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01-08 18:33:5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品】數學說課稿錦集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數學說課稿錦集九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上午好!我說課的課題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過程這五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華東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jié),我把本節(jié)內容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及解法,第二課時是不等式組的實踐與探索。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

  《數學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的要求是: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等關系,了解不等式組的意義;會解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并會用數軸確定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主要內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組)的解法及其簡單應用。是在學習了有理數的大小比較、等式及其性質、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開始學習簡單的數量之間的不等關系,進一步探究現(xiàn)實世界數量關系的重要內容,是繼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之后,又一次數學建模思想的學習,也是后繼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函數及進一步學習不等式的重要基礎,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本章的最后一節(jié),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拓展延伸,是進一步刻畫現(xiàn)實世界數量關系的數學模型,是下一節(jié)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因此,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數學課程應當從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開始,沿著數學發(fā)現(xiàn)過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從生活中的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從特殊關系到一般規(guī)則,逐步通過學生自己的發(fā)現(xiàn)去學習數學、獲取知識。得到抽象化的數學知識之后,再及時地把它們應用到新的現(xiàn)實問題上去。按照這樣的途徑發(fā)展,數學教育才能較好地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的數學的聯(lián)系,才能有益于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和使數學成為生活中有用的本領。

  本節(jié)課,既有概念教學又有解題教學,而概念教學,應該從生活、生產實例或學生熟悉的已有知識引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取共性,得到概念的本質屬性。在此基礎上歸納概括出概念的定義,并引導學生弄清定義中每一個字、詞的確切含義。華師版的教科書中,只設計了一個問題情境,我感覺還不夠,不能從一個問題抽象出概念的本質。因此,在這里我又增加了一個問題情境,以增加對不等式組概念的理解,加強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學習的心理基礎和認知特點來說,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較熟練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將簡單的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有一定的數學化能力。但學生將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數軸上表示會產生一定的困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以感性認識為主,并向理性認知過渡,所以,我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是通過兩個學生所熟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從而引導其自主學習。

  基于對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不等式組的解集。

  三、教學目標

  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結合預設的教學方法,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實例體會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研究量與量之間關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2.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解集的概念。

  3.會利用數軸解較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4.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勤于思考、樂于探究,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體驗數學的價值。

  四、教學手段

  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容量大、操作簡單、形象生動、反饋及時等優(yōu)點,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而且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如下:實際問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解法——應用。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五個活動。

  活動一、實際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問題1.

  小寶和爸爸,媽媽三人在操場上玩蹺蹺板,爸爸體重為72千克,體重只有媽媽一半的小寶和媽媽一同坐在蹺蹺板的另一端,這時爸爸的一端仍然著地.后來,小寶借來一副質量為6千克的啞鈴,加在他和媽媽坐的一端,結果爸爸被蹺起離地.猜猜小寶的體重約是多少?在這個問題中,如果設小寶的體重為x千克.

 。1)從蹺蹺板的狀況你可以找出怎樣的不等關系?

 。2)你認為怎樣求x的范圍,可以盡可能地接近小寶的體重?

  我提出問題(1),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問題。

  考察學生對應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引出新知。

  教師提出問題(2),學生小組合作、探索交流,回答問題。

  我預計學生對于這個問題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方法是利用估算的方法將特殊值代入來求出適合不等式組的特殊解;另一種方法是求出兩個不等式的解集,并分別將這兩個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本題的實際意義,能將兩個不等式的解集綜合分析。

  這里是通過對數量關系的分析、抽象,突出數學建模思想的教學,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并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解法。

  問題2.

