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的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1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guī)范的結(jié)構(gòu)特點,進一步了解新聞稿的基本結(jié)構(gòu)特征。
2、 過程與方法: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寫法。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養(yǎng)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激發(fā)對民族發(fā)展進步的自豪感。
二、 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guī)范的結(jié)構(gòu)特點,進一步了解新聞稿的基本結(jié)構(gòu)特征。
2、 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寫法。
三、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點撥
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 預習提綱
1、 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報紙查找有關“飛天”的資料。
2、 仔細閱讀課文,思考本文標題的含義。
3、 篩選新聞主體部分的重點內(nèi)容。
六、 教學過程
1、 導入
遠古時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敦煌有飛天壁畫,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做著飛天夢,也只到了今天,夢想才變?yōu)楝F(xiàn)實.到底如何讓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2、 讓學生展示圖片、資料,談論“飛天”
3、 寫作背景介紹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jīng)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xiàn)。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jīng)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4、 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gòu)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并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fā)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了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并沒有繼續(xù)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經(jīng)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
文章的結(jié)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xiàn)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jié)構(gòu)。
5、 學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時間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提出要搞人造衛(wèi)星,拉開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枚液體火箭發(fā)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臺的“863計劃”,對中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1992年9月21日,江澤民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搞載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號實驗飛船發(fā)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州”二號發(fā)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州”三號飛船發(fā)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州”四號飛船發(fā)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
6、 分析思考:本文標題的含義
標題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以認為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過程。第二,是指中國的航天夢經(jīng)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7、 自由討論:新聞報道強調(diào)及時性,強調(diào)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zhì),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于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jīng)過了什么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對于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8、 學會寫新聞
首先,要抓住新聞報道的及時性,準確性的特點
其次,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要選擇好的標題,例如本則新聞的標題
再次,注重新聞的結(jié)構(gòu).例如本則新聞為首尾復合型結(jié)構(gòu),原因為本則新聞首尾兩部分記錄的都是“神州”五號的發(fā)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自然地銜接在一起.
9、 課堂小結(jié)
本文開頭記錄了“神舟”五號升入太空的重要歷史時刻,然后以時間為順序,回顧了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航天之路,材料豐富,條理清晰,學習完本文,不但增長了知識,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10、 作業(yè)設計
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并補充課外有關資料,編一份“中國航天大事記”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位置和地位
高中語文新課程教材必修五本書,共有2個單元中外小說單元。一個必修3的第一單元,一個是必修5的第一單元,共六篇文章。(《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贰读纸填^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邊城》)《祝!肥菍儆谇罢摺
小說是擁有眾多讀者的一種文體,它可以多方面刻畫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現(xiàn)人物之間的沖突,還可以具體生動地再現(xiàn)人物生活的環(huán)境,因此在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所以學習小說這種文學樣式,也是有助于學生學會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為將來的小說閱讀打下基礎。
魯迅的《祝福》是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精品,當中的人物祥林嫂也是魯迅小說中與阿Q、孔乙己三個最為出名的人物之一。研讀好這篇文章,對將來小說的閱讀,小說中人物的理解,甚至小說的寫作都有深廣意義。
(二)教學目標及確定的依據(jù)
根據(jù)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結(jié)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掌握小說的基本要素,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
2、理解環(huán)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3、分析人物性格的特點,并研究形成的原因。
4、總結(jié)人物刻畫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5、體會小說中所描寫的中國婦女悲劇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深入認識到造成人生悲劇的社會原因。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所造任務的方法。
2、對造成祥林嫂悲劇社會根源的認識。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高二的學生對于小說并不陌生,相對的也比較喜歡閱讀小說。但是學生閱讀中關注的更多的是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所以老師要適時采取情況,引導學生從情節(jié)入手,學會歸納總結(jié)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題,學會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二)學法及確定的依據(jù)
A、預習
此文長達萬余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要強調(diào)預習,培養(yǎng)閱讀的自覺性。
B、對比閱讀法
由于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所以在課堂開始時有必要讓學生聯(lián)系歷史知識弄清。但是,學生接觸魯迅小說并非第一次,因此?梢龑W生回憶相關知識。進行對比。教師注意突出不同點。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本文與《孔乙己》、《故鄉(xiāng)》、《藥》相比,
其一,雖然它們的題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側(cè)面,有的反映的是讀書人的生活,有的反映的是壓在底層的一般農(nóng)民的生活,有的反映的是城市貧民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則是壓在底層的被雇傭的鄉(xiāng)村勞動婦女的生活;
其二,雖然都表現(xiàn)了反封建的主題,但側(cè)重點各不相同,有的側(cè)重于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否定,有的側(cè)重于對封建等級觀念和私有制觀念的批判,有的側(cè)重于對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剖析,而《祝!穭t是對封建的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夫權(quán)等全面而猛烈的抨擊,作者對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其他三者;
其三,雖然主要人物都有共性,但是他們還有各不相同的個性,就生活環(huán)境而言,祥林嫂比其他三者要惡劣得多,她沒有孔乙己好吃懶做、自視清高的惡習,卻也同樣遭到周圍人們的冷遇,她有閏土、華老栓一樣的勤勞,但是最后卻落得一無所有,可見其命運更悲慘,更令人同情。
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本文與《一件小事》、《孔乙己》、《故鄉(xiāng)》等相比,雖然都是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但是,由于各自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存在著差異,各自采取了僅適合自身的故事順序!兑患∈隆芬皂様橹,以此表現(xiàn)"我"的思想認識的進步。
《孔乙己》順敘中有補敘,使歷史和現(xiàn)實連為一線,以此來揭示主人公性格發(fā)展的必然性!豆枢l(xiāng)》順敘中有插敘,通過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比,來突出封建制度給人造成的影響之大。而《祝!穭t采用了倒敘,把祥林嫂的被淪為乞丐和悲滲的死提在篇首,與地主階級"祝福"的歡樂聲形成鮮明的對照,然后再追敘祥林嫂的生前事跡,揭示兩個階級嚴重對立的社會根源,表達作者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切齒痛恨和憤怒鞭笞。
經(jīng)過這樣的比較研究,學生不僅能夠捕捉課文的新意向和靈魂,而且也提高了質(zhì)疑、析疑、釋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認識結(jié)構(gòu)和思維勢態(tài)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所掘進,同時,也為今后的學習積累了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
C、比較法
此文是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不少詞語如"決計"、"肯依"等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不甚相同,正好可用來訓練利用上下文推斷詞義的能力。
D、討論法主要運用在第三課時中對本文主題的'理解上。
(2)教師課堂教學中主要使用分析引導、提問法。
三、說教法
編者希望學習這個單元,要著重欣賞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欣賞人物形象,要注意情節(jié)、環(huán)境和人物之間的關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品味小說語言,要注意把握敘述語言與人物語言的不同特點,體會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體會不同作者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同學們接觸到的小說其實已有很多,但他們是不是就會鑒賞小說了呢?可以肯定地說"不"!所以,我考慮先教給學生鑒賞小說的方法,然后讓他們在方法的指導下,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鑒賞本篇小說,并爭取能夠舉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說的鑒賞中。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诖,再結(jié)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一)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二)點撥法——分析引導,拓展思路
教學方法的最本質(zhì)特征就是要促進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較多的采用了分組討論,師生對話、探究等方式。
四、說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講述人物遭遇
學生讀小說最關注的是情節(jié),所以就從情節(jié)入手。讓學生講你知道了祥林嫂的哪些故事。
挑選幾位同學復述祥林嫂的不幸經(jīng)歷。
要求:
(1)只作純粹的敘述,不帶議論分析。
(2)敘述時要突出與悲慘命運有關的細節(jié)
(3)要有感情地復述,盡可能進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體驗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
(二)理清情節(jié)
在學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介紹小說的情節(jié)大致有幾部分,讓學生梳理文章的情節(jié)。
在復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jié)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線索提綱:
序幕:魯鎮(zhèn)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jié)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
發(fā)展:祥林嫂被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三)探討環(huán)境描寫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
祝福禮的社會環(huán)境的描寫
祝福之夜的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
(四)人物形象的塑造
1、列表比較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再到魯鎮(zhèn)、臨死前的三次描寫,概括人物形象。
2、列表對比對祥林嫂眼睛變化的細節(jié)描寫,分析人物當時不同的內(nèi)心變化。
初到魯鎮(zhèn):順著眼——善良、安分
再到魯鎮(zhèn):順著眼,眼角帶著淚痕——再受打擊,內(nèi)心痛苦
講阿毛的故事:直著眼,瞪著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門檻: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讓祝福:失神——再受打擊
行乞:眼珠間或一輪——麻木
問有無靈魂:忽然發(fā)光——一絲希望
3、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描寫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4、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行動描寫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懷疑靈魂——問
總結(jié)人物描寫的幾個方面。(還暗含了心理描寫)
(五)問題探究
1、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從小說情節(jié)分析、總結(jié)入手,祥林嫂為什么做工?為什么改嫁?為什么捐門檻?為什么行乞?得出結(jié)論: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
2、電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門檻不被承認后砍門檻的情節(jié),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總結(jié)人物的形象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三)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1)要了解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作者寫作發(fā)表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此基礎上領會小說所揭示的主題思想。
(2)認真分析人物形象,通過對有關描寫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深入領會小說的思想和藝術。理解人物與環(huán)境會互相作用:環(huán)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環(huán)境,這會使環(huán)境發(fā)生或多或少的變化,如果人物幾經(jīng)抗爭,仍無法改變環(huán)境,就造成了悲劇的結(jié)局。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別人看。
(3)研究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線索結(jié)構(gòu)怎樣為創(chuàng)造形象,表達主題服務的。
(4)分析小說的社會作用: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七)作業(yè)布置
把祥林嫂喪子之后回到魯鎮(zhèn)的那部分,改寫成劇本,并進行排練。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今天我所說課的題目是《這個世界的音樂》。它是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具體編排在第二冊第三單元(說明文單元)的第四篇。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jīng)有了三篇文章對如何抓住學好說明文的關鍵問題作了鋪墊,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xiàn)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突出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和素質(zhì)。
《這個世界的音樂》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它不僅帶著我的學生們再一次走進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而且還為他們解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大自然奧秘。
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參要求,結(jié)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領會“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
2、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動的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勇氣和信心及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
教學難點:
解讀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把握作品主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qū)W生教授新知識時,自然要考慮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征,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學計劃,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這個世界的音樂》這篇課文時新教材的新課文,同時它也被確定為“自讀”課文,再加上學生剛剛進入高一,他們大都不喜歡讀說明文,感覺枯燥無味,這就有可能使他們讀不下去課文,或者雖然讀下去但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針對學生的.一系列心理狀態(tài),我思考:怎樣在40分鐘時間里將學生的注意力盡量吸引到課文本身上來,完成對這篇科普說明文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關鍵。
三、說教學方法
。ㄒ唬⿵膶W情出發(fā),首先把握兩個原則:
1、注意高視點、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實到實處,再深入實施其他教學方式和手段。
2、重視素質(zhì)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以下具體方法:
第一、充分預習課文。印發(fā)預習材料,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內(nèi)容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標出段落、劃分層次),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認知能力。
第二、根據(jù)學習的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課時。
第三、分解重難點,以確保學生做到一課一得。
。ǘ⿵恼n文本身出發(fā),需注意:
作為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問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問題,是將學生帶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后通過“討論”和“辯論”等形式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過學生自由誦讀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但由于說明文中某些內(nèi)容較為抽象,所以我上課時利用錄音機錄制了一部分來自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親身品味、體驗。同時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將幾個需要討論和理解的問題顯示了出來,并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們?nèi)ニ伎肌?/p>
五、說教學程序
課時安排:1課時
指導學習:課前自學和課堂討論相結(jié)合。
。ㄔO計依據(jù):課前預習是學習每一篇課文前的要求,且本文是自讀課文,自學是必須的;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和辯論可以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內(nèi)容,發(fā)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ㄒ唬⿲胄抡n
1、請同學們先聽一段中國古典音樂《梁!,再聽幾段來自大自然的音樂。
明確:除了人類的音樂外,自然界的生物也有音樂。我們應該懂得尊重任何形式生命。
(二)分析課文
提問:
1、“這個世界的音樂
究竟指的是怎樣的一種音樂?
