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過零丁洋》教案

《過零丁洋》教案

時間:2024-06-09 03:10:49 秀鳳 教案

《過零丁洋》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過零丁洋》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零丁洋》教案(通用11篇)

  《過零丁洋》教案 1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誦詩歌,增加文化積淀,提高學生對文言詩文的解讀能力;領(lǐng)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3、加強合作學習,養(yǎng)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nèi)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3、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引發(fā)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

  1、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和手段:

  反復朗讀,討論交流為主,配以幻燈片,背景音樂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1、導語: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背景的炎黃子孫,以不同的方式熱愛著自己的祖國。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然而,王朝的更迭不是偶然的,而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每一朝代,初期都能勵精圖治,后來逐步下滑。所以才有人提出:生命的活力,不來自宮廷,而來自民間。毛主席說,人民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宋朝晚期,皇帝暗弱,昏庸無能,不思進取,很讓陸游、辛棄疾、文天祥那樣的詩人看不上眼?墒撬麄兛諔褕髧径貌坏叫湃。誰了解陸游、文天祥這兩人?

  請同學試著講一講,展示幻燈片。

  二、朗讀訓練,結(jié)合寫作背景,做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1、齊讀,注意讀間和辨析形似字。

  戌xū寥liáo哀āi

  戍shù戮lù衷zhōng

  戊wù戳chuō蓑suō

  2、聽錄音(2遍),注意聽朗讀的節(jié)奏。

  3、自讀、指讀、齊讀。

  三、分析這首詩。

  1、同桌互相討論,說一說詩句的字面意思。

  教師明確:

  在“孤村”這樣偏遠的生活環(huán)境,卻一點也不為個人的境遇而悲哀。

  還念念不忘的,是為國家去保衛(wèi)輪臺。

  夜深了,思緒卻縱橫馳騁,聽到的是風聲雨聲,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和那剛結(jié)冰的河流,在朦朧中,便飄然入夢。

  2、品味這首詩雄渾的意境,想想是什么使作者將鐵馬冰河與風雨大作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幫助學習明確)

  思考后明確:

  “風吹雨”,讓作者想到了“鐵馬”在渡過“冰河”;無眠的夜晚的.壯志在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只好用“夢”來滿足報效祖國的愿望。

  3、由這首詩,你還能想到哪些歷代名人的名作?

  提示:曹操的、辛棄疾的、文天祥的……

 。1)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辛棄疾——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四、學習《過零丁洋》(約分鐘)

  1、如果說陸游的時代,大宋的江山已成危局,到了文天祥的時代,則已是回天乏術(shù)了。但是,家貧出孝子,國亂見忠臣。也只有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產(chǎn)生文天祥那樣的具有高尚民族氣節(jié)的偉人。(板書:《過零丁洋》文天祥)

  2、文天祥趕上了一個責任重大的時代,今天讀他的詩,還感覺得到那份歷史的沉重。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一個白面書生。

  干戈寥落四周星——寡不敵眾,卻維持了整整四年。

  3、請各位模仿老師,對以下詩句進行解讀:(四人學習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用幻燈片明確答案)

  ————“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與遺憾!

  ③山河破碎風飄絮——國土被蠶食,人民逃亡路上毫無目的。

 、苌硎栏〕劣甏蚱肌黄哿璧娜藗,正如暴雨中的浮萍。

  ————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與個人的命運。

  ⑤惶恐灘頭說惶恐——在惶恐灘頭,我們的逃兵曾經(jīng)惶恐。

  ⑥零丁洋里嘆零丁——在零丁洋里,可嘆與我同道的人……我是孤苦零丁。

  ————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的憂慮不安,孤苦伶仃。

 、呷松怨耪l無死——人總有一死,無人可以逃脫。

 、嗔羧〉ば恼蘸骨唷屛业闹邑懞统嗾\,去照亮史冊。

  ————這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xiàn)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有創(chuàng)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方法指導:

