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4-10-29 19:16:0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教材的解讀

  1、對教材的理解(“解決問題”)

  低段要求:學會從圖、文中發(fā)現信息,并提出問題,借助加、減、乘、除法的意義,(常用綜合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中段要求:能選擇相關的信息數據,用乘除兩步計算來解決問題,從中滲透分析法。

  三年級“解決問題”的教學,將為今后學習較復雜的解決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現在的學習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例題的定位

  從例2表面呈現的形式來看:左邊呈現的是分步計算;右邊呈現的是綜合計算。在教學時,不能定位為“單純”地教學由分步到綜合,也不能定位為“單純”地教學“解題方法的.多樣化”,這節(jié)課的教學應該定位是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

 、儆幸欢ǖ恼硇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谥莱、除法的意義

  ③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一、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本課任務:

  找準問題,收集并選擇相關的信息,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讓學生經歷發(fā)現、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在猜想與驗證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會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中說清算理。

  四、研究過程的打磨

  1、(復習學生已有知識對新課的學習有一定作用)課前是否復習?

  最初設計:

  用補充信息或補充問題的方式,復習用乘法或除法一步計算解決問題。

  問題:

  學生感覺枯燥;與例1的聯系不夠緊密。

  解決辦法:

  1、繼續(xù)創(chuàng)設運動會的場景,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突出了例1與例2的連續(xù)性,讓學生感受知識間的聯系。

  2、把舊知的復習揉合到新課中,既省時又讓學生清晰感受到新舊知識間的區(qū)別。

  如:①一共有多少個小圈?②每個大圈有多少人?這2題的解決是舊知,同時也是新知學習的思維步驟,是為解決“③每個小圈有多少人?”作鋪墊。

  2、例題如何呈現?

  最初研討:

  方案1:整體呈現——學生找信息較難。

  方案2:分步呈現——有利于學生觀察;體現出知識的層次性。

  問題:

  學生找信息時,總想數出一小圈的人數。

  解決辦法:

  讓學生找出一眼能看出并能確定的信息。

  如:把主題圖分步呈現:先出示2大圈的人,每大圈有5小圈;再出示“有60人表演”的信息。讓學生觀察、找信息。

  3、如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會用連除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

  試教時:

  宋老師與我們組的老師同時感覺全過程“扶”得多,“放”得少;教學形式與手段單一;雖關注了說思路,但對“找中間問題”的思維訓練給學生的時間與空間都不夠。

  解決辦法:(分4步完成)

  1、利用2個信息,解決一步的問題,并列式計算;

  2、要解決這個問題必用到哪2個信息?再列式計算。(滲透“分析法”解決一步的問題)

  3、“要知道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又該怎么解決呢?請你們試著做一做并同桌交流。(學生嘗試列式計算)

  4、(反饋)學生上臺寫出結果,并說出每一步解決的是什么問題

  4、如何有效體現解題策略多樣化?

  試教時:

  老師對每個問題、每種方法平均使用力量,甚至把不好說出道理的方法:

  60÷5÷2=6(人)多次有意地呈現出來,學生只有挖空心思地去說理,這樣人為地增加了難度。

  解決辦法:

  1、以基礎方法為主(連除),其他方法為輔。

  2、以面向大多學生實際水平為主,兼顧部分優(yōu)生為輔。

  3、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學生沒有提到的其他方法,則不用展示。

  5、練習形式與手段的選擇:

  這節(jié)課中的練習題有一定的難度:如:求“平均每輛車每次運多少千克?”,而圖中“2輛車”屬隱含信息。

  試教時:

  老師為降低難度,就把3種方法的算式直接都呈現出來,再讓學生說每種方法每一步的思路,形式單一,而且學生對第一步到底該解決什么問題是模糊的。

  解決辦法:

  1、明確問題后,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每輛車每次”的含義(圖中“2輛車”屬隱含信息),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2、變形式、手段進行同類題型的練習,抓好切入點

  如:(我會連)

 、倨骄刻焓鄢龆嗌購埰?2×3

 、谝还惭莩隽硕嗌賵觯954÷2÷3

 、燮骄繄鍪鄢龆嗌購埰?954÷2

  教師抓好切入點:

  1、“954÷2÷3中的2表示什么?3呢?”

  2、“平均每場售出多少張票?為什么用兩步計算?”

  五、聽后反思

  體會:

  1、課件的精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精神飽滿;

  2、教師親和的語氣、瀟灑的神態(tài)、獨特地教學風格,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氣氛活躍;

  3、教師能做到換位思考:精彩的設計,導致學生說理的清晰;

  4、教師“扶”“放”到位,能給學生充足的思考與表達時間與空間,因而學生學得輕松;

  5、教師能靈活駕馭課堂,不拘泥教學設計。

  個人建議:

  1、教師評價語如果更豐富、及時,學生參與率一定會更高;

  2、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做到及時反扣,也許效果更好。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小學數學三年級北師大版的第八單元,這課是在二年級上冊學習了可能性的基礎上,在二年級已經感受事情的不確定現象,本節(jié)課目的進一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為學生以后學習概率建立一個概念。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2)結合具體情況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試驗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2、過程與方法

  (1)創(chuàng)設游戲轉盤和摸球、摸糖及機智問答的情況,讓學生親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于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難點: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四、說教學策略

  1、說學情

  通過對二年級上冊可能性的學習,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已經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確定發(fā)生的了。

  2、設計理念

  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習的理念。設計了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于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3、教具準備

  乒乓球、轉盤、硬幣、盒子、

  五、教學過程

 。ㄒ唬┗顒右

  老師先點明我們要做一個摸球游戲,讓學生推薦兩名男生,兩名女生到講臺上來,在其中只能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留下來,讓下面的學生都猜,他們誰可能會贏,然后讓學生分別以剪子、包袱、錘和拋硬幣的形的式來決定勝負。在比賽之前必須講清規(guī)則。這時板書課題。

 。ǘ┗顒佣

  老師和留在講臺上的同學進行摸球游戲,讓下面的學生在練習本上記錄。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讓學生猜為什么另一個同學會總是摸到白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

 。ㄈ┗顒尤ㄞD盤游戲)

  結合生活實際,說超市正在舉行搖獎活動,讓學生初步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用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驗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條件的限制。

 。ㄋ模┗顒铀模ㄑb糖游戲。)

  這個游戲是根據老師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裝不同顏色的糖,這個游戲以小組活動為單位,讓每個同學都參加,在提要求之前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動腦想,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就是學習了可能性,可能性在生活中的應用,就是對知識的進一步提升。

 。ㄎ澹┯谩耙欢ā薄翱赡堋薄安豢赡堋闭f一說生活中的可能性,進一步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身邊的數學。

 。┛偨Y: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這節(jié)這你有什么收獲?出示學習目標,對照學習目標看一看一自己完成的學習是否完成任務,是否滿意。

  這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了“猜測——驗證——分析試驗數據“的親歷過程,學生學生身邊有價值的數學。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3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教科書(實驗本)《數學》第五冊第146—147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二、教學目的:

  1.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3.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三、教學過程:

  師:我們已經學過面積和面積單位。現在復習,什么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師:什么是1平方厘米?