。ㄋ伎肌懻摗l(fā)言)
2、這種聲音是否具有某種具體的意義?
。ㄔ谠闹姓掖鸢福
3、作者的觀點,人類作為地球生物,創(chuàng)作音樂的原因是什么?
。ㄓ懻摗伎肌l(fā)言)
。ㄈ罢n堂小小辯論賽”
作者把音樂創(chuàng)作視為人類的生物性本能,也就是把動物與人類看作有某種質(zhì)的類同,這是否抹殺了人與動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
。▽W生先討論,再發(fā)表自方觀點)
。ㄋ模、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
。▽W生在課文中找出事例加以證明)
。ㄎ澹┢肺墩Z言:生動幽默
。嫖膶W性和趣味性)
。┙榻B“人生健康小訣竅”
1、聽好的音樂可以使人身心舒暢。
2、聆聽古典音樂最有益于人的健康。
六、說板書設計
白蟻顫動上顎表緊急意義
蝙蝠借助聲納察知周圍事物
動物的音樂,猩猩拍打胸脯作某種交談,尊重善待
鳥類歌聲中有豐富的含義,任何生命
這個世界的音樂
人類的音樂,本能生命的表現(xiàn)形式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4
一、地位與作用:
《我與地壇》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十一課,也就是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從教材體例的系統(tǒng)上來說,從第一冊的“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點”到第二冊的“篩選信息”、“研究探討”、“分析評價”,是將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作為訓練要點,其目的性更突出,也更能適應新世紀的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從這個方面上來說,《我與地壇》正處在這個訓練體系的較高層級上。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jīng)有了兩篇文章對“分析評價”這一訓練點進行了鋪墊,那么在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xiàn)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到了更高的能力層級,它所要求的綜合語文能力更加突出,而不僅僅是一個訓練點這么簡單。
二、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獨到的人生感情及作者對生命的認識。
2、抓住文中的關鍵句,揣摩語言。
。ㄔO計依據(jù):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不但要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要讓學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啟示。)
三、教學重點:
理解地壇和母親在作者頑強求索中的作用,解開“我(作者)”、地壇、母親三者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作為殘疾人對生命的感悟及對“生與死”的思考。
。ㄔO計依據(jù):課文的第一部分更注重“生命”的意義,而第二部分更注重“情感”的意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情感”的理解和思考又回答了對“生命”的疑惑而母親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應該怎樣活、怎樣面對命運、怎樣面對苦難的問題。這是文章的精髓,也是課文理解上的難點。)
五、文章特點與關鍵:
《我與地壇》是新教材的新課文,本篇課文超過7000字,是本學年度最長的一篇課文之一;教材同時將其確定為“自讀”課文,在課時的安排上和文章的長度構(gòu)成了一對矛盾。它所講述的是有關生命本身的問題:人該怎樣來看待生命中的苦難。作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心理疲勞周期較短的現(xiàn)象;而課文說的是一個相對“沉重”甚至“沉悶”的話題。怎樣在45分鐘里將學生的注意力盡量吸引到課文本身上來,完成對7000字的文章的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關鍵。
六、教學方法:
通過提問—啟發(fā)—討論—評價的步驟學習課文。
。ㄔO計依據(jù):作為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鑒于本篇課文所涉及的特殊的“情感”意義,如果能讓學生自己領悟,自己體會到,完成感情的自我升華,很顯然比教師直接將所謂的“經(jīng)驗”“教訓”告訴給他們要來得深刻得多。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蔷褪菃栴},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問題,是將學生領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后通過討論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
七、教學方式:
(使用依據(jù):本文是通過學生默讀、誦讀去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通過討論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利用明膠片和投影儀將幾個需要討論的問題顯示出來,并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去思考。)
八、課時安排:
1課時
九、指導學習:
課前自學與課堂討論相結(jié)合。
(設計依據(jù):根據(jù)本文篇幅較長的特點,課前預習,自學是必須的。自學指導的要求是通過作者直接的語言去理解文章。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去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的內(nèi)容,發(fā)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十、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挫折對于每個人來說幾乎是必將經(jīng)歷的`。有些人面對命運中的挫折望而卻步,使成功從手中流逝;有些人卻能夠勇敢面對,昂首前行。這些人最終成為生活的強者,為人們所尊敬,例如:司馬遷、張海迪、貝多芬等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在其“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失去了雙腿。他歷經(jīng)磨難,經(jīng)過一番苦苦的掙扎最終成為了一個著名的作家。
史鐵生有這樣一句話用來解釋他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
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地生著,以便不斷的去看它,不是不斷的去看這些文字,而是借助這些躊躇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靈魂,看這靈魂的可能與大向!
到底他的這些文字是怎樣體現(xiàn)出他的靈魂,讓我們一起進入課文,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去獲得我們自己的體會。
。ㄔO計依據(jù):通過作者自己對名字的解釋,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在特殊經(jīng)歷下的特殊情感,使學生感受更為真切。)
2、讀準下列字詞:
宿()命坍圮()()玉砌()雕欄亙()古不變撅()
捋()蟬蛻()窸窸窣窣()()嘈()雜熨()帖猝()然倔強()()雋()永。ǎ┦亟棺疲ǎ
(設計依據(jù):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礎知識。)
3、思考問題:
第一部分:
①文中哪幾小節(jié)是對地壇景物的描寫?作者為什么要描寫地壇的景物(作用)?
②作者是怎樣理解地壇的意圖?(用文中的話)
、郾容^3、5兩段的景物描寫,有無發(fā)生什么變化?如果有,這種變化意味著什么?(請位同學朗讀課文第5節(jié),其他同學思考)
④在地壇,作者思考了哪些問題?地壇又為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
第二部分:
、俚诙糠帜膸仔」(jié)是對母親的描寫?
②作者通過哪些場景去描寫自己的母親?反映了母親怎樣的心境?
、弁ㄟ^作者對母親的描寫,我們體會一下,作者的思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討論)
4、重點研討,總結(jié)評價
、偻ㄟ^這堂課的分析理解,請同學們概括一下母親的做法給了作者一個怎樣的啟示?(思考)
、谖闹杏卸巍霸O想”非常耐人尋味,可以說這是作者思想上的一次跨越,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設想”,作者是無法得到這樣的啟示的。就讓我們通過這個“設想”共同去體會“母親的偉大”。
、壅n文最后寫道:“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睆娜目矗颂幍摹败囖H”“腳印”是可以有象征意義的。那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它到底象征了什么?