 、侔l(fā)揮想象,感受意境。②聯(lián)系實際,體會真情。③品味語言,學會鑒賞。

  4、總結(jié)“解讀”特點:忠實于原作,簡潔的語言。

  5、集體朗讀一遍。

  五、拓展延伸(幻燈片展示):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揭題釋題:①讀題后指出,這是陸游85歲時所作的絕筆詩。也就是詩人用詩寫下的遺囑。②“示”是告知的意思。

  2、請同學試著解釋詩句的意思,再說詩的大意。

  3、思考:讀了《示兒》,想想詩人晚年關(guān)心的是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

  六、課堂總結(jié)。

  [音樂聲起(同課前)]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jié)奮進。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從現(xiàn)在起,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樹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刻苦,踏實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chǔ)。

  愿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過零丁洋》教案 2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內(nèi)容,熟讀成誦。

  2、品析詩歌,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民族氣節(jié)和人生哲理。

  3、欣賞詩歌,學習詩歌凝練的遣詞技巧及詩歌創(chuàng)作技巧。

  教學難點

  詩歌凝練的遣詞技巧及詩歌創(chuàng)作技巧。

  教學課型

  品讀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思路

  朗讀——品讀——賞讀——誦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úシ烹娨晞 度龂萘x》片頭曲) 同學們,《三國演義》是一部英雄史詩。英雄總在亂世挺胸而出,世事總在興衰成敗中循環(huán)。宋元交替之時,文天祥成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廷的頂梁柱,然而獨木畢竟難支,他幾經(jīng)沉浮,終被元軍所俘,在被押北上途中,書《過零丁洋》詩以言志,最終英勇就義。讓我們通過《過零丁洋》一詩來憑吊這位英雄吧。(投影《過零丁洋》一詩)

  二、朗讀詩歌,理解詩意

  1、回顧七言詩的朗讀節(jié)奏。

  2、自由誦讀詩歌,結(jié)合注釋選擇每句的朗讀節(jié)奏。

  3、指名朗讀,檢查朗讀時的停頓、輕重音符方面的情況。

  4、指導學生正確朗讀詩歌。

  三、品讀詩歌,領(lǐng)略意境

  1、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句的含義。

  2、齊讀詩歌,分聯(lián)品讀。

 。1)首聯(lián)的兩句敘事各是哪個對象?所敘何事?

  交流明確:個人和國家、個人科舉入仕,起兵與國家共存。

 。2)頷聯(lián)的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

  交流明確:國事危機,個人也動蕩不安,國命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帮L飄絮”形容國 勢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無力自主。

  (3)頸聯(lián)用了幾種表達方式?如何理解“惶恐”和“零丁”?

  交流明確:敘述中抒情!盎炭帧焙汀傲愣 倍颊Z含雙關(guān),既指地名又述心情。

  (4)尾聯(lián)是千古名句,用什么表達方式?體現(xiàn)什么?

  交流明確:直抒胸臆。以死明志,體現(xiàn)他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3、試齊備課文,能背則背,不能背則誦。

  三、賞讀詩歌,揣摩精髓

  1、學生讀自己欣賞的句子,談欣賞這一詩句的`理由。

  2、教師整理歸納:

  (1)對仗工整:“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語含雙關(guān):“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3)意境悲壯昂揚:“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敘事言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誦讀詩歌,延伸拓展

  1、學生自由誦讀。

  2、指名背誦。

  3、延伸拓展:

 。1)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能舉出類似的人物事例嗎?

  示例:蘇武牧羊、岳飛精忠報國、劉胡蘭慷慨就義

 。2)你還能想起哪些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樣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示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五、舉一反三,依例自學

  1、學生小結(jié)前一首詩的學習方法。

  2、學生依例自學《浣溪沙》。

  3、教師檢查自讀效果。

  六、課堂總結(jié),學法引領(lǐng)

  《過零丁洋》教案 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結(jié)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氣節(jié)。

  3.理解課后兩組詩句的意思。

  4.認識一個生字,學會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感受文天祥寧死不屈的堅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查閱有關(guān)文天祥的資料。

  文天祥生平簡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xiāng)富田村。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yè),設(shè)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xiāng)?荚嚨谝幻,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 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zhàn)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jīng)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diào)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及感情基調(diào)。

  五、教師進行適當?shù)睦首x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nèi)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nèi)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jié)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lián)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jīng)歷?

