了我們家的做人原則,為后文的最終將車送還同事埋直伏筆,也說明了誠實、守信是我們家一貫的處呈原則。
第6自然段寫了母親說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在教學中,可抓住“安慰”這詞的意思,讓學生理解它包含著母親對父親的信任。然后抓住“難題”一詞設計問題,讓學生讀后回答:父親正面臨著一個什么樣的道德難題?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應該讓學生理解得透徹。
第8自然段讓我辨別兩張彩標的不同。教學中,“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過,留下淡淡的痕跡”這句話教導學生懂行:父親曾經(jīng)想過把大獎留給自己,最后的決定是經(jīng)過思想斗爭的。說明父親是個誠實、守信的人,使學生從中得到教育。
第10自然段寫一我懂得了誠實才是最富有的道理。在教學中,以這段最后一句話設計問題,讓學生讀后回答:打電話的時候父親做了什么事?為什么說爸爸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家有的時刻?通過這些問題的解答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進一步理解了“誠實、有信用”的含義,加深體會。
(三、)觀察圖畫,發(fā)揮想象,加深理解課文
在學了解全文之后,可圍繞“一個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個中心,利用文中的兩幅插圖,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生觀察、想象并條理地說說。讓學能過共同討論,各抒已見,說說自己的體會。
第一幅圖:這幅圖講述了什么事?圖中的“我”是怎樣的?父親又是怎樣的呢?
第二幅圖:這幅圖圖中父親在做什么?它的表情又如何?我和母親在說著什么?如果這時你是父親的話,你會怎么做?
這們,把觀察、思維、想象結合起來,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語言表達力,又加深了對“誠實、有信用”這一哲理的理解。
(四)朗讀,使學生情感升華、有益啟發(fā)
蘇霍姆斯基主:“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痹诶首x《中彩那天》這篇課文時,要讀出三個人物的不同情感。母親是我們家的“導師”,她的特點是誠實、穩(wěn)重、寬容、善于影響別人;父親是一個工作努力、誠實、有責任感,決想使家人過上好日子的一家之主。我由興奮、迷惑、到懂事,不斷長大。朗讀時要讓學生體會這三個人的不同情感,然后進行朗讀。這們,學生可以加深理解課文,達到“使其義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而“誠實、守信”的做人原則,也可以從朗讀中進一步得到體會。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生字及新詞的教學,并借助板書理解與歸納盲文,練習朗讀。
附板書:
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 → 神情嚴肅
還車 誠實守信
打電話 → 高興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5
一、教材簡析:
《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文章配有兩幅形象生動的插圖,記敘了作者住在農(nóng)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后的表現(xiàn),最后被鄉(xiāng)村人們救起的感人故事。從中感受到人們的善良品質(zhì),學習作者遇事善于動腦思考及勇敢堅強的品質(zhì)。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獨立自主地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會多音字“卡”,完成課后練習3;
2、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鄉(xiāng)村人們勤勞善良的品質(zhì);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過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現(xiàn),明白遇事要善于動腦思考,要勇敢、堅強。
重難點:目標中第2、第3
根據(jù)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本課安排2課時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
針對課文作者的情感表現(xiàn)(哭喊著——不哭也不喊——淚如泉涌)非常鮮明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以作者情感為主線,以讀貫穿教學始終,注重學生的個性感知、聯(lián)想、體驗等心理活動。采用“以讀促悟法”為主,“直觀教學法、想像描述法”為輔的教學手段。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采用自主質(zhì)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讀感悟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指讀導語,了解大意
(葉老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編者有意設計導語,是給予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方法,為學文設置鋪墊)
二、談話導入,質(zhì)疑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好。從課題處入手,大膽質(zhì)疑,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輕聲讀文,畫生字詞
2、同桌合作,互讀互糾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教師檢測自學情況
。ㄕn堂上,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交流識字方法,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讀不懂的地方上作記號。
2、大堂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質(zhì)疑問難:讓學生說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課堂中的生成。
4、梳理問題,提出學習目標分頁標題#e#
。▽W起于思,思源于疑。質(zhì)疑可以使教師更有的放矢,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于發(fā)現(xiàn),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五、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結合,直奔重點。(學習2—5自然段)
1、觀察課文插圖1,說出所見所思。
2、帶著問題,再次讀文。
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A、為什么亂掙的結果只會更壞?(想象亂掙的結果,理解“堅持”的意義。)
B、從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ㄊ紫炔捎眯蜗笾庇^的教學法,學生與圖親密接觸,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體會作者的勇敢堅強、善于動腦思考的良好品質(zhì),突出重點。其次,利用文本空白處,激發(fā)學生想象,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對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讀中感悟,讀中體驗。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3、圖文結合,理解詞語意思,能夠遷移運用。
(渴望、滿山遍野、淚如泉涌、是熱的`)
4、指導朗讀最后一段,認識設問句。
。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我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回顧全文,體味感悟
1、開火車有感情朗讀課文。
2、尋找最能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詞。
3、嘗試復述故事
(課標指出:積累語言材料的最佳途徑是復述。閱讀教學目標強調(diào):學生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說板書
一個好的板書設計,能突出課文重點,突破難點。我抓住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作者的情感主線為設計點,既簡潔又易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啟示”為主題,主要是通過課文來進行觀察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學常識為主的敘事文章。它以事情發(fā)展為順序,講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時看到一只幼龜被嘲鶇啄食。他們不顧向?qū)У膭褡,讓向(qū)О延敺湃氪蠛,結果指使更多的海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chǎn)生與我們愿望截然相反的結果。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xù)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范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復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后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著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shù)脑~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說教學要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從中受到啟發(fā)是重點;理解向?qū)У脑,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說教法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閱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么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fā)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有利于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jié)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說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 一)釋題
板書課題,什么是“道”?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么規(guī)律呢?