。ㄔO計依據(jù):按照
。ㄎ澹┳鳂I(yè):有人說寫作是“本于內(nèi)心的郁積,發(fā)乎情性的自然”,這堂課的作業(yè)就是以《地壇給我的啟示》為題寫一篇類似讀后感的文章,不計長短,關鍵要發(fā)自于你們的內(nèi)心。
板書設計:
附一:
我與地壇:絕望——思考——希望(怎樣活)
我、地壇、母親
我與母親:頹廢——理解——堅強
附二:
送“我”——理解——(行為描寫)
憂“我”——堅忍——(心理描寫)
找“我”——焦急(關愛)——(側(cè)面描寫)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5
一、目的:
1、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2、把握詩歌的意象,體味意境,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3、了解詩人的情感脈絡。
二、說課過程:
第一部分:
第一節(jié):“我和春天”“和你”“和更多的人”點明作者和春天融合在一起,同時照應題目“我們一起”;“海洋冰塊”船開始起航告訴我們冬天漸逝;這時,我們“呼喚風”“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樹木都漲滿綠色的帆”作者盼望春天的到來。
第二節(jié):當豐收的“果子”被“狂風”“擊落”時,也是“種子”“撒遍大地”時,種子的“沉默”是為了“今天”的“歌唱”,“今天”意指上文的春天,也點明作者盼望春天的到來。春天到底怎樣呢?
第三節(jié):此節(jié)作者寫了那些意象?他們的特點是什么?
玉蘭花(潔白的心向藍天打開)、迎春花(繁星似的到處閃爍)、陽光(追逐著)、鳥兒(牽動著)、紫丁香(像影子一樣在身后晃動)等
他們總的特征是?生機勃勃、歡快祥和、繁花似錦。
體現(xiàn)作者的`感情是?喜愛、贊美。
“紫丁香像影子一樣在身后晃動
春天正迎著我們走來,獻上更多的花朵”用比喻、擬人手法進一步表達對春天的贊美和盼望。
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敘述主體由第一部分的“我”變?yōu)椤澳恪保诙朔Q的運用拉近了敘述主體與詩中“你”的距離。由第一部分我們知道作者極力贊美春天,渴盼春天的到來。所以這一部分的“你”應該指春天。 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春天特點的詞語、句子。
熱情、開朗;像四月的陽光;善良;憎恨黑暗,甚至陰影;清澈地對待別人(即真誠的對待別人)。
“愛情的震顫,莊稼的波濤,金屬的鳴響”從觸覺視覺聽覺表明你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你將一年又一年把這鮮紅的果子掛滿枝頭
讓善良的人們摘去”這里的“你”緊承上文,應該指“一顆鮮紅的漿果”般的“清澈地對待別人”的心,“讓善良的人們摘去”表達出“你”期待更多的人像你一樣真誠的對待別人。
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在結(jié)構(gòu)形式上與前兩部分相比發(fā)生了變化,他的結(jié)構(gòu)特點是?
金字塔式結(jié)構(gòu)或巖石狀結(jié)構(gòu),把立體派繪畫技法引入詩歌創(chuàng)作,使詩歌從視覺上有建筑美,形成一種獨特的結(jié)構(gòu)。作者為什么用這樣的結(jié)構(gòu)?他表達什么內(nèi)容?
“我們結(jié)識了”“我們相識了”點明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或友情或愛情。
詩中的意象特點,如:語言如大海翡翠、“坦白得像沙灘”,水鳥如“雪花”,江河“蔚藍”,太陽和星星“睡在我們的懷里”,白帆像“純潔的姑娘”,一連串的比喻、擬人修辭,勾畫出美好的景象,表達出友情或愛情的和諧美好。此部分之所以用這樣的結(jié)構(gòu)是為了暗示友情或愛情堅如磐石。 第四部分:
土地說:我要接近天空
于是,山脈聳起
人說:我要生活
于是,洪水退去
河流優(yōu)美地流著
無論是土地還是人都說“我要”表明“我”有既定的目標和理想,這也告訴我們應對生活樹立理想或目標,只要有理想,一切困難都會被克服。
讓我們和更多的人一塊走吧
祖先在風中訴說著青蔥的愿望
號召我們?yōu)槔硐電^斗,我們的祖先期待著我們這樣。
緊接著作者提出了三個疑問:
我們又將給大地留下什么呢
我們的手臂又將收獲什么
歲月的皺紋又將閃出什么樣的光輝呢
前文中:太陽把七色的花朵投在枝條上,大海把清脆的浪花投進巖石縫中,形成壯麗的景觀。暗示我們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奉獻自己的力量。所以下文說到:
我不能設想,美麗的風光
不在人們臉上閃動
我們死去和誕生的地方還有什么意義
我不能設想,崛起的建筑里
不溢滿普通家庭的笑聲
我們的勞動、創(chuàng)造還有什么意義
作者連用兩個“不能設想”點出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理想: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擁有生活的美麗。 根據(jù)兩個“不能設想”句子的哲理,仿照句式,以“我不能設想——”為開頭,另寫兩個句子。例: 我不能設想,青春的花環(huán)
不能結(jié)出香甜的果實
我們的生活奮斗還有什么意義
我不能設想,我們伸出的雙手
不能讓貧困的人們感覺到家的溫馨
我們的愛心奉獻還有什么意義
最后,作者發(fā)出號召:“拿起工具”“春天伴隨我們一同奔騰”既點明題目又發(fā)出真切的希望!氨简v”的含義也一目了然,即奮斗,為理想奮斗,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剃光頭發(fā)微》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雜文)所列的一篇自讀課文。本文語言幽默,諷刺意味濃,借“剃光頭”這一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所闡發(fā)的深刻道理。同前面幾篇課文一樣,頗能體現(xiàn)雜文的特點。也是《我若為王》談權(quán)的一個延伸。
2)、教學目標:
根據(jù)現(xiàn)行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一年級學生的要求,結(jié)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理清全文脈絡,整體把握文意,進而理解主旨。
2.體會本文因小見大的寫法,理解文章借“剃光頭”這一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所闡發(fā)的深刻道理。
3.品味本文語言的幽默與諷刺意味,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整體把握文意是新課標對高中一年級學生所作出的要求,聯(lián)系雜文本身的特點,我認為教學目標1、2應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而如何在前面幾篇雜文學習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品味本文語言的幽默與諷刺意味、提高鑒賞能力則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4)、教材處理:
本課是自讀課文,在教材的處理上我是這樣來實施的:布置預習思考題:(1)作者怎樣從剃頭這件事一步步引到談掌權(quán)的?(2)從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到本文的幽默意味?課上引導學生閱讀討論。
二、說教法:
根據(jù)教材處理,結(jié)合課文本身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把引導法作為本課主要的教學方法,以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說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從一首詩導入)
何滿子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ㄖv解:何滿子,曲名。這是一首描寫宮女哀怨感嘆的詩。故鄉(xiāng)遠隔三千里,(別了兄弟父母);深宮幽閉二十年,(好比籠中鸚鵡)。聽一聲何滿子曲,(不禁想我身世);雙眼落淚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首句寫宮女離家遙遠;二句寫入宮多年;三句寫悲憤到達極點;四句寫君前落淚以示抗議。一般宮怨詩多寫宮女失寵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詩卻一反其俗,寫在君前揮淚怨恨,還一個被奪去幸福與自由的女性的本來面目。這是獨到之所在。全詩只用了“落”字一個動詞。其他全部以名詞組成,因而顯得特別簡括凝煉,強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數(shù)目字,把事件表達得清晰而明確。詩歌沒有正面批判葬送宮女青春、生命力的皇帝,但從詩人對宮女的這種深刻同情中,人們不是會很自然地厭惡那深鎖的宮門和作威作福的皇帝么?)
2)、作者簡介
何滿子,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上海雜文學會顧問。
3)、檢查預習
積累字詞:
1.發(fā)髻:在頭頂或腦后盤成的各種形狀的頭發(fā)。
2.不羈:不受束縛。
3.睥睨: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4.差池:差錯、錯誤。也作“差遲”。
5.切膚之痛:切身感受到的痛苦。
6.牛山濯濯:本形容山上光禿禿的,沒有樹木。文中指人頭頂光禿禿的樣子。
7.悻悻而去:憤怒地離開。
4)、弄清題意
發(fā)微,發(fā),探究之意;微,奧妙。從細微的事物說開去。剃光頭發(fā)微,即要探究剃光頭一事中所潛在的人的心理,所反映出的社會現(xiàn)象,以及現(xiàn)象后的內(nèi)在本質(zhì)。
5)、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文章著重談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
明確:“剃光頭”和“掌權(quán)”兩方面。
2.說說本文從“剃光頭”談到“掌權(quán)”的行文脈絡。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一件細微的剃光頭事件引發(fā)作者的感慨:要警覺改革開放中“有權(quán)就耍”的現(xiàn)象不能任其泛濫。文章起筆從古代一些關于頭發(fā)驚心動魄的故事寫起,聯(lián)想到與頭發(fā)關系最密切的理發(fā)工人,轉(zhuǎn)錄了《人民日報》刊登的一封讀者來信,即“剃光頭”事件。并對其原因進行考證、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權(quán)”在作怪。文章結(jié)尾指出要對“權(quán)”進行監(jiān)督。
3.研讀最后兩段
學生齊讀最后兩段。提問:本文所談的重大的社會問題是什么?
