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繪本教學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繪本教學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繪本教學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現(xiàn)在我開始說課。
我是一位有兩年教齡的老師,也是一位有著13年英語學習經驗的學習者,不管是作為學習者還是教授者,我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What is language for?Some people seem to think it’s for practicing grammar rules and learning lists of words———the longer the words the better。Actually I beg to differ。Language is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for communication。語言的根本在于溝通與交流,英語課堂具有雙向性,是師生進行有效互動的一個平臺,而語言學習應該是在溝通交流中形成的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充滿意趣的,戈向紅老師認為“意趣”具備兩層含義:首先,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有意義、有趣味的,能充分調動學生耳聽、眼看、腦思、手寫等多種感官活動,讓課堂教學成為一種生動、有趣的過程;其次,是指學生全身心卷入學習,主動地參與學習,包括“形體之動”“思維之動”“情感之動”,讓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以增強,課堂參與性得以提高,在“意趣英語”學習中達成語用。把語言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那么基于這一理念,為了突破本節(jié)繪本課閱讀教學的重難點,我秉承著“激趣”是基礎,“說練”是方法、“提能”是目的,凸顯英語教學的趣味性,交流性,設計這次的教學板塊。
在今天15分鐘的課堂片段里,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分享。
。ㄒ唬﹦(chuàng)境激趣
創(chuàng)設情境是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方式(或者用:教育家洛克說:“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上課開始,我通過擊鼓傳花的游戲作為課堂熱身活動并引入本課的主題。 Family life的話題,為學生們所熟知,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也學習過family類的相關內容,通過參觀Kitty家的房子為切入點,深入情境,學習新的單詞和句型,以此調動了學生學習,激發(fā)了他們的內驅力。
。ǘ┟嫦蛉w,由簡到難,層層遞進
1、在參觀Kitty的房間時,我首先出示圖片問學生們所熟知的問題:
What can you see?以此作為引導,讓程度稍差的同學也能有話可說,之后再步步深入教授新單詞和新句型,現(xiàn)在進行時。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學習能力,從Ben is making a model in the bedroom。入手,訓練學生的模仿學習能力,對后面的living room,kitchen和bathroom進行各個擊破
2、巧設提問,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在學習Living room的環(huán)節(jié),不僅僅是教授本課所學的句型,還對學生進行what can you do in the living room?的提問,讓他們可以發(fā)揮想象并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回答,不同程度的學生均可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里我覺得還有待完善的就是最后的輸出環(huán)節(jié),如何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真實的環(huán)境,讓他們不僅能說還能演,加入TPR教學,就更加完善了。
通過兩年的教學實踐來看,教育是一門永恒的藝術這個道理在我心中有著越來越深刻的理解,它與教師本身的英語知識存在著一定的關系,但似乎也沒那么大,如何授人以漁而非僅僅受之以魚將是我們對課堂教學的永恒追求。
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
成功處理課堂的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師的教育機智;
只有解放了學生的思想與身體才能培養(yǎng)出富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學生;只有真正做到了師生人格的平等,才能打造真正的民主課堂
一、以清晰的邏輯層次引領教學活動
教育家洛克說:“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根據五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利用Paing game的游戲,吸引學生注意力,巧妙進入課堂引出繪本故事的主題,有效激活學生英語學習思維,提升學生想象能力。