  現(xiàn)有兩根木條,一根長為10厘米,另一根長為30厘米,如果再找一根木條,用這三根木條釘一個三角形木框,那么第三根木條的長度有什么要求?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問題。

  教學效果預估與對策:預計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系可能有所遺忘,教師應給予提示。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與三角形相關的問題,要

  求學生能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嘗試解決,促使學生在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得到發(fā)展,學會新的東西,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活動二、總結歸納,得出概念

  1.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通過上面兩個實際問題的探究,歸納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概念。

  即:把兩個(或兩個以上)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linearinequalitiesofoneunknown)。 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同時滿足不等式(1)、(2)的未知數x應是這兩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在同一數軸上表示出這兩個解集,找到公共部分,就是所列不等式組的解集。

  不等式組中幾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這個不等式組的解集。

  師生活動:在活動一的基礎上,將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敘述問題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教學效果預估與對策:估計多數學生在經歷了上述的探索過程后,能夠對這個結論有所認識,但是未必能夠全面得出結論。因此,教師要耐心加以引導。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活動三、解釋應用、拓展延伸

  例題

  解下列不等式組,并把它們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師生活動:師生共同完成,教師板書。

  在對一元一次不等式意義理解的基礎上,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2)是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拓展延伸。

  練習1:

  用每分鐘可抽30噸水的抽水機來抽污水管道里積存的污水,估計積存的污水不少于1200噸且不超過1500噸,那么大約多少時間能將污水抽完?

  練習2:

  某次知識競賽有50道選擇題,評分標準為:答對一題得2分,答錯一題扣1分,不答題不得分也不扣分,某學生4道題沒答,但得分超過70分,他可能答對了多少道題?

  師生活動: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練習3:

  求不等式組的解集。

  練習4:

  求不等式組的正整數解。

  師生活動: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這兩道習題的設置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概念,會用數軸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活動四、課堂小結

  我提出了三個問題: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

  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與不等式在解法和解集上有什么聯(lián)系?

  3.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你的經驗與教訓是什么?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作如下的歸納總結:

  1.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數學知識拓展的需要,也是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不等式組的知識源于生活實際,要學會分析現(xiàn)實世界中量與量的不等關系,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2.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可以加深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理解,也便于直觀地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體現(xiàn)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課堂小結的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互相補充.

  教學效果預估與對策:預計學生在利用本節(jié)知識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有所收獲。教師要加以引導,師生之間相互加以完善。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第一個問題,可以回顧出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通過第二個問題,使學生在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對比中加深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理解,并形成知識網絡。通過第三個問題,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自信心、意志力,并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助于學生全面認識數學的價值。

  活動五、課后作業(yè)

  1.教材P53練習1、2、4;

  2.P55復習題A組5、6。

  教師布置作業(yè),學生記錄作業(yè).

  估計大部分學生可以較為順利完成作業(yè)1;作業(yè)2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首先進行判斷,如果思維上存在障礙,可降低思維難度。

  作業(yè)的設計,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進一步理解和體會數學建模思想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數學說課稿 篇2

  今天我們在培訓中心大廳聽了來自××縣的××老師的一節(jié)錄像課《抽屜原理》。抽屜原理這節(jié)課不同于六年級其他課型,與前后知識點沒有聯(lián)系,比較孤立。抽屜原理也很抽像,對于師生而言,這節(jié)課比較難上!痢晾蠋熓峭ㄟ^幾個直觀例子,借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抽屜原理”的,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并會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

  ××老師上的《抽屜原理》一課雖然樸實,但是結構完整,過程清晰,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了解“抽屜原理”,并學會了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yōu)點:

  1.本節(jié)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支筆放入3個杯子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杯子中至少放進2支筆。然后交流活動,為后面開展教學活動做了鋪墊。此處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于學生觀察理解,有利于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理解最基本的“抽屜原理”:當物體個數大于抽屜個數是,一定有一個抽屜放進了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從方法和知識層面對學生進行了提升,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抽屜原理的推導過程中,至少是商+余數,還是商+1個物體放進同一個抽屜里。讓學生互相爭辯,在由學生驗證,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抽屜原理。

  3.注意滲透數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并在游戲中深化知識。課前教師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一名學生在去掉了大小王的撲克牌中,任意抽取5張。老師猜,總有一種花色的牌有2張。學完抽屜原理后,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有效的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換源于生活”的理念。

  建議:

  1、3個杯子放4支筆時說的基本原理在后面不適用,教師應該強調。

  2、在得出抽屜原理后應該讓學生多加練習并加以說明。

  3. 應該不斷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魅力。

  “抽屜原理”的建立是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推理的基礎上理解和發(fā)現(xiàn)的,學生學的積極主動。老師上的比較扎實,是一節(jié)好課。

數學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立方根"。這一節(jié)課是第十章數的開方第六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

  求數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運算是數學的基本運算之一,在根式運算、解方程及幾何圖形解法等問題中經常要用到。學習立方根的意義在于:(1)它有著廣泛應用,因為空間形體都是三維的,關于有關體積的計算經常涉及開立方。(2)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的特例一樣,立方根對進一步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質具有典型意義。

  教學目標:1、能說出開立方、立方根的定義,記住正數、零、負數的立方根的不同結論;能用符號表示a的立方根,并指出被開方數、根指數,會正確讀出符號,知道開立方與立方互為逆運算。2、能依據立方根的定義求完全立方數的立方根。教學重點是:立方根相關概念的理解和求法。在教學中突出立方根與平方根的對比,弄清兩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這樣做既有利于鞏固平方根的概念,又便于加深對立方根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現(xiàn)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jié)是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學過程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

  在課堂的引入上采用了一個求立方根的實際應用問題,已知體積,求正方體的棱長。由實際應用問題是學生易于接受。再對已學過的相似運算---平方根進行復習,為接下來與立方根進行比較打下基礎。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為他們布置了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看書。自己找出立方根的基本概念。關于立方根的個數的討論,是本節(jié)的一個難點。考慮到這個結論與平方根的相應結論不同,采用了先啟發(fā)學生思考的辦法,用“想一想”提出有關正數、0、負數立方根個數的思考題,接著安排一個例題,求一些具體數的立方根,在學生經過思考并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之后,自己總結出結論。其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平方根與立方根的區(qū)別,強調:用根號式子表示立方根時,根指數不能省略;以及立方根的唯一性。考慮到如果教學計劃提前完成,我在練習卷之外,還準備了一些易混淆的命題讓學生判斷、區(qū)分,鞏固所學內容。

  本節(jié)內容設計了兩課時完成,在第二課時進一步深入學習立方根在解方程,以及與平方根部分的綜合應用。這節(jié)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望各位老師指教!

數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概率是高中數學的新增內容,它自成體系,是數學中一個較獨立的學科分支,與以往所學的數學知識有很大的區(qū)別,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且對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節(jié)內容在本章節(jié)的地位:《條件概率》(第一課時)是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選修2—3第二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它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鞏固古典概型概率的計算方法,另一方面,為研究相互獨立事件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學重點是條件概率的定義、計算公式的推導及條件概率的計算;難點是條件概率的判斷與計算;教學關鍵是數學建模。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掌握條件概率的定義及計算方法

  思想方法目標——歸納、類比的方法和建模思想

  能力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根據這兩年高考改卷的反饋信息,考生在概率題的書面表達上丟分的情況是很普遍的,因此本節(jié)課還想達到:

  表達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的嚴謹和簡潔

  個性品質目標——培養(yǎng)學生克服“心欲通而不能,口欲講而不會”的困難,提高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法

  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為了體現(xiàn)以生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體現(xiàn)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采用引導發(fā)現(xiàn)法、分析討論法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問、啟發(fā)、設問、歸納、講練結合、適時點撥的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層層展開,讓學生大膽參與課堂教學,使他們“聽”有所“思”,“練”有所“獲”,使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融為一體。

  四、學法

  以建構主義為指導,采用以啟發(fā)式教學為主,同時結合師生共同討論、歸納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為課堂設計了:

  ①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概念

 、陬惐韧茖А贸龉

  ③討論研究——歸納方法

 、芗磿r訓練——鞏固方法

 、菘偨Y反思——提高認識

 、拮鳂I(yè)布置——評價反饋

  六個層次的`學法,它們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概念

  首先引入兩個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實例1】3張獎券中只有1張能中獎,現(xiàn)分別由3名同學無放回地抽取,最后一名同學抽到中獎獎券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個同學沒有抽到中獎獎券,則最后一名同學抽到中獎獎券的概率是多少?