明確:指少數(shù)人玩弄權(quán)術、以權(quán)欺人,為所欲為,危害民眾利益,破壞黨的形象。
6)、合作研討
提問:如果只保留掛怒剃光頭的讀者來信和結(jié)尾處談掌權(quán)這兩部分文字,把其他內(nèi)容全部刪去,也能構(gòu)成一篇文章,你覺得這樣改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討論,各自闡述自己的理由。
7)、體味語言
品讀課文,體味語言的幽默與諷刺的意味。結(jié)合文后練習二交流討論答案。
8)、總結(jié)特色
本文在立意選材上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因小見大,從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剃頭”落筆,聯(lián)想的掌權(quán)這樣重大的社會問題。語言幽默,富于諷刺意味。
9)、重點語段(4—6節(jié))閱讀訓練
“鄉(xiāng)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頭,以及什么模樣的'人才配剃平頭……只能學到一半。
時至今日……為所欲為?
原因簡單之至……人亦剃其頭。
思考回答:
1、第一段中作者由“剃光頭”聯(lián)想到哪些事情?(提示:聯(lián)想到古代的髡刑和許多國家的罪犯剃光頭。)
2、古代的“髡”刑實施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在于政治上或人格上和其他人區(qū)別開來。)
3、“既不是”后呼應的常常是“也不是”,為什么作者不用,卻用了個“也肯定不會是”
。ㄌ崾荆阂驗橄挛氖钦驹凇班l(xiāng)下佬”角度的揣想之辭,并不是在陳述事實,所以這么說。)
4、作者說理發(fā)師不給鄉(xiāng)下佬剃平頭,“倒是從美觀這面著眼的”,有什么意味?
。ㄌ崾荆鹤髡邘в幸环N調(diào)侃的意味,表達了自己對理發(fā)師做法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
5、文中為什么說這里面“大有文章”?作者為什么不把這“文章”揭示出來呢?
。ㄌ崾荆哼@種瞧不起實質(zhì)上折射了階級的、城鄉(xiāng)的、職業(yè)的有著極其深刻的偏見。不寫,是因為文章的中心不在此。)
6、理發(fā)師本來就沒有大權(quán),作者為什么要說“幸虧他只有這么點兒小權(quán)”?
。ㄌ崾荆菏菫榱擞纱思氨,因小及大,為了將矛頭指向社會上有權(quán)力的人。)
7、“直到像剃光頭那樣地把他剃下去”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ㄌ崾荆河昧四檫B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上“有權(quán)就!钡娜说纳類和唇^和對糾正不正之風的迫切呼聲。)
10)、布置作業(yè)
補充閱讀以小見大類雜文。
四、說板書:
板書應能體現(xiàn)授課思路,幫助學生把握課堂的教學重點,根據(jù)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把本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小:理發(fā)師——握刀——拒絕理頭
大:當權(quán)者——掌權(quán)——辦事沒門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7
說教材:
。ㄒ唬┍菊n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揀麥穗》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構(gòu)成本單元的三篇基本閱讀散文中的前兩篇都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本文是唯一出自當代作家的作品!陡咧姓Z文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發(fā)展獨立閱讀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對閱讀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zhì)疑。”“學會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時代精神,藉以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惫时締卧獙W習重點是把握作品的細節(jié),體會其語言魅力。通過學習,使學生從中學會對細節(jié)的關注與把握,用心去生活,豐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增強自己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并能聯(lián)系文章的中心和情感傾向細心領會,從話面出發(fā)讀出話里的意思,讀出深藏其中的情感。
(二)教材內(nèi)容:
張潔早期散文創(chuàng)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喚愛與美。在以童年生活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個憨知、純樸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與事的故事,《揀麥穗》使其中的一篇。文章前半部分寫舊時農(nóng)村姑娘揀麥穗時的“夢”以及出嫁時這些美麗夢想的破滅。后一部分則是文章的主體,寫“我”和賣灶糖老漢之間的純真情誼以及“我”對老漢的思念。文章暗示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廣大農(nóng)村婦女在愛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嘆了美好事物的易逝——連自己都不自覺的就放棄了。同時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間情感孜孜以求的信念的寄托。
。ㄈ┙虒W目標:
《揀麥穗》以細節(jié)描寫和優(yōu)美的語言來刻畫人物,因此學習本課應抓住對細節(jié)描寫的分析和對語言的鑒賞。據(jù)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欣賞朗讀,在獲得審美愉悅的同時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賞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寫,通過品味文章語言,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文章的寫作技巧及深層意蘊,提高散文的鑒賞能力;
4、通過拓展延伸,幫助學生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園。
。ㄋ模┻^程與方法:
1、反復朗讀,分析細節(jié)描寫,從而分析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感情。
2、通過拓展閱讀,幫助理解本文回憶“往事”和“童年”的意義,營造自己的精神家園。
。ㄎ澹┲攸c和難點:
對細節(jié)的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一大特色,所以將對細節(jié)的分析作為重點。而對文章至真、至善、至美感情的體會以及對“往事”“童年”意義的理解則是學生較難理解的難點所在。
。┱n時安排:
本課用二課時完成
接著,說學情
高一學生經(jīng)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多數(shù)具備了最基礎的感知語言、體驗情感等能力。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閱讀興趣,渴望能更好地掌握散文的閱讀鑒賞方法。針對這種情況,通過對語言,形象,主題及隱寓層的分析,引導學生掌握散文的閱讀鑒賞方法。
第三,說教法和學法
采用誦讀法、對比分析協(xié)作討論的方法。
朗讀有利于深入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鑒賞散文至關緊要的一步。整體感知文章時要朗讀;品位語言,分析藝術手法時也要朗讀。
從情感和手法上比較分析,是鑒賞本文的一個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更能見出本文的特色。
通過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情思。這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討問題的能力。
第四,教學思路和教學過程
。ㄒ唬┱n前布置預習
1、課前朗讀全文,自行解決字詞障礙,初步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概括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對“我”和“賣灶糖老漢”進行描寫的語句。
。ǘ⿲
我們都擁有難忘的童年。在年幼無知的年紀里,我們曾經(jīng)有過許多可笑的舉動。你們能舉出自己做過最可笑的事嗎?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8
一、聯(lián)系學生說教材
《聲聲慢》編排在必修四第二單元。在人教版高中語文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一個宋詞單元。編者選取了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四位詞人的作品。他們是宋詞發(fā)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詞人的作品,題材、風格不同,帶給后世讀者的審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詞走婉約套路,蘇、辛則是豪放詞風的代表,李詞細膩、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體現(xiàn)了宋詞的藝術價值,也大體反映了宋詞的發(fā)展脈絡。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部分唐宋詞,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專項教學詩歌,教師已經(jīng)比較系統(tǒng)地講授了形象與意象的概念、特點,并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與情感的能力。但高中階段的學習,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fā)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鑒賞作品地思想和藝術價值。
二、根據(jù)教學理念確定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詩詞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性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課程標準的相關表述和教學內(nèi)容及學情分析為依據(jù),確定本課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nèi)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過程與方法:與《醉花陰》前后聯(lián)系,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創(chuàng)作風格的變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這首詞情景交融的寫法與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通過與《醉花陰》的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受“閑愁”與“丟家棄國之愁”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通過合作探究,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復雜的內(nèi)涵。
三、根據(jù)以上分析確定教學時數(shù)為1課時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課前學生搜集有關宋詞的資料必不可少。另外,宋詞由于年代久遠,文字的障礙很大,然而,過分糾纏于文字的疏通會破壞宋詞的“氣”,喪失宋詞的“神”,所以在學習時,應舍去條分縷析的理論評價,指導學生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字,然后引領他們經(jīng)由文字再現(xiàn)形象,經(jīng)由形象領略情感,感受其中濃濃的情。誦讀的環(huán)節(jié)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獨奏《長相思》,營造意境,學生沉浸在音樂營造的意境中反復吟詠,讀出節(jié)奏,讀出音調(diào),讀出感情,細細體味,讓或優(yōu)或喜的情愫縈繞心間,我們就觸到了作者的靈魂。同時注意讓學生質(zhì)疑探究——布置預習作業(yè),要求學生圈點批注,列出疑難問題。課堂上,鼓勵學生互相質(zhì)疑,互相解疑,達到掌握詞作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基調(diào)的目標。
質(zhì)疑探究后,出示本課教學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即如何解讀“淡酒”、“雁”、“黃花”、“梧桐”等意象的問題,發(fā)動學生討論,各抒己見,逐步形成對重點意象的一致認識。
教師要相機點撥——上述三種方法,還不足以幫助學生把握藝術特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相結(jié)合的特點,疊字的巧妙運用,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應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分組討論來完成,效果會很好。
五、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設計
(一)新課導入
因為《醉花陰》在前,以別的方式導入本課都比較多余。直接以南渡為切入點,講述李清照生活境遇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遭遇將對她的創(chuàng)作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二)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引導: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他以詞代聲,向世人訴說她的悲懷愁情,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她的傾訴。
活動1:聆聽配樂朗讀錄音,初步感知詩詞內(nèi)容,感受作者情感。
引導:你聽懂了作者的傾訴嗎?她在向我們傾訴什么?
活動2:學生交流聽讀體會。
活動3:學生自由誦讀詩詞,整體感知詞意。
誦讀要求:連讀兩遍,第一遍要讀通讀順,注意讀出感情;第二遍要結(jié)合課下注釋邊讀邊理解詞的意思,并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讀后大家共同解決。
活動4:抽查學生誦讀情況,教師給予點評和指導。
活動5:學生就詩詞內(nèi)容質(zhì)疑,師生互動解疑。
(三)感悟詞意,把握情感。
1、這首詞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間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直接抒情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雁過也,正傷心”。其余為間接抒情。
2、聯(lián)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醉花陰》與《聲聲慢》兩首詞中“愁”的含義是否相同?你能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作者的這種愁緒?
