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量守恒定律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動量守恒定律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動量守恒定律說課稿1
高中一年級物理新教材按知識的邏輯性重新把高三年的一些內容放到起始年段來講述,當然在難度、深度方面有所不同,講述的方式方法也有巧妙的安排,如該回避的盡量不予提及、該簡化的毫不保留、大膽下放一些內容作為選修教材等等,故把握好高一物理教材的度至關重要,下以一節(jié)“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的教學法為例,加以闡述,以食讀者。
一、教材地位:
1、本課是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冊(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七章第四節(jié);主要內容是講授“動量守恒律”在碰撞、爆炸等內力>外力這類題型中的應用。
2、地位:“動量守恒律”是大自然界物體間相互作用的普適基本規(guī)律之一。它反映了系統相互作用對時間的累積(Ft)總和為零的這么一個定律,近代研究表明守恒律來源于對稱性;考慮教材編排的系統性,書上從牛頓運動定律中導出動量守恒,然而其適用范圍卻比牛頓運動定律廣泛得多----不論是變力還是恒力、不論是哪個參照系、不論是高速或低速,宏觀或微觀系統等都可以使用;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無需慮及中間細節(jié),只需注意始、末態(tài),具有簡捷方便的獨特優(yōu)勢,為處理力學(含后續(xù)學習的電力、磁力)問題辟開了一新的思維方法。本課是“教綱”里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高考重點考查的知識點,故應教好本課。
3、編排:《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是繼學生學習了“動量、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之后,通過應用守恒定律解決碰撞等實際問題達到掌握該定律的一節(jié)習題課-----旨在加深對動量及守恒條件的理解、進而熟練地應用守恒定律列式求解相關定量問題。
4、依據教綱對本節(jié)的“B”級要求、教材的編排,本節(jié)教學目標可定為:
〈1〉知識目標:學生要會用動量守恒律處理一維碰撞、爆炸等兩物
體相互作用的問題:即
會確定系統、分析相互作用過程(初、中、末態(tài))物體的受力,從而判定系統動量為什么守恒;
根據動量守恒律的矢量性、同時性(“一邊一時”),正確寫出已知條件、守恒方程、求得未知量;
知道守恒律解題優(yōu)點所在。書P127
〈2〉能力目標:提高解題能力即讀題、析題、圖景想象等能力,掌握解題步驟、解題表述等科學思維習慣及方法。
〈3〉德育目標:培養(yǎng)理論聯系實際的辨證唯物主義實踐觀。
5、教學重點:正確列出動量守恒方程及應用守恒律解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1>如何使學生深刻領悟一維矢量的運算方法--------化為標量(代數)運算。
二、教法說明:
本堂課主要采用討論、閱讀指導、練習、實驗及多媒體放映等教學方法。教法選擇的依據:
<1>應用討論法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滲透合作、共贏的思想,調動積極性:作為知識應用課,正是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求得共識,本課應讓學生讀題并討論----分析系統動量是否守恒?加深對知識應用的領悟。有些老師處理問題時也是在討論、自學中完成的。
<3>通過觀看實況錄象(打臺球、掛車等)、觀察氣墊導軌上滑塊的碰撞等實驗引起同學們對碰后物體速度求解的興趣,讓同學們認識到本課學習的意義;通過直觀模擬碰撞現象給學生以更多的感性認識,變抽象為具體,多維度化解教學難度,加深對規(guī)律應用(知識)的記憶。
<5>恒律是矢量式的印象。
本節(jié)內容在高三教學中還須深化,考慮高一學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數學、語文能力等),教學所涉及的習題盡可能過程清晰、系統(對象)容易確定;
只要求到一維兩物體的題型,系統只有某方向動量守恒的問題盡量回避;
守恒定律中速度相對性及變質量問題高一年不予提及;
知識的綜合只牽涉到平拋或豎直上拋即可,且作為較高要求,應放在另一節(jié)練習課上。
三、學法設計:
本課的教學要培養(yǎng)科學的讀書及解題方法,力求養(yǎng)成規(guī)范答題習慣,提高學習積極性。
通過對定律導出的簡單復習,培養(yǎng)正確的思維習慣------即從本質上明確定理、定律的來龍去脈,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適用條件(比牛頓運動定律更廣);