  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師: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邊長是1分米。

  師:[掛出小黑板,上面畫有一個長方形。教師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生:6平方分米。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面積單位直接量出來的。

  師:假如有一個很大的正方形的操場,要想知道它的面積,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地量麻煩嗎?

  生:麻煩。

  師:假如有一個長方形的養(yǎng)魚池,要想知道它的占地面積,能把面積單位擺到水面上去量嗎?[邊說邊用抽拉幻燈片演示水面波動的養(yǎng)魚池]

  生:不能。

  師:這說明用面積單位直接量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不僅麻煩,而且在很多情況下,無法用面積單位直接量。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學一種計算面積的好方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好方法,愛學嗎?

  生:愛學!

  [出示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師:我們首先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長方形紙板,這是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紙板。請你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看看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學生操作完畢]為了讓同學們看得清楚,我把這個長方形放大了[貼在黑板上]。

  師:這個長方形長5厘米,沿著長邊一排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沿著長邊一排可以擺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學生說,教師擺]

  師:寬3厘米,沿著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幾排?

  生:沿著寬邊可以擺這樣的3排。

  [學生回答,教師演示](見圖14)

  師:很好!想一想,一排擺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了這樣的3排,一共有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一共有15平方厘米。

  師:你是怎樣算的?

  生:5×3=15(平方厘米)

  師:對,它的面積是15平方厘米。

  [教師又出示一個長方形](見圖15)

  師:[看圖]誰知道沿著長邊一排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沿著長邊一排可以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師:你沒有擺,怎么知道能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呢?

  生:因為這個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

  師:對!

  師:沿著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幾排?

  生:沿著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兩排。

  師:你沒有擺,怎么知道能擺兩排呢?

  生:因為寬是2厘米。

  師: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怎樣列式?

  生:面積是12平方厘米。6×2=12(平方厘米)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4

  教材簡析:

  教材在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小步子的編排方法,所以本單元學習的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分數加減法,分數的分母都不超過10,加減所得的結果都不要求約分,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后仍然關注的是理解分數的意義,以生活的事例和幫助理解的直觀圖來學習分數加法。學好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法作些準備。教材中的例1,通過直觀的圖形,使學生理解為2個1/8加上3個1/8,結果是5個1/8,也就是是5/8。由于沒有講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可能有學生沒有觀察或者觀察不出或者不能想象出直觀的圖形,出現2/8+3/8=5/16的現象,這就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從分數的'意義上讓學生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和方法這是關鍵。教材這樣的編排有助于加深理解分數的含義,并使學生初步感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數(分數的意義)才能直接相加。

  基礎知識和技能:

  通過學生對生活事例的再現和直觀圖觀察,理解相同分母分數相加方法。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

  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在學生體會到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和方法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的探索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并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

  難點:受整數加、減計算法則的影響和對分數的含義不理解,分數加法學習有困難。

  為了突破重點與難點,有效地達成目標,遵循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引導學生聯系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初步建立數感”的教學指導思想。

  在教學方法上:

  (1) 用直觀演示……

 。2)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

  在學法上:

  (1)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學具操作建立分數加法的起始知識。

 。2) 用練習法……

  教學過程:

  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引導學生展開探索學習。

  主要教學活動設計:

  一是結合學生喜歡的四個學生過生日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在觀察交流中引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小紅吃了其中的一份,小紅吃了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小明吃了其中的二份,小明吃了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里面有幾個十分之一?等問題,在生活情境中練習,加強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和理解,初步認識到同分母分數的加法關系。

  二是在這一情景中,引出小明與小紅一共吃了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引發(fā)學生對新知的思考。由于生活常識,學生很容易想到小明和小紅一共吃了這個蛋糕的十分之三。此時,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促使學生對這一生活常識進行理性的思考。也為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探索交流拉開序幕。此時,教師組織學生拿出實物圖,在觀察與拼擺中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十分之一加二個十分之一是三個十分之一,是十分之三。有了這一初步認識,出示書上的例1,讓學生通過直觀圖的觀察,理解二個八分之一加三個八分之一是五個八分之一,是八分之五。在兩個實例的觀察理解中,讓學生初步感悟到: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只要分子相加,有效避免學生中可能出現2/8+3/8=5/16這種現象。有了這一感性的認識,讓學生完成圖文并茂的練習,讓學生進行同分母分數的加法計算,在比較交流中,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分母相同的分數相加,只要分子直接相加就行了。

  三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一是圖文結合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練習,讓學生能夠運用自己在學習中體會到的正確方法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二是只有算式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練習,讓學生能正確的表述幾個幾分之一加幾個幾分之一一共是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使學生能把方法抽象運用于習題的計算,三是結合生活場景的同分母分數加法應用題練習,讓學生在知識運用中體會的數學知識的用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是,結合課始的生日情境圖,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知識回答問題:如誰和誰一共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接著讓學生思考,三個小朋友一共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怎樣想?四個小朋友一共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怎么想?使學生能夠靈活的進行知識的擴展,更好的理解分數的意義,進一步體會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原理與方法。最后讓學生思考,四個小朋友把整個蛋糕吃完了嗎?還有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呢?在知識的沖突中結束本課的學習,為同分母分數減法的學習作好埋伏。激發(fā)學生進行課后思考與探索的興趣與欲望。

  教學理念:

  在這一節(jié)課學習活動中,主要注意以下三條:

  一是聯系生活情境和直觀的圖形,讓學生體會到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的計算原理與方法。