活動: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感悟,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師提示與點撥:學生可選兩首詞中的任何一首談自己的感悟。既可從整體談,也可選自己喜歡的.某一個句子談,教師給予適當?shù)脑u價與指導。
最后,教師點評并板書。
愁 《醉花陰》——離別相思——苦!
《聲聲慢》——國破家亡夫喪——痛!
六、課堂小結(jié):
《醉花陰》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發(fā)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離別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而從《聲聲慢》中我們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閑愁”,這個愁是由鄉(xiāng)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性破滅后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是死別之愁、永恒之愁,因此,這愁字表現(xiàn)得更加凄厲沉痛。
最后,師生配樂同誦,二胡獨奏《長相思》
七、延伸拓展:
結(jié)合柳永詞和李清照詞,談談自己對婉約派詞的感受。
參考:婉約派詞的特點主要是:內(nèi)容側(cè)重兒女風情,詞調(diào)蘊藉,委婉含蓄,結(jié)構(gòu)深細縝密,重視音律和諧婉約,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
八、作業(yè):
必做題:查閱資料,摘錄帶有“梧桐雨”“黃花”“孤雁”等典型意象的詩句,至少十句,寫到讀書筆記上,并與同學分享;
選做題:將蘇軾或辛棄疾的詞與李清照的詞比較,體會豪放派和婉約派詞風的不同。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9
本人說課的題目是《雷雨》,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一年級語文必修4。這是本教材閱讀鑒賞4個單元中戲劇單元的第二篇課文,F(xiàn)將自己對本課教學的一些設想介紹如下,望請諸位專家、老師指正。
一、戲劇單元教學重點:
了解作品中的戲劇沖突及其實質(zhì),品讀戲劇語言,把握人物形象及其所表達的主題。
二、戲劇單元教學理念: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diào):高中生要“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jù)需要,采用適當?shù)姆椒ń鉀Q閱讀、交流中的問題。”“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痹诮虒W《雷雨》這一篇目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賞評戲劇的方法與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體驗。
三、教學設想定位:
賞讀評析篇目。
四、總體教學思路:
我讀我評我寫。
以演讀評析為主,以演讀促賞評,以賞評促演讀。寫只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另一有意義的嘗試。
五、設計原因:
。、戲劇教學應以分角色演讀(有條件可表演)為主,而本單元的戲劇篇目有兩篇為元代雜劇,高一學生不易把握。本篇為本單元唯一的一篇中國現(xiàn)當代戲劇,若再以教師分析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則其學習興趣不濃,收獲甚微。而讓學生去演讀賞評則有望改觀。
。、高考作文文體不限?衫眠@一劇本為范本,讓學生了解戲劇的相關知識,學寫劇本,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定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賞評本劇的熱情,因為只有懂了劇本,方有可能寫好劇本。
六、本課教學目標:
1 學習戲劇有關知識,了解戲劇語言的特點。
2 了解劇中矛盾沖突及其實質(zhì),分析、品讀戲劇的語言,進而準確把握人物形象及所表達的主題。
3 認識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認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滅亡的必然趨勢。培養(yǎng)鮮明的愛憎情懷。
七、重點難點:
品讀個性化語言,把握人物形象。
八、教學媒體的運用:
這一篇目的教學以分角色演讀、評析為主,通過演讀評析來解決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而要讓學生自主地出色地完成角色的演讀與把握,也實非易事。更何況課本雖是節(jié)選部分,但文字量仍很大,篇幅也較長。為了方便教學,故引進教學媒體。
教學課件是輔助教學的有利手段。借助多媒體展示劇本中的重要臺詞,方便學生反復品讀,促使學生對復雜的劇情、復雜的人物心理有較清晰的認識,從而能較準確地把握各角色,入情入境地演讀劇本,評析各角色。
九、課件特點:
1、多為文本課件,方便學生準確掌握知識,明確教學中的`內(nèi)容要點,進行鞏固練習。
。、三個圖表課件,有助于梳理劇情,把握復雜的人物關系。
。、圖片課件為精選劇照。選取原因在于可以激發(fā)學生表演朗讀的熱情,通過觀看劇照促其入情入境。
十、教學課時安排
三課時
十一、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介紹戲劇知識。速讀課文,熟悉劇情,把握復雜的矛盾沖突。分角色自讀課文。
第二課時 分角色演讀,品讀人物語言,評析各角色,把握人物形象。
第三課時 總結(jié)人物形象,歸納主題。了解戲劇語言,學寫劇本。
十二、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與說明(附教法):
第一課時 初步感知劇情,認清矛盾沖突。
。、由于本單元第一篇課文是《竇娥冤》,文學常識方面主要介紹的是有關元雜劇的知識,所以本課時有必要總體介紹一下戲劇知識,以進一步完成戲劇知識上的積累。這一點可利用文字課件方便、快捷、準確地介紹給學生。(師講解)
2、介紹作者以及與課文相關的劇情。讓學生了解、崇敬作者并從整體上把握劇情,形成心理上的一種沖動——渴望學習本劇。此環(huán)節(jié)難點在于了解全劇復雜的人物關系可借助圖表來完成。(師講解)
3、速讀課文,熟悉節(jié)選劇情,把握復雜的矛盾沖突及其本質(zhì)。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自主解讀,整體感知文本內(nèi)容,初步領會矛盾沖突是戲劇的靈魂,以增強文體意識、方法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掌握戲劇文本閱讀鑒賞的一般方法與基本能力。這里仍需借助圖表來完成,一目了然。(提問總結(jié))
。础⒎纸巧宰x課文。在自讀課文之前,先觀看精彩劇照,激發(fā)學生演讀熱情,為第二課時演讀評析做好準備。(圖片課件展示)
第二課時 演讀賞評,品讀人物語言,評析人物形象。
。薄⒎纸巧葑x。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展示學生才華,檢驗學生把握劇本能力。(演讀)
。病⒃u析演讀(自評,生評,師評)以鍛煉培養(yǎng)學生賞評分析能力。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品讀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過程。因為唯有品讀把握得好,才能評析得到位。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加以引導。劇中第二場周、魯?shù)男蜗筝^易把握,難點在于分析第一場戲,其中對周樸園這一人物的分析又是重中之重。這一重難點主要是通過關鍵性問題的設定來突破。
、袤w會周樸園微妙的心理變化 ②討論周樸園到底愛不愛侍萍
、廴陙恚軜銏@如何對待“死去”的魯侍萍?
、苋旰,周樸園如何對待活著的魯侍萍?
其中①的設定是引導學生細品文本,培養(yǎng)學生精讀鉆研的品質(zhì) ② 的設定是分析周樸園這一形象的關鍵,而③ ④的設定則有助于這一問題的探討。(提問啟發(fā)討論)通過上述環(huán)節(jié)的討論與分析,學生就能更好地演讀角色了。
3、重新演讀品味。讓學生在演讀中感受人物復雜的情感,塑造豐富的情感世界。(演讀)
第三課時 總結(jié)人物形象,歸納主題。品味戲劇的語言藝術,學寫劇本。
1、回顧第二課時內(nèi)容,總結(jié)人物形象,歸納主題。這一安排,一是考慮到要給學生演讀賞評即第二課時以充足的時間;二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戲劇中人物的典型性及其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意義,以促使學生明確劇本寫作要點,實現(xiàn)不同課時內(nèi)容的有效銜接。(提問總結(jié))
。病⒘私鈶騽≌Z言的特點。進一步品讀戲劇語言的精妙,讓學生在戲劇知識與品讀能力上都有所鞏固與提高。此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文本課件:展示知識要點、典型例句,練習鞏固。(朗讀、提問)
。场⒓ぐl(fā)學生學寫劇本。此環(huán)節(jié)是以前面的學習為基礎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戲劇知識、賞評劇本的能力,方有可能寫好。而寫也只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另一有意義的嘗試。這一作業(yè)的安排要注意科學性。
十三、教學反思:
1、教授戲劇應以學生分角色誦讀(有條件可表演)、賞評為主,以演讀促賞析,以賞析促演讀。唯有有豐富情感并對劇本有深刻感悟的人,方能演讀得好。若每位學生都能把握好劇中角色,入情入境地演讀,則又何愁其領悟能力差,情感匱乏呢?
2、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必然的。課件是輔助教學的有利手段,可以大大節(jié)省教學時間,但教學課件要精當,如若濫而不精,華而不實,便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
3、教學應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興趣中學,在潛移默化中增長學識,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10
一、教學目標
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jié)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fā)展的原則,我確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三、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知識遷移法、、分組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這樣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流程(我所采用的是高效課堂的模式)
情景導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tǒng)統(tǒng)都會落空。”而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設計適當?shù)膯栴}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所以我的導入是這樣的:……
1、自學感知,敏銳感悟
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自行解決本課的生字詞,及簡單的句子理解,初步弄懂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采用多種誦讀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整首詩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將本課中覺得難以理解的問題找出來,留待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一起解決。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學生手中的教學資源。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習資源,達到班級資源共享。讓學生走進文本。
2、合作探究,共同分析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分小組進行,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討論的問題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學環(huán)節(jié)中留下的`疑難問題。第二部分是本課重難點問題,針對本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上下片的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
2、所寫意象有什么特點?
3、上下片有什么聯(lián)系?