(二)回顧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
2、出示圖片,了解太平洋綠龜?shù)南嚓P知識。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jīng)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這是一件什么樣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讀課文3~7自然段,說說這是一件怎樣的事。
(作者他們救了一只幼龜而害了許多只幼龜。)
概括板書“救龜”──“害龜”。
“救龜”與“害龜”分別是哪幾段?(3~4,5~8)
(四)抓關鍵詞,學習“救龜”(3~4)
讀讀第三段,你覺得這一段里值得你積累的詞語有哪些?(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找到這兩句話讀一讀,聯(lián)系上下文,用你的動作來說明這兩個詞的.意思。(指名表演)
從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龜非常謹慎,寫出了“偵查”之意。)
還有一個詞也說明了幼龜很謹慎,你知道是哪個么?(突然,說明其動作快。)
齊讀第三段。
正在這時,一只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shù)纳艿酵{。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xiàn)場你會怎么做?
是啊,憐憫之心人皆有之啊,咱們來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們是什么樣的反應。
找找游人和向?qū)Р煌磻脑~語。
1、游人:緊張 焦急 呼喊
2、向?qū)В喝魺o其事 極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qū)魺o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分角色朗讀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龜,你會怎樣感激向?qū)?
(五)學“害龜”,體會心情
1、故事到這里結束,該是完美的結局?墒浅鋈艘饬系氖掳l(fā)生了。指名讀5、6段,看圖,想象慘狀,體會“飽餐一頓”。
2、一只可愛的幼龜?shù)镁攘,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于得到錯誤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龜爬了出來,成了食肉鳥的美餐。我們真是干了一件_____的事。此時此刻,作者和同伴們的心情怎樣?吃驚、震驚、后悔、自責。
3、填上適當?shù)脑~語,讀句子。
同伴( )地說:“天哪,看我們做了什么!”
(六)明道
1、沙灘上的慘劇正在發(fā)生,我們應該怎么辦?補救。讀第七段,把描寫向?qū)Ш臀覀兊膭幼鞯脑~語畫出來。
此時的心情怎樣?
交流:摘下、放進、抓起、奔跑。
此時向?qū)Ш臀覀兊男那樵鯓?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這些幼龜──趕緊、迅速、氣喘吁吁)
朗讀體會心情。
2、我們的補救有效果嗎?盡管我們竭力搶救,可不少幼龜還是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讀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會兒,數(shù)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fā)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么?)
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我們此時會想些什么呢?
向?qū)в扇魺o其事到不情愿,現(xiàn)在心情又是什么樣?
3、現(xiàn)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qū)дf的那句話(出示)還會勸告他嗎?你還會哀求他嗎?還會去指責他嗎?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現(xiàn)在你對向?qū)У脑,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誰來說說。
(七)作結
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guī)律,在自然面前,我們?nèi)祟愒撟鲂┦裁茨?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chǎn)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課外探討;向?qū)髅髦牢覀兊南敕〞α擞,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本課是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奇妙的童話”為主題組織課文。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充滿奇妙的想象,引起人閱讀的興趣。課文選自童話大師張?zhí)煲淼摹秾毢J的秘密》,講述了小學生王葆在成長中聽奶奶講述奇妙的寶葫蘆的故事,感受到寶葫蘆的神奇,幻想自己也能有一個寶葫蘆的故事。課文為我們展現(xiàn)了關于寶葫蘆的各種奇妙想象,讓我們感受到了童話的美好神奇。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妖、矩”等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沖”,會寫“介、紹”等15個生字。
2.默讀課文,能說出王葆為什么想得到一個寶葫蘆。
3.讀文中奶奶講的故事,體會童話奇妙的想象,嘗試根據(jù)文中的故事進行創(chuàng)編。
?默讀課文,能說出王葆為什么想得到一個寶葫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讀文中奶奶講的故事,體會童話奇妙的想象,嘗試根據(jù)文中的故事進行創(chuàng)編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從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解決學習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n題導入
以影片片段《寶葫蘆的秘密》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讓學生默讀課文,標出課文自然段,圈出課文生字,查字典自主學習。
我再利用多媒體檢查自學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認讀,抽查朗讀。對易讀錯、寫錯的字讓學生交流討論識字方法,幫助識記。對難理解的詞語,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交流討論,理解意思。
。ㄈ┠x課文,整體把握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寶葫蘆奇妙在哪里?王葆為什么想要得到一個寶葫蘆?
(2)奶奶給王葆講了幾個關于寶葫蘆的故事?
。3)這篇課文是以第幾人稱來寫的?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
。4)如果你得到了寶葫蘆,你會做些什么呢?
2.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ㄋ模⿲W習課文內(nèi)容
。ㄒ唬⿲W習第1-4自然段(第一部分)
1.讀第1-4自然段,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這幾個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
提示:這一部分介紹了王葆自己,寫自己要講一個寶葫蘆的故事。
2.課文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開頭,這種開頭有什么特點?(開門見山)
3.引導學生體會第2、3自然段中設問手法運用的.好處。
(二)學習第5-14自然段(第二部分)
1.讀第5自然段,思考這一段的作用。(過渡、承上啟下)
2.讀第6-9自然段,從王葆和奶奶的對話中,我們能讀出什么?(寫“我”小時候很淘氣。)
3.體會“攆”字運用的好處。“攆”用在這里,一是可以表現(xiàn)出奶奶年邁,追趕“我”十分不易,二是表現(xiàn)了“我”的調(diào)皮,體現(xiàn)了語言的趣味性。
4.奶奶給“我”講寶葫蘆的故事這一規(guī)矩的由來是什么?指名學生回答。
。ㄈ⿲W習第15-16自然段(第三部分)
1.讀第15-16自然段,體會寶葫蘆故事的豐富多彩,感受奶奶豐富奇妙的想象。
2.第16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構段方式?有什么作用?
提示:總——分,寫出了寶葫蘆神奇無比。
3.寶葫蘆的秘密是什么?指名學生概括。(得到這個寶葫蘆的人們,可以實現(xiàn)自己想要的東西,幸福極了)
。ㄋ模⿲W習第17-21自然段(第四部分)
1.引導學生重點體會第19自然段中破折號的作用。
提示:破折號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
2.“可是那只不過是幻想罷了”“可我總還是要想到它!边@兩句話說明了什么?
提示:表現(xiàn)了“我”對神奇的寶葫蘆的向往,充滿了童趣和天真。
3.概括這一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部分寫“我”受到奶奶寶葫蘆美好故事的感染,希望擁有寶葫蘆的美好愿望。)
。ㄎ澹┩卣寡由
1.回顧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從哪些地方能看出故事奇妙的想象?