通過解答實際題目的訓練,培養(yǎng)審題能力、養(yǎng)成注重過程分析注意整體思維和嚴謹解題步驟的習慣,克服邊審題邊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時間并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
引導題后小結------“題后思”,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即守恒律題型的一般解題方法:確定對象 確定過程并分析確定正方向并寫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
高一學生喜好表現,可以通過對不同層次教學對象課堂作業(yè)的投影、講評,可激發(fā)學者“愿學”的情感,讓大家學有所獲有所得,多層面提高學力。
注意由淺入深、按步解答、適當降低、抓好反饋落實的環(huán)節(jié),注意歸納,給予機會提高自信心以激發(fā)差生學習情緒,解題時易出現的混亂問題有二:一是符號問題,強調設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確則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則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結果再行分析;二是守恒方程“一邊一態(tài)”的問題,解決辦法是嚴格列出已知,作圖輔助思維。
把例題及課堂練習發(fā)到學生手上,適當選擇1-2題綜合型題目(兩個以上知識點),鼓勵好生上臺講述,多完成難一點作業(yè),籍以調動優(yōu)等生的積極性。
在上述關于教材、教法、學法等分析的基礎上,我實施了這一節(jié)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實效。
四、新教材教學的心得:
新教材把高三年級某些重要的章節(jié)都下放到了高一年來(如動量、曲線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等),這些內容都是要求較高且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高考重點知識,放在高一年的目的之一是保證力學知識在高中階段的連貫性、完整性、系統性。
考慮高一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水平,教材把這些知識編排得深理淺出,通俗易懂,既照顧科學性又兼及可讀性,因而有降低知識難度的意圖,特別是不涉及繁難的隱含條件較多的物理問題,著重于知識形成過程的介紹及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學時切勿想一步到位,盲目拔高,應遵從直觀簡潔的理論實質及準確敘述有實際意義的應用練習鞏固,把握好度(特別是梯度),重在激發(fā)學習興致。
粗看起來教材似乎又回到了80年代全日制十年制高級中學的教材編排順序,細細品味,卻是螺旋式上升了一大臺階:屏棄了過于枯燥的理論論述;吸取了近幾年各方面最新最好的教育教學精華;溶入了頗具時代氣息的生產生活實例及最新科技成果;體現了教育教學革新的趨勢,是對以往教材的大洗禮。
教科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大眾性,特別是“閱讀材料”和“做一做”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機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
動量守恒定律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膬热、地位和作用
動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適應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它比牛頓定律發(fā)現的早,應用比牛頓定律更為廣泛,如可以適用于牛頓定律不能夠解決的接近光速的運動問題和微觀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頓定律的應用范圍內的某些問題,如碰撞、反沖及天體物理中的“三體問題”等,動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夠體現它簡單、方便的優(yōu)點。動量守恒定律作為高中物理第三冊選修課(人教版)的重要內容來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基本體系的了解,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ǘ┓謱咏虒W目標
選修物理的學生基礎相對比較扎實,教學要求必須達到學生參加選拔性考試的要求。但由于學生基礎、興趣、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異性,可以依據平時學習和前提測評的考查,把學生分為A、B、C三類層次。A類為基礎、接受能力相對薄弱的少部分學生;C類為基礎、接受和自學歸納能力突出的少部分學生;B類為剩余的大部分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對象。在教學中注意他們的不同特點,確定目標如下:動量守恒定律分層教學目標