4、共同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通過分組,將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的問題和老師所給出來的問題,合作進行討論,得到自己的、小組的答案。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所有的同學都積極的挖掘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jié)合作意識。
3精彩展示,破繭成蝶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每個小組通過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的結(jié)晶。學生通過小組或者個人展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或問題的答案。教師相機進行適時評價、引導和糾正。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可以了解學生對文本的掌握,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及表達能力。
4個性表達拓展思維
主要是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展現(xiàn),增強課堂的空間彈性。為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壯麗的、充滿生機的湘江秋色圖。那么,面對著這樣壯麗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如果你面對著這樣的景色,心情會是怎樣?請細細品讀,把你的心情寫下來。讓同學們盡情的表達
5遷移延伸豐富視野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介紹更多的他們自己了解的毛澤東的詩詞,或句子。我在加以補充,讓學生選擇他所喜歡的篇目來背誦;蛘咝〗M接龍來誦讀。
6課堂總結(jié)回歸文本
為了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從各個方面來總結(jié)他們在本課中所獲得的收獲和情感體驗。自主總結(jié),自主回答。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說課稿之《沁園春》就到這里了,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yè)有成。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11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沁園春雪》編排在長春版版初中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是教讀課文,居單元之首。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能領略詩情畫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復吟誦,聯(lián)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fā)的強烈情感,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jù)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結(jié)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①引導學生欣賞詞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谝龑W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垡龑W生領會詞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前兩點側(cè)重能力目標,后一點側(cè)重德育目標。這是符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等人關于教學目標分類六級認知理論的。詞的下闕第三層是全詞點睛之筆,表現(xiàn)全詞主旨,因而定為教學重點;詞上闋寫景是下闕評古頌今的基礎,起鋪墊作用,下闋評古是為了頌今--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對初中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定為教學難點
第二、學情分析
目前我班學生的整體狀況是:學生良莠不齊,差距比較懸殊,班級中能夠達到優(yōu)秀的學生很少,因此我在本課教學中多采取引導式教學。
第三、說教法
本課主要使用誦讀法,提問法和練習法。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初讀全詞--聽讀全詞--導讀全詞,最后分組誦讀;從方式上看,播放錄音,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聽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欣賞、領悟詞的優(yōu)美語言和優(yōu)美意境,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我在尋思上多下功夫。根據(jù)認識原理,設計并嘗試了"連環(huán)--頂針"提問教學法,四組提問"切入""順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氣呵成,分別解決詞的上闋、下闋、教學重點和難點,且四組提問所轄18個小問題,"成語接龍"似的一個銜著一個,形成一種"追問",把全篇課文講析內(nèi)容全部帶了出來,希望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達到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的目的--這是提問法。
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2個反饋檢測題,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這是練習法。
本課采用了《沁園春雪》朗讀視頻,直接服務于誦讀法;使用《我愛你,塞北的雪》視頻導入新課,形象生動;《沁園春雪》課件和課文插圖《江山如此多嬌》的運用,為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提供了保證。投影儀和打印資料,增強教學直觀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第四、說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xiàn)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這節(jié)課在教學中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詞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為此,安排大量的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根據(jù)系統(tǒng)論"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討論小組討論活動,把全班分為四大組,確定發(fā)言代表,調(diào)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已形成常規(guī);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yǎng)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第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導入新課在投影上播放《我愛你,塞北的雪》片斷。由"滋潤著春天的麥苗,迎春花葉"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過渡到北方豪邁的雪。這樣導入從視聽上吸引學生,營造氣氛,開啟學生形象思維。板書課題。
第二步、簡介背景展示詞人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了解毛澤東在特定歷史時期擔負的.歷史使命,有助于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理解詞的主旨。
第三步、初讀全詞在解題之后,指名學生輪讀上下闕,全班聽讀,檢查學生課前自讀情況。針對學生易錯字音,借助投影儀進行正音教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齊讀形式品味詞的語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聽讀全詞要求學生閉眼聽讀,聯(lián)想優(yōu)美畫面,初步感受詞的形象之美,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第五步、導讀全詞先讓學生以五人討論小組為單位,討論屏幕上用投影儀投出的四大問題:
一、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畫?
二、下闋作者是怎樣評論古代帝王的?
三、請找出主旨旬,你怎樣理解運用這句話? -
四、有人說詞的上闋寫景和下闋評古論今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你看呢?
學生經(jīng)過3分鐘小組討論后,教師將早先設計好的四個大問題之下的18個形成頂針特色的"連環(huán)問"按序拋出,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帶著學生深深地進入課文。力求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這18個小問題是:
1、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圖畫? (北國雪景圖板書"景")
2、作者在高處望見了哪些具體的景物? (長城、大河、山脈、高原)
3、(講析了"長城""大河'兩句后)如果說長城、黃河兩個名詞本身就帶有雄壯的氣勢,那么作者怎樣賦予山脈、高原以奔放的氣勢? (使用比喻、擬人修辭,化靜為動……)
4、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嗎? (不全是)其中帶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聯(lián)想、想象)
5、除此以外,作者還作了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紅日當空,白雪交映的壯麗景色) (插入學生誦讀訓練1分鐘)
6、詞中哪一句話可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圖? (江山如此多嬌)(用投影儀展示課本插圖,板書"江山多嬌")
7、這說明下闋由景到人,寫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板書"評古代帝王")
8、說說你對他們的認識。(雄才大略,戰(zhàn)功赫赫… )
9、作者用哪一個字概括他對五位歷史英雄的評介? (惜)(板書"惜")
10、歌頌今天的哪種人? (人民大眾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板書"人民大眾")
11、那么主旨句是-(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板書"主旨")
12、詞上闋寫景下闋評古頌今,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前者是基礎,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嬌"才會引無數(shù)英雄折腰,評古頌今就很自然)
這12個小題由易到難,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的起鋪墊作用,有的起過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躍氣氛作用,使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通過連環(huán)追問導讀方式,學生對詞的理解和認識大大加深了,本課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也基本突破了。怎樣在此時趁熱打鐵,再給予重錘強化?
第五步、賞析全詞播放《沁園春雪》賞析,旨在通過視聽感觀共同作用,調(diào)動學生形象思維積累,從主客觀方面同時點燃學生形象思維的火點,使學生形象思維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課堂教學達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反饋越及時越好。我推出2道"反饋檢測題"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兩道題圍繞著教學目的設置8個選擇支項,檢查學生教學目標掌握情況。同時,考慮到初三學生面臨升學考試,注意考查學生審題的能力,一題要求選出正確項,一題要求選擇不正確的一項。
最后一步,作業(yè)布置要求學生展開聯(lián)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繪誦讀本詞時腦中浮現(xiàn)北方雪景畫面。這是用教學中以讀促寫,把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結(jié)合起來的一點作法。
以上我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這節(jié)課有關設想,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聽聽那冷雨》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選為“山水神韻”,作者從大自然的景物中獲得心靈的韻味。本篇承接著上文《赤壁賦》古文的經(jīng)典,開啟著下文《再別康橋》現(xiàn)代詩的浪漫,是一篇富含神韻的散文。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能理清文章的“形”,也就能把握住文章的“神”。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和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中也都明確規(guī)定,高中生必須“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所以本篇中“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體會文章的借景抒情的特點”是本篇教學的難點。
本文的語言優(yōu)美,深情,富含古韻,而文章的語言又是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基礎,所以“熟讀文章,找出精美句子進行評析,體會語言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說教法
真正要讓語文的教學課堂由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學習的學堂,就必須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優(yōu)化教學方法。本課以電化教育輔助實施情感教學法。語文教學不僅是種認知活動,也是一種情感活動,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采用生動的導語,醞釀一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情感,學生會由此產(chǎn)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一種與教材內(nèi)容相應的.情緒氛圍。
情感的產(chǎn)生往往來自于直觀的、生動的、具體的形象。運用電化教育優(yōu)化演示,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幫助學生進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讀,和諧的音樂伴奏,出示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圖案或圖畫,這些做法都是強調(diào)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啟迪人的思維。在進入本課之前,用電腦出示資料圖片配合教師介紹時代背景,然后播放和諧的音樂,教師范讀精彩段落。文配以圖,文配以樂,創(chuàng)造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三、說學法
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人格精神,增強學生的主動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方面還有明顯的不足。學生不是作為自覺的學習者能動地走上主體位置,而是教師把他們當做主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在課前預習時布置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繪出自己心中的“冷雨”圖,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形象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誰的畫更符合文章的意境,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教師只做簡單的啟發(fā)和引導。以圖帶文激發(fā)興趣,以圖帶文加深理解,圖文結(jié)合使學生體會到借景抒情的特點。另外,熟讀文章,深挖教材蘊含的藝術美、思想性,是學生逐漸明白文章的感情是通過“冷雨”這一形象表現(xiàn)出來的,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過程如下:
1、結(jié)合資料圖片介紹時代背景;
2、播放音樂朗讀課文,創(chuàng)造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熟讀文章,體會文中“冷雨”實寫和虛寫的語句,學生回答問題;