  二是在知識運用中,讓學生主動的把知識進行延伸擴展,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三是緊扣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與生活緊密相聯的環(huán)境中運用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上教學設計在中,肯定會出現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們批評指正,歡迎多提寶貴意見。非常感謝!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生初步理解了小數的含義,會讀、寫簡單的小數,并會比較小數的大小的基礎上來學習的,信息窗的情境圖分為兩部分,分別呈現了廚房和臥室的一角。廚房里有灶室、鍋、抽油煙機等物品;臥室里有桌子、椅子、書櫥等家具,每幅圖的下面都附有數據說明。擬讓學生在感受布局協調的同時,了解設計上的科學性,由此引入對小數加、減法的學習。學好這節(jié)課的知識,對今后進一步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小數加減法在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結合三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我從以下三個角度制定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探索簡單的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操作,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判斷、合作、探究等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合作探索的學習活動中,提高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并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四.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生實情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為主,再加上老師的適時點撥,學生間的互相補充,評價等方式為輔,幫助學生學習,從而達到學習目標。

  五、說學法

  本節(jié)課,我注重了對學生以下學法的指導。

  1.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借助學生常見的家居常識設置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興趣,讓學生提出“抽油煙機距地面有多高”,“一張0.7米得書桌該配多高的椅子”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興趣,從而引入本節(jié)內容。

  2.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究。

  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學習中要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讓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3.重視學生解決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前提是,是學生逐漸的形成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自主解決問題。

  六、說程序

  測量內容

  灶臺的高度

  鍋底到火口的距離

  抽油煙機離灶臺的距離

  書桌的高度

  桌椅高度差

  測量結果

 。ㄒ唬┙涣餍畔,導入新課

  談話:課前,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項實踐作業(yè):回家實際測量一些數據,把表格填完整(出示表格),誰來說說你的測量結果?(學生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從本課的知識點,交流情況加以評價。

  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測量的數據,教師合理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ǘ┨岢鰡栴}、合作探究

  談話:同學們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張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組數據(出示信息圖及數據),這些數據可都是通過科學驗證得來的。

  1、獨立思考:讀一讀這些數據,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2、學生小組合作,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可能學生會提出以下問題:

  (1)抽油煙機離地面有多高?

 。2)灶臺的高度和抽油煙機離灶臺的距離一共是多少米?

 。3)一張0.7米高的書桌,應該配多高的椅子?

 。4)書桌高度比抽油煙機離灶臺的距離高多少米?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篩選問題并板書:

  抽油煙機離地面有多高?

  一張0.7米高的書桌,應該配多高的椅子?

  引導學生看著數學信息提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意識,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學生互相交流問題,激起思維碰撞的浪花,為成功解決問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三、解決問題,探究新知

  1、學生根據問題,獨立列出算式。

  板書:0.7+0.6=0.7-0.3=

  2、合作探索小數加法。

  談話:仔細觀察這個算式----0.7+0.6=?你準備怎樣計算?請大家先獨立試一試,再在小組內交流。

  可能學生會出現如下算法:

  (1)0.7米=7分米0.6米=6分米

  7+6=13(分米)13分米=1.3米

 。2)把小數化成分數后計算

  0.7米=7/10米0.6米=6/10米

  7/10米+6/10米=13/10米=1.3米

  (3)豎式計算:

  米分米

  0.7

  +0.6

  1.3

  組織學生交流,教師評價。

  3、教學豎式計算。

  引導學生關注豎式計算,討論:這樣寫對不對呢?

  得出:0.7米和0.6米不夠一米,所以整數部分是0;根據米和分米的關系把數位對齊寫出豎式。

  提問:應該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將整數加法的計算方法遷移過來,說明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計算時是怎樣想的,啟發(fā)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思考:計算小數加法和計算整數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計算小數加法要注意什么?

  觀察和思考是數學學習不可缺少的,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思考,探究小數的加法,有助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從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悅。

  4、自主探索小數減法

  談話:你能用我們計算小數加法的方法,試著做一做這道小數減法題嗎?(綠點標示問題:0.7-0.3=)做完之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可能學生會出現和計算小數加法同樣的方法,注意算法多樣化)

  學生匯報,自己總結,優(yōu)化算法,教師重點引導理解小數減法的意義,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重點討論:得數前面的0和小數點能不能不寫?計算小數減法和計算整數減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計算小數減法時,應該注意什么?

  遷移小數加法豎式計算的經驗,先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然后集體交流,優(yōu)化算法,在學生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加深學生對計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5、學習整數減小數

  談話:你知道1米比0.3米長多少嗎?(同桌互相討論,獨立解答)

  交流:10分米減3分米等于7分米,7分米就是0.7米;用豎式計算。

 。▽Α1寫成1.0”,學生可能想不到,教師可以借助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

  整數減小數,學生計算起來相對較難,先讓他們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借助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理解算理,學生容易接受,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自主練習、鞏固新知

  1、算一算(課件出示自主練習第一題)

  學生以比賽闖關的形式,進行計算,哪個小組做得快做得對獲勝。

  2、解決問題(自主練習第3題)

  談話:仔細觀察畫面,你能根據信息提出問題嗎?

  學生提問題,獨立解決,集體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說說是怎樣想的。

  采用闖關比賽、獨立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鞏固練習,避免計算教學的

  單調與枯燥,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興趣,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機會,進行知識的交流,情感的傳遞,體驗成功。

  3.數學來源于生活。我一直認為日常生活應該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并且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因此我選取了一個有趣的題來鞏固所學知識,肯定能激發(fā)出學生練習的欲望,題意為:每人做幾個紙團,每個紙團里寫一個一位或兩位小數,兩人一組,將準備的紙團放在一起。每人每次從中摸出一個紙團,摸出較大數的人算兩數的差,摸出較小數的人算兩數的和。

  我認為以這種形式出現比單純做計算題要有趣。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課本第86~87頁,例題,“想想做做“第1~5題。

  連續(xù)進位乘法是在學習了不連續(xù)進位乘法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的,要比不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更復雜。如果學生沒有很好的掌握進位的方法或者計算不熟練,會造成計算上的錯誤。通過這個例題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哪一位上的積滿幾十都要向前一位進位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減少乘法計算的錯誤率,按此順序進行教學,既完全符合學生堅持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guī)律,又利于建構起科學的知識網絡。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中連續(xù)進位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中連續(xù)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進行計算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是計算教學,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單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訓練,學生深感計算枯燥,《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課創(chuàng)設了計算“3盒水彩筆一共有多少枝?”的現實情境,使學生感悟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過程,指出“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痹诒竟(jié)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運用練習法復習舊知和鞏固新學內容、用講解法來引導學生理解算理、用演示法清晰的展示學習的'計算方法,故事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更生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新。

  三、說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復習為新授作鋪墊。

  1.口算下面各題

  20×370×83×5032×27×11

  2.筆算;28×3

  (1)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提問:個位上是怎樣算的?為什么十位上是8?