2.從奶奶給王葆所講的故事中選一個,根據(jù)已有的內(nèi)容創(chuàng)編故事。
3.課外閱讀《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了解王葆得到寶葫蘆之后的故事。
。┱n文小結
本課寫了奶奶用寶葫蘆的故事哄“我”聽話,“我”從豐富多彩的故事中;感受到寶葫蘆的神奇,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寶葫蘆的故事。表現(xiàn)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的童趣天真和童話故事的神奇想象。
五、說板書設計
本次板書以文章的內(nèi)容和層次展開,直觀展示了寶葫蘆故事的由來、故事的豐富多彩以及“我”由此產(chǎn)生的幻想,簡潔完整地概括了課文的內(nèi)容,表現(xiàn)了“我”的童真可愛,寶葫蘆故事的奇特想象。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8
第一部分 說教材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主要講了九色鹿不顧生命危險救了調(diào)達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報,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處。調(diào)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見利忘義出賣了九色鹿,但最終受到了懲罰。故事情節(jié)生動,內(nèi)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一篇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因此,在教學中要著力把課文語言的“淺”和內(nèi)涵的“深”恰到好處的結合起來。學生比較喜歡這種情節(jié)生動,語言淺顯易懂的課文,是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好教材;诮滩奶攸c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讓他們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設計理念
緊扣文本,聯(lián)系生活,放眼學生未來。在語言文字訓練上,落實“讀、說、想”;在內(nèi)容感悟上突顯“利、恩、信”,兩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礎,后者是提升。讓學生在充分地“讀、說、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從而深刻領悟文中的內(nèi)涵。
設計特色
1、大膽打破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重組。
2、營造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
3、層層推進,讓學生的思想、情感一步步升華。
4、體現(xiàn)“情感性、幽默性、哲理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的個人教學風格。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會生字,理解生詞,積累并學會運用本課 中的成語。會用“只好”、“竟然”造句。
2、過程和方法:自讀感悟,采取對話形式交流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3、情感和態(tài)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刻體會人物形象。學會復述課文。
第二部分 說教法和學法
1、文本對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本,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努力探索。
1)、設計合作學習時,既有明確的內(nèi)容,又可以及時反饋。
2)、采用先自主后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學習成果與人交流。
A、從故事教學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除了故事情節(jié)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過閱讀,感受人物形象,為此,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情節(jié)之后,我確定了這堂課學習的主要任務,即研究兩個主人公的品質(zhì)特點,這樣讓他們學有目標,學有方向。九色鹿的見義勇為學生往往心里明白而不會概括。(這在我多次試教中顯現(xiàn)出來)對此,我索性把詞典上的意思講述出來,再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進一步體會其見義勇為的特點。從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縱身跳進河中,將落水人救上岸來!薄霸跊坝康牟袏^力掙扎。”從“立即”一詞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時不假思索,行動快速而果斷,而且聯(lián)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顧自己的安危,這就是一種見義勇為的`精神。
接著,再讓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從不求回報以及讓落水的調(diào)達快回家的語言當中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的一面。
B、學生從課文結尾九色鹿怒斥調(diào)達的一段話中,直接找出了概括出調(diào)達的性格特點的關鍵詞——“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教師再讓學生默讀6、7兩個自然段,再通過朗讀、想象調(diào)達當時鄭重起誓的樣子,這樣學生便能抓住調(diào)達落水得救后感激涕泠(語言、動作)、面對懸賞時立即告密(動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感悟到這個人靈魂的骯臟,加深對這兩個關鍵詞語的理解。
C、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
“陛下,你知道嗎?正是這個人,在快要淹死時,我救了他。他發(fā)誓永不泄露我的住處地,誰知道他竟然見利忘義!您與一個靈魂骯臟的小人來濫殺無辜,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反復閱讀,反復體會,一步步引領孩子品讀課文,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由九色鹿的氣憤到勇敢到機智,情感體驗越來越深刻,課文讀得也越來越有味。
D、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于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huán)節(jié):想象調(diào)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nèi)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后的內(nèi)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diào)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E、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本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說話,從字里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最后一環(huán)節(jié)——誠信格言的補充,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蘊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另外,為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后的內(nèi)心感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最后,老師還告訴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3、作業(yè)設計
讓學生動筆永遠沒有錯。它不僅是高效的語言訓練,更是一種高效的思維訓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深刻性、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讓學生交流過心得體會后,讓學生聯(lián)系以往閱讀的故事,用上本課或課外積累的成語來概括人物性格。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9
設計理念:
鑒于對“披文得意”“緣意學文”的思考,堅持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努力實現(xiàn)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對話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材簡析:
作者通過這篇課文給我們描繪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鵝,從剛抱回家的姿態(tài)開始,就給人留下了這一印象。繼而作者又通過鵝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細致刻畫了這一特征。作者語言幽默、詼諧,極富情趣,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局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yǎng)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文中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實物投影儀。
課堂實錄:
課前交流
師和幾個學生小聲交流:來啦,昨天睡得好嗎?看到你在這。好像很緊張,緊張嗎?看到我不要緊張。
師:同學們我們又見面了,打個招呼
生打招呼
師:沒聲音呀,愿意跟我打招呼嗎
生:愿意
師:大點聲啊,伸出你們的小手
生大聲
師:沒聽到啊
生更大聲
師:喜歡小動物嗎
生:喜歡小貓
師:小貓要是聽到肯定很高興
生:我喜歡小雞
生:我喜歡烏龜
生:鯉魚
生:白鵝
師:哦
生:我喜歡小狗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很可愛
師:哦,你家有只聰明的小狗兒
生:我喜歡烏龜
師:為什么
生:它很可愛
師:它也能成為你兄弟
生:我喜歡小白兔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很可愛
師:哦,可愛的小白兔?磥戆,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我家養(yǎng)了一只小狗,這次我到武漢來呀,它好像看出我要出遠讓,咬住我的褲腿不松口,我說你這討厭的小東西快走開,過幾天我就回來了,同學們我討厭我家小狗嗎
生全說不討厭
師:哦,明白了,你們真會聽,聽出我的言外之意,聽出了我的話外之音。讀書也應該這樣,可以上課了嗎
生:可以
上課
師:同學們,請坐。豐子愷先生就養(yǎng)過一只白鵝,他把它畫了下來,就是他們家的鵝(課件)同學們注意這個鵝字,我在上鳥在下,好像人騎在鳥身上對鳥很不尊重,人和鳥兒是平等的,已經(jīng)被廢除了,規(guī)范寫法是法是這樣的,伸出手來跟我一起寫。(板書:鵝)
師:豐子愷不僅把它畫下來,還專門為他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題目就是白鵝
板書
一起讀
齊讀課題
師:同學們打開書,大家都預習了課文,這些生字還認識嗎?自己讀一讀
生自讀生字,師指導讀音
出示
窺伺、大模大樣、供養(yǎng)不周
指名學生讀詞相機指導字音
師:差不多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指名讀(特別指導供養(yǎng)不周,供的讀音)
出示:
凈角脾氣
師:誰來讀
指名讀
師:真好,都讀對了,知道凈角是什么嗎?