4、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畫出心中的“冷雨”圖;
5、分組討論誰的圖更符合文章的意境;
6、小結(jié)文中所體現(xiàn)的意境,或概括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7、布置學生作業(yè),及時總結(jié),預習下節(jié)《再別康橋》及時遷移本節(jié)課的文學鑒賞能力。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詩兩首》中的第一篇,本單元選編的是四首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要求學生能在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的情況下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把握其中豐富的意象,領悟詩歌獨特的意境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說重點難點
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并通過誦讀分析詩歌的意象,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意象的品讀是學習詩歌的關鍵,所以我把品讀詩歌的意象作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學情
高一的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學過多篇現(xiàn)當代詩歌,對詩歌的誦讀技巧并不陌生,所以學習起來不是很吃力。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習角色的轉(zhuǎn)變期,從初中的學習內(nèi)容轉(zhuǎn)變到高中的學習內(nèi)容上,對許多課文藝術手法和藝術技巧總是處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中,這就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才能使學生們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學會正確分析鑒賞的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雨巷》是現(xiàn)代派大師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本單元以《雨巷》為例子給學生展示了象征主義詩歌的特點,《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gòu)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和宛轉(zhuǎn)悅耳的樂感;诖耍掖_立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品讀詩之韻律,品味詩之意象,領悟詩之意境,體悟詩之真情。
(二)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人論事,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高中語文新課改明確提出新的教學理念: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雨巷》是一首新詩。因而在教學中,我采取以下教法:
1.情景導入法:情景的創(chuàng)設一直以來都是“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所提倡的一種手段,它能拉近讀者與文本的時空的距離,也為教學的開展,尤其是詩歌的教學,做了感情上的鋪墊。
2.導讀與誦讀法: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既可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詩歌的情感又可以讓學生充分欣賞詩歌的音樂美,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當然必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功夫,學生在對詩歌的理解上教師要多加點撥和引導。
3.拓展與遷移法:“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通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說學法
新詩的學習對于高一的新生來說已經(jīng)不陌生了,因此我將引導學生學會用以下的方法來學習詩歌。
1.自主誦讀法:詩歌是一種凝煉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我想,誦讀是學習詩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2.聯(lián)想與想象法:《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lián)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3.合作與探究法: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于一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知識結(jié)構(gòu)等諸多因素限制,他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nèi)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人知識經(jīng)驗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
總之,本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過新詩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所以我決定用一課時來完成我的教學任務,針對本課重點我采用誦讀法來引導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針對學習的難點我用聯(lián)想與想象,討論與交流的方法來突破課文的難點引導學生把握鑒賞詩歌的重要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詩歌教學的基本模式就是鑒賞。鑒賞的主體是學生,鑒賞的方法是誦讀感知,因此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讀促賞,以賞促讀”的原則,實施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初讀,賞讀,美讀。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采用情境導入法,以一段故事設置懸念,引發(fā)學生學習新詩的興趣。導入語設計如下:1928年,一個悶熱的夏天。當時任《小說月報》編輯的葉圣陶收到了一位詩人的詩,詩名叫《雨巷》。葉圣陶一看,這首詩寫得那么溫婉哀愁,新詩里帶著古典美,就非常喜歡,當即發(fā)表了這首詩,還稱該詩的作者為“雨巷詩人”。這首新詩的作者,當年才22歲,他的`名字叫戴望舒。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雨巷詩人”戴望舒的這首成名作《雨巷》。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是詩歌閱讀的第一步,也是整個鑒賞過程的基礎。一般來講,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對學生提出以下要求:借助閱讀資料了解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況,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時能初步傳情達意,總體感知詩歌意境,等等,這一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學生自己去獨立地“發(fā)現(xiàn)、摘取”。讓學生自告奮勇地讀出自己內(nèi)心的“雨巷”。
學生讀完后,我的點評顯得尤為重要,需句句切中學生的優(yōu)缺點,在讀的實踐中使學生對詩歌有初步的感悟。我的示范朗讀環(huán)節(jié)不僅僅是我在讀,我認為更深刻的含義是挑戰(zhàn)自我,因為教師有感情的示范朗讀對學生也是一種引導和激勵。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就是要把握學生初讀詩歌的“原始感受”,并讓學生把這種感受和自己生活當中曾經(jīng)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人、事聯(lián)系起來,深刻體悟;谶@樣的想法,我把初讀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個部分:
1、學生讀:
我提出三點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能初步地傳情達意。師生共同點評學生朗誦情況,訂正讀音。
2、教師范讀:
要求學生談談初讀這首詩的感受,并舉出自己生活當中曾經(jīng)有過的這種感受。
(三)細品賞讀,研討鑒賞
詩歌都帶有作者的審美情感傾向,表達了作者的審美理想。我引導學生根據(jù)作者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指向,挖掘文本中的審美情感,使學生從作者再現(xiàn)的秀麗的自然美和蘊涵的精神美中受到強烈的感染。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從意象、手法、思想內(nèi)涵、詩歌的語言幾個方面分小組充分展開交流討論,先小組后全班。學情不同,對同一首詩歌的感受也有很大不同,學生交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提高的過程。在交流討論中,我會適時點撥和板書,比方說我設計了“你認為哪一節(jié)寫得最精彩”這一問題,就是歷求突破傳統(tǒng)課堂按部就班的教學流程,尊重學生發(fā)現(xiàn)的權(quán)利,讓學生們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緊緊抓住語言這一核心,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使學生陶醉于詩歌的意境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分析意象。
1、學生默讀,布置思考問題:結(jié)合自己讀詩的感受,任意選擇一個角度鑒賞本詩。
2、分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在小組內(nèi)交換見解。
3、各小組派一代表發(fā)言。
此環(huán)節(jié)我會特別注重對重點的點撥,賞析任何一點,都要突出“讀”。點撥:
(1)意象的選擇。
a.油紙傘。(課件:用油紙傘的圖片來激發(fā)學生的感受)
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感覺,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了。暮春時節(jié),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詩人塑造了一個“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
b.雨巷。(圖片展示來激發(fā)感受)
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c.丁香。(用古詩展示來激發(fā)感受)
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二字。丁香開在暮春時節(jié),很容易引發(fā)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的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為高潔、美麗、憂傷的代稱。《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南唐李璟詞《攤破浣溪沙·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
(2)象征的手法
聯(lián)系詩人的經(jīng)歷和寫作背景,討論象征手法。
a.雨巷:黑暗壓抑的現(xiàn)實;xx失敗后,革命事業(yè)陷入低谷;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b.我: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一個苦悶的、人生追求難以實現(xiàn)的知識分子形象;本詩可理解為愛情詩,“我”是一個失戀者的形象,表現(xiàn)失戀后仍苦苦追求的執(zhí)著情感。
c.丁香般的姑娘:詩人在xx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
(3)詩歌的主題。
整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還可理解為詩人追尋生活中美好理想的心路歷程
(4)詩歌的音樂美。
全詩回蕩著一種深沉的舒緩悠揚的旋律。
a.復沓的妙用!跋裎乙粯印薄跋裎乙粯拥亍保跋駢粢话愕摹薄跋駢粢话愕钠嗤衩悦!保@些句式的運用形成了詩歌回環(huán)疊唱、情感遞進的效果。首尾兩節(jié)運用復沓,使詩歌節(jié)奏顯得整齊和諧。
b.疊詞的運用。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往彷徨”;有進在詩節(jié)的他開處,如二、三節(jié)間的“彷徨”。詞的重疊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jié)奏。
c.押韻。全詩一共七節(jié),每一節(jié)都是六行,每一節(jié)押韻兩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詩行里又重復一次韻腳,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jié)奏。
(四)美讀回顧,外化拓展
這是在初讀、賞讀的內(nèi)化基礎上的外化。學生能否在朗讀詩歌時傳情達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詩歌的理解程度。理解深透,內(nèi)化率高,學生讀得就好;反之,就不能充分傳情達意。外化的形式可以是讀,也可以是寫。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我讓學生把詩歌改寫成散文!霸娔莛B(yǎng)人”,我很欣賞這句話,它時時讓我感動。怎樣通過課堂讓學生汲取詩歌營養(yǎng),這是語文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
1、學生再次自讀課文,領悟詩中蘊含的情感。
2、讓學生歸納鑒賞本詩的收獲。
3、布置作業(yè),以“邂逅雨巷”為題,把這首詩改寫成300字左右的散文或記敘文。
六、說板書設計
雨巷
意象:雨巷、丁香、姑娘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14
【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的第十九課,屬第五單元(先秦史傳散文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
這篇課文所在單元的學習目標是:
、僦匾曊b讀和背誦;
、谡莆瘴难栽~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并能用現(xiàn)代觀念加以審視;
④使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賞先秦散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根據(jù)單元目標,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本課學習目標可定為:
、倭私狻稇(zhàn)國策》的有關知識;
、谡莆瘴闹械囊恍┪难詫嵲~、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劾斫庹n文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
④領會文中類比推理和比喻說理的方法,學習“三疊式結(jié)構(gòu)”的寫法;
、蒹w會“諷諫”的妙處,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蕹醪脚囵B(yǎng)學生快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設想】
根據(jù)課標要求,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并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本課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自主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懂文意;遇有讀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找資料、請教老師,以期課文學習目標①②的完成。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學習目標③④⑤⑥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通過“引用典故,解題導入”、“理解內(nèi)容,探究寫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一、引用典故,解題導入。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jù)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jié)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注:此成語典故于楚莊王也有記載)