教師充分解讀教材,梳理出故事的主要脈絡。通過師生共同看繪本故事封面,預測故事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other animals are there in the story?去整體感知故事,學生有意識地從故事中尋找答案,對于學生的預測,教師不急于作答,而是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觀看卡通動畫,實現(xiàn)自己與文本的思維碰撞,找到問題答案帶來的成就感,更促進了孩子們英語學習的'興趣。循序閱讀的過程就此展開。
二、以開放性問題激活思維的效度
教師通過設置理解故事文本的理解性問題,同時又增加開發(fā)性問題引導學生在觀察、思考、推測的過程中理解故事情境、語言,充分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如,戈老師設置的文本理解性問題What are they talking?What does Mr owl say?What is falling?等,重在檢測學生是否理解繪本故事內容。而開放性問題What can you say to rabbit?Do you want to be a wise person?等則沒有固定答案,學生在回答時不僅要根據故事內容思考,還要激活相關背景知識才能作答,這種在潛意識中完成的思維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三、凸顯繪本故事的教育意義,落實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學習一個繪本,了解一個道理比學習英語知識更重要。本節(jié)課,教師將故事的繪本內容以思維導圖模式搭配關鍵詞的形式呈現(xiàn)在黑板上,并將故事的圖片進行分段式理解與表演,為整篇故事的表演奠定了基礎,搭建了堅實的語言支架。如學習圖片10時,通過Mini acting,體會old but wise含義,更有助于為學完故事進行整體輸出做準備。老師還通過帶領學生讀故事,演故事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整體體會故事內容,了解了故事的發(fā)展順序。最后讓學生總結故事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討論,自然產出Rumour stops when it comes to a wise person。Seeing is believing。Think before you do。等道理。學生的道理習得是在充分理解故事“人物”的語言、行為、性格特點基礎上,顯然比教師單獨說教更具有說服意義。
本節(jié)課,不僅關注了學生語言能力的運用,更加注重思維品質的提升,同時又兼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較好地落實了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繪本教學說課稿2
《誰藏起來了》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故事中12個小動物都保留了動物各自的特點。之所以選擇這個繪本,是因為對于小班的孩子,他們對動物比較感興趣,但是對于一些不常見的動物,孩子們還不能區(qū)分他們的特點。繪本中作者將小朋友喜歡玩的“捉迷藏”的游戲貫穿整個故事,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通過觀察動物的特征來找出那只藏起來的小動物。而且繪本的巧妙之處是,每一次藏起來的小動物的顏色與底板的顏色是一致的,比如紅色的長頸鹿藏在了紅色寶寶里,藍色的小象藏在了藍色寶寶里。在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過程中,不僅讓孩子鞏固了對顏色的認識,而且也幫助孩子用完整地語句來描述事物。
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指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根據這一目標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fā)展水平,為突破活動的重點、難點,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能借助畫面的觀察理解故事情節(jié),熟悉動物的明顯特征。能在看一看、猜一猜的情景中,嘗試用語言完整地表述“XX躲在X色寶寶里”。感受同種顏色重疊的效果,體驗其中的樂趣。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能夠仔細地觀察畫面,發(fā)現(xiàn)動物的特征設為活動的教學重點,根據小班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情況,將用完整的語句表述設為教學的難點。
說教學法
為了能更好地達成我的教育目標,突破活動的重難點,我運用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抓住了幼兒的“眼球”,激發(fā)了他們仔細觀察的欲望,并且鼓勵他們大膽的猜想。通過運用課件演示法、情景教學法、提問法等多種方法,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我采用了猜想談話法、趣味游戲法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在看看、想想、猜猜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說活動準備:
在活動開展之前需要做一下準備:
1.根據故事內容設計的多媒體課件。
2.先與幼兒玩捉迷藏的游戲。
說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于積極探索的狀態(tài),為了完成此次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游戲導入,讓幼兒回憶對藏的體驗,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以“捉迷藏”的游戲導入,教師與幼兒先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幼兒躲到椅子后面,教師憑借孩子的特征來找,比如“我看見了…的小辮子”,讓幼兒回憶對藏的體驗。
環(huán)節(jié)二:識記小動物的典型特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發(fā)現(xiàn)動物的明顯特征。
出示第一幅圖片,教師以玩游戲的口吻請出動物朋友,可以從外形特征、顏色等方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提出問題:你們認識哪個朋友?隨之繼續(xù)追問: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由于小班幼兒以知覺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模仿小動物,這樣他們對小動物特征的`感知就更深刻了。
環(huán)節(jié)三:是活動的重難點,將“捉迷藏”的游戲貫穿整個故事,并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找出躲在顏色寶寶里的小動物,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XX躲在X色寶寶里”來表述。教師以小動物和我們玩游戲來引出故事情節(jié),可以這樣說:現(xiàn)在小動物們要跟我們玩誰藏起來了的游戲了,他們呀藏在了顏色寶寶里。小眼睛仔細看哦,他們中間哪個小動物在跟我們玩。其中設置了五個游戲場景:
第一個場景:出示黃色寶寶畫面,教師可以直接提問:咦,誰躲在黃色寶寶里不見了?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根據動物的外形特征猜一猜躲起來的小動物。由于小班幼兒對語言的概括能力比較弱,所以教師可以先給幼兒做一個示范,幫助幼兒概括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畫面的內容,“小鹿躲在黃色寶寶里”,這也為下面幼兒模仿句式做了鋪墊。
第二個場景:出示畫面,教師提問:這次小動物在和哪個顏色寶寶捉迷藏呀?先引導幼兒感知畫面的顏色,然后同樣根據動物的外形特征猜測躲起來的小動物。有了上一個場景的鋪墊,教師可以讓幼兒嘗試用完整的句式來表述,“河馬躲在綠色寶寶里”。
第三、第四個場景:同樣采用捉迷藏的游戲引導幼兒找出躲在顏色寶寶里的小動物。為了讓幼兒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這兩個場景中我增加了難度,躲起來的小動物數(shù)量比之前的多了。并且通過讓幼兒觀察背景顏色與藏起來的小動物的顏色,來感知同種顏色重疊以后的效果。
第五個場景:有了以上環(huán)節(jié)的鋪墊,教師可以直接拋出問題:你們猜一猜哪些小動物躲在藍色寶寶里會看不見?教師給與幼兒充分思考與猜測的時間,同時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從而體驗同種顏色重疊的樂趣。
環(huán)節(jié)四:完整講述故事,梳理故事情節(jié)。
繪本教學說課稿3
設計意圖:
由于小班幼兒的語言發(fā)展特點,對畫面主要內容的完整表述以及多幅圖連貫講述存在困難。于是開展了此次活動《藏在哪里了》,通過觀察畫面,運用新的講述方法學習完整連貫地講述,以促進幼兒語言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實現(xiàn)幼兒自主性和教師引導性有效結合。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說活動準備:
。ㄖR經驗準備):幼兒玩過石頭、剪刀、布的游戲。
。ㄎ镔|準備):
1.《藏在哪里了》繪本PPT課件、捉迷藏音樂。
2.場景布置:石頭、樹、草、花。
說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觀察繪本畫面,根據動物特征找到相應動物并能完整說出哪個動物藏在哪里。
2.活動難點:用句子“藏在(后面/里面)”描述動物躲藏的位置,知道捉迷藏的游戲規(guī)則。
說教法:講授法 討論法 電教法 說學法:直觀形象法 講述法 觀察法
活動過程:
。ㄒ唬┱勗拰。
1.師幼談話。
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是怎么玩的?
2.導讀封面。
封面上有誰呀?那誰會和它們一起捉迷藏呢?
。ǘ┙庾x圖畫書。
1.觀察PPT畫面2-7頁,感知故事開始部分。
2.自主閱讀圖書卡片,能根據動物的'顯著特征找出相應的動物。
3.結合PPT畫面8-12頁,大膽講述動物躲藏的位置。
你找到了誰?它藏在哪里? 可是“長著美麗的角的小鹿藏到哪里去了呢?”小朋友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ㄈ┲v述圖畫書。
1.教師引導語。
小動物們捉迷藏的游戲好玩嗎?那我們一起把這件好玩的事講出來吧!
2 .師幼隨PPT完整講述故事。
(四)師幼游戲。
捉迷藏真有趣呀,你們想不想玩一玩?那誰來藏、誰來找呢?(剪刀、石頭、布)
找的時候強調石頭后面、大樹后面、草叢里面、花叢里面等方位詞......