 。3)提問筆算時要注意些什么?(算乘法時,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運用乘法的這一計算方法繼續(xù)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板書課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新課。

  1.教學例題

 。1)談話:小朋友,幼兒園老師為大班的小朋友買了些彩色筆(出示例題圖),看圖你知道老師買了幾盒?每盒又是幾枝呢?你能幫助老師先估計一下大約一共有多少枝嗎?

 。2)同桌討論,交流估計的結果。

  在班內指名說說是怎樣估算的。

  學生可能這樣估算:48接近50,50×3=150,大約有150枝,或48比50少一點,50×3=150,共有的枝數比150少一點。

 。3)我們估計的怎么樣呢,自己動手算一算吧

  ①先獨立探索,在算式的方框中填寫。

 、谕烙懻,交流算法和書寫方法。

 、刍貓蠼涣,理解掌握。

  教師有選擇地出示幾位學生的算式(實物投影展示),分別說說是怎樣計算的?(結合板書)重點引導學生說說積的每一位上的得數的由來以及書寫位置。

 。4)用估算檢驗筆算。

  談話:剛才我們估計出了得數大約是多少,現在你們計算出的積在這個范圍內嗎?這說明了什么?如果得數與150枝相差很多說明什么?應該怎么辦?

  2.小結計算方法。

  提問:今天學習的乘法計算題有什么特點?(在課題中補充板書:連續(xù))

  在計算連續(xù)進位乘法時,你覺得應該注意些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并強調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和書寫方法。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聯系實際,鞏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做題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2)指名板演,集體講評做法。訂正時注意相乘滿十是否進位了,有沒有加上進位的數。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連續(xù)進位乘的方法,下面就請小朋友用自己學到的本領當回小大夫,和我們的啄木鳥一起帶大樹找找病因,再把蛀蟲給找出來。

  (2)出示題目,學生同桌討論錯在哪里,再改正過來。

 。3)指名交流,集體訂正。

 。4)提問:通過給大樹看病,你覺得有什辦法能預防這些病?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各自在書上連線,指名說答案,集體訂正,指名說說是怎樣估算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做在課堂作業(yè)本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獨立思考后,先在小組內交流。

  指名在班內說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修正、補充。

  最后是評價鼓勵,全課總結。

  談話:這堂課,同學們通過自己動腦,與同伴密切合作獲得并掌握了新知識,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關心,你能告訴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還要提醒同學們應注意些什么?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7

各位評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第7冊134頁136頁《面積和面積單位》,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的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教材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的含義,在認識面積的意義后,接著學習面積的單位,使平面圖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標準,這樣就減少了認識上、理解上的難度。基于對教材的以上認識,按照大綱的要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們實際的大小。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圖形的面積。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面積概念及常用的面積單位形成的過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激趣導入新課。讓學生說說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體,和你家的房子比較一下誰大一些?并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從而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教師板書:面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想體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課的所學的內容與學生的認知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ǘ┨剿髅娣e的概念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兩步來完成

  第一步認識面積首先讓學生通過用手摸數學書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課桌的桌面,看電腦中的兩個鏡框的畫面,來感受物體表面有大有小。接著讓學生畫平面圖形,讓學生知道平面圖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議、說,給他們的大小起個名字,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面積定義,教師板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識入手,通過眼看、手摸、口述、用腦思考等多種感觀參與到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表象。教師及時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抽象出面積的概念。

  第二步,比較面積的大小,引出面積的單位首先讓學生知道正確比較面積的大小,必須有統(tǒng)一的標準,教師先出示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學生用觀察法比較,會有三種答案,用疊起來的方法比較(試一試),還是不能確定大小,教師根據學生的兩次信息反饋,鼓勵同學們大膽創(chuàng)新,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再演示,在兩個圖形上分別畫上同樣大的小方格,通過數小方格的數量,學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積就大.在學生已經知道用數格法來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前提下,運用游戲的方法來比較同樣一個圖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從而產生了矛盾,達到了學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經過師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確地比較兩個面積的大小,必須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接著教師巧妙引出面積單位這一概念。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什么單位?告訴學生今天先學習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板書: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積單位還有別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個面積單位。以上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的思維在師生共同提出問題、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一直處在積極探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認識面積單位;

  這個環(huán)節(jié)分三步來完成:第一步讓學生自學課本并出示相應的自學提示。第二步是分層次來學習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的教學以教為主;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找,從自己備的學具中找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著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腦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個指甲大約是1平方厘米。畫,畫一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學以扶為主;1平方米的教學以放為主。以上利用多種方法的教學,促使學生鞏固了面積單位,發(fā)展其空間觀念。第三步用單位面積測量物體表面的面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為此,在教學中都進行了操作練習讓學生去量一量橡皮、書本封面、課桌,并讓學生學會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積。

 。ㄋ模╈柟叹毩

  主要設有填空題判斷題和操作題。目的讓學生明白(1)正確運用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滲透長度和面積的區(qū)別,為下節(jié)課做好鋪墊。并且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空間。

  課堂小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思考題,讓學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測量我們的操場,這個方法可行嗎?為后續(xù)學習埋下伏筆?傊,本課采用的教學方法從實際生活引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注重學生的信息反饋,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發(fā)展。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8

位評委、老師們

  上午好!我說的課題是《面積和面積單位》。下面我將從教材、前測、教學目標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布置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局部。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同學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同學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只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協助同學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依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外表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括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和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同學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同學的前測結果統(tǒng)計標明:

  關于面積,87%的同學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同學表示從未聽說;15%的同學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同學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同學表示說不清楚。

  關于面積單位,69%的同學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同學表示從未聽說;10%的同學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同學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同學表示說不清楚。

  據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9

  教學重點是: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是:使學生理解和發(fā)現兩種計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并能正確地進行互換。

  為了較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媒體演示、指導觀察、組織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師定位于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在學法上重點教會學生觀察、比較、體驗、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實現師生間動態(tài)的對話,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鑒于以上分析,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 聯系實際教學24時記時法。

  生活中經常應用24時記時法,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過接觸。首先,以學生喜歡的腦筋急轉彎引入,他們知道一天的兩個6時可以用普通計時法區(qū)分,個別同學會用18時記錄,接著,在生活中尋找類似18時的時刻,然后老師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引出課題。