生:凈角是京劇里一個角色
指導角的讀音
師:凈角就是京劇里的一個行當,也叫花臉,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說話聲音很大的的男子
出示凈角畫面
師:這就是凈角,濃重的色彩,夸張的畫面,也是我們國萃之一,喜歡嗎
生:喜歡
師:脾氣的脾這個字好讀不好寫,伸出手來,一起寫。
指導脾字的寫法(左右結構,左窄右寬,中間一撇是從白中撇出來的)
師:寫好了嗎?我們把這些字再讀一遍
齊讀所有詞語
師:真好,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在文中還會讀嗎?
生:能
師:誰愿意讀讀課文
指名幾個學生輪讀課文
師:其他同學跟我一起聽他們聽,聽他們把字音讀準了沒有。一邊聽一邊想,這篇課文里的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1讀。
師:真好,尤其是感嘆號,你注意了標點符號
生2讀
(指導讀音及句子)
生3讀
指導局促不安
生4讀
指導讀音
生5讀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很長,不好讀,能讀成這樣不簡單,相信多讀幾遍你們一定會讀得更好,有信心嗎
生:有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很長,讀完之后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想一想
生1:讀完之后我覺得這個白鵝很高傲,課文寫了它三個特點
師:哦,寫出了三個特點,你很會讀,這只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或者說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白鵝
生:說了白鵝的高傲
生:他是一只高傲的白鵝
生:這只白鵝有老爺?shù)钠?/p>
生:這只白鵝架子十足
師:還有吧?說的不錯,其實文中用了一句話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怎樣的動物,說
生: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一起說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0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美麗的集郵冊》,接下來,我將就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七個板塊進行今天的說課。
一、說教材:
《美麗的集郵冊》選自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方寸世界”。課文是一首氣勢宏大而語言優(yōu)美的兒童詩,作者借小小的郵票和集郵冊書法熱愛祖國的深情。
二、說目標:
1.運用已知的識字方法進行獨立識字;
2.通過抓住關鍵詞、句等方法,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和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3.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體會詩歌抒發(fā)的愛國情懷。
三、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處于第二學段,這一學段的學生經(jīng)過前三年的積淀,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然而,同時他們收到生活經(jīng)驗、閱讀積累的限制,對文本的把握,文字的咀嚼還需要老師的適時引導和點撥。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朗讀法、講授法
學法:合作探究法,在讀、思、品、議的過程中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過程
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第一課我已經(jīng)完成了以下目標1、指導學生完成摘錄筆記,學習了生字生詞。2、梳理了文章脈絡。3、交流課前搜集的和郵票有關的資料。
下面我分六個環(huán)節(jié)說說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著眼題目,理清線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熬哂歇毩㈤喿x的能力”這一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離不開閱讀方法的支持!墩Z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指出第二學段要在默讀的基礎上學會略讀,能粗知文章大意;诖四繕耍险n一開始我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說說這首詩都描寫了什么。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幫助學生梳理出文章的線索,板書:壯麗山河悠久歷史
第二環(huán)節(jié):靜心讀文,質(zhì)疑思考。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無論思考什么問題,都要立足于自讀,自己產(chǎn)生問題,引起思考。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請同學們靜下心來,再次默讀課文,隨手標記自己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是字詞也可以是課文內(nèi)容。接下來分類處理問題,簡單的字詞問題當時處理,大家共性的問題以及突破課文難點的重點問題在深入學文時處理。例如:桂林山水動人的傳說是什么?日月潭、半屏山為什么在做思鄉(xiāng)的夢?黃帝陵、軒轅柏為什么在唱古老的傳說?畫像磚、青銅器是什么?祖國歷史有什么關系?兵馬俑為什么會讓全世界驚嘆?唐三彩為什么讓人著魔?為什么翻開美麗的集郵冊,我就更加熱愛祖國了?