  【實例2】有5道快速搶答題,其中3道理科題,2道文科題,從中無放回地抽取兩次,每次抽取1道題,兩次都抽到理科題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次抽到理科題,則第二次抽到理科題的概率是多少?

  每個實例有兩個問題組成,后一個問題多一個限制條件,教師引導學生對比兩個實例中前后問題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概括出條件概率的定義。

  由于判斷事件的類型對選擇概率公式起著決定性影響,因此在引入定義后讓學生再做一組判斷題練習以鞏固對定義的理解。

  【練習】判斷下列是否屬于條件概率

 、、在管理系中選1個人排頭舉旗,恰好選中一個的是三年級男生的概率

 、病⒂10把鑰匙,其中只有1把能將門打開,隨機抽出1把試開,若試過的不再用,則第2次能將門打開的概率

 、场⒛承〗M12人分得1張球票,依次抽簽,已知前4個人未摸到,則第5個人模到球票的概率

 、、兩臺車床加工同樣的零件,第一臺的次品率未0.03,第二臺的次品率為0.02,兩臺車床加工的零件放在一起,隨機取出一個零件是發(fā)現(xiàn)是次品,則它是第二臺機床加工的概率是多少?

 、怠⑾渥永镅b有10件產品,其中只有一件是次品,在9件合格品中,有6件是一等品,3件二等品,現(xiàn)從中任取3件,若取得的都是合格,則僅有1件是一等品的概率

  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能準確區(qū)分條件概率與一般概率。

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跳繩》這節(jié)課是本冊書第五單元第4課時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出現(xiàn)的。這節(jié)課主要是和學生一起探究“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教材著眼于“跳繩”這個游戲來貫穿新知,而這個游戲恰恰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兒童好玩、好奇、好勝的天性利用本班學生進行跳繩比賽來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到親切、生動、有趣。并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通過估計運算的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二、說教學內容

  北師大數學第二冊63頁第五單元跳繩(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三、說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算法多樣化;初步發(fā)展學生的估算意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看圖尋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自主探索的能力。通過和鄰居說一說的方法,尋求多種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思維,并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增強自信心。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

  能力目標:通過豎式的書寫,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利用遷移規(guī)律,引導學生抽象概括筆算減法的計算過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競爭意識以及團結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

  探索計算方法掌握算理。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算理。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通過跳繩比賽,活躍氣氛: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一分鐘能跳多少下?

 。ǘ﹦(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前,我們進行了激烈的跳繩比賽,跳繩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藏著許多的數學問題呢!這是我們班三個小朋友跳繩比賽時的照片和成績表。(多媒體出示)

 。ㄈ┨骄啃轮

  1、根據這個表格,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減法數學問題?繼續(xù)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限制提問范圍,因為要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單只是讓學生面對情境提出問題,更深入的是在活動中進行質疑、交流,限制提問范圍,避免偏離主題的現(xiàn)象,節(jié)省出更多的時間來保證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互動。

  我們先來解決“小東比小紅多跳多少下?”這個問題。(多媒體出示)

  3、分析題意,列式:能不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

  4、估算:這個算式等于多少呢?我們先來估一估:滲透一些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過渡: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動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獨立思考)

  5、討論算法:請你們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交流,待會兒,再看看哪一組的算法多。▽W生討論,老師巡視引導)

  6、交流算法:演示計數器,指名擺小棒,重點強調筆算,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退位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和算理,板書口 算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算法多樣化。

  7、優(yōu)化列豎式:多數同學用到了列豎式的方法,看來列豎式確實 是一種既簡單又方便的算法,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列豎式時應注意什么?讓學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同時,計算方法也需要優(yōu)化。

