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科學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它們吸水嗎》是教科版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本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材料》中的第4課。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材料的吸水性與他們的用途的關系,為后面學習打好基礎。本課主要是通過實驗進行教學的,因此從能力培養(yǎng)來看,屬于“實驗能力”系列。
小學生的學習,最好是以直接經(jīng)驗的形式掌握。這是因為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是以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為此,了解材料的吸水性,必須由學生自己去探索,親自動手實驗,從而進行觀察,得出結論。而三年級學生年齡小,對實驗接觸少,動手能力差,故而結合本課及學科基本要求,特制定: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比較木片、紙片、金屬片、塑料片的浸透性的大小。
2.了解紙的制作過程,并能自己動手實踐,增強材料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用觀察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木片、塑料片、金屬片各十片。(每組一份)
2.稀釋的紅墨水、滴管。(每組一個)
3.餐巾紙、鉛畫紙、放大鏡(每組一份)
4.杯子、筷子、毛巾、衛(wèi)生紙(每組一份)
5.放大的蔡倫相一張。(播放古代造紙錄像)
本 課是實驗課,要上好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發(fā)揮主題作用,從而完成任務。
二.說教法
低年級學生對實驗很感興趣。根據(jù)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以“實驗法”為主。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在實驗過程中得到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學生學習本課教學重、難點,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提高實驗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抓重點、破難點,在學法方面從以下幾點指導:
1.繼續(xù)學習實驗法。
2.在實驗中學會觀察、描述。
3.能自己動手實踐,造一張紙。
四.說教學程序
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經(jīng)常啟發(fā)學生動手、動腦,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通過手腦并用建立鮮明、清晰、正確的表象。為遵守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聯(lián)系實際,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我將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
(一)激發(fā)興趣、發(fā)現(xiàn)問題、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有好的開頭,是上好這一堂課的關鍵。針對三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特點,上課我以談話導入,繼而出示四種材料,讓其猜測:誰更容易吸水,在猜測中激發(fā)興趣,明確實驗目的.,學生便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學習中去了。
(二)實驗觀察、解決問題、獲得新知。
人們對知識的理解是通過思維活動實現(xiàn)的,而思維只有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這部分教學便以指導學生實驗觀察入手,親自操作,進而獲得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并逐步形成理性認識。
為抓重點,破難點,面向全體學生,根據(jù)學生特點,教材內容,安排了三個實驗,并采用導、扶、放的教學思想。
學生實驗能力差,因此實驗前讓學生明確實驗方法,步驟,實驗時指導學生操作,配合、觀察、比較,實驗后歸納是至關重要的。
第一步:指導學生觀察“誰更容易吸水”,首先讓學生明確方法,再拿出四種材料,滴水觀察,誰吸水快?誰吸水慢?再思考:吸水性和材料的什么有關?為什么紙更容易吸水?由這質疑,立即進入第二個實驗。
第二步:指導學生觀察紙,了解紙的特性。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后,師巡視,生合作觀察,描述結果,師點撥:讓學生明確紙由纖維構成,既然如此,愿否造一張紙,順理成章進入第三個實驗。
第三步:指導學生造一張紙,明確造紙方法后,小組合作,從而知道材料課循環(huán)使用,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在整個活動中,活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思,動靜結合。學生在學習中質疑,在教師及時引導下解疑,從而形成正確地認識。
(三)應用知識,深化認識。
利用課堂小結、“考一考”等形式,鞏固知識,增強信心,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五.說板書設計。
為集中學生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難點,本課采用了歸納直觀式板書。一目了然地再現(xiàn)出教學的主要內容,加深印象,鞏固知識。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以及在座的老師,大家好。我叫趙彬彬,是育才實驗小學的科學教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生命離不開水》。
一、首先我闡述的是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jié)課是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水作為研究對象。水是組成世界萬物的重要物質。人體內有水、動物體內有水、植物體內也有水。水是生命之源,可以說我們的一切都離不開水。在本課的學習中,讓學生了解水與生命最深層次的關系,使同學們體會到水的重要意義,也為以后本單元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了解常見食物中的含水量。
2、能力目標
能和同學交流自己對本課的不同看法,設想沒有水的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
3、情感目標
學生能意識到水與生命的密切關系,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4、說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充分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基礎,結合本節(jié)課的需求,師生應做如下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塑料袋、杯子、剪刀、水、新鮮樹葉、芹菜、橡皮筋、紅墨水
三、說教法
根據(jù)本節(jié)教學目標及教材特點,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講述法、談話法、演示法等
一般方法以外,主要還采用了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2/引導探究法3/分組討論法等。以上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日益高漲。
四、說學法
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學生一旦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本節(jié)課我強調以探究為主,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為輔的學習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學目標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利用多媒體、情景激趣、導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τ谌昙墝W生來說剛剛步入神圣的科學殿堂,對于身邊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上課一開始,我就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了“魚鴨戲水”的情景,屏幕上那歡快的情景配上動聽的音樂,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提問:為什么水使小草變得嫩綠,使桃花開得鮮艷,使魚鴨游得歡暢,學生暢談感想以后將會知道水是生命之源。
2、討論交流、體驗匯報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先讓學生討論說出幾項動、植物離不開水的事例,豐富學生對“水與生命”的認識。然后提出問題“水與動物、植物和人有著怎樣的關系?”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查找資料得出結論。最后師生小結(水對生命來說真是太重要了,生命體內的一切活動如呼吸、消化、光合作用都離不開水)。
3、主體參與、動手實踐
教師示范實驗,出示課前包裝好的新鮮樹葉,經(jīng)過陽光照射后,讓學生觀察并提問:塑料袋原來是干的,里面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學生觀察、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塑料袋里的水珠是從植物體內跑出來的,證明植物體內有水。接著我趁熱打鐵從人體出汗、排解等生理現(xiàn)象中也可以看出人體內含有水,那么我們平時吃的食物究竟含有多少水呢?