  (2) 設計了較好的教學形式。

  學生理解并掌握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關系是有些困難的。我首先提問:你認為一天是從什么時間開始,什么時間結束的?借助課件,學生感受了一天里時針的轉動過程,知道一天時針轉兩圈,是24時,在轉的過程中,選擇有些時刻讓學生動作表演,加強了與生活的聯系。同時加深了學生對一天是24時的理解和體會。

  其次,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同桌討論:鐘面上的內圈和外圈的數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相差12,這為后面兩種計時法的互換打好基礎。

  再次,就是能根據教學的實況和進程來處理好課前預設和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關系。原來在講解“兩種計時方法的互換”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我本來是做了比較多的鋪墊。但是在上課的時候,我發(fā)現很多孩子對這兩種記時方法的互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經驗。所以我就臨時做了改動:這部分內容就讓孩子們自己去講,通過生生互動,他們把自己的課外知識和課內感悟進行交流,這樣等于讓他們去當“小老師”,這就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讓孩子們更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再就是在歸納、小結兩種記時方法怎么進行互換(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根據孩子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他們自己來講,這樣,或許孩子們能聽得更清楚;

 。3) 扎實、靈活地安排練習形式。

  以練習兩種記時法的互換為主。先是學一種練一種,隨學隨練,再就是鞏固練習時,以做一做,畫一畫,搶答題等形式把兩種計時法放在一起加強練習,同時還注意與生活相聯系,讓他們用兩種計時法生活舉例,帶他們去超市,按24時計時法改寫后,又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點拓展內容)。這樣練習,層層遞進,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兩種記時方法,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

  另外,我還安排了 “你知道嗎”,和簡單介紹原始人以及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的課外內容,讓學生多了解一些與本課有關的內容,增長學生的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

  最后課余時間用二十四時計時法設計周末的時間安排,做到學以致用,學習與生活相結合。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0

  教學內容:可能性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試驗——分析試驗數據”,經歷事件發(fā)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猜測、實驗和觀察能力。

  3、在活動交流中發(fā)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

  通過活動能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學準備:

  課件、棋子(兩種顏色)、小球(三種顏色)、大盒子、反饋練習、統(tǒng)計表格。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實物投影展示轉盤,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轉盤得獎活動,初步感知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知

  看來像轉盤的獎、抽獎等等許多事情發(fā)生的結果是不確定的,有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研究可能性問題。(板書: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探究欲望

  師:通過剛才的轉盤得獎活動,你有什么想法?

  生:獲得一等獎的可能性小,獲得紀念獎的可能性大。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一等獎占的面積大,紀念獎占的面積小。

  師:是這樣嗎?下面通過大家的試驗,驗證一下是不是有這種規(guī)律存在。

  2、設計摸棋子抽獎活動

  師:我們共同設計摸棋子抽獎活動。袋子里只放入黑白兩種顏色的棋子共10枚,其中黑棋子表示一等獎,白棋子表示紀念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你打算怎樣設計這次摸獎活動?

  師:自己想一想,同桌兩個人相互說一說。

  3、匯報自己組的想法

  生:黑棋子放1個,白棋子放9個,讓中一等獎的.人少一些。

  生:黑棋子放3個,白棋子放7個,讓中一等獎的人多一些。

  師:按兩人一組的想法,把棋子又輕又快的放入袋中。

  4、小組合作實驗

  明確要求:

  1、每人各摸10次,一人摸另一人記錄,不能看,摸完一次后放回去,要一要再摸。

  2、把每次摸得的結果用畫“正”字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并把結果填入表中,同時思考你發(fā)現了什么?

  5、展示、匯報、交流

 。1) 把記錄單按照黑棋子的多少依次貼在黑板上。

  (2) 師:黑棋子少,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白棋子的可能性就大。

 。3) 解決反例問題

  師:為什么黑棋子少,摸出黑棋子的次數卻多呢?說一說這是這么回事?

  生再次實驗(黑棋子1個白棋子9個或黑棋子2個白棋子8個)

  師:通過我們的再次實驗,看來黑棋子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板書:小 大)

  6、 師:可能性大小于什么有關呢?

  生:可能性大小與數量有關。、

  師:與在總數量中所占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占的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數量越小,莫大的可能性就越小。(板書:數量 多 少)

  7、師:橫著觀察一下,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生:隨著黑棋子數量的逐漸增加,摸出黑棋子的可能性逐漸增大了。

  8、師:放5個黑棋子和5個白棋子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觀察摸到的結果)

  生:有的摸出的黑棋子的多,也有的摸出的白棋子的多。

  師:如果繼續(xù)摸下去會怎樣呢?猜一猜。

  生:摸到的黑白棋子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

  師:正如你們的猜想,在很久以前科學家們就做了此項實驗(介紹貝努力實驗)

  9、小結

  通過剛才我們摸棋子的實驗發(fā)現,袋中放幾種顏色的棋子,就可能摸出幾種顏色的棋子,但可能性的大小是有變化的。

  三、拓展聯系,深化新知

  1、(出示一個盒子,上面標有共14個球,白球8個,黃球4個紅球2個)

  師:如果老師只摸出1個球,可能是什么顏色的球,為什么?

  生:因為盒子中只裝有3種顏色的球,所以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黃球或者是紅球。

  師:摸出什么顏色球的可能性大?什么顏色球的可能性小?

  2、數學書第85頁1題:連一連

  3、通過游戲,再次體驗可能性大小

  8個分別標有1、2、3、4、5、6、7、8的球

  要求:1、甲乙二人,輪流從口袋中摸球,每次摸出一球。

  2、摸出球的號碼大于4,甲得到1分。

  摸出球的號碼小于3,乙得到1分。

  3、甲乙各摸10次后,得分高的獲勝。

  問:如果你來參加這個游戲,你將怎樣選擇?