 。ㄋ模╈柟叹毩

  1、利用所學的知識,用列豎式的方法解決 課本63頁的試一試。

  2、接受老師的考驗:100-48

 。ㄎ澹┱n堂總結

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簡便計算》這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冊數學第三單元P44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并且對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力求突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要求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觀察、歸納、運用等數學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熟練地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計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節(jié)課所學知識與今天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從而更好地進行簡便計算,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與效果。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自學討論法進行教學。師生作適當歸納或總結性的講解;最后進行鞏固練習。通過這種教法,引導學生充分提出問題并充分討論問題,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活動的組織者。

  三、說學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的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改變過去“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四、說教學目標:

 。ㄒ唬┲R技能目標

  1、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2、使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為一體。

 。ǘ┻^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經歷觀察、概括的過程,理解乘法結合律,通過體驗,感悟、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ㄈ┣楦袘B(tài)度目標:

  通過學習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說重點、難點:

  理解乘法的結合律的意義及運用。

  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六、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題。(卡片)

  12=4×()25=100÷()

  32=4×()125=1000÷()

  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通過剛才的口算題,你們很快算出結果,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在乘法運算中有哪三對好朋友呢?

  教師板書: 5×2 25×4 125×8

  請同學們要牢記這三對好朋友,一會兒它要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2、師生比賽看誰算得快(直接寫得數)

  25×42×4 69×125×8 4×39×25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既復習了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又體現(xiàn)了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雖是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但學生完全可以運用知識得以加深認識,沒有增加負擔,反而增加了學生探究的樂趣。為新課做了鋪墊!

 。ǘ、探究新知:

  1、情境創(chuàng)設:同學們來解決一道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王老師買了5副羽毛拍,330元,還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⑴首先讓學生說說“一打裝”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明白一打裝是12個。

  ⑵你們根據這些條件能提出什么問題?小組討論并記錄。

  請小組長匯報。(鼓勵學生可以提出各種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fā)展)

 、倜扛庇鹈蚺亩嗌馘X?

 、诿恐τ鹈蚺亩嗌馘X?

  ③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

 、苜I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⑤買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⑥買羽毛球拍比買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錢?

  【給學生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就能獲得學生思維火花,同時體現(xiàn)“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合作發(fā)現(xiàn)、體驗成功、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思路。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鼓勵學生可以提出各種問題,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基本教學理念!

  2、解答第三個問題:

  你能用兩種簡便方法解答嗎?

  四人小組交流,匯報。

  解法一:12×25

  =(3×4)×25

  =3×(4×25)

  =3×100

  =300(個)

  【運用數學規(guī)律解決生活問題。創(chuàng)設了生活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fā),通過素材呈現(xiàn)后,讓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面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一個數,它們的積不變。哪種方法簡便,可以湊成整十、整百數就用哪種!

  解法二:12×25

  =12×100÷4

  =1200÷4

  =300(個)

  【解法二是一個難點,它就是用100÷4來代替了25,我們可以在教學時把25盒看成100盒,問學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呢?怎樣才能使積不變?擴大了4倍,再除以4,使積不變這樣來突破這個教學難點!

  我們知道應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可使一些計算簡便.同樣我們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也可以進行簡便運算。(板書:簡便算法)

  3、用簡便方法解答其余的幾個問題!百I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解答后請人匯報并核對自己的簡便算法是否正確。第五、六兩個問題較簡單,可以課后去做。

  “買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的解法與上一題的解法類似。

  4、“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誰能用上節(jié)課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

  330÷5÷2

  =330÷(5*2)

  =330÷10

  =33(元)

  【注意知識的延伸和拓展。為使學到的知識能為解決問題服務,我注意極力選取與本節(jié)課知識聯(lián)系緊密的、又是發(fā)生在身邊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去解決。“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我注意把新學的知識與舊知建立聯(lián)系,】

  (三)練習:

  1、進行簡便計算。

  24×25 8×7×25 43×25×4 88×125

  2。連線:

  25×57×4 90×(125×8)

  90+(125×8)