接下來我設計了擠西紅柿這個實驗,可以清清楚楚的觀察到植物體內究竟含有多少水。
下面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視頻吧。在這個實驗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最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幾種常見食物的含水量。知道各種食物以及人體內含有大量的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關注生命活動,為了更直觀的展示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我選擇了芹菜作為實驗原料,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地進行實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是這么做的:準備一杯調式好的紅墨水,然后把芹菜放入紅墨水中,過10分鐘后觀察芹菜的根部有什么變化,杯中的水為什么少了一些。把芹菜切成2段,芹菜里面的莖兒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在這個實驗中,學生圍繞了植物離不開水這一目標,演練了他們的科學技能,也豐富了教學的色彩。
4、拓展活動、反面例證
通過學生收集資料、討論交流、體驗匯報并動手實踐等多種探究方式,學生對“水與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沒有水,我們的生活及周圍的環(huán)境將會變成什么樣?教師播放了一些有關于干旱的資料,通過觀看錄像,學生更深深感受到了生命離不開水,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可知道當你享受著幸福生活的時候云南的小朋友們正遭受著百年不遇的干旱,當你每天喝著三、四元錢買來的飲料的時候,你是否想到云南的小朋友們卻擔負著拯救家人、到處找水喝的使命,當你浪費每一滴水的時候,你是否想到這一滴水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同學們,請伸出你的手,用你的愛心去拯救那些孩子們吧,讓他們也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只要你能節(jié)約每一滴水)。最后教師總結:通過云南干旱教育學生珍惜每一滴水,滴水可以匯成河流,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jié)約每一滴水,討論結束后啟發(fā)學生以沒有水的世界為題畫一幅想象畫或寫一篇同樣題材的短文。
六、說板書設計
根據(jù)這節(jié)課的結構特點我是這么設計板書的:
從植物、動物、人離不開水從而得出水是生命之源,讓學生懂得節(jié)約用水、人人有責的道理,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重點突出。
七、教學理念
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及時給予學生適當?shù)墓膭詈椭笇缘脑u價,讓學生快快樂樂的做、開開心心的學。
以上是我膚淺的個人見解,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請各位領導以及在座的老師諒解,多多給予批評、指導。謝謝!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3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首師大版科小學科學第五冊的《浮力》。而我說課的內容主有以下幾個方面,教學背景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
一、 說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浮力》一課在課標中是處于“物質科學領域”之中的“力作用于物體會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部分。在教材中處于首師大版科學第五冊第三單元《力與生活》中的第二課,前一課為《推力和拉力》,這為《浮力》的知識和技能作鋪墊。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推力和拉力》這課中,學生對推力、拉力、重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使用測力計的方法也已經(jīng)很好地掌握了。本節(jié)課從一個小故事開始,引導學生感受什么是浮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幾種物品在水中的浮沉情況,進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ㄈ┙虒W方法與手段說明
本節(jié)課 我采用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的教學方式,提出問題后讓學生進行初步的猜測,然后進行簡單的體驗,然后再進一步做實驗,再一次體驗活動,最后得出結果,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ㄋ模┘夹g準備
演示材料:水管、乒乓球、水、水槽、正方體鐵塊、繩子、測力計
分組材料:水、水槽、空塑料瓶、正方體鐵塊、鐵釘、泡沫塑料塊、輕木塊、繩子、測力計、記錄單
二、說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知道生活中存在著浮力;知道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能簡單測量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ǘ┠芰δ繕
通過驗證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細致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ㄈ┣楦、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學生初步具有對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秘密的探究精神;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進而樹立學好科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意思。
。ㄋ模┙虒W重難點
重點:通過自主探索,實驗操作,知道所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難點:通過實驗分析,知道物體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故事導入,引入新知——學習新知識,感受物體的浮力——進一步實驗,探究沉在水中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鞏固與總結
第一環(huán)節(jié)故事導入,引入新知
1、教師說故事:一天,小明與小方在打乒乓球,一不小心,小明將乒乓球打進了一個窄小的鐵水管里,由于水管口太窄小了,他們的手都伸不進去,小明想:將水管翻轉,乒乓球就會滾出來啦,但是這個方法也行不通,因為鐵水管太重了,他們兩個抬不起。怎么辦呢?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辦法將乒乓球取出來呢?