  (1)當甲 (2)當乙 (3)甲或乙都可以

  4、師小結:這節(jié)課過得愉快嗎?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筆算乘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時,是在學生已經能熟練掌握表內乘法,能進行一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乘法,會口算、筆算萬以內的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課將為學生繼續(xù)兩位數乘三位數的計算奠定良好的基礎。教材提供了學生熟悉的情景,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經歷算法多樣化,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方法。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新課標提出的要求:要讓學生在獲得新知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和培養(yǎng),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算法多樣化,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2、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新知,培養(yǎng)學生表達自己意見的能力和參與的能力。

  3、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獲的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由于學生對筆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經驗,通過知識的遷移學生能很好的掌握本課的重點:學會筆算乘法的方法。但是學生對于第二個因數的'十位的乘積為什么要與因數的十位對齊難以理解,于是我將難點定為:1、知道乘的順序。2、知道第二個因數十位的乘積是表示幾個十。

  二、說教法:

  素質教育提出:“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情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迫不及待獲取新知的欲望,發(fā)現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2、任務教學法:學生通過猜測、思考、驗證、合作、交流等活動學習新知,完成教學任務。

  三、說學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是新課標特別提倡的學生學習的方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經歷算法多樣化,將其所學新知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當中去。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新知

  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料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并且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自主嘗試,算法多樣

  學生獨立嘗試計算,不規(guī)定算法,給予他們充()裕的思考空間,培養(yǎng)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三、實踐聯系,鞏固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

  3、解決問題,聯系生活實際,取材于學生身邊的材料。

  4、學生自己出題,給學有余力的學生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

  四、小結反思。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2

  說教材分析:

  加減混合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必須練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時也是進一步學習退位減法及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加、減混合計算。由于學生容易將第一步計算結果忘記,導致計算結果的錯誤,所以教學難點確定為學生能將第一步算出的得數準確地記憶在頭腦里,去順利完成第二步計算,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教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各種能力得到鍛煉和發(fā)展。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中力圖實現: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學數學,用數學,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培養(yǎng)。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說教法:

  鑒于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好動、思維依賴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直觀教學,現代教學媒體,愉快教學等輔助教法作突破點,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師的善導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后抽象概括,在一個數的基礎上先增加后減少就是先+后減的加減混合;在一個數的基礎上先減少后增加就是先后+的加減混合,使之由直觀中抽象出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讓學生在輕輕松松的學習氣氛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實現教師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結合。

  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在動腦、動手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充分調動各種器官參與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鋪墊導入

  師:同學們,安徒生有一篇美麗的童話《丑小鴨》,大家聽說過嗎?這只受盡苦難的丑小鴨最終怎么樣了呢?

  師:大家看屏幕,這里有3只丑小鴨,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解決了,丑

  小鴨就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同學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7+1+2= 5+3+1= 4+5+1= 8-6-1= 6-2-3 = 9-6-1 = 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師:出示例一,你能編一道數學題,提出一個問題嗎。

 。◣煱鍟4+3。再演示飛走2只的場面)現在湖里天鵝只數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要求現在還有幾只天鵝怎么辦?

  師板算式:4+3-2,并讀算式。

  生讀算式。

  師:同學們觀察這道算式與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師:那你能不能像連加、連減一樣給這種題起一個名字。

  師: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生齊讀課題。提出學習目標:1、要學會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2、能正確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

  師:誰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說一說4+3-2所表示的意義。

  生指名說。

  師:那么4+3-2該怎么計算呢?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討論。生匯報:先算4+3=7,再算7-2=5。

  師:同學們討論的結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強調一點,做題時一定要記住第二步是幾減2。

  出示例二

  生: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

  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現在湖里有幾只天鵝?

  師:誰來列式?

  師: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請同學們試做。

  生匯報。

  師:做題時關鍵要記住哪個數?

  生:記住第一步的得數2。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例1、例2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

  小結:我們計算的順序是從左往右計算,與連加、連減相同。

  師

  1、現在聽老師說的順序來擺小棒計算。怎樣列式計算?

  2、看算式擺小棒,7-3+2怎樣擺小棒呢?

  師小結:同學們真棒,看了兩幅畫面,就自己解決了加減混合運算的問題,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接下來,我們再到別處去看一看,好嗎?

  (三)設置情境,解決問題

  師:看,一只調皮的小猴子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啊,原來它是要讓大家來幫忙的。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不告訴別人,自己把算式寫在書上。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師:小猴子怎么還不走呢?原來他還有一道題呢!

  大家看這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么熱鬧啊!

  原來是森林里開了一個運動會,小貓、小狗、小鴨和小雞分別獲得了四個項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獅子要獎勵他們每人一處房子,你能幫它們找到房子嗎?

  生搶答完成。

  師:獅子大王看到我們同學來了很高興。他有幾顆智慧星要發(fā)給大家,但是它有個條件,就是做對一道題得一顆智慧星,最后看誰的智慧星最多,誰就是最聰明的同學,F在我們就請獅子大王出題吧。

  生獨立完成,把答案寫在書上,集體訂正。

  這是老師在公路邊看到的情景。你能編一道數學題嗎?

  (四)課堂總結,延伸課堂

  在表揚學生之后:看來數學知識真重要呀,就讓我們積極開動腦筋,學好數學知識,為自己、為更多的人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吧!

  最后,讓學生在動聽的音樂聲中結束這堂課。

  說板書設計:

  板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看著板書就明白學習的內容及方法,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板書力求簡潔、美觀。設計如下。

  加減混合

  4 + 3

  2 = 5 4

  2 + 3 =5

  總之,全課程能較好地吸引一年級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讓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本節(jié)課既重視知識的數學,更注重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知識、應用知識,有利于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提高今后學好數學的熱情和信心。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3

  一、說教材1、地位作用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二單元第二小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和乘數是整十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為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的算理打基礎,也為本冊中第三、五兩個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和混合運算的學習作準備。因此,本課時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全冊的一個重點,對今后進一步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材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檢查教學效果的標準和尺度。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教學目標應在基礎知識、能力培養(yǎng)、思想品質三方面進行明確。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滲透教學源于生活,我們要會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激發(fā)學生認真計算的熱情及善于探索、思考的學習品質。

  3、重點、難點:

  重點: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4、教、學具準備

  CAI課件、每位學生一份作業(yè)紙。

  二、學情分析:這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還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根據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我們不僅要設計色彩鮮明的課件和情境進行教學,而且還要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是一種需要。因為課標上指出:小學中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更應當關注數學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應該是現實的、具體的問題解決,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而且學數學是有用的、必要的,從而愿意并且想學數學。

  三、說教法、學法《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系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小組合作及應用數學意識。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整堂課始終貫穿杭州游玩這一情境,設計色彩鮮明的學生喜愛的“動物”和“過山車”等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去學習。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方法。因為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以往的計算教學過多了強調運算、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新課標》所倡導的今天,使我們清楚認識到:只有將計算教學置于現實問題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問題融于一體,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探討學習計算方法,才能讓學生切實的體會到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并且感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心理學家表明:不經過學生個人親身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變成學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在本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通過觀察課件中出示的小朋友們被售票員阿姨攔在“動物園”門口,針對誰能正確地并很快地回答售票員阿姨的'比賽題,誰就能排在隊伍的前面,先進門看小動物時所設計的第二個過渡題,為學生提供了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具體問題情境,同時也設計了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討論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和已有的計算方法,探索新的計算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逐步的加深對算理和法則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輕松地獲得新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