  明確:一是讀經(jīng)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zhàn)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jīng)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lián)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zhàn)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jīng)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lián)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ji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jié)操。

  十二、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感情格調(diào)上有何區(qū)別?

  十三、作業(yè)

  1、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過零丁洋》教案 4

  教學目的

  1、學習《過零丁洋》。

  2、在自讀自悟,合作探討中理解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3、正確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是一首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全詩慷慨悲壯,氣貫長虹,通篇洋溢著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千古不朽的壯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抒發(fā)的愛國情情感,從中受到感悟。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搜集相關(guān)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二、學習《過零丁洋》

  1.分小組學習古詩:你們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還有什么值得探討的。

  2.全班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1)討論:這首七言律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明確: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兀。

  (2)額聯(lián)上下兩聯(lián)有何聯(lián)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3)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雙層含義。

  明確: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唷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5)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前三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感情格調(diào)上有何區(qū)別?

  3.學習背誦

  4.談感受,升華主題。

  從這首詩中,你認識了一個什么樣的作者,從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啟迪?

  三、拓展延伸

  查閱相關(guān)資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跡,寫一則讀后感。

  《過零丁洋》教案 5

  一、學習目標:

  1、 了解古詩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 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特點及運用的寫法

  3、 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憂民的情懷

  二、 學情分析:

  按照古詩的內(nèi)容、情感、寫法三個方面來學習古詩,這次的學習要為學生今后學習古詩明確一個方向。同時古詩要加強朗讀,通過反復朗讀達到情感的激發(fā),達到背誦的目的。

  三、 教學重點:

  感知詩的內(nèi)容、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的特點及運用的寫法

  五、教學流程

 。ㄒ唬┘と

  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古詩知多少。

  王師北定中原日,————。

  夜闌臥聽風雨聲,—————。

  死去元知萬事空,————。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剛才我們上下銜接的詩句,共同表達了一個主題,就是愛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愛國詩,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ǘ┏踝x:讀節(jié)奏、讀韻律

  過渡:朗讀是學習詩歌的重要手段,好的朗讀能夠激發(fā)讀者的情感,在品味詩歌韻律之美的同時感受到詩歌的意境美,最終和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那朗讀古代詩歌的要求是什么呢?

  (1) 讀準字音 ;

  (2)讀清節(jié)奏 ;

 。3)讀出感情 。

  1、讀準字音,找一位同學試讀一下。(給予評價)

  2、讀出節(jié)奏。

 。1)這是一篇七言律詩。在劃分節(jié)奏的時候通常是四三,二二三。請兩名同學分別按照這兩種劃分節(jié)奏的方式,試讀一下這首詩。

 。2)比較特殊的是頸聯(lián):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炭譃,零丁洋是地名,是一個整體,不能用二二三的方式。

  (3)我們一起再來讀一遍。

  3、讀出古詩的韻律。

 。1)我們看看這首詩押了什么韻?ing。

 。2)韻腳分別是“星”、“萍”、“丁”、“青”。 (3)在朗讀的時候我們要將這些字,重讀。

  4、現(xiàn)在我們結(jié)合節(jié)奏和韻律再來讀一遍這首詩。通過大家的朗讀,這首詩更有古詩的韻味了。

  (三)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情感基調(diào)

  過渡語:怎樣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呢?我們不僅要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還要了解寫作背景。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年抗元英雄和詩人。20歲時考中進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過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軍所俘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當時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堅持抵抗的將領(lǐng)張世杰。文天祥堅決拒絕,并寫下了這首詩作為回答,這首詩為作者誓死明志之作,是一首大義凜然的正氣歌,飽含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激情。