2、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拿出實物水管和乒乓球,將乒乓球放進水管,讓同學們親身動手取出乒乓球。如果學生不能說出教師想要的答案,則由教師引導學生加水進水管,讓乒乓球能浮在水面。
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習新知識,感受物體的浮力
1、(1)談話: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物品,它們放進水里是怎樣的呢?是浮還是沉呢?請同學們猜一猜,把大家的猜想填在表格中。
老師出示物品:空塑料瓶、正方體鐵塊、鐵釘、泡沫塑料塊、輕木塊
。2)學生分組實驗,記錄實驗結果
提問:同學們的猜想究竟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動手做做實驗吧!請同學們一邊實驗一邊記錄實驗結果。
2、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3、提問:為什么這些物品會浮起來呢?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小結: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了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水的浮力。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浮力,知道浮力的初步定義。
第三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實驗,探究沉在水中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1、提問:在水面上漂浮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
2、學生猜想
3、談話:到底同學們的猜想對不對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證明我們的猜想。
4、老師示范,學生跟著做:用繩子將正方體鐵塊綁著,用手感受一下它在空氣
中的重量;然后將正方體鐵塊的一半(老師事先已在每個鐵塊的一半上標出一道線)浸入水中;最后將它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能碰到底部。
5、請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
6、用測力計把正方體鐵塊吊在空中,看它在空氣中的重量是多少,把測力計的讀數(shù)記錄下來,填寫在表格中;然后將它的一半浸入水中,再將它緩慢地放入水中,直到完全浸入水中,觀察測力計的讀數(shù)有什么變化,把這兩次測力計的讀數(shù)也記錄子表格中。
7、匯報實驗結果。
8、小結:測力計的讀數(shù)慢慢變小,由此看來,沉在水中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那么,測力計上的讀數(shù)是不是浮力呢?
9、談話:我們先來正方體鐵塊的手里情況,在實驗中,它主要受到什么力呢?(老師在黑板上分析)受到了兩個向上的力,分別是拉力和浮力,還受到一個向下的力,是重力。因為當物體不動時,受到向上的力與受到向下的力是相等的,所以浮力大小加上拉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總結公式:浮力=重力—拉力
10、根據(jù)公式,計算出正方體鐵塊一半與完全浸入水中時所受到的'浮力。
通過這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知道在液體中下沉的物體也會受到浮力并且學會測量、計算浮力的大小。
四、鞏固與總結
1、談話: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無論是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還是沉下去的物體都
受到水的浮力。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
2、聯(lián)系實際:利用水的浮力,我們能做些什么事情呢?例如行船、游泳
3、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五、板書設計
1、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了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水的浮力。
2、無論是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還是沉下去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
3、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
4、浮力=重力—拉力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4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
流程與方法:
1.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學習重點】
用簡單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
【學習難點】
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
【學習準備】
學生(每小組):
1.一套寬度、厚度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尺(每種材料的一端打一個孔)
2.一套寬度、厚度不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做成的物品。
3.測量彎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鉤碼一個,回形針一個。
老師:同樣寬度、厚度的粗塑料條、木條各一根,兩桶水。
【學習流程】
一、柔韌性的認識
出示兩根長度、厚度和寬度一樣的塑料條和木條。
師:請兩位同學上來各取一根,分別去取同樣重的兩桶水,觀察塑料條
木條的變化情況。
兩名學生上來演示,其它同學觀察,然后匯報觀察到的情況(木條斷,
料條沒有斷;塑料變了,沒有斷,木條先是彎了,最后斷了)
老師指出:我們把像剛才這樣塑料條受力變形后,不易折斷的特點叫做柔韌性。
二、比較3種不同材料的柔韌性
1.提供三種物體,找一找它們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頭、塑料、不銹鋼)
2.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柔韌性,并把比較的結果排一排序(提示學生材料不要弄斷)
3.學生匯報比較結果,當各組意見分歧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比較的材料由于寬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這樣比較它們的柔韌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師出示寬度、厚度相同的木條、塑料條、不銹鋼條,問:可以怎樣研究它們的柔韌性?
5.學生小組討論、匯報,教師引導,最后邊小結邊演示操作步驟:
⑴把木條、金屬條、塑料條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壓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針掛上鉤碼,觀察它們的'前端彎下去了多少。測量材料前端彎下的距離時,眼睛要平視。
、品謩e測量木條、金屬條、塑料條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彎下的距離,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6.學生分組實驗后匯報實驗情況。
三、認識塑料
1.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種塑料制成的物品圖片,觀察后思考:這些塑料制品分別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觀察和思考的結果記錄在氣泡圖上。
四、討論了解塑料的循環(huán)使用
1.閱讀教科書,說說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標志",認識可回收標志。
3.討論:我們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小學科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說課稿06-22
小學科學杠桿說課稿02-17
關于小學科學說課稿02-24
精選小學科學說課稿六篇01-13
小學科學說課稿5篇01-12
精選小學科學說課稿五篇01-18
小學科學說課稿7篇01-22
小學科學說課稿五篇01-18
精選小學科學說課稿三篇01-15
小學科學說課稿(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