。ㄈ┙虒W重點、難點
學習本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掌握動量守恒定律這一應用廣泛的自然規(guī)律,要達到這目的,就必須讓每個學生正確理解其成立的條件和特點,因此,確定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1、掌握動量守恒定律及成立的條件。
2、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問題。
二、教法分析
為了做到“教學得法”,讓不同的學生達到各自的目標,最后達到相同的大綱要求。本課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采用目標教學法組織課堂教學。根據前提測評大致對學生分為A、B、C三層;認定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自己本課的目標;在導學達標中對各層次學生有針對性的教學;在達標測評中讓各層次學生有個恰當的評價。這樣有利于分層教學的實施。
2.采用循序漸進法安排教學內容。首先介紹從實驗總結出來的動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條件,而后,A類學生識記和練習;B、C類學生學習牛頓定律和動量定理推導動量守恒定律和得出成立條件;然后根據練習由B、C類學生歸納動量守恒定律的三個特點,進而得出動量守恒定律的一般解題步驟,最后是各層次學生的應用解題。
3.在知識點教學中采用重點、難點分層進行引導、設疑、提問和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如動量守恒定律及成立條件的引入,A類學生采用直接介紹,B類學生引導其閱讀課本理解,對C類學生設疑提示,嘗試推導,加強知識的應用;在動量守恒定律的特點和解題步驟的教學中通過練習引導、提問,由B類和C類學生完成,A類學生理解。
4、在達標測評和作業(yè)中,注意知識點和難度分層,如測評第4題,難度較大,目的是使B、C類的學生加深對選擇參照物的認識。同時注意學生完成情況的反饋和師生的交流。
三、學法分析
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依照自己的實際,充分調動自身心、腦、手、口、眼的`積極性,更容易主動地掌握重點和難點。在學習中,學生采用了以下的學習方法:
1、A類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要貫徹兩個為主。識記為主,記憶動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條件,記憶動量守恒定律的特點和一般解題方法;訓練為主,自己對識記的知識能夠較簡單的應用。推導、歸納為輔,知識熟練后自己在課后進行。
2、B、C類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也是貫徹兩個為主。學生理解為主,不僅僅是記憶動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條件,記憶動量守恒定律的特和一般解題方法,而且學生注重根據教師的引導、提問、設疑,通自己的思考、判斷、歸納等達到理解的目的;訓練為主,在訓練中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如測評第4題,對三種解法加以比較),使自己對識記理解的知識進一步鞏固。
四、教學程序
采用目標教學法組織教學
前提測評
1、物體的 和 的乘積,叫動量。
2、動量方向和 方向一致,SI制單位為 。
3、動量定理的公式 ,F表示物體的 。
4、某物體在水平面作初速為零的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為3米/秒2,則第2秒到第4秒動量變化量大小為 。
5、質量0.1千克的皮球,豎直落地速度3米/秒,反彈速度2米/秒,則動量變化量大小為 。
復習及本節(jié)課分層教學的重要依據。
認定目標
。裕┳寣W生清楚各自的目標
導學達標
1、介紹從實驗總結出來的動量守恒定律。
、 內容:相互作用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它
們受到的外力之和為零,則它們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诠剑簃1v1+m2v2= m1v1’+m2v2’
、鄢闪l件(任一):
a、系統不受到外力作用
b、系統受到的合外力為零(如果某一方向
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那么該方向動量守恒)
c、系統受到外力,但內力遠大于外力 ④適應范圍:是自然界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
2、練習:
、、動量守恒定律的條件:系統不受 ;或系統受到的外力 ;或系統受到的外力 。結論:系統的動量 。 表達式:
②、判斷:有一作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如果把此物體作為一系統研究,動量不守恒;如果把物體和地球作為一系統研究,動量守恒。( )
、邸①|量為m1=60千克的人站在m2=20千克的靜止的平板車上,問當人相對地面以2米/秒的速度水平跳出,求小車的速度?(地面光滑)
3、由牛頓定律、動量定理推導動量守恒定律。
、、每個鋼球動量變化和受到的沖量關系:
小球1:F1t=m1v1’-m1v1 小球2:F2t=m2v2’-m2v2
、、兩小球受到的沖量關系:
F1=-F2 即:F1t=- F2t 負號表方向相反
、、兩小球碰撞前后的總動量關系:
m1v1’-m1v1=-( m2v2’-m2v2 )
得出:m1v1+m2v2= m1v1’+m2v2’
4、練習(B、C類)
質量為m1=60千克的人站在m2=20千克的靜止的平板車上,問當人相對平板車以2米/秒的速度水平跳出,求小車的速度?(地面光滑)
。ń獯鹗÷裕
A類學生直接識記,明確是實驗定律m1 m2
v1 v2
碰撞前
F1 F2 碰撞
v1’ v2’
碰撞后
B、C類學生同時完成A類學生練習,要求對比兩道計算題
導學達標
1、參照物的統一性:
2、狀態(tài)的同時性:
3、方程的矢量性:
動量守恒定律的解題步驟
、倜鞔_研究對象(確定系統有幾個物體)
②進行受力分析,判斷是否滿足成立條件
、鄞_定參照物、初末狀態(tài)、正方向的選取
④由動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例題 一顆手榴彈以10米/秒的速度水平飛行,設被炸成兩塊后,質量為0.4千克的大塊速度為250米/秒,方向和原來的方向相反,則質量為0.2千克的小塊速度為多少?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達標測評
1、質量為2千克和5千克的兩小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之間壓縮有一輕彈簧,放手后,兩小車在同一直線上被彈出,質量為2千克小車的速度為5米/秒,則此時兩小車的總動量為 。
2、一輛平板車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車上有一人拿著大錘站在平板車的左端,現用大錘連續(xù)敲打平板車的左端,則平板車:
A、向左運動 B、向右運動
C、左右運動 D、靜止
3、一顆手榴彈以10米/秒的速度在空中水平飛行,爆炸后,手榴彈被炸成兩塊,質量為0.4千克的大塊速度為250米/秒,方向與原來的方向相反,則質量為0.2千克小塊的速度為 ,方向 。
4、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平臺車質量為M=500千克,車上有一人,質量為m=70千克,以相同的速度v0前進。某時刻人用相對車u=2米/秒的速度向后水平跳出,那么,人跳出后車速增加多少米/秒?
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1-3題為A類,1-4為B、C類,要求C類學生能夠對第4題分析評價(見視屏)
作業(yè)布置
1、熟練掌握本節(jié)課的目標的內容,認真理解和領會重點和難點。
2、完成人教版物理第三冊(選修)114-115頁的練習,達到熟練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問題。
3、B、C類的同學尋找涉及動量守恒定律方面的課外書籍進行閱讀,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動量守恒定律說課稿3
高中一年級物理新教材按知識的邏輯性重新把高三年的一些內容放到起始年段來講述,當然在難度、深度方面有所不同,講述的方式方法也有巧妙的安排,如該回避的盡量不予提及、該簡化的毫不保留、大膽下放一些內容作為選修教材等等,故把握好高一物理教材的度至關重要,下以一節(jié)“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的教學法為例,加以闡述,以食讀者。
一、教材地位:
1、本課是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冊(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七章第四節(jié);主要內容是講授“動量守恒律”在碰撞、爆炸等內力>外力這類題型中的應用。
2、地位:“動量守恒律”是大自然界物體間相互作用的普適基本規(guī)律之一。它反映了系統相互作用對時間的累積(Ft)總和為零的這么一個定律,近代研究表明守恒律來源于對稱性;考慮教材編排的系統性,書上從牛頓運動定律中導出動量守恒,然而其適用范圍卻比牛頓運動定律廣泛得多----不論是變力還是恒力、不論是哪個參照系、不論是高速或低速,宏觀或微觀系統等都可以使用;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無需慮及中間細節(jié),只需注意始、末態(tài),具有簡捷方便的獨特優(yōu)勢,為處理力學(含后續(xù)學習的電力、磁力)問題辟開了一新的思維方法。本課是“教綱”里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高考重點考查的知識點,故應教好本課。