(五)總結與評價。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感知更多小動物的顯著特征。
2.組織幼兒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說設計思路
繪本教學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很榮心能代表中班段來說說這節(jié)課:繪本是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故事,圖文合奏,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種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又是以圖畫的美感抓住了讀者的閱讀心理!栋斪矫圆亍肥且砸粋個色彩豐富、動態(tài)鮮活的畫面來組成,文字不多,簡潔明了,給兒童想象、猜測的空間,符合幼兒閱讀的特點。引導幼兒從圖示觀察入手的,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先和圖示進行對應、碰撞,產生共鳴,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畫面;谶@樣的背景,因此我們中班選擇《艾瑪捉迷藏》的繪本教學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首先我先來說說《艾瑪捉迷藏》這個教材
《艾瑪捉迷藏》是被稱為"現(xiàn)代寓言大師"的大衛(wèi)﹒麥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編繪得妙趣橫生。捉迷藏是幼兒喜歡的游戲,貼近孩子生活,是孩子熟悉的事情,而且情節(jié)、畫面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獨特的心理狀況、思維方法和語言特色,在視覺形象上繪本以艾瑪與小鳥捉迷藏的形式展開故事,不僅讓孩子感受到色彩變化的美妙與繪畫的樂趣,而且還能強烈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在捉迷藏尋找過程中又符合幼兒好奇、猜測、想象等心理特征,能讓中班幼兒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的興趣。
二、接下來說說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通過觀察圖片,了解故事情節(jié),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到處是五顏六色,絢麗多彩。
2、原定目標(能大膽積極得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學說故事角色中的對話。)現(xiàn)定目標:發(fā)現(xiàn)動物體色(外形)和環(huán)境的關系。
3、在躲藏過程中感受捉迷藏游戲的快樂。(后來加的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前面幾次老師在試教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孩子對模仿小鳥和動物們比較困難,在情感上也沒有很好的和老師引起共鳴,那么我們后來就覺得通過運用角色扮演法,先是老師做小鳥,小朋友做小動物。于是我們的把活動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艾瑪和小動物之間的'對話。但是整個活動下來,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學過于單一,封閉。于是現(xiàn)定重點:通過閱讀繪本,了解故事情節(jié),能大膽積極得講述小鳥把哪些東西當成了艾瑪。
原定目標難點定在幫助幼兒理解"我哪里都沒有找到你",開始時我們?yōu)槭裁窗堰@句話作為難點呢?因為在前面幾次試教的過程中,小朋友對這句話理解不了,因此我們把請幼兒猜測討論"小鳥為什么不能找到大象?因為大象哪里都沒有去,"現(xiàn)定難點:理解動物體色與環(huán)境的關系。
四、說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
原來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繪本情節(jié)發(fā)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并對ppt做了修改彩色艾瑪?shù)钠磮D,通過活動開始部分和孩子玩的拼圖游戲,加深幼兒對繪本中艾瑪?shù)恼J識。
在我們柴老師第一次在試教時,因為在活動前捉迷藏的游戲沒有和孩子們玩過,后來組織下來我們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們雖然以前已經玩過捉迷藏的游戲,但對捉迷藏的理解不夠深入,(根據心理學上兒童的遺忘規(guī)律的現(xiàn)象,覺得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xiàn)象),因此我們提出在要進行經驗上的準備,活動前再和孩子們玩捉迷藏的游戲。
五、說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
六、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四大部分,先是通過拼圖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了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秘密--再次通過游戲,遷移經驗
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第一次、第二次試教的時候,是老師出示不完整的艾瑪拼圖,請幾個幼兒自己到黑板前來拼一拼,猜一猜,說一說怎么來拼?為什么?可是等待拼圖完成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對孩子來說有點困難,時間有點長,也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于是我們組的老師就提出請幼兒來說怎么拼?老師來幫助他們來粘貼,這樣一來時間上就縮短了,難度也降低了。
當拼圖完成的時候,教師馬上進行追問:你們發(fā)現(xiàn)原來是什么啊?
幼1:哎呀,是一只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顏六色的真好看。
師:"對,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這只花格子大象的故事。引出主題。此環(huán)節(jié)安排用心良苦,有兩點巧妙之處:利用游戲法很自然的導入關于"大象"的閱讀活動,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與繪本相吻合,將大象的特別之處前置,一目了然。
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這里我們根據原來的目標,通過逐一出示ppt,教師主要通過運用直觀法和提問法,對每一張圖片都詳細閱讀。這樣的教學過程感覺很羅嗦,出現(xiàn)多重提問體現(xiàn)不出層次和梯度,邏輯不夠嚴密,重難點不夠顯現(xiàn),感覺停留在對繪本表面的解讀,沒有把繪本蘊藏的信息挖掘出來。于是我們又通過自己的認真解讀,卻驚喜的發(fā)現(xiàn)《艾瑪捉迷藏》不僅能引領孩子們來到了精彩的游戲世界,孩子們在和小鳥一起尋找艾瑪?shù)倪^程中,還感受艾瑪五彩斑斕的體色與森林環(huán)境的關系。于是我們及時的調整了目標和過程,并對ppt做了修改。
PPT1:幼兒看完后圖片后向幼兒拋出問題,你們看動物都藏在哪里?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當小朋友都找到后
PPT2:現(xiàn)在輪到艾瑪藏起來了,誰來找?你怎么知道的?(這個追問的目的在于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現(xiàn)在輪到艾瑪躲起來了。我們數(shù)到10就去找大象吧。(數(shù)到十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但它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感受捉迷藏游戲的有趣。)
PPT3、4:一起尋找艾瑪在哪里,首先找到的是獅子的太陽傘,老師馬上拋出問題"小鳥為什么會把太陽傘當成是艾瑪呢?"