  90×125×8 25×4+57

 。25×4)×57

  15×(16×a) (15×16)×a

  (15×16)+a

  3。下面等式中應用了乘法結合律,請在括號內打“√”。

  4×(15×3)=(4×15)×3 ( )

 。3×4)×5×6=3×(4×5)×6 ( )

  6×(3×a)=6×(a×3) ( )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將整節(jié)課有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知識結束了一節(jié)課的學習!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的是應用定律如何進行簡算,通過同學們的觀察與思考,根據乘法結合律對許多題目進行了簡算。今也就是在幾個數相乘的條件下,如果其中有兩個數相乘得整十、整百……的數,就可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使計算比較簡便。大家以后做題時要仔細觀察題目特點,更準確更巧妙地把題目計算出來。

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方程是應用非常廣泛的數學工具,它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中占重要地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第3課時。解方程既是本章的重點也為今后學習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數有重要基礎作用。為了使學生牢固掌握解方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xiàn)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產生學習解方程的欲望,教材設置了新穎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獲取信息,列方程,然后嘗試主動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過練習歸納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驟和技能。

  1、教 學 目 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解這種類型的方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驟

  (2)、能力目標: 經歷 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發(fā)展用方程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引入新問題(如何去分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2、通過埃及古題的情境感受數學文明.

  2、教學重點:通過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3、教學難點:探究通過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說教法:

  在前面的學段中,學生已學習了合并同類項、去括號等整式運算內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為承上啟下的重要內容。因此,它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我根據學生認識規(guī)律和教學的啟發(fā)性、直觀性和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積極創(chuàng)設新穎的問題情境,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活動為主線,以創(chuàng)新為主旨,采用多媒體教學等有效手段,以引導法為主,輔之以直觀演示法、討論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我的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 1、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不是被動的回答老師的問題、接受老師的答案。3、精心設計問題,因為好的問題設計能不斷激發(fā)學習動機,還能給學生提供學習的目標和思維的空間,使學生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可能。授課中通過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礎上解決問題并得出結論。

  三、說學法

  教學活動流程圖 活動內容和目的

  活動1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創(chuàng)設埃及古題問題情境,列方程解決該問題;發(fā)展利用方程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次感受方程是刻畫現(xiàn)實世界量與量之間關系的主要模型之一

  活動2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以學生已有的關于等式性質的數學知識基礎,探索利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活動3 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 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應注意的事項;歸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驟

  活動4 小結 總結本節(jié)收獲

  活動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引言:這件珍貴的文物是紙莎草文書,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寫在一種特殊的草上的.著作,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歷史了在文書中記載了許多有關數學的問題

  問題 一個數,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來總共是33。

  (1)能不能用方程解決這個問題?

  (2)能嘗試解這個方程嗎? (3)不同的解法有什么各自的特點?

  設計意圖:1、利用列方程、解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再一次讓學生感受方程的優(yōu)越性,提高學生主動使用方程的意識

  2、經過對同一方程不同解法到去分母能夠使解方程的過程更加便捷,明白為什么要去分母,這是 去分母這一步驟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認同去分母是科學的、可行的,明確為什么能去分母這樣,學生就會自覺參與探索去分母的一般做法的活動,從而發(fā)現(xiàn)方程兩邊同時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數這一方法也首次由學生自行突破了難點。

  3、通過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2

  下面方程 可以怎樣求解?

  觀察方程,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先去分母

  怎樣去分母?

  解去掉分母后的這個方程

  歸納總結去分母的方法:在方程兩邊同時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依據是等式的性質2,即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結果仍相等

  呈現(xiàn)不同學生的解題過程,選取學生在去分母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引導全體學生共同分析錯誤的原因,發(fā)現(xiàn)去分母的易錯點鞏固了學生對解方程的透徹理解。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團體協(xié)作精神,還對與重、難點知識的突破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通過對錯例的辨析,加深學生對 去分母的認識,避免解方程時出現(xiàn)類似錯誤

  去掉分母后,方程即轉化為熟悉的形式,新舊知識自然銜接,使學生體會到,只要把

  新問題想辦法合理轉化為熟悉的知識,問題就能得以解決通過在解方程過程中去分母這一步驟體會轉化思想

  活動3 解方程

  設計意圖:用實踐來加深對 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認識 結合本題思考,能總結解這種方程的一般操作過程嗎?