3、編排:《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是繼學生學習了“動量、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之后,通過應用守恒定律解決碰撞等實際問題達到掌握該定律的一節(jié)習題課-----旨在加深對動量及守恒條件的理解、進而熟練地應用守恒定律列式求解相關定量問題。
4、依據教綱對本節(jié)的“B”級要求、教材的編排,本節(jié)教學目標可定為:
〈1〉知識目標:學生要會用動量守恒律處理一維碰撞、爆炸等兩物
體相互作用的問題:即
會確定系統、分析相互作用過程(初、中、末態(tài))物體的受力,從而判定系統動量為什么守恒;
根據動量守恒律的矢量性、同時性(“一邊一時”),正確寫出已知條件、守恒方程、求得未知量;
知道守恒律解題優(yōu)點所在。書P127
〈2〉能力目標:提高解題能力即讀題、析題、圖景想象等能力,掌握解題步驟、解題表述等科學思維習慣及方法。
〈3〉德育目標:培養(yǎng)理論聯系實際的辨證唯物主義實踐觀。
5、教學重點:正確列出動量守恒方程及應用守恒律解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1>如何使學生深刻領悟一維矢量的運算方法--------化為標量(代數)運算。
二、教法說明:
本堂課主要采用討論、閱讀指導、練習、實驗及多媒體放映等教學方法。教法選擇的依據:
<1>應用討論法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滲透合作、共贏的思想,調動積極性:作為知識應用課,正是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求得共識,本課應讓學生讀題并討論----分析系統動量是否守恒?加深對知識應用的領悟。有些老師處理問題時也是在討論、自學中完成的。
<3>通過觀看實況錄象(打臺球、掛車等)、觀察氣墊導軌上滑塊的碰撞等實驗引起同學們對碰后物體速度求解的興趣,讓同學們認識到本課學習的意義;通過直觀模擬碰撞現象給學生以更多的感性認識,變抽象為具體,多維度化解教學難度,加深對規(guī)律應用(知識)的記憶。
<5>恒律是矢量式的印象。
本節(jié)內容在高三教學中還須深化,考慮高一學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數學、語文能力等),教學所涉及的習題盡可能過程清晰、系統(對象)容易確定;
只要求到一維兩物體的題型,系統只有某方向動量守恒的問題盡量回避;
守恒定律中速度相對性及變質量問題高一年不予提及;
知識的綜合只牽涉到平拋或豎直上拋即可,且作為較高要求,應放在另一節(jié)練習課上。
三、學法設計:
本課的教學要培養(yǎng)科學的讀書及解題方法,力求養(yǎng)成規(guī)范答題習慣,提高學習積極性。
通過對定律導出的簡單復習,培養(yǎng)正確的思維習慣------即從本質上明確定理、定律的來龍去脈,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適用條件(比牛頓運動定律更廣);
通過解答實際題目的訓練,培養(yǎng)審題能力、養(yǎng)成注重過程分析注意整體思維和嚴謹解題步驟的習慣,克服邊審題邊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時間并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
引導題后小結------“題后思”,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即守恒律題型的一般解題方法:確定對象確定過程并分析確定正方向并寫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
高一學生喜好表現,可以通過對不同層次教學對象課堂作業(yè)的投影、講評,可激發(fā)學者“愿學”的情感,讓大家學有所獲有所得,多層面提高學力。
注意由淺入深、按步解答、適當降低、抓好反饋落實的環(huán)節(jié),注意歸納,給予機會提高自信心以激發(fā)差生學習情緒,解題時易出現的混亂問題有二:一是符號問題,強調設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確則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則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結果再行分析;二是守恒方程“一邊一態(tài)”的問題,解決辦法是嚴格列出已知,作圖輔助思維。
把例題及課堂練習發(fā)到學生手上,適當選擇1-2題綜合型題目(兩個以上知識點),鼓勵好生上臺講述,多完成難一點作業(yè),籍以調動優(yōu)等生的積極性。
在上述關于教材、教法、學法等分析的基礎上,我實施了這一節(jié)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實效。
四、新教材教學的心得:
新教材把高三年級某些重要的章節(jié)都下放到了高一年來(如動量、曲線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等),這些內容都是要求較高且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高考重點知識,放在高一年的目的之一是保證力學知識在高中階段的連貫性、完整性、系統性。
考慮高一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水平,教材把這些知識編排得深理淺出,通俗易懂,既照顧科學性又兼及可讀性,因而有降低知識難度的意圖,特別是不涉及繁難的隱含條件較多的物理問題,著重于知識形成過程的介紹及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學時切勿想一步到位,盲目拔高,應遵從直觀簡潔的理論實質及準確敘述有實際意義的應用練習鞏固,把握好度(特別是梯度),重在激發(fā)學習興致。
粗看起來教材似乎又回到了80年代全日制十年制高級中學的教材編排順序,細細品味,卻是螺旋式上升了一大臺階:屏棄了過于枯燥的理論論述;吸取了近幾年各方面最新最好的教育教學精華;溶入了頗具時代氣息的生產生活實例及最新科技成果;體現了教育教學革新的趨勢,是對以往教材的大洗禮。
教科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大眾性,特別是“閱讀材料”和“做一做”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機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
動量守恒定律說課稿4
高中一年級物理新教材按知識的邏輯性重新把高三年的一些內容放到起始年段來講述,當然在難度、深度方面有所不同,講述的方式方法也有巧妙的安排,如該回避的盡量不予提及、該簡化的毫不保留、大膽下放一些內容作為選修教材等等,故把握好高一物理教材的度至關重要,下以一節(jié)“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的教學法為例,加以闡述,以食讀者。
一、教材地位:
1、本課是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冊(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七章第四節(jié);主要內容是講授“動量守恒律”在碰撞、爆炸等內力?>外力這類題型中的應用。
2、地位:“動量守恒律”是大自然界物體間相互作用的普適基本規(guī)律之一。它反映了系統相互作用對時間的累積(F?t)總和為零的這么一個定律,近代研究表明守恒律來源于對稱性;考慮教材編排的系統性,書上從牛頓運動定律中導出動量守恒,然而其適用范圍卻比牛頓運動定律廣泛得多----不論是變力還是恒力、不論是哪個參照系、不論是高速或低速,宏觀或微觀系統等都可以使用;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無需慮及中間細節(jié),只需注意始、末態(tài),具有簡捷方便的獨特優(yōu)勢,為處理力學(含后續(xù)學習的電力、磁力)問題辟開了一新的思維方法。本課是“教綱”里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高考重點考查的知識點,故應教好本課。
3、編排:《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是繼學生學習了“動量、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之后,通過應用守恒定律解決碰撞等實際問題達到掌握該定律的一節(jié)習題課-----旨在加深對動量及守恒條件的理解、進而熟練地應用守恒定律列式求解相關定量問題。
4、依據教綱對本節(jié)的“B”級要求、教材的編排,本節(jié)教學目標可定為:〈1〉知識目標:學生要會用動量守恒律處理一維碰撞、爆炸等兩物體相互作用的問題:即
會確定系統、分析相互作用過程(初、中、末態(tài))物體的受力,從而判定系統動量為什么守恒;根據動量守恒律的矢量性、同時性(“一邊一時”),正確寫出已知條件、守恒方程、求得未知量;知道守恒律解題優(yōu)點所在。書P127
好學教育-專業(yè),權威,高效,分享-打造國內領先的終身教育平臺!
好學教育:
〈2〉能力目標:提高解題能力即讀題、析題、圖景想象等能力,掌握解題步驟、解題表述等科學思維習慣及方法。
〈3〉德育目標:培養(yǎng)理論聯系實際的辨證唯物主義實踐觀。5、教學重點:正確列出動量守恒方程及應用守恒律解題的一般方法。教學難點:
<1>如何使學生深刻領悟一維矢量的運算方法--------化為標量(代數)運算。<2>初動量、末動量的理解及確定二、教法說明:
本堂課主要采用討論、閱讀指導、練習、實驗及多媒體放映等教學方法。教法選擇的依據:<1>應用討論法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滲透合作、共贏的思想,調動積極性:作為知識應用課,正是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求得共識,本課應讓學生讀題并討論----分析系統動量是否守恒?加深對知識應用的領悟。有些老師處理問題時也是在討論、自學中完成的。
好學教育-專業(yè),權威,高效,分享-打造國內領先的終身教育平臺!