  美國教育家哈曼說:“那些不經過設計而勾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正如同垂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倍鴨栴}的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形成問題答案的欲望,從而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然后帶著小朋友去杭州游玩,第一站到動物園,遇到買門票付錢的問題,向學生提問:我們班有53位小朋友,門票要8元一張,一共需要付多少錢?讓學生列出:53×8的算式,復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又根據小朋友進動物園時著急的心切,結合課件的情境,對學生講到:你們看,這些小朋友都想排到隊伍的前面,怎么辦呢?瞧,售票員阿姨想了一個好辦法,她對小朋友說:“你們不要急,誰能正確地并很快地口答我的比賽題,誰就能排到隊伍的前面,先進門看小動物!边@時我設計了三道典型的口算比賽題:14×2、31×30、214×3(要求學生說口算過程);同時設計了四道根據乘法的意義寫出算式并說出結果的比賽題:

  1個532個533個5310個53

  并要求小朋友想想:3個53和10個53合起來是幾個53?

  這時,學生就會根據乘法的意義,13個53寫成乘法算式:53×13,這樣,由復習舊知識自然地過渡到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為講授法則和算理做好了知識上和心理上準備。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jié)課為學生提供了現實而又有趣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針對前面復習舊知得到的53×13這個算式,先揭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算理,向學生提問:①你會說一說53×13的意義嗎?②53×13中的13可以分成幾部分?怎樣求出這兩部分的得數?根據學生的回答(先求53×3的積,再求53×10的積,最后把53×3和53×10的積相加。)我進行板書,在豎式中分三個豎式標明乘的箭頭。

  535315953

  ×3×10+530×13

  159530689159……53×3的積

  53……53×10的積(個位上零不寫)

  689

  然后提問怎樣把這三步寫在一個豎式里呢?讓學生進行算法的探討。根據學生的匯報,強調書寫格式,用個位上的3去乘53,乘得的積是表示159個一,積的末尾要和個位對齊;用十位上的1去乘53,乘得的積表示53個十,乘得積的末尾要和十位對齊(個位上的0省略不寫);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這樣利用遷移原理,使學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對算理和算法的認識和理解,不但突出了教學重點,而且突破了教學難點。接著我對學生豎式格式的書寫進行了規(guī)范,并讓學生說說完整的豎式和分步計算的聯系和區(qū)別,強調用豎式計算比較簡便。

  第三環(huán)節(jié):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寓教于樂,溶練習于生活問題和游戲中,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身邊問題的活動經驗并在玩樂中進行鞏固。而且練習又具有一定的坡度,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這兒我設計了四大板塊:

  1、嘗試練習

  利用課件中的情境杭州游玩到達第二站“未來世界”提出幾個問題:①、門票48元一張,要給我們班53位小朋友買門票共需要付多少元錢?②、進了“未來世界”后,我們班有38位小朋友要坐“過山車”,“過山車”每人要付16元,你能幫忙算一算這38位小朋友一共要付的錢嗎?③、這次杭州游玩在小朋友們開開心心中結束了,我們現在要乘車回家了,可我們的司機師傅給我們接送真是太辛苦了,我們應該怎樣表示感謝呢?(付車費)那誰能幫老師算算;我們班小朋友和老師一共55人,每人要付26元的車費,我們一共要付多少元錢的車費給司機師傅表示感謝呢?

  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yōu)閷W生認識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鞏固練習

  出示小馬虎做題:

  52677557

  ×43×13×29×36

  156201675302

  2086715151

  36469018251812

  小馬虎做的這四道題中,前三小題錯在對位上,第四道錯在計算的進位上。這題主要啟發(fā)學生不能當小馬虎,不能犯小馬虎這樣的錯誤,要求學生在發(fā)下的紙上找出錯的原因后訂正并交換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使學生在理解乘法意義基礎上,進一步鞏固算法,明確算理,激發(fā)學生認真計算的熱情,懂得認真計算的重要性。

  3、加深練習:

  聰明的小朋友,你們會填嗎?

  □84□

  ×7□×□7

  □□□1□

  3□□□□

  □□□6□□□□

  這里出示兩道填數題,對練習稍以加深,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4、延伸練習:

  由杭州游玩結束,我向學生發(fā)問到:下次我們全校小朋友都要來杭州游玩呢,你能算一算我們全校216位小朋友,一共要付多少元錢的車費嗎?引出一道216×26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讓學生大膽的猜想計算方法,激發(fā)學生探索、思考的欲望,為下節(jié)課的教學作好鋪墊。

  第四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了什么內容?再談談自己的收獲?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五、設計亮點:

  第一,教學設計圍繞杭州游玩這一情境,并從中滲入買門票付錢等生活問題,體現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第二,教學過程利用鮮明的、學生感性的(動物、過山車等)課件,具有動態(tài)生存性。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組合部分。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

  535315953

  ×3×10+530×13

  159530689159……53×3的積

  53……53×10的積(個位上零不寫)

  689

  板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半獨立的形式逐步完成的,它打破了板書由教師一手包辦,全盤授予的局面,這樣不僅美觀、簡潔,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簡潔美、邏輯美,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4

  說教材:

  “等量代換”是指一個量用與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數學中一種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數思想方法的基礎。通過蹺蹺板平衡的原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以后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等量代換的理論是比較系統(tǒng)的、抽象的思想方法,在這節(jié)課中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初步體會這種思想方法,為后繼學習打下基礎。

  說學生:

  由于“等量代換”需要抽象地想象替換,對還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邊引導邊讓學生在經歷中感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什么是等量,等量可以怎樣代換,讓學生親歷解決問題的整個探究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感知、體驗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

  說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學會根據已知信息尋找事物間的等量關系,能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簡單問題。

  2、通過觀察、猜測、操作、交流、驗證等活動,能用一個相等的量去代換另一個量,初步體驗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3、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4、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等量代換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及應用價值;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難點:能應用等量代換的思想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三個大的環(huán)節(jié)。一是,結合典故,引出等量代換的思想;二是,創(chuàng)設情境,將等量代換不同類型的三種情況,融入到三個不同的情境中,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逐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三是,圖形之間的代換,從實物過渡到圖形。