  鞏固所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同時說明解方程的步驟是程序化的,但不能生搬硬

  套,每個步驟要不要使用、何時使用都應視方程的特征而定了解對方程的每一次變形都是為了將方程最終化歸為的形式解題時應根據題目特點,合理選擇解題步驟

  小結

  活動4總結

  (1)學生能否總結本節(jié)的知識,是否理解去分母的作用、依據,是否掌握去分母的具體做法;

  (2)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驟;

  (3)學生是否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最后復習、鞏固本節(jié)的知識,學會總結反思

  四.評價分析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參與發(fā)展的過程。本節(jié)課的評價要讓學生體會到參與學習、與人合作的重要性,獲得成績的喜悅,從而激發(fā)性的學習動力。在這節(jié)的數學課,如要獲得最直接、真實的反饋,就要盡量讓學生多說、多思考,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和引導,并隨時觀察解決,評價應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差異,這節(jié)課通過現(xiàn)代化的技術的運用,節(jié)省出盡可能多的時間,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開放式的數學討論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交流中獲益。通過隨堂練習和作業(yè)來激勵其學習。同時做練習時,將評價及時反饋給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并在課后作成長記錄,使學生比較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特別感受自己的不斷成長和進步,為下一步教學提供重要依據。

數學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的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第三個單元。而本節(jié)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主要屬于概念教學,是為以后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

  3、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jié)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思考

  多媒體出示有關國旗的四幅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圖的內容,并找找圖中共有的東西。接著出示四面國旗的長和寬的具體數據,并提示國旗的指定有著特定的制作標準,然后讓學生去思考,猜測。

  二、探究新知主動參與

  這里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比例的意義

  1、根據學生的發(fā)現(xiàn),讓學生任意地選擇其中的兩面國旗,先寫出長和寬的比,再求出比值進行驗證自己的猜測對不對。

  2、把學生的計算結果出示在黑板上(四面國旗都有)接著請學生仔細觀察計算結果發(fā)現(xiàn)了什么,發(fā)現(xiàn)他們的`比值都相等。從而引出比例的意義。

  3、揭示了比例的意義后及時進行練習。判斷幾組比能否組成比例,為什么?讓學生說理鞏固概念。

  4、回到四面國旗,讓學生找比組成比例。(可以是國旗的長與寬的比,每兩面國旗長之比,寬之比)這里教師要適時引導,鼓勵學生打開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以加深對比例意義的認識。

  第二部分: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的各部分名稱。這部分的教學,我采用了閱讀自學法。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由“學會”變“會學”,這里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課本時,老師寫出比例的兩種形式,引導學生注意內項和外項的位置。認識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后讓學生說說比與比例的區(qū)別。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觀察黑板上的比例中的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的關系,引導學生把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分別相乘,比較結果,然后引導他們回答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有什么關系?再讓學生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探討寫分數形式,歸納“交叉相乘”積相等。

  3、練習,p34的做一做

  4、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意義,也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基礎練習

  1、寫兩個比值是0.4的比,并組成比例。這里先讓學生寫,然后請其他學生判斷他寫的比例對不對。(可以用比例的意義,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2、猜數游戲,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為下節(jié)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解比例”。

  發(fā)展練習:

  1、把乘積相等的式子改寫成比例。這個練習是鞏固比例的基本性質,意圖是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為有學生可能只能改寫一個,而有學生可能改寫4個,還有學生可能改寫8個。

  2、如果5a=3b,那么a:b=():()

  四、課堂小結,回歸目標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說課稿 篇9

  1、教材簡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知識體系的起點,也是整數四則運算系列中的一個重點概念。學生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可以幫助理解乘法口訣的和意義,為解決相關的乘法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也是以后學習表內除法的基礎,具有統(tǒng)領全局的作用。