緊接著,我以“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詩歌!币痪湓捯氲谌h(huán)節(jié)的學習。
第三環(huán)節(jié):研讀賞析,以讀悟情。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這一目標,在第三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我采用了這樣的學習流程:自主閱讀,尋美——品析探究,悟美——深情朗讀——頌美。
第一步,自主閱讀,尋美。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用筆勾畫展示祖國壯麗山河和悠久歷史的句子,畫到你感覺到美的,或者令你精神一振的句子就出聲讀一讀。
第二步,品析探究,悟美。
首先,學生交流在詩中找到的祖國的壯麗山河。在學生交流時,我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圖片展示,讓抽象的東西變得更加直觀,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至于桂林山水的傳說、思鄉(xiāng)的夢、古老的歌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就能解決。
接著交流祖國的悠久歷史。這一部分由于學生對于歷史的不熟悉,我先讓學生在小組里交流,借助前一天分內(nèi)容搜集的資料解決部分疑難,如畫像磚、青銅器、敦煌壁畫是什么,古都指的是哪里。然后再全班交流,感悟祖先的智慧,感悟藝術大師的鬼斧神工。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抓住兩個“多少”感受藝術大師能工巧匠的杰作多極了,數(shù)不勝數(shù),讓人自豪。
最后,全班討論大家共同的問題“為什么兵馬俑讓全世界驚嘆?為什么唐三彩讓人著魔?”為突破這一難點,我通過圖片給學生帶來直觀的感受,然后再讓學生介紹兵馬俑和唐三彩的歷史,讓學生從情感上產(chǎn)生由衷的自豪感,再帶領學生抓住重點詞“驚嘆、著魔”來感受文物的精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問學生用近義詞“驚訝”來替換“驚嘆”可以嗎?用“著迷”來替換“著魔”可以嗎?通過別人的驚嘆著魔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兵馬俑和唐三彩的`精美、杰出,再次激發(fā)學生為祖國感到自豪的情感。
第三步,深情朗讀,頌美。此時此刻,深情朗讀變得水到渠成、不著痕跡。我讓學生帶著自己所體會到的情感,出聲朗讀二、三小節(jié),通過朗讀發(fā)現(xiàn)詩歌語言的特點——大量使用對句。為了讓學生感受“對”句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我和學生進行合作讀,我讀每一節(jié)的總起句,對句部分男生一句女生一句,這樣,既感受了對句的美,學生感知了這兩小節(jié)的結構,一舉兩得。
郵票帶領著我們欣賞了祖國的壯麗山河,又讓我們回味了祖國悠久的歷史長河!孩子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帶著你的激動,帶著你的自豪,我們一起朗讀第四小節(jié)。
第四環(huán)節(jié):讀寫結合,升華主題。
我們回過頭來看課題《美麗的集郵冊》,說說為什么我的集郵冊“美麗”?(山河壯麗歷史悠久)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二、三節(jié)最后的省略號,啟發(fā)學生省略了什么?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入本課的寫作訓練:我們的國家還也有許多美景和名勝古跡,老師出示圖片,誰能像課文那樣為它們配上一一對應的詩句呢?
這樣寫話練習既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再次為祖國感到自豪。這樣的設計讓“聽、說、讀、寫”真正落到實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后鞏固
背誦詩歌
五、說板書設計。
美麗的集郵冊
壯麗的山河
祖國偉大
悠久的歷史
這首詩以集郵冊、郵票,橫向看祖國壯麗山河,縱向描述祖國悠久歷史,抒發(fā)了熱愛祖國的深情。此板書清晰明了地呈現(xiàn)了課文線索,易于學生把握詩歌內(nèi)容。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1
一、教學目標設計意圖
學參考中的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修改后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
2、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fā)言,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設計意圖:
《將心比心》一文,通過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所以我將第一條教學目標改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這樣要求更具體,重點更明確。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這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很難,我覺得真正難的是感動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將心比心,而不是說起來一套,做起來一套。所以我將第二條教學目標改為“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是本課教學的一大重點。針對我們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已有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但往往只急于表達自己的看法,不善于吸收別人回答中的長處,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我將第三條教學目標改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fā)言,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目標落實手段
為了達成第一條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這幾個環(huán)節(jié):
1、自由朗讀時采用難讀的地方作上記號多讀幾遍,不會的輕聲向別人請教。檢查朗讀時請學生提醒難讀之處,有重點地進行領讀。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重點句,相機指導朗讀。
3、三次引讀結尾段,希望產(chǎn)生層層深入的效果,打動學生的心靈。
為了達成第二條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這幾個環(huán)節(jié):
1、初讀課文時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2、品讀課文時讓學生先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用_______劃出,并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結合朗讀指導,進行說話訓練。
3、抓住結尾的重點段,層層深入的朗讀。
4、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更深一層感悟“將心比心”的內(nèi)涵。
為了達成第三條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這幾個環(huán)節(jié):
1、自讀課文,自己解決讀文關。
2、自己感悟文中感動之處。
3、交流時以自己站起來發(fā)言為主,老師點名發(fā)言為輔的形式進行。
三、教學困惑
困惑一
“將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釋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著想。但課文中兩個例子,(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這與我們平常經(jīng)常所說的幫助別人不求回報有一定的距離。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處理比較恰當。
困惑二:
請學生自己站起來回答,對部分愛表現(xiàn)的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們會頻頻把握機會。但對那些平時就不愿發(fā)言的同學來說,他們可能真的被課堂所遺忘了。這又該怎么辦比較好呢?
四、教學反思:
課前,我雖然意識到應盡量避免給學生留下“幫助人求回報”這種印象,但在教學中,由于教學機智不夠,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遺憾。如,請學生說說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情時,有學生說自己沒錢坐車,有同學主動借錢給他。這時我追問他:“你幫助過他嗎?假如他有了困難,你會怎么辦?”學生的回答是“他曾經(jīng)幫助過我,我也會幫助他!边是有鉆入課前所擔心的圈子之感。假如當時我能換一個追問對象,問問借錢給他的那位同學,問他為什么會主動去幫助別人,相信對學生理解“將心比心”會更有幫助。
看來,教學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學中,吾將上下而求索!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2
一、多次解讀教材,斟酌思考教學目標
《小蘿卜頭的故事》這課是鄂教版第七冊以“讀書故事”為主題的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學習這組課文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檢討自己讀書的態(tài)度,和同學交流自己讀書的方法和讀書的樂趣選編著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從小蘿卜頭在艱苦條件下學習的故事中受到努力學習的教育;二是學習從人物的語言,行為舉止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課文講述的內(nèi)容距現(xiàn)在比較久遠,他是一個在特殊年代、特殊環(huán)境下學習的一個孩子正是這個特殊性,使得他與學生的距離較遠,使得文章不易被理解特別此文中《囚歌》的出現(xiàn),使文章具有“文包詩”的特點,而詩的內(nèi)涵又是不易理解的如何讓這樣一篇難于理解的文章讓學生能夠理解透徹,在語言訓練和思想內(nèi)涵的品悟上達到一定高度,實在讓我們有太多顧慮難怪抽簽后,在場的教研員和老師們都說:“這實在是一節(jié)難度系數(shù)太高的課!”