  說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結合歷史故事,引出等量代換的思想。讓學生回顧我國古代非常聰明的孩子曹沖,他稱象的故事。讓學生簡要的概括曹沖稱象的過程,通過大象的質量和石頭質量相等的這個關系,引出數學中重要的思想“等量代換”,由此引入新課,并激勵學生在生活中能像曹沖那樣敢于挑戰(zhàn)生活中類似的難題,初步讓學生感受到等量代換在解決問題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了三個不同的情境,一是動物園中小動物們的水果交換大會,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小動物們成為好朋友,高興地相約到游樂園里玩耍,玩的種類很多,通過過聚光燈的效果聚焦在了玩蹺蹺板的`兩個小動物身上,自然地過渡到第二個情境,蹺蹺板游戲;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中午時分,小動物們戀戀不舍的離開游樂園去餐廳去吃漢堡、薯條和可樂去了,從而引出第三個情境,快樂的餐廳。三個情境串聯了起來,讓學生在小動物們快樂的氛圍中,逐步地學習新知。

  三個情境,前水果交換大會和蹺蹺板游戲突出了等質的兩個量之間的交換,而快樂的餐廳則是等價的兩個量之間的交換。在教學中側重點不同,下面做具體的說明。

  情境一:水果交換大會。三個層次,首先換的是菠蘿和蘋果,體會天平平衡時,兩個量之間相等的關系,體會只有兩個量相等才能代換,得到“1個菠蘿的質量和3個蘋果的質量相等”,形成第一個條件;第二次換的是蘋果和香蕉,得到第二個條件“1個蘋果的質量和2根香蕉的質量相等”;這兩次交換都是可以直接換的,第三次是用菠蘿換香蕉,讓學生體會到它們之間必須通過中間量“蘋果”進行代換,并要求小組合作在作業(yè)紙上畫一畫、圈一圈,清楚地體現出代換的過程,匯報交流時,利用視頻臺展示學生的成果,交流換水果的方法。并利用白板在演示中的強大的互動優(yōu)勢,讓學生在白板上自由的拖拽,演示把蘋果換成香蕉的過程,學生邊說邊演示,不僅形象的再現了替換的過程,而且鍛煉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互動交流,形象的再現,是白板賦予了課堂以生機和活力。另外,通過對比換前圖中有蘋果和換后圖形中只剩下了菠蘿和香蕉,讓學生明顯的感受到蘋果這個中間量在前后代換中所起的作用,

  總之,在換不同水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同時強化了“質量相等,可以代換”的思想,而且讓學生在換的過程中想一想、畫一畫、圈一圈,利用白板的互動作用,體會中間量的作用,逐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方法。

  情境二:蹺蹺板游戲。首先,是兔子和猴子玩蹺蹺板,蹺蹺板平衡,得到2只兔子的質量和1只猴子的質量,然后,直接引出問題:2只熊貓要和幾只兔子玩才能使蹺蹺板平衡?在這里故意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明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缺少條件,也就是熊貓和猴子的關系。接著教師隨著學生提出的建議,補充條件“4只小猴子的質量和1只熊貓的質量相等”,讓學生小組合作在作業(yè)紙上,用比較簡捷的方式,體現等量代換的過程,在視頻展示學生做法后,仍然借助白板讓學生演示代換的過程,清晰明了,并標注算式,將演示過程抽象出算式,指導今后的學習。

  總之,在蹺蹺板游戲的過程中,一是重點突出,讓學生尋找、補充缺失的條件,感受要找到必要的等量關系才能進行代換,體會中間量在等量代換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二是學生經過獨立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代換的全過程,從不同等量關系入手進行等量代換,展示出學生靈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重視語言表達、推理說明,通過語言,將操作逐步內化為學生的認知,為建構完整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系打下基礎。

  情境三:快樂的餐廳。重點是讓學生運用“推理聯想”的方法,解決等量代換的問題。當課件呈現了“4個漢堡的價錢等于8份薯條,3份薯條的價錢等于6杯可樂”兩個條件時,讓學生展開聯想,為解決下面的問題創(chuàng)設條件,使問題趨于簡單化,由于有聯想作為基礎,學生很快的解決了“1個漢堡,3個漢堡可以換成幾杯可樂”的問題,

  最后小結:“中間量”就像是一座橋,它溝通了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第三部分:鞏固應用,提升等量代換思想的現實意義。通過圖形代換,貓,狗,雞玩蹺蹺板的游戲,以及古人換物。設計意圖:用現代生活和古人換物的不同事例,對比出等量代換思想的重要性,體現其現實意義,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部分:回顧總結,交流提升認識。讓學生說一說學習的收獲,明確今天所學的“等量代換”中的“等量”,可以是同等質量,也可以是同等價錢、同等數量……,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解決更多的問題。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5

  本單元主要有2個知識點,一是學習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新方向;二是辨認簡單路線圖。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東,南,西,北,以及上一課時學習了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新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4個新方向的認識,并能根據已學知識,辨認簡單的路線圖。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本節(jié)課應該達到如下三個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學生能初步應用所學知識,辨認簡單的路線圖。

  能力目標: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情感目標:將教學密切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根據所學知識辨認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難點:給點一個地點,根據題目所提供的信息,找出相關的地點。

  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教師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開啟學生思路,拓展學生思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把成功的喜悅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享受勞動的成果。

  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時將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同以為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同,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學習,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不再是師生間的單向交流,而是生生,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教學流程:

  一、游戲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教學開始時,讓學生作一個辨認的方向的小游戲,能最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有效的對舊知識進行了復習。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情景,幫助迷路的小朋友找到路,讓學生在貫穿始終的情景中進行學習。

  二、講授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軟件出示一張路線路,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描述出通過路線圖如何坐車。在這里教師應對一些常識性的東西進行簡單的講解,譬如出發(fā)的起點,終點,坐車坐幾站。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合作進行自學,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當遇到較難的問題時,教師可適當引導,但主要還是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和小組內的交流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鞏固練習,拓展思維

  課堂練習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教師設計練習時,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共性和個性,課題練習是針對全體學生的,這就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共性。個性則是教師要注意學生間的差異,因材施教。

  四、課堂總結

  教學結束時,讓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這不是搞形式,通過這樣的訓練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概括能力。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說課稿 小學數學優(yōu)質說課稿06-25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經典)07-22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1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06-22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說課稿小學數學12-04

數學說課稿01-19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11-08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4-23

初中說課稿數學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