 。ㄋ模┳g讀:明內(nèi)容,悟情感

  過渡:那么作者文天祥面對國家危難有著怎樣的心情呢?身陷敵手,面對敵人的逼迫,心底又會有怎樣的吶喊呢?讓我們進一步的走進詩歌。體會每句詩的含義,和蘊含的情感。

  請同學們借助課下注釋,完成這樣的句式。

  我讀___________,作者寫出了______________,表達了作者_________的感情。

  先自主后合作,小組合作后展示成果,教師點撥朗讀。

  首聯(lián):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寫出了作者人生中兩件大事:科舉考試成功,入仕做官和參加抗元斗爭。表達了作者經(jīng)過了辛苦的奮斗,也沒有改變國家命運的悲傷。) {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凄楚的味道,語調(diào)低沉,重讀“辛苦”“寥落”,語速要慢。}

  頷聯(lián):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ㄗ髡哂蔑L中的柳絮,雨打的浮萍,來說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和自己當前的處境。表達了悲傷和無奈的情感)文天祥,起兵抗元多次兵敗,一次被扣,兩次被俘,屢次自殺而不得,部下犧牲殆盡,親人也被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那雨打浮萍,無所依托。 {語調(diào)低沉,語速慢,重讀“破碎”“浮沉”}

  頸聯(lián):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作者回憶當年兵敗從惶恐灘撤退的情景,感嘆現(xiàn)在在零丁洋的自己的孤苦無依。這一切都是由國家危亡引起的,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悲憤之情。) {重讀“說惶恐”“嘆零丁”}

  尾聯(lián):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ㄗ髡呙鎸橙说.逼迫,寧死不屈,表達了作者視死如歸的感情。) {感情激昂,高亢,聲音最大,重讀誰無死,照,延長照汗}

  (五)品讀:析方法,談感受

  過渡:人固有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愛國的丹心將永垂史冊。這兩句慷慨之言激勵著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為正義的事業(yè)獻身,全詩也正是因為這兩句收尾而成為了千古壯歌。那么作者運用的哪些方法來表達這顆赤子之心呢?

  同學們?nèi)芜x詩中的一句話,來賞析。抓字詞、析方法,說好處,談感受。分析的方法可以從修辭,寫法兩方面進行。

  首聯(lián):語言凝練,單句也押韻,對仗十分工整。

  頷聯(lián):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國運身世,我讀出了作者與國家密切的關(guān)系,讀出作者愛國的精神。

  頷聯(lián):運用的雙關(guān)的寫法,第一個惶恐,零丁,說的是地點,第二個說的心境,表現(xiàn)過去的惶恐和眼前的自己的孤苦伶仃,我讀出了作者一生坎坷,為國家操勞,他是一個愛國的英雄。

  尾聯(lián):運用了反問的修辭,表現(xiàn)了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我讀出了詩人的偉大和英雄氣概。

  好,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對祖國的熱愛對英雄的崇敬,再朗讀一遍這首詩。配樂,老師讀題目,一齊朗讀,隨后全班齊讀。同學們,這就是這首詩震撼人心的力量。

  《過零丁洋》教案 6

  教學目標:

  1、檢查背誦。

  2、學習《過零丁洋》、《浣溪沙》兩首詩,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誦。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背誦和默寫

  教學難點:

  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渡荊門送別》、《秋詞》、《赤壁》

  二、學習《過零丁洋》

  1、朗讀古詩

  2、簡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quán)時受排擠。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zhuǎn)。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jīng)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與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來元軍統(tǒng)率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lǐng)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杰。

  3、討論: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元。

  4、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jīng)艱辛?唷!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

  5、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可見,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層含義。

  6、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他的民族氣節(jié)。

  7、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zhí)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

  8、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賞析:

  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敗被俘。第二年元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后據(jù)點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過零丁洋時寫了這首詩,決心以死殉國。當時,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山的南宋將領(lǐng)張世杰,文天祥嚴正拒絕,說:“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詩以明心志,張弘范見詩中辭意堅決,“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

  詩的開頭兩句回顧自己一生的主要經(jīng)歷。概括地說,是兩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選拔,經(jīng)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二是在元軍入侵、宋室危亡之際,響應朝廷“勤王”號召,在德淘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產(chǎn)充軍費,起兵抗元,在頻繁不斷的戰(zhàn)斗中度過了四年。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為挽救危亡,竭盡全力,苦苦支撐,但局勢卻越來越危殆。此時,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敵手,自己也兵敗被俘。眼看大勢已去,詩人不禁悲從中來。所以接下去兩句就進一步抒寫國破家亡的悲哀。國土遭到元軍的蹂躪,山河破碎,設(shè)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風中柳絮。這是從國勢一面說。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當初做官曾因忤權(quán)貴而屢被罷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敗,一次被扣,兩次被俘,數(shù)次欲自殺盡節(jié)而不死。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托。這兩句以比喻的方式寫國勢和身世,生動形象,而蘊藏其中的感情尤為深摯沉痛,極有藝術(shù)感染力。接下去,“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兩句,是對前面“山河破碎”兩句的補充,具體概括自己的抗元經(jīng)歷,表現(xiàn)憂憤之情。前一句是追記過去。詩人于德淘年自贛州起兵,經(jīng)惶恐灘北上,當時元軍進逼臨安,形勢緊急。景炎二年(1277),詩人在江西戰(zhàn)敗,又經(jīng)惶恐灘退往福建,這時國家局勢已危在旦夕。因此,“說惶恐”,即表示自己當時對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后一句是慨嘆眼前,說自己不幸戰(zhàn)敗,只身被俘,孤掌難鳴,飄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這兩句中,往日的體驗與今日的體驗交錯在一起,回首當初的“惶恐”,還看今日的“零丁”,令詩人百感交集。而這一切又都是由于國家的危亡引起的,詩人忠貞報國,卻眼看大好河山淪入敵手,心中的悲憤自然是難以名狀的。從全詩的構(gòu)思上看,前面這六句把悲憤艱危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接下去兩句則筆鋒一轉(zhuǎn),情緒由悲憤轉(zhuǎn)為激昂,由壓抑轉(zhuǎn)為高亢!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惫磐駚恚穗y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舍身取義,一片丹心將垂于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舍身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從藝術(shù)上說,此詩是大氣勢、大手筆。但在具體表現(xiàn)手段上同樣是別具匠心。開頭兩句從概括回顧自己一生主要經(jīng)歷入手,是從縱的方面追述。三、四兩句以比喻的方式具體形容當時的局勢,從國事說到自身,是從橫的方面著筆,重在氣氛情調(diào)的渲染。接下去五、六兩句則承接前兩句進行具體的補充,“惶恐灘”和 “零丁洋”兩個地名,對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險惡來暗示詩人處境的艱危,表現(xiàn)過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沒有親身的體驗和出眾的才華,大概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從縱橫兩方面構(gòu)思,從自身到國事,又從國事到自身;從實到虛,由虛到實,反復渲染了憂憤悲苦的情調(diào),到結(jié)尾兩句,卻轉(zhuǎn)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絕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鋪墊,后兩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絕,后兩句高亢振拔。這樣的情調(diào)轉(zhuǎn)換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動地的效果。當然,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則不在于藝術(shù)技巧,而是在于詩中所表現(xiàn)的崇高氣節(jié)、悲壯情調(diào)、血性精神。讀文天祥詩,首先應該把握這一點。

  教學反思:

  如此設(shè)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shè)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nèi)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關(guān)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lǐng)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

  以上這幾點我做的都不好,自當加倍努力。

  《過零丁洋》教案 7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生平及抗元故事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3:品味詩中感情充沛的語言

  4:體會本詩主旨,學習作者高尚的精神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把握主旨

  教學難點:

  詩句中蘊含的感情及巧妙的手法

  板書設(shè)計:

  過零丁洋

  首聯(lián):不屈不撓無怨無悔

  頷聯(lián):借用比喻憂國憂民

  頸聯(lián):借用雙關(guān)抒寫感受

  尾聯(lián):慷慨正義舍生取義

  教學過程:

  導語:翻開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許多鮮活的面孔浮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岳飛、屈原、戚繼光、鄭成功……他們?yōu)橹腥A民族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我們共同認識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學習他的《過零丁洋》。(板書課題)

  一:感知文本

  1;老師范讀全詩

  2:學生結(jié)合注解,自由朗讀詩歌

  3:讓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歌大意,并且標畫出不懂的地方。

  4:學生舉手發(fā)問,老師釋疑

  5:補充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多媒體打出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后,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分別說說故事對應哪些詩句,故事講完,順勢引導背誦。

  二:質(zhì)疑探究

  1:細讀文本,結(jié)合文章大意,根據(jù)自己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喜歡————————,因為它表現(xiàn)了―――――――――。

  2:給大家留下5分鐘時間思考。

  3:舉手發(fā)言,交流意見,做好評價,及時點撥、追問。

  三:拓展延伸

  學完文天祥的故事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悟,把它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過零丁洋》賞析

  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jīng)磨煉,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戰(zhàn)斗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我度過了四年。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xù)抒寫事態(tài)的發(fā)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lián)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難,個人坎坷的經(jīng)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結(jié)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照耀在史冊上就行了。

  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全詩格調(diào)沉郁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過零丁洋》教案 8

  教學目標:

  1、誦讀,背誦詩歌。

  2、名句的默寫運用。

  3、體會詩歌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誦讀。

  教學難點:默寫運用。

  教學方法:誦讀+引導誦讀+探究

  教學過程:

  一、‘讀’作者簡介和代表作。

  1、利用工具書,學生自主讀。

  2、教師再進行歸納。

  文天祥,宋代愛國詞人,注有《指南錄》《指南后錄》

  二、自讀——注釋。

  了解文意。

  三、誦讀——詩歌

  1、反復誦讀。

  2、有50以上的同學記住就停。

  四、研讀——探究名句的運用。

  問題一: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關(guān)的'句子是(比喻)(頷聯(lián))_____,______。

  問題二:運用諧音和雙關(guān),寫出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問題三:表明詩人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的句子是:_____,____。

  1、小組探究。

  2、教師引導分析。學生做旁批。

  五、再次誦讀詩歌。

  體會詩歌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反思。

  1、把“誦讀”作為詩歌教學設(shè)計的理念。

  2、教學設(shè)計應以學生的“體驗”為主。

  《過零丁洋》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過零丁洋》這首古詩。

  結(jié)合相關(guān)資料,理解詩歌的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氣節(jié)和寧死不屈的堅定情操。

  通過對詩歌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理解詩歌,感受文天祥的愛國情懷和堅定信念。

  教學難點:結(jié)合“零丁”一詞深入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和文天祥的情感表達。

  三、教學準備

  查閱有關(guān)文天祥的資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跡和創(chuàng)作背景。

  準備《過零丁洋》的范讀錄音和詩歌解析材料。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引入話題,討論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性和表現(xiàn)方式。

  簡要介紹文天祥的生平事跡和《過零丁洋》的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與背景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詩人、政治家,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

  《過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軍所俘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這首詩是文天祥誓死明志之作,表現(xiàn)了他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堅定信念。

  朗讀詩歌

  播放范讀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和情感。

  指導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及感情基調(diào),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解讀詩歌

  逐句解讀詩歌,理解關(guān)鍵詞匯和詩句的'含義。

  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零丁洋”、“惶恐灘”、“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理解文天祥的情感表達和愛國情懷。