二、多次試教,不斷調(diào)整教學標高、教學結構、教學設計,形成最優(yōu)化教學方案
。ㄒ唬┰诶Щ笾兴伎
在初始設計教學時,我仔細研讀課本,打算從小蘿卜頭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不放棄學習入手,進入學習,可是,第一次試教下來,由于時代距離較遠,學生只能從文字中很膚淺的理解,小蘿卜頭還是與學生離得很遠學生的感受也很淺顯
于是,我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大量收集有關小蘿卜頭的資料,講解《紅巖魂》里的小故事,使學生對那段歷史有所了解
為了讓學生便于理解,我打算從每個段落中,對環(huán)境、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等細節(jié)處著手,引導學生摳詞摳句來學習可是第二次、第三次試教中整堂課顯得很瑣碎,不斷糾結于細節(jié)處
并且《囚歌》在文中是單純作為小蘿卜頭學習的內(nèi)容出現(xiàn),還是作為一條隱藏的有助于學生理解人物特殊性的線索貫穿全課學習呢?在整個備課、試教、評課的過程中,我和老師們都在思索、討論、反復斟酌!為了降低教學的難度,我們一度在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上,將《囚歌》的處理弱化,但總感覺對文本的理解浮在表面,小蘿卜頭的人物形象始終不豐滿,可親、可敬、可愛的形象沒有立起來
(二)在實踐中反思生成
如何讓這樣一篇難于理解的文章讓學生能夠理解透徹,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在老師的引導下了解內(nèi)容,對小蘿卜頭刻苦學習的優(yōu)秀品質(zhì)有所了解呢?我們決定對教材重新進行深度解讀,重新確定教學標高
1、抓文章行文特點,從文章結構入手,扣內(nèi)在聯(lián)系,引領學生展開與文本的對話,變被動瑣碎的學習為主動讀書,感受人物形象
這是一篇寫人敘事的文章,就以“通過這幾個故事來感受小蘿卜頭是個什么樣的好孩子?”成為貫穿全文的主要問題框架定下后,我們在后兩次試教中發(fā)現(xiàn),這樣的設計能很快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能讓學生從這幾個故事中,認識到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小蘿卜頭能讓學生走進文本,走近小蘿卜頭,在品讀的過程中感受他的苦、他的喜、他的愛、他的恨,讓小蘿卜頭在學生心目中活起來
2、三次妙用《囚歌》,讓學生感受小蘿卜頭在學習中的成長,縮短學生與那個特定時期、特定環(huán)境的距離,進一步體會文章內(nèi)涵
《囚歌》的教學確實難以處理,通過多次試教、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與那個特殊時代距離久遠,學習這首詩時,無論是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講解,或多媒體課件的幫助,學生仍出現(xiàn)笑場、或不理解而表情木然的情況
于是我們反思不是學生出現(xiàn)問題,而是我們在教學中對《囚歌》出現(xiàn)的時機和理解的程度,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細細品讀文章,小蘿卜頭學習這樣一首詩后是興高采烈地回來,它符合孩子學到新知識高興的心理特點但年幼的'小蘿卜頭初學時無法深刻領會羅伯伯教他這首詩的深意結合這兩點,在教學中我們又進行了處理,在教學中三現(xiàn)《囚歌》,伴隨著學生對后三個故事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小蘿卜頭從不完全理解僅會背誦--恩師犧牲于悲痛中理解《囚歌》內(nèi)涵--繼續(xù)學習并能講解《囚歌》
這樣,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和蘿卜頭一起感受身邊的恩師作為共產(chǎn)黨人為信念甘愿舍棄一切的行為給人的震撼,通過這三個層次的處理,讓學生逐步理解這首詩所表達的內(nèi)涵,對小蘿卜頭在學習中不斷成長的認識得以加深這樣的處理合情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學生:學習具有漸進性,在學習中會不斷成長
抓年段特點、單元學習特點、文本寫作特點,精心設計語文訓練點,將語文學習落到實處
3依據(jù)文章行文特點抓關鍵詞句,引領學生走近小蘿卜頭,悟、讀結合,在品析詞句、精讀語段的過程中,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課文的語言樸實無華,教學過程中我們設計理念是引導學生抓住體現(xiàn)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用抓關鍵詞句談感受并相機指導朗讀的方法來學習課件中語段的呈現(xiàn)、關鍵詞的變色,真實圖片的引用,課件創(chuàng)設的情境都是為了運用這種語文學習的方法,激發(fā)學生情感,達到理解并深情朗讀的最終目的
4樹立大語文觀,把握全文學習的整體性,緊扣四個小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對全篇文章展開回環(huán)、照應的教學,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全文內(nèi)容,逐步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小蘿卜頭的形象真實、豐滿
在教學羅伯伯被害這個故事時,我們設計了教師導讀回憶恩師環(huán)節(jié),通過讀“我是一個好孩子”“我愛中國共產(chǎn)黨”再聽《囚歌》來加深學生對小蘿卜頭愛與恨的理解,同時使整個文章前后貫通,理解更深刻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復述方法,課上巡視輔導,讓學生在運用中學有所獲
學完整個內(nèi)容后,我們指導學生文章復述首先回扣板書,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板書就是本文的復述提綱,就可以以板書為線索復述課文復述時可按照文章的順序進行清楚,連貫而又詳細的敘述,抓住文章重點,不要遺漏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
在了解了方法后,要求學生當堂訓練,將這一語言訓練點落到實處復述的訓練既讓本文課后習題中的語文訓練目標到位,又讓全篇文章的學習回歸整體
三、在備、教、評的過程中,我實現(xiàn)了教學思想上的蛻變,教學行為上的轉(zhuǎn)變,我成長了
36歲的我把握這次機會是為了在教學過程中檢驗自己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的所得,更是為了在專家領導老師們的指導下,實現(xiàn)教育理念的提升,真正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行為,豐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讓自己成為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在與文本深層對話的基礎上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此次的整個過程讓我受益匪淺,我相信有了這次難忘、難得的經(jīng)歷,我的學生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的地位和作用
《我站在祖國地圖前》是語文S版六年制小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1篇課文。這首一首贊美祖國的詩歌。作者看祖國地圖時,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贊美了祖國土地的遼闊、山河的壯麗,展望了祖國的美好前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ǘ┲攸c難點分析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能理解每一小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采用指導朗讀、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祖國的美麗和偉大,引導學生由境入情,感受祖國的雄偉和山河的壯麗。
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教材的結構和內(nèi)容分析,結合著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沙漠”、“海灣”、“健康”、“三峽”、“泰山”、“宏偉”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2、理解每一小節(jié)內(nèi)容展開想象,理解詩句意思。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以問題為線索,理解我站在祖國地圖前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
2、通過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對象
四年級的學生喜歡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并具有一定的自行上網(wǎng)
運用網(wǎng)絡獲取信息的能力。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讀書的方法,如:默讀時邊讀邊想,不動筆墨不讀書,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的充分自主學為了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jié)內(nèi)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特點,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情感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達到情感升華”。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xiàn)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紤]到我校四年級學生的現(xiàn)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chǎn)生踐行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fā)生在身邊的現(xiàn)象,發(fā)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所以,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把祖國美麗的名山大川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突破重點和難點。
發(fā)揮多媒體綜合功能,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促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以達到幫助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效果。同時,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精神。