鄒 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jù)史載,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借彈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彈琴要音調(diào)諧和才算善于彈琴,治國也和彈琴一樣,能安撫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國。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于是封他為齊相。
《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時代國別史匯編,也是一部歷史散文總集。又稱《國策》、《國事》,由漢代劉向編訂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風格,鋪陳偉麗,叱咤雄豪,藝術上有很高成就,對后代文人的影響很大。
諷——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ㄔO計說明:先引用“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破題導入;然后請同學解題,老師補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特別是對題目這個“兼語式短語”的'破解,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產(chǎn)生“豁然開朗”之感。)
二、理解內(nèi)容,探究寫法。
1.課文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語言現(xiàn)象:就是很多內(nèi)容都與“三”有關,并還可以用“三 ”的二字短語概括大意,請同學們試著找找看。
。ㄒ唬 課文中的“三”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采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式結(jié)構(gòu)”的寫法:
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
鄒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見威王的三比;
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
納賞后齊國的三變。
。ㄆ渌有這樣的一些“三”:“朝、旦日、明日”;“孰視、自視、寢思”; 甚而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上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這樣,在內(nèi)容上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讀來瑯瑯上口。
。玻n文除了在“三”字上很有意味,在“比”字上也下足了工夫。請同學們說說文章中的“比”。
(二)課文中的“比”
、兕惐、喻比 (如:以“家事”比“國事”:私、畏、求)
②詳比、略比 (如:“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蹅(cè)比、正比 (如:“三問三答”側(cè)面比;“三思”正面比)
、苊鞅、暗比 (如:“鄒忌比美”是明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
。ㄔO計說明:采用“一字經(jīng)緯式”的教學方法,串起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理解。這里,抓住了“三”、“比”兩個字,從寫法入手,促內(nèi)容理解:通過“三”字的切入,必能拎起全文的內(nèi)容理解;通過“比”字的深化,從而引出課文的寫法探究。課中“關鍵字”的使用,力圖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三、分析人物,拓展延伸。
。保Y(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鄒忌:頭腦冷靜,善于思考;
實事求是,緣事及理;
忠于職守,足智多謀;
善于辭令,勇于進諫……
。玻Y(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齊王”這個人物形象。
齊王:聞過則改,明智果斷;
從諫如流,興利除蔽……
。常a充相關材料,對比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ㄒ唬 三 人 成 虎
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薄岸搜允杏谢ⅲ跣藕?”曰:“不信!薄叭搜允杏谢,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饼嫻г唬骸胺蚴兄疅o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于市,議臣者過三人,愿王察之!饼嫻暮惙矗共坏靡。
。ㄟx自《戰(zhàn)國策魏策二》)
【譯文】
龐恭(魏國臣子)陪同太子到邯鄲(趙國國度)去做人質(zhì),他對魏王說:“現(xiàn)在一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相信嗎?”回答說:“不信!薄皟蓚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信嗎?”回答說:“不信。”“三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信嗎?”國王說:“寡人相信!饼嫻дf:“實際上街市上沒有老虎,現(xiàn)在是邯鄲離魏國比街市遠,議論我的人不止三個人,希望國王您明察!保ê髞恚嫻暮惙祷,終于還是不能被國王召見重用。
。ǘ 螳 螂 捕 蟬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
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選自劉向《說苑正諫》)
【譯文】
吳王闔閭準備進攻楚國,告誡他身邊的大臣說:“膽敢向我進諫的人就處死。”他的侍從官中有個年輕人,想向吳王闔閭進諫,勸阻他不要進攻楚國,但是又不敢,就藏著子彈拿著彈弓來到吳王闔閭的后園走來走去,露水浸濕了他的衣服,象這樣經(jīng)過了三個早晨。吳王闔閭說:“你來,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濕到這個地步!”那年輕的侍從官說:“園子里有棵樹,樹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處鳴叫,它吸著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彎著身子,屈著前肢,想要逮住蟬,卻不知道有一只黃雀在他的旁邊;黃雀伸長了頭頸,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拿著彈弓和子彈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黃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它們身后的禍患!
吳王闔閭聽了說:“對!”于是停止了用兵。
。ㄔO計說明: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拓展延伸,則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四、說古談今,內(nèi)化知識。
。保埻瑢W們說說你所知道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玻Y(jié)合現(xiàn)實生活,談談你怎樣給別人提出建議或者怎樣對待別人對自己的建議。
。常浻浢,師生共勉。
銘記古人諫言,感悟現(xiàn)實生活: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
——(唐)魏征
。ㄔO計說明:說歷史故事,讓學生之間實現(xiàn)知識資源共享,有利于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存,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談現(xiàn)實生活,主要是想增強學生在 “提出意見”和“接受意見”的感受和體會,引起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注意和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引出魏征的名言,讓他們銘記。)
五、課堂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保〗Y(jié)知識要點。
。玻畬懞脤W習心得。(參考題目:①說說《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三”
、谡務劇多u忌諷齊王納諫》中的“比”
、邸爸S諫”和“納諫”
④“諫臣”和“明君”
、荨叭搜浴迸c“自信”
、奕速F有“自知之明”
⑦感情親疏和認識事物的關系……)
。ㄔO計說明:小結(jié),是對課堂知識的一個回顧和復習,強調(diào)學生應該掌握的內(nèi)容;而寫學習心得,則是對課堂知識的完善和深化,更進一步地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和主題思想的思考。)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15
一、開場白: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亭送別》。
二、說教材:
《長亭送別》選自新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本單元學習中國古代戲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我國古代戲曲的初步鑒賞能力。
課文節(jié)選部分曲詞優(yōu)美,文采飛揚,高中語文大綱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據(jù)以上內(nèi)容和所教學生特點,將學習目標確立為:
1、識記有關文學常識,了解故事情節(jié)。
2、鑒賞曲詞的美
3、欣賞鶯鶯的人物形象。
重點和難點解析:本文節(jié)選自我國古典名著《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中的經(jīng)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實甫是我國古代杰出的語言藝術大師,他吸收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融化百家,創(chuàng)造了文才斑斕的元曲語匯.吸收借鑒這些,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寫作,而且對加厚他們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具有重要作用. 同時,我們的學生的鑒賞能力又非常有限,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把曲詞鑒賞做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用比較分析法來突破。
三、說教法:
適當?shù)慕虒W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根據(jù)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遷移教學法
它最大的特點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信心,在本節(jié)課中主要體現(xiàn)為運用學過的古代戲劇知識,通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
2、比較分析法
它能增強學生觀察、分析、交流的主體意識,使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到主動的學習活動中去。在本節(jié)課課中主要體現(xiàn)為讓學生將書上內(nèi)容與老師習進行以及動畫類比,突破重點和難點。
3、啟發(fā)--發(fā)現(xiàn)探究法
在本節(jié)課中主要體現(xiàn)為通過分析比較得出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四、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
1、動口動腦動手,討論分析法。
2、鑒賞誦讀法。
五、說教學程序:
語文教學要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注意開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同時,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總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對劇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認識,就要對全篇的情節(jié)有細致的了解。因此,在進行新課之前,我讓學生做了如下準備和預習:觀看影片<<西廂記>>,,運用上節(jié)課的有關戲劇知識,參看提示、注釋,通讀全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完成學習目標1。
1、為了檢測預習的落實情況,我設計了三道預習檢測題、檢測預習。
2、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好的導入,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為此我用動畫《送別》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聽沖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迅速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
3、鑒賞曲詞:
教師下水,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為此,為突破重點難點,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我先下水改寫了文中的兩首曲詞,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比較,加上教師的啟發(fā),貫徹大綱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育理論,自己動手品味出戲曲的色香、味,完成教學目標1。主要有以下幾個程序:
。1)出示自己改寫的兩支曲:
第一支是結(jié)尾兩曲中的[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nèi),來時甚急,去后何遲!蔽腋膶懭缦拢
第二支是開頭三曲中直抒屬胸臆的[叨叨令],改寫如下:
通過比較學生會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第一首有情有景形成一種藝術氛圍,第二首直接抒情感覺就不如第一首好。
(2)帶著這個知識,再讓他們自由朗讀曲詞,在讀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A、課文具體寫了哪些時間和地點的景物。
B、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
C、課文中的哪段曲詞與以前學過詩詞的相似?
通過提示學生自然得出了曲詞的美在于意象的選用、情與景的交融、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幾個方面。
。3)再問:第一支曲《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你會想象出那些畫面?再次觀看動畫《送別》結(jié)合畫面,通過類比學生會得出好的語言不僅形象,更能使人產(chǎn)生詩意的聯(lián)想的結(jié)論。
4、分析人物形象:
借助教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人文主義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點,在這一課中崔的比山高,比海深,比無邊的芳草更加無
邊無際的深情,感染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條更加久遠的歷史長河,鶯鶯的形象是一個很好的教育素材,因此,分析鶯鶯的形象也是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這里,我一方面借助優(yōu)美的畫面給學生形象的展示,便于引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另一方面以優(yōu)美的詩句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讓他們動口動腦使他們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來。
。1)根據(jù)畫面復述故事情節(jié)。
(2)問:古人云“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多情自古傷離別”在別離面前鶯鶯有哪些表現(xiàn),刻畫了她怎樣的性格?(討論發(fā)言)
5、學生學到知識后,通過當堂訓練,知識鞏固的才牢,于是,我設計了以下幾道習題讓學生趁熱打鐵,鞏固知識。
6、布置作業(yè):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們的教育目標,在布置作業(yè)時,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的作業(yè):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點選取自己喜歡的一首曲詞進行改寫。
結(jié)語:讀《西廂記》的時候總是不明白為什么郭沫若先生總是一味地稱贊莎士比亞的戲劇,總是為歌德的《浮士德》而傾倒,相信我們認真讀過王實甫之后,我們會知道,我們也有我們自己優(yōu)秀的戲劇。遵循潔、美觀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說課稿09-29
高一語文說課稿(通用16篇)09-13
高一語文必修課說課稿《鴻門宴》03-04
高一音樂鑒賞說課稿10-19
高一說課稿范文09-15
語文《趙州橋》說課稿07-02
語文《老王》說課稿07-03
語文蠟燭說課稿08-17
語文《貓》說課稿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