  感悟與討論

  讓學生談談對詩歌的感悟和體會,特別是對文天祥的愛國情懷和堅定信念的感受。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現(xiàn)代社會中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背誦與總結(jié)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詩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總結(jié)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成果,強調(diào)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性和文天祥的崇高氣節(jié)。

  五、作業(yè)布置

  背誦《過零丁洋》并默寫。

  搜集更多關(guān)于文天祥的資料和作品,了解他的其他事跡和創(chuàng)作。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朗讀、解讀、感悟和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過零丁洋》這首古詩的內(nèi)涵和意義,感受文天祥的愛國情懷和堅定信念。同時,通過作業(yè)的布置和課后的拓展閱讀,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

  《過零丁洋》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過零丁洋》。

  學生能夠理解詩歌的基本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氣節(jié)。

  學生能夠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并理解文天祥的情感表達。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討論、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nèi)容。

  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詩歌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和表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珍視民族氣節(jié)的精神。

  引導學生體會文天祥寧死不屈、堅定高尚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過零丁洋》。

  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文天祥的崇高氣節(jié)。

  教學難點:

  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三、教學準備

  查閱有關(guān)文天祥的資料,包括其生平簡介、主要作品等。

  準備《過零丁洋》的范讀錄音、PPT等教學輔助材料。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簡要介紹南宋歷史背景及文天祥的生平事跡,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情境。

  朗讀詩歌

  學生自行朗讀詩歌,注意節(jié)奏、重音及感情基調(diào)。

  教師進行范讀,學生跟讀,體會詩歌韻律和感情。

  解讀詩歌

  分組討論,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文天祥的情感表達。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警策語句的'含義,體會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感悟詩歌

  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師總結(jié)詩歌主題,強調(diào)文天祥的崇高氣節(jié)和堅定高尚的情操。

  背誦詩歌

  學生嘗試背誦詩歌,教師進行指導。

  開展背誦比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了解文天祥的其他作品,如《正氣歌》、《指南錄》等。

  鼓勵學生查閱相關(guān)資料,深入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

  五、教學反思

  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得失。

  思考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設(shè)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過零丁洋》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準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過零丁洋》這首詩。

  學生能夠結(jié)合資料理解詩歌的意思,并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氣節(jié)。

  學生能夠理解并鑒賞詩中的警策語句,以及精練概括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背誦,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通過分析詩歌的意象、情感、語言等,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和寧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

  激發(fā)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結(jié)合“零丁”一詞了解詩意及主旨。

  教學難點:

  理解并鑒賞詩中的'警策語句,以及精練概括的語言。

  結(jié)合“零丁”一詞寫形象,表達詩人情感。

  三、教學準備

  查閱有關(guān)文天祥的資料,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跡和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

  準備《過零丁洋》的范讀錄音,以便學生進行朗讀練習。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介紹文天祥的生平事跡和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激發(fā)學生對本詩的興趣和好奇心。

  朗讀詩歌

  學生聽讀范讀錄音,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及感情基調(diào)。

  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nèi)容。

  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nèi)容的感知。

  解讀詩歌

  組織學生結(jié)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分析詩歌中的意象、情感、語言等,理解詩人的情感表達和創(chuàng)作意圖。

  著重講解詩中的警策語句和精練概括的語言,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深入探究

  結(jié)合“零丁”一詞,探討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和心境。

  引導學生思考詩人為何要寫下這首詩,以及這首詩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意義和價值。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傳承和弘揚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和寧死不屈的高尚情操。

  鼓勵學生將本詩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談談自己的感悟和體會。

  總結(jié)歸納

  總結(jié)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重點,強調(diào)對文天祥詩歌的理解和鑒賞能力的重要性。

  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yè),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過零丁洋》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過零丁洋》教案06-28

過零丁洋教案04-02

過零丁洋教學反思03-16

太平洋的來客教案03-28

《零的神奇世界》教案03-06

過城門教案03-14

過森林教案11-30

《過中秋》教案09-09

幼兒園零的教案12-16

小班教案《過馬路》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