  二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也學習了找規(guī)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學生來說“乘法”這個概念較難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的具體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意義。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圖中蘊含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乘法的意義做準備。然后,例1 以學生的操作活動入手,展示學生用小棒擺出的作品。這樣編排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后繼續(xù)學習乘法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從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三個方面制訂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3.教學重、難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guī)律特點及新課改要求,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準備指導學生用“發(fā)現(xiàn)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探究發(fā)現(xiàn)中,學生成為“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學的愉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所以第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是引導學生探究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安排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與鞏固乘法的含義和讀寫。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引導幫助學生自己總結對乘法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思路,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ㄒ唬┘とひ拢寣W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概念的引入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學生學習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因此在開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樂園場景!翱,游樂園多熱鬧!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當學生說出有坐摩天輪的,玩過山車的,還有坐火車的后,這時我再問“誰能觀察的更仔細些?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數學信息!币龑W生從數量上觀察。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摩天輪有5節(jié)吊廂,每節(jié)吊廂坐4人;過山車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小火車有4個車廂,每個車廂坐3人;有3個桌子,每個桌子擺了3把椅子。最后再提出 “兒童樂園里藏著許多數學問題,誰能試著提一個?”

  (二) 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

  第一步:建立乘法的表象

  通過看圖提問和列加法算式解決問題,從中積累對相同加數相加的感性認識,為學習乘法作知識遷移。然后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并舉出這樣的例子,比一比看誰說的長,教師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讓學生說得越長越好,假如學生說5+5+5……等學生說完后老師馬上拋出問題:誰能完整地重復一遍!學生可能說著說著停下來,因為他說得太長只記得加5,卻不知道幾個5相加,可能有的學生會重復,教師可以趁勢利導問你是怎樣記住的,學生要想記住必須數一數他說了幾個5。整個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而是我們自己的需要。

  第二步:感知乘法的意義

  當學生對幾個幾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后,老師和學生一起寫20個5相加,然后交流寫算式的感受。學生通過和老師的交流會發(fā)現(xiàn)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煩了,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很麻煩,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啊”的想法,這時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創(chuàng)造簡單形式來表示20個5相加。然后交流、評價各種寫法,這樣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的知識并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才呈現(xiàn)出來的。教學不是在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得到新發(fā)現(xiàn)、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學生在上面知道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師講解6個3相加,可以在3和6的中間寫乘號,告訴學生×叫乘號,然后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么,可能學生會說像錯號,像漢語拼音里的x。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會說把加號變斜就是乘號。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教學乘法算式的讀寫法。6個3相加等于18,所以3×6=18,也可以寫成乘法算6×3=18。讓學生試著讀出乘法算式。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此步驟是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發(fā)揮主體圖的作用,再次回到主體圖,讓學生說說前面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再一起改寫前面的加法算式,并重點說明什么樣的算式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具體含義。最后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體會哪種寫法簡便。

 。ㄈ⿷猛卣,鞏固乘法的意義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果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概念被我們抽象概括出來了,此時須有一個及時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知識在發(fā)展中飛躍,學生的能力在鞏固中得到發(fā)展。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采取直觀反饋、推理判斷等形式,鞏固乘法意義。練習九的第二題,用于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課前我制作了卡片,并適當豐富內容。采用“開火車”形式練習,盡可能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接著完成46頁的做一做和練習九的第一題。這兩題都是情景應用題,要求學生根據畫面情景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體會乘法的意義和鞏固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ㄋ模┱n末總結,梳理乘法

  課末小結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師通過提問:“求什么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注意什么?按什么順序讀乘法算式?”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并幫助學生加以梳理,辨清相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后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用數學”數學說課稿03-09

數學說課稿03-25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7

數學統(tǒng)計說課稿07-02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數學活動說課稿07-09

《數學樂園》說課稿07-09

數學說課稿11-05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數學樂園說課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