(這兩個圖片,老師與幼兒一起詳細的解讀,挖掘出繪本中蘊藏的信息。)
PPT5、6:
1、那個花格子是不是艾瑪呢!
2、小鳥還把什么當成了艾瑪? (風箏)(這個問題是本次活動的核心,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就是圍繞這個問題來開展的。)
3、那艾瑪在哪呢?我們來幫小鳥找一找。依次點擊出示小船、韋伯、旗子、帳篷、衣服和襪子。(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嚴謹性。如果像原來設計的提問,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幼兒帶來生機,反而對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
4、(同時出示帳篷、衣服襪子、太陽傘、小船畫面)
師:剛才我們和小鳥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東西當成艾瑪了呀?為什么會把他們看成是艾瑪呢? (這個問題具有一定針對性,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拓展幼兒的視野)。
第三部分:了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秘密
1、師:小鳥找了這么多地方也沒找到艾瑪,于是它決定先去找其他小動物,看這里!藏著誰呢?(找找說說螳螂、知了、枯葉蝶)(這里很自然地過度到動物體色(外形)和環(huán)境的關系上,讓孩子們理解:要讓自己藏起來,得找一個和自己身體顏色很接近、樣子很像的地方,才不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為后面的游戲做好準備。)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游戲(游戲是幼兒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喜歡的活動,把活動中的知識經驗遷移到游戲當中,促進孩子的情緒情感的體驗,使活動達到最高潮)。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活動反思:
《艾瑪捉迷藏》是一節(jié)很有趣的課,它讓幼兒對動物保護色有了更進一步的探索;顒舆x材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是幼兒特別感興趣事物和問題,又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節(jié)活動不僅增加幼兒的科學知識,還讓幼兒的觀察和表達能力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讀本《艾瑪捉迷藏》主要是通過對圖畫的觀察和學習來理解故事,并發(fā)展幼兒的細節(jié)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大象藏在哪里?從哪里看出來?發(fā)展幼兒的換位思考能力等,同時,把從讀本中獲得的經驗遷移到生活和游戲中,豐富他們的相關經驗,這也是活動的重點。
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經驗時,對于捉迷藏幼兒是非常喜歡的,但對于怎樣藏才安全?怎樣藏才不容易被找到?幼兒的經驗明顯不足。
在第二環(huán)節(jié)閱讀圖書中,幼兒在教師的提示下,能夠通過畫面信息,很清楚的知道艾瑪躲在什么地方,并說出大象所在的位置,如大象藏在彩色樹的后面等等。圖畫中的地方都是幼兒能直觀感受的,因而幼兒比較容易理解,學習的興趣也比較濃,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故事的結局也頗有幽默感,孩子們對這個結局興趣盎然,津津樂道。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幫助艾瑪?shù)呐笥讯闫饋碇饕羌由钣變簩ǜ褡哟笙笊眢w相近色的認識,并給它找個合適不易發(fā)現(xiàn)的地方躲藏。在操作的過程中,幼兒能將自己的感知與思考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強,操作環(huán)節(jié)花的時間長了些。
活動中我一直都是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幼兒能夠更清楚的理解故事,在整節(jié)課中,我留給孩子的空間太少了,一個問題下去,就有點破不急待的尋求答案,或自己講出來。幼兒沒有太多思考的時間。
雖然這節(jié)課得到了老師的一些肯定,但對我來說,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反思的也還有很多很多。今后,在如何準確引導孩子觀察發(fā)現(xiàn)、如何回應孩子拋過來的問題等方面要不斷實踐、探索。
【繪本教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繪本《抱抱》說課稿12-08
月亮的味道繪本說課稿12-19
大班繪本老鼠娶新娘說課稿09-12
大班繪本說課稿(通用11篇)06-01
幼兒園小班繪本說課稿11-06
中班繪本教學教案07-20
繪本教學心得模板01-24
繪本教學計劃08-15
小班繪本說課稿 七只瞎老鼠09-21