基于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課件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由于本節(jié)內(nèi)容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思考,并例舉生產(chǎn)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現(xiàn)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說學法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沒有情感的人!币蚨以诮虒W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zhuǎn)變,從“學會”向“會學”轉(zhuǎn)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圖問題引人,激發(fā)興趣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視頻錄音)深入學習,品詞品句(課件)指導朗讀,體會情感總結全文拓展延伸,深化主題結束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ㄒ唬⿲胄抡n
。3—5分鐘)課件展示祖國地圖,了解中國基本國情導入。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30分鐘)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確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1、聽視頻錄音導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2、深入學習,品詞品句體會情感。這個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我通過課件的出示,讓學生感受珠穆朗瑪峰的峰勢雄偉;南沙群島的多、美、迷人;五岳的雄、奇;三峽的險要;泰山的雄偉壯觀。配上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我還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認真品讀精美詞句。當然,語文課堂中也不可缺少說句寫句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放在每個小節(jié)的學習之后,讓學生想象自己站在祖國地圖前會想些什么,這樣不僅對學生進行了雙向思維的訓練,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ㄈ┩卣寡由,深化主題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會讓學生欣賞祖國名山大川,視頻的播放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完全動起來,更能感受到祖國的遼闊、雄偉、壯觀。
(四)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3—5分鐘)最后我會讓學生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有感情朗讀課文,這樣的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zhuǎn)化為學生的素質(zhì);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能讓學生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更激發(fā)了學生愛國之情?蛇@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同時達到了情感的升華。
(五)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13我站在祖國地圖前地域遼闊山河壯觀祖國像媽媽描繪藍圖
(六)布置作業(yè)
收集有關祖國名山大川的圖片,辦一次圖片展。這樣的作業(yè),讓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學生的愛國情感能再作業(yè)中得到進一步升華!
七、說教學評價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本科教材內(nèi)容有一定增減。例如:增加一些祖國大川的介紹:麗江,桂林等。在教學策略的選用上,我運用了以下策略: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ǘ┙M織學生探究知識并形成新的知識;
這些策略既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力求實現(xiàn)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并重,知識與能力并重的目標。讓學生從內(nèi)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nèi)化為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于實現(xiàn)知、行、信的統(tǒng)一。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4
一、緊扣特點,感悟教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寓言兩則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選自《韓非子》,講的是扁鵲要給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幾次三番都說自己沒有生病,最后病入膏肓,無藥可醫(yī)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本單元的專題是“故事長廊”。選編本文的意圖: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根據(jù)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扁鵲的醫(yī)術高明和醫(yī)德高尚,懂得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鑒于它的體裁特點,根據(jù)學生實際,所以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解寓言的寓意。難點是結合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心理,認識人物形象,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二、依據(jù)課標,凸現(xiàn)理念
1.構建課內(nèi)外閱讀體系。
新“課標”明確規(guī)定了各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凸顯了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鋪墊”與“延伸”這兩種方式,構建了課內(nèi)外銜接的教學機構。開課時利用以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安排了看圖猜故事的環(huán)節(jié),引出“寓言”這種文學體裁,進而讓學生回憶寓言的特征,從而引出《扁鵲治病》,既對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又檢測了學情,并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由課內(nèi)知識的積淀走進文本。在結課布置作業(yè)時,我設計的第二道作業(yè)是推薦閱讀四則寓言故事并能明白其中的寓意。整堂課做到了課前復習寓言,課中學習寓言,課后積累寓言。
2.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它們相得益彰,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著永久的活力與生機。鑒于這樣的認識,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從教師與學生共同運用教材的角度出發(f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課堂上,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開始的初讀正音、整體感知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感悟“名醫(yī)”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桓公之死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與語言表達能力;
明白寓意,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以致用;到最后的按照順序復述故事是讓學生明白本課的寫作特點的同時告訴學生說話寫作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每個環(huán)節(jié)有的突顯了工具性,有的突顯了人文性。實現(xiàn)了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統(tǒng)一生成。
3.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合作者,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任何一個問題和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都是先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先讓學生解決,在學生解決不了的情況下給他們做一點拔和指導。如:在找扁鵲醫(yī)術高明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同桌合作來完成,然后匯報,并且讓學生說出找這句話的理由;還有體會扁鵲醫(yī)德高尚環(huán)節(jié),同樣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談自己的體會,進而帶著體會讀句子,從而加深理解。還有在評價方面,也突顯學生地位,努力讓學生之間進行評價,這樣既教給了他們該如何學,又讓他們客觀正確去評價,同時還培養(yǎng)了他們有自主、合作的意識,達到了教學的預期效果。
三、依據(jù)理念,設計思路
1.把握兩條主線
《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故事,有兩條主線,一條是以人物內(nèi)心活動為主線。在這條主線里,分為了兩個板塊進行,分別是感悟“名醫(yī)”和恒公之死。在感悟“名醫(yī)”這個板塊主要是通過同桌合作交匯報來感受扁鵲的醫(yī)術高明,通過朗讀來感悟醫(yī)德高尚。在桓公之死板塊主要是通過想象補白來感受蔡桓公的諱疾忌醫(yī)和固執(zhí)已見,進而突顯人物的特征。二是以時間為順序的寫作順序。通過找?guī)讉表示時間的詞,讓學生利用這些詞語進行故事內(nèi)容的復述,從而讓學生知道無論是寫文章還是說話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這樣才會條理清楚,簡潔明了。
2.落實三個訓練點