好學教育:
<5>人類對經歷過的挫折總是記憶猶新,本節(jié)可以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分析、求解,通過學生動腦、動手演算,比較、講解不同學生的答題錯誤,特別是對動量矢量性的疏忽和運算錯誤,進行有目的的`強化,以期突破本節(jié)的難點。如對書上【例2】設具體數字而讓學生解答,待出現答題錯誤時加以糾正;也可做這樣的理想實驗:站在懸崖邊的人,給他一個動量,他將如何運動?引出對方向性的思考,如此種種讓學生牢固烙上動量是矢量動量守恒律是矢量式的印象。
<2>教學法指出:練習本身是一種知識應用,同時又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練習法應是本節(jié)的重頭戲,旨在培養(yǎng)正確的解題思路、建構物理圖景、掌握嚴謹的解題規(guī)范籍以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讓學生感到學以致用,悟出守恒律解題的方便所在,提高解題能力。大綱中就明確指出:“做好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揚振寧教授曾回憶起他的大學生涯時說“勤奮地去做練習”“習題做得很多”。
<6>教材教法處理注意點:
本節(jié)內容在高三教學中還須深化,考慮高一學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數學、語文能力等),教學所涉及的習題盡可能過程清晰、系統(對象)容易確定;
只要求到一維兩物體的題型,系統只有某方向動量守恒的問題盡量回避;
守恒定律中速度相對性及變質量問題高一年不予提及;
知識的綜合只牽涉到平拋或豎直上拋即可,且作為較高要求,應放在另一節(jié)練習課上。
三、學法設計:
本課的教學要培養(yǎng)科學的讀書及解題方法,力求養(yǎng)成規(guī)范答題習慣,提高學習積極性。
通過對定律導出的簡單復習,培養(yǎng)正確的思維習慣------即從本質上明確定理、定律的來龍去脈,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適用條件(比牛頓運動定律更廣);
通過解答實際題目的訓練,培養(yǎng)審題能力、養(yǎng)成注重過程分析注意整體思維和嚴謹解題步驟的習慣,克服邊審題邊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時間并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
引導題后小結------“題后思”,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即守恒律題型的一般解題方法:確定對象 確定過程并分析確定正方向并寫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
高一學生喜好表現,可以通過對不同層次教學對象課堂作業(yè)的投影、講評,可激發(fā)學者“愿學”的情感,讓大家學有所獲有所得,多層面提高學力。
注意由淺入深、按步解答、適當降低、抓好反饋落實的環(huán)節(jié),注意歸納,給予機會提高自信心以激發(fā)差生學習情緒,解題時易出現的混亂問題有二:一是符號問題,強調設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確則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則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結果再行分析;二是守恒方程“一邊一態(tài)”的問題,解決辦法是嚴格列出已知,作圖輔助思維。
把例題及課堂練習發(fā)到學生手上,適當選擇1-2題綜合型題目(兩個以上知識點),鼓勵好生上臺講述,多完成難一點作業(yè),籍以調動優(yōu)等生的積極性。
在上述關于教材、教法、學法等分析的基礎上,我實施了這一節(jié)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實效。
四、新教材教學的心得:
新教材把高三年級某些重要的章節(jié)都下放到了高一年來(如動量、曲線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等),這些內容都是要求較高且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高考重點知識,放在高一年的目的之一是保證力學知識在高中階段的連貫性、完整性、系統性。
考慮高一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水平,教材把這些知識編排得深理淺出,通俗易懂,既照顧科學性又兼及可讀性,因而有降低知識難度的意圖,特別是不涉及繁難的隱含條件較多的物理問題,著重于知識形成過程的介紹及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學時切勿想一步到位,盲目拔高,應遵從直觀簡潔的理論實質及準確敘述有實際意義的應用練習鞏固,把握好度(特別是梯度),重在激發(fā)學習興致。
粗看起來教材似乎又回到了80年代全日制十年制高級中學的教材編排順序,細細品味,卻是螺旋式上升了一大臺階:屏棄了過于枯燥的理論論述;吸取了近幾年各方面最新最好的教育教學精華;溶入了頗具時代氣息的生產生活實例及最新科技成果;體現了教育教學革新的趨勢,是對以往教材的大洗禮。
教科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大眾性,特別是“閱讀材料”和“做一做”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機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
【動量守恒定律說課稿】相關文章:
《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說課稿09-15
物理動量守恒定律說課稿01-06
《動量守恒定律》說課稿(精選10篇)09-26
頤和園說課稿圓明園說課稿03-25
生物說課稿 生物說課稿07-10
說課稿05-17
春酒說課稿 春酒說課稿最新08-13
燕子的說課稿04-10
《錯誤》說課稿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