本節(jié)課我重點落實三個訓練點:讀、想和說。第一個訓練點:讀。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所以,在這節(jié)課上,重視讀的訓練。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讀學生所帶得任務不同,要求不同,所獲得的情感不同。如第一遍的的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扁鵲三次勸說蔡桓公時的讀,要求讀出心情,讀出情感再到后來的.男女分角色讀,從而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精神。
第二個訓練點:想。課標指出,語文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要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所以在本節(jié)課中走進蔡桓公內(nèi)心時四次讓學生進行了想象,這種想象,使誦讀者完成了對作品“空白”的填充。
第三個訓練點:說。語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如何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至關重要。在本節(jié)課中,多次給學生提供了說的機會,在醫(yī)術高明環(huán)節(jié)讓他們說理由,在桓公之死板塊讓他們走進桓公內(nèi)心,說出自己所想,在最后,能根據(jù)順序講述故事,都在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板書設計: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了地展現(xiàn)課文靈魂。因此,我設計主副兩塊板術。在主板術里,我設計了兩個內(nèi)容:一是對本課中的兩個主人公扁鵲和蔡桓公的形象的重點詞語的呈現(xiàn),(扁鵲:醫(yī)術高明,醫(yī)德高尚;蔡桓公:諱疾忌醫(yī)、固執(zhí)已見);二是本則寓言的寓意(聽取意見、防微杜漸)。在副板書里,我主要呈現(xiàn)了對本節(jié)課的易寫錯的字“蔡”。
期盼得到各位領導、老師的批評與指導。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5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jù)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fā)現(xiàn)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jù)。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fā)現(xiàn),也向?qū)W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接著介紹了這一科學發(fā)現(xiàn)的大致過程。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著讀者的閱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xiàn)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這一過程以時間為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tài)、行走方式;接著介紹了經(jīng)過數(shù)千萬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變化、形態(tài)各異的情況;由于它們的體態(tài)、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課文最后表達了科學家們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證據(jù),重現(xiàn)恐龍飛向藍天這一歷史進程。
教學本課,要引導學生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zhí)著與艱辛,引導學生揣摩課文準確生動的語言。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 遼西的發(fā)現(xiàn)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jù),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點睛之筆”是指最重要、最關鍵的內(nèi)容。作者在這句話中,運用極其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古生物科學家們歷時百年的漫長研究歷程與取得的成果喻為“畫卷”。科學家們根據(jù)恐龍與鳥類骨骼上呈現(xiàn)的許多相似之處,提出了鳥類由恐龍演變而來的假說,但始終缺少強有力的證據(jù)。直至20世紀末,在經(jīng)歷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終于有了遼西的重大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這無疑為該項研究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jù),加速了此項研究的進程,因此,說它是“點睛之筆”。
② 科學家們希望能夠重現(xiàn)這一歷史進程。
“這一歷史進程”指的是恐龍家族中的一支──獵食性恐龍長出羽毛、學會飛翔、演化為鳥類的漫長歷史過程。這句話是說科學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現(xiàn)有資料與條件的基礎上,繼續(xù)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豐富的資料,力爭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如標本復原、動畫展示)將其演變的全過程形象直觀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對詞語的理解。
茹毛飲血:指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
毋庸置疑:指無須懷疑,是鐵一樣的事實。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兇猛、鴿子、欣喜若狂、描繪、形態(tài)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3.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閱讀有關恐龍的資料,做好知識儲備。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交流,以擴展知識、開闊視野。
2.教師可以在學生初讀提出不懂問題的基礎上展開教學,針對學生不理解的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把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體會表達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
3.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恐龍演化的過程。學習課文的第3、4自然段時,可以通過教師引讀、對比朗讀等方法,直觀感受課文敘述的條理性,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把恐龍演化的過程說一說,達到內(nèi)化吸收語言的目的。在學生講述的時候,可以根據(jù)課文描繪的情景,展開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
4.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梢圆捎脛h減比較、對比朗讀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準確的語言。如,“恐龍的一支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薄耙恢А敝傅氖强铸埖哪骋粋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長的演化”是指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又如,“一些與鳥類親緣關系較近的恐龍應該長有羽毛!薄耙恍北硎静皇撬械目铸;“應該”表示一種推測的意思,說明在沒有找到證據(jù)之前,不能確定。
語言準確是說明性文章最重要的特點,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找出自己認為表達得準確的語句,說說句子中的哪些詞語用得準確,再談談自己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和體會。
5.本課要求會認和要求會寫的字比較多,可以讓學生自己交流哪些字容易讀錯,哪些字容易寫錯。學生交流時,注意提醒以下幾個字:“凌”讀línɡ,不要讀成lín;“嶄”讀翹舌音;“鴿”字的第二筆是點不是捺;“盈”字上面的“”不能寫成“”,“”的末筆是點,不能寫成捺。
6.課后設計了選做題,引導學生將課內(nèi)外語文學習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有關科技知識的書目、報刊和網(wǎng)站,引導學生繼續(xù)閱讀,了解恐龍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主動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案例
教學設計片段:第四段的教學
學習這一段時,根據(jù)討論題,學生自主讀文思考,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1.自由讀文,說說這一段介紹的是什么。(介紹的是億萬年前恐龍的龐大家族)
2.再讀全段,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表格的提示,與小組同學合作填寫下面的表格。
。ㄗⅲ捍吮砀裰械膬(nèi)容,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取舍,即教師給出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學生合作完成)
3.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介紹恐龍的“龐大家族”?
4.根據(jù)所填寫的表格內(nèi)容,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樣一個龐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紹給我們的。
5.在這個大家族里,哪種恐龍經(jīng)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中生代地質(zhì)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約2億5千萬年至6千5百萬年,持續(xù)的時間長達1億8千萬年左右,又被稱為“爬行動物的時代”。那時,在陸地上有恐龍,海中有蛇頸龍,空中有翼龍。
化石指古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精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1-08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01-05
語文《貓》說課稿01-05
經(jīng)典語文說課稿12-01
語文《觀潮》說課稿01-11
語文《觀潮》說課稿06-24
語文《老王》說課稿07-03
語文《水》說課稿01-04
語文蠟